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意愿特征与细分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代美玲,马晓龙 旅游学刊 2021-09-22


编者按
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从未缺席,甚至很早就在推动着乡村发展。因为有着众多成功案例,使乡村旅游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然而,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使乡村旅游开发过程颇费周折,很多研究关注到了乡村旅游开发红红火火,却少有人关注乡村旅游起步为艰。本次佳文速递推荐的是代美玲和马晓龙的研究,他们就揭示了乡村旅游发展初期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土地收储——过程中的居民意愿。土地集约化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成规模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本研究为更多的乡村旅游项目启动带来了重要启示。在享用学术大餐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本研究传达出的强烈的人文关怀。众多研究表明,乡村凋零的原因包括产业缺失、人才流失、生态遗失,但是,乡村是中华文明之根,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家”,乡愁所寄,人心所向。乡间一壶酒,聊以慰平生。乡村旅游开发,正在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落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乡村主题研究,也充分体现了旅游学人对国家战略与现实需求的强烈关切。此外,如作者所言,“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旅游研究初入门者的最有效工作方式。”在此,也与大家共同体会。


——本期责任编辑:张高军
1

作者简介


代美玲(1994—),女,山西太原人,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

E-mail:


马晓龙(1976—),男,河北滦平人,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E-mail:5116414@qq.com



2


研究缘起与内容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浪潮的持续推动作用下,中国乡村和乡村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在近20年内均经历了从“农村人”到“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但不变的,仍旧是对美好、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记忆。特别是在资源并不丰富、交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地区,因旅游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带动功能和产业关联效应,而使其成为贫困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令其旅游往往在寻访“乡愁”这个过程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旦农民失去其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他们的前途与命运如何?谁来为他们的未来负责?如何才能够让他们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时从容适应?由于作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地区,了解这种变化对乡村前途的影响和父老乡亲命运的潜在意义,关注家乡的变化、关注父老乡亲的生活、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本研究的缘起。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乡村居民有可能全部或部分地失去自己赖以生活的土地,但即使位于同一地域空间内的乡村居民,也可能根据因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而对这个过程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意愿。为了全面掌握“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本研究选择河北W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河北W村是一个位于北京周边宁静而封闭的自然村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能力较差。在外部资本的作用下,该村正在经历旅游开发的过程,包括土地收储、房屋拆迁等一系列事件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本研究以该村为案例地,通过作者在旅游开发前后为期80余天的田野调查,广泛接触并非正式访谈了当地乡村居民,从而获取获取他们对土地收储这一关键事件的态度数据,借助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式编码”三个关键步骤,构建居民态度和意愿类型细分的结构特征。研究显示,面对即将发生彻底改变的生活状况,乡村居民会根据各自家庭的结构特征、经济基础条件,在“长期儒家文化熏染下形成的恋地情节”和“彻底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获取土地补偿利益”之间形成复杂的意愿和态度差异,并与土地收储中的关键利益者——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产生系列矛盾与冲突,引发复杂且特殊的人地关系和社会心理。

笔者发现,就“居民态度”本身而言,乡村居民面对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的态度具有复杂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横向截面维度的居民态度差异性和纵向时间尺度的居民态度变化性。也就是说,居民态度不仅仅存在横向截面上的态度差异与细分。在纵向时间维度上,尽管相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个周期而言,土地收储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然而居民态度却也会从时间维度上呈现历时性阶段变化。基于居民态度外在考量,土地收储是一个内涵复杂,涉及多元利益主体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土地制度体系下。土地收储主要包括主导乡村旅游开发的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为乡村注入强大资本支撑的开发商以及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乡村居民。围绕土地收储这个关键事件,三方利益主体之间会基于不同的立场产生复杂的关系,进行引发居民不同的意愿态度。




3


研究感悟与致谢

论文选题是旅游研究入门者的最大障碍,很多我们想做的研究不是前人已经研究过了,就是选题本身的学术价值较低。中国乡村形态多样,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正在经历复杂的重构过程,很多现象都具有独特性和理论价值。围绕这个领域,我们团队关于乡村旅游开发态度、权力、幸福感的系列研究已经和即将发表在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等期刊上。一个最大的感悟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旅游研究初入门者的最有效工作方式。

特别感谢那些也许正处在“迷茫期”的W村居民,允许我们深入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感谢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带头人项目和中央高效基本科研业务专向项目(63192810)的共同资助。感谢《旅游学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和提供的交流机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在多次评审和修改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对文章严谨性的提升。

引用本文


代美玲, 马晓龙.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意愿特征与细分机制 —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旅游学刊, 2020, 35(4): 26-35.

DAI Meiling, MA Xiaolong. Residents' willing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segmentation mechanism in the land expropriation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Astudy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4): 26-35.

原文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xttj/mobile/index.html




语音主播 || 邓天月
责任编辑 || 张高军
责任校对 || 刘鲁
技术编辑 || 耿悦

图片来源 || pic.sogou.com






往期佳文

◣佳文速递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

◣佳文速递 | 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佳文速递 | 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特征与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佳文速递 |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演化识别

◣佳文速递 | 如何从共毁走向共生?——定制化旅游价值共毁鹤价值恢复对口碑传播的影响

◣佳文速递 | 儿童旅游认知的探索性研究

◣佳文速递 | 主-客位视角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

◣佳文速递 | 何为“表演”——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理论溯源、内涵解析及启示

◣佳文速递 |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佳文速递 |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概念模型、驱动因素与行为过程——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例

◣佳文速递 |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