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李永强丨钱选《浮玉山居图》创作年代考述

李永强 兰台挥麈 2019-05-18

图一

       钱选《浮玉山居图》(图一),纸本设色,纵29.6cm,横98.7cm,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他的家乡霅川浮玉山一带的景色,由于此图在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方面与钱选其他的山水画存在巨大的差别,故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钱选比较重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此图右上方有钱选自题五言诗一首,后署款:“右题余自画山居图,吴兴钱选舜举。”钤朱文印“舜举”,白文印两方“舜举印章”、“钱选之印”。卷后依次有元代仇远、张雨、黄公望、顾阿瑛、郑元祐、楚石道人梵琦、倪云林等人的题跋。此图还经元代方天瑞、张雨、明代沈悦梅、姚绶、项笃寿、项子京、清代耿嘉祚、安歧、王德溥、孙毓汶、孙梴、近代庞元济等人收藏。卷后元代文人、画家的题跋,为研究钱选的绘画艺术、生平事迹都起到了重要的史料作用。

由于钱选此图没有题写时间纪年,故目前已出版的美术史、绘画史、关于钱选的论文等文献中对《浮玉山居图》属于钱选早期还是晚期作品的问题做出明确判断的学者甚少,对此图的基本评价无外乎对绘画语言、风格本身的叙述,如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中云:“显示了他的山水画中另一种风格,”[1]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谓:“山石笔法细软,墨青涂染,树叶淡渲汁绿,别创新格。”[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中亦云:“画中墨山翠树,是一种水墨与青绿相结合的大胆尝试。”[3]

然而,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却存在一种观点,即《浮玉山居图》属于钱选的早期作品,如美国的高居翰、班宗华,台湾地区的石守谦,他们的观点还影响了浙江大学的年轻学者谈晟广。在此对于他们的观点一一展开分析。

首先,美国学者高居翰先生在《隔江山色:元代绘画》中云:“钱选势必看过这些古画,《浮玉山居》如果真像早期画家所言是他晚年的作品,那么当可在画中看到他对这批古画的反应。钱选对于古老画派的认识并不完全来自大师们的手迹;他一定也知道同一时代风格较为矫饰平庸的仿作,似乎也左右了他对这些风格的诠释。他有一些构图生硬的青绿山水恐怕就必须从这方面来解释说明,《浮玉山居》某些突兀之处亦然。”[4]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高先生认为此图并非钱选晚年作品。此书英文版出版于1976年,是最早将此图定为钱选早期作品的论著。但高居翰的观点主要是建立在推论上,他认为此图画的不古,是因为钱选没有见到1286年赵孟頫从北京带回来的古画,所以高居翰便认为此图是钱选的早期作品。 

其次,美国学者班宗华在《浮玉山居图》上发现了半枚贾似道的收藏印章——曲脚“长”字印(或称“封”字印),由此认为《浮玉山居图》是钱选的早期作品,其理由是贾似道去世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故此图的创作时间当早于1275年。[5]这一观点又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石守谦先生继承,其在1984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时撰写的博士论文《钱选山水画中的隐逸主义》中云:“班宗华的理论是建立在他发现的属于贾似道的半个‘长’字印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方天瑞收藏此画之前,此画曾经归贾似道所有,贾似道死于1275年,因此,此图一定完成于1275年之前(笔者翻译)”。[6]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似乎没有学者关注这一观点,没人反驳,也没人支持。直至2009年,清华大学方闻先生的博士谈晟广先生撰写的博士论文《宋元画史演变脉络中的钱选》又一次提及,其对于班宗华、石守谦的观点是认可的,其云:“《浮玉山居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因其卷末引首有贾似道‘长’字曲脚半印,这或许是钱选当年送给贾似道的作品,凭借贾似道的声望,他不太可能去搜求一个当时方才三十多岁画家的作品”。[7]

那么,《浮玉山居图》真的是钱选早年的作品吗?余以为,此论存在明显问题,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四:

其一,高居翰认为《浮玉山居图》属于钱选早期作品的根据是此画中没有复古的风格,他的观点是赵孟頫1286年从北京带回来的古画对钱选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钱选复古的风格,因为钱选此画中没有复古的风格,所以此画不应该是钱选1286年以后的作品,更不属于晚期作品。高居翰的观点完全是在推论,而且毫无根据。查阅赵孟頫与钱选以及元代的画史、画论、笔记小说,没有任何有关记载钱选看到过赵孟頫1286年从北京带回来的古画的信息,这完全属于臆测。更大的问题是,作为赵孟頫的老师,[8]钱选的画风“古”与不“古”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在赵孟頫从北京带回来的古画之上?难道钱选都不知道自己学古、师古吗?为什么钱选在晚年不能脱开“古”风的影响,进而开创文人粗笔写意画风?

此外,从中国画家学画过程的规律而言,一般是先临古、师古,同时师法造化,最后形成具有探索意义的个人艺术风格。《浮玉山居图》中相对粗放的笔法,随意而写的感觉,都与之前《王羲之观鹅图》、《归去来辞图》、《秋江待渡图》等作品有着较大区别,这不正是他早期临古、师古与师法造化之后,最终创造出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的独具个人风貌的艺术作品吗?事实上是,钱选的复古在先,赵孟頫的复古受到了钱选的影响。[9]高居翰先生颠倒了二人的先后顺序与师承关系。

因此,更接近历史事实的是,钱选早年受米芾、周密、王诜等宋代复古思想的影响,致力于复古。但由于钱选的才情与文气,到了他的晚年,他逐渐“化古为己用”,形成了比较放松的文人粗笔写意画风,创作出了《浮玉山居图》。

其二,《浮玉山居图》中贾似道的曲脚“长”字印(或称“封”字)与其钤盖在其它作品中的曲脚“长”字印存在极大差异。

班宗华、石守谦、谈晟广三位学者都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半枚贾似道印章的真伪性,笔者仔细研究了钱选《浮玉山居图》中贾似道的曲脚“长”字印,又找到了钤盖在其它传世书画作品上的这枚印章,如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图二)、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三)、唐代柳公权《楷书神策军碑宋拓帖》(图四)、唐代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图五)、唐代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图六)、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图七)、宋代蔡襄《自书诗卷》(图八)、宋代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卷》(图九)、宋代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图十)、宋代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札》(图一一)等。这些作品中贾似道的曲脚“长”字印与钱选《浮玉山居图》中的此印存在明显的差别。如图所示,除了《浮玉山居图》,其他作品中的曲脚“长”字印无论在字体、字形、结构等方面都极为一致,基本可确定为同一印章。但对比《浮玉山居图》中曲脚“长”字印(图一三),我们却发现它们之间无论是结构、造型,还是气息、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浮玉山居图》中曲脚“长”字印,线条遒劲,工细平整,匀称圆润,与其它图中此印差别甚大。当然,我们也不能依此就妄断此印章的真伪,因为印章还存在材质(石材、玉材、铜材等)、制作方法(刀刻、铸造等)方面的区别,但通过对比呈现出的在结构、造型、风格上的巨大不同,至少是存伪的重大疑点,更重要的是,盖在《浮玉山居图》中的这枚贾似道的印章似乎就此一例,这就更加重了此印的可疑性。

而且,这半枚贾似道的曲脚“长”字印章并没有钤盖在钱选《浮玉山居图》的上面,而是钤在元代仇远的题跋上,另一半不知去向。查此图历代著录中最早的是明代汪砢玉的《珊瑚网》,其录此图后人题跋的顺序为张雨、黄公望、顾阿瑛、郑元祐、楚石道人梵琦、倪瓒、仇远、姚绶等。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此图著录的题跋顺序与《珊瑚网》一致。而上海博物馆藏本《浮玉山居图》卷后题跋的顺序则是仇远、张雨、黄公望、顾阿瑛、郑元祐、楚石道人梵琦、倪瓒、姚绶等,其中仇远的题跋从第七位变成了第一位,而且倪瓒和姚绶的题跋之间有一段空白,明显是仇远的题跋被挖,然后放在了第一位。显而易见,上海博物馆藏本《浮玉山居图》经明代汪砢玉、清代卞永誉鉴赏之后,又被后人重新装裱过,至于如何切割、如何重装,其中原委已不可查。而目前此图中仇远的题跋前面连的是一段空白,也明显是被切割后的再装裱,因此,才会有半枚看似贾似道的印章,这其中很多问题已经解释不清了,如仇远题跋连接的另一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把仇远的题跋从后面调到了第一位。这一切都增加了贾似道曲脚“长”字印章的可疑性。

其三,钱选的自题诗文传达出此作的创作时间当在1286年以后。

《浮玉山居图》画面右上方有钱选自题诗文一首,这首诗对于判断此图的创作年代意义重大,可惜一直没有被学界关注。诗云:“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藂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尘彯一以绝,招隐奚足言。右题余自画山居图,吴兴钱选舜举。”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诗中关键的几个词语,第一句中的“南山”指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南山;第二句中的“徂年”意为过去的岁月;第四句中的“陵谷从变迁”指的是宋元易祚的巨变;第五句“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说的是胸怀坦荡豁达,遁世隐居;第六句“尘彯一以绝,招隐奚足言”写看破红尘,拒绝仕元。其中“招隐”一词最为重要,招隐意为征召隐居者出仕。此诗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南宋灭亡后,钱选怀念旧朝,无可奈何,隐居山林,看破红尘,对于元朝的征召,无动于衷。

南宋于1276年灭亡,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程钜夫奉诏正式南下搜访贤俊,《元史》卷一七二中记载云:“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10]由此可以推论,程钜夫南下,也想征召钱选,但遭到钱选的拒绝。之后,钱选遁世绝俗,流连诗画,创作了《浮玉山居图》,并题上了此诗以言志。倘若此图创作于钱选早年,那么南宋王朝尚未灭亡,钱选还未隐居,又何来“招隐”之说呢?

其四,从《浮玉山居图》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来看应该属于其晚年所为。

《浮玉山居图》之所以被认为代表了钱选另一种山水画的风格,是因为它的艺术语言十分特殊,它区别于钱选以往绘画作品中运用晋唐山水画的勾线填色的绘画技法,此图墨笔打底,色墨交融,清远恬静。《浮玉山居图》中的树舍弃双钩填色的工笔技法,直接以墨笔为之,随心而出,随意而为,然后用淡色以书写的方式点染,而非工笔设色之法——罩染。山石运用极细的笔法皴擦,杂草以墨笔、淡绿色写出,虽然笔力似乎稍嫌柔弱,树木山石轮廓用笔也略嫌纤细,但其写意性、自由性不容忽视,为元代以后的浅降山水打下了基础。

钱选的绘画作品大部分都是工笔绘画,风格非常细腻工整,而此图不管是技法层面,还是画面精神表达,都显示出较强的写意性。从艺术风格与艺术语言来看,应该是钱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朝文人画写意新风格方向迈出的探索性步伐。这一探索是建立在一定的艺术理解与绘画功力之上的,因此,此作应该不是钱选的早期作品。

简言之,钱选《浮玉山居图》中贾似道的曲脚“长”字印(或是“封”字)存在真伪上的重大疑问,或者说这方印章更像假的,结合钱选自题诗文中的“招隐”字样与图中自由、潇洒的写意用笔等信息,余以为,钱选《浮玉山居图》应该是其晚年之作,最起码是1286年之后的作品。

——————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2]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81年版,第297页。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52页。

[4](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2页。

[5](美)Richard Barnhart: Review on The Great Painters of China by Max Loehr, Ars Orientalis,1981(12)(班宗华:《评述罗越<中国伟大绘画大师作品>》,《东方艺术》1981年第12期,第81页。

[6]SHOU-CHIEN SHIH: Eremitism in landscape paintings by CHIEN HSUAN(石守谦:《钱选山水画中的隐逸主义》),[博士学位论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84年,第169-170页。

[7]谈晟广:《宋元画史演变脉络中的钱选》,[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9年,第139页。

[8]李永强:钱选与赵孟頫关系考[J].《美术学报》2014年5期 

[9]李永强:《元初绘画新貌的先锋:钱选及其绘画问题再考论》,[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第88页。

[10](明)宋濂,王祎主编:《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016页。

 

*注:原文刊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6期。作者李永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艺术探索》执行主编。


兰台挥麈往期悦读

【论坛】张闻捷丨周代的“行钟”与“行器”

【观点】陈池瑜丨水墨画的现代变革

【研究】练春海丨海昏侯墓出土刘贺印枭纽管见

【撷英】海昏侯资料集合(多图)

【撷英】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大量精美图片)

【研究】孙闻博丨秦汉的女子参战与亲属从军

【研究】赵倩丨“黄门鼓吹”与汉代礼乐文化的审美诉求

【研究】张建宇丨中唐至北宋《金刚经》扉画说法图考察

【研究】庄慧芷丨理想与现实: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天象图研究

【研究】周珩帮丨楼兰出土《张济逞文书》的文本范围及其他问题

【研究】郑岩丨论唐韩休墓壁画乐舞图的语言与意象

【研究】李凇丨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研究】何志国丨东汉外来杂技幻术与佛像关系及影响初探

【研究】王雁卿丨北魏平城胡人的考古学观察

【研究】徐东树丨平民文化转向与碑学兴起

【研究】李翎丨金刚手:匠人创造的神

【研究】邓菲丨图像的多重寓意:再论宋金墓葬中的孝子故事图

【研究】馬怡丨漢畫像石中的免冠叩拜圖

【研究】汪珂欣丨何以“无竹”与“八贤”——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一见

【研究】冯卓慧| 大云山汉墓编钟的测音与西汉早期编钟的比较分析



      

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