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大对她的孩子们,爱得十分宽和
她乐见每一个孩子都去过他们想过的生活
人道他们是骄子
但她知道,他们也不过是凡人
因此
她“容得下奇峰诡谲,也容得下平平无奇”
能作为北大人,是十分幸运的,
在他们特别年轻的岁月里,
这校园任他们纵情追逐,
一时逆水行舟,一时一苇以航,
也可奔走,也可散漫,
几许欢愉,几多跌撞。
时光就这样走了很多年,
生命的洪流开始奔涌,
有人离开,去歌,去语,
去写一代人的青春,
也有人留下,探寻,求索,
在一片沃土上眺望前沿。
电教的爬山虎依然绿着,
绿成了文物,
即便有一天湮灭于尘土,
它也青葱在很多人的少年故梦里。
去走你愿走的路吧,
不必害怕,
这岛上众声喧哗。
八 月 长 安 ( 刘 婉 荟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0届毕业生,青春文学作家,代表作《你好,旧时光》、《被偷走的那五年》、《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昵称“二熊”。
1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堂课是高数B,地点是电教。我因为骨折住在校外,早上不能和新同学结伴,一个人没头苍蝇似的乱撞,怎么都找不到教室门牌。
门卫老师傅眼皮都不抬,指了指隐蔽的角落——你得从那边那个大门进。
第一天就给我下马威。电教你可以的哦。
教室在三楼,我坐倒数第三排,板书一个字也看不清。
老师很年轻,口音让我想起江南的烟雨,目光飘向窗外,八点钟的太阳照耀着浮尘,我走了半分钟的神,此后再也没有听懂过数学。
2
一个月后,某天下课,我浑浑噩噩走出电教,接到了一个女同学的电话。她声音很小,带着哭腔,说她走错厕所了。
她进门的时候厕所里没有人,蹲进隔间才听到外面涌进来一群男生,源源不断。大一新生脸薄,她吓哭了,门板又矮,她不敢站起来:“腿麻了,真的蹲不住了,呜呜呜呜呜呜。”
我冲回三楼男厕所门口,耐心等待里面的人一一出来,期间阻拦了十余个想进门的男生,有一位始终不放弃,偷偷摸摸折返三次,我觉得他肯定是看上我了。
终于没人了,我把女同学营救出来。我坚信好人有好报,我在电教做了好事,下堂高数课我一定能听懂。
3
下堂高数的授课内容是:苍天无眼。
4
第一次期中考过后,高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行诗,字特别大,几乎是我唯一一次看懂他的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给我们讲张继落榜的故事,人生一时的起落造就了名垂千古的诗篇,他觉得很值。我们都在底下笑,他一向白白净净的面庞涨红了,用糯糯的江浙口音说,唉,这不是怕你们考得不好,会难过嘛。
5
大一的末尾,我担心高数要挂彩。
我和几个姐妹冥思苦想要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缓考。我们买了两大盒通便的养生茶,五包五包地泡,早上四点开始捏着鼻子往肚里灌。药下得太猛了。她们拉得花容失色,险些叫救护车。
而我,毫无反应。
我去上考试前最后一节习题课,微风拂过电教满身的爬山虎,泛起绿油油的波纹,如同澄澈的湖面,无比清晰地映照出我身上最重要的三个事实:
心好,肠胃好,啥啥都好,就是数学不好。
6
大二中秋节。我去了康博思水饺部。
我当然知道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的,但我不爱吃甜的,而且我是东北人,我有权利在每个节日吃饺子。
我问窗口的阿姨有什么馅的,她说猪肉大葱;我问有别的吗,她说还有羊肉大葱。
“我不吃大葱。”我说。
“要不然你吃馄饨吧,”她建议,“馄饨也好吃。”
我点头,刷卡,端着盘子站到旁边等了一会儿,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馄饨什么馅的?”
阿姨愣了一下,回避了我的眼神:“猪肉的。”
“猪肉什么的?”
一段沉默之后,她终于开口:“……猪肉大葱。”
7
那天原本的计划是对月抒怀。我只需要先吃个晚饭,等到夜幕降临,独自一人从图书馆正门前那条路往湖边走,月满博雅塔,心中自然会生出很多感慨。
感慨我已经准备好了。大一整整一年的挫败和自负搅拌在一起,风味绝佳;我会将它掰开揉碎,细细咂摸,再一一抵赖。
但前提是我没有吃掉一碗猪肉大葱馅儿的馄饨。
气息打胃里钻出来,从唇齿弥漫到呼吸,从一个下午五点就蓄谋惆怅的少女,变成了一根在未名湖畔移动的葱。
我怎么可能还有勇气对着未名湖倾吐愁绪呢?未名湖会说,同学,你哪根葱啊?
8
打算离开的时候,石舫上传来嬉笑声。隔着温柔夜风吹动的枝条,我辨认出那是我们院的人,意气风发的那一群。有个男生喝多了,坐在树下耍酒疯,大家围着他起哄。
我也跟着一起笑了,然后绕开了他们。
从湖边折返,朝着宿舍楼走,不免又经过了百年讲堂,对面就是电教。
爬山虎还绿着,绿成了文物。我来到自己开学第一天进错的门,在附近找了个台阶坐下。路上人很少,不知道他们都去哪里团圆。
时常有同学抱怨电教灯光昏暗、教室难找、厕所布局奇葩,板凳桌椅老旧……于是有个老师特意告诉我们,几十年前,电教可是北大最先进的楼,这里的多功能厅大家抢着用,那时,电教是北大教学楼群的门面。
原来你也曾意气风发啊,我想。
9
大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在燕南园拼桌,居然遇见了高数老师,他当然是不认识我的。
我先说了老师好,过了一会儿,为避免尴尬,调侃了几句自己大一的高数成绩,只是没话找话。
他的神情却变得认真起来。
“学数学的确不容易,但了解数学却很简单。你现在不用考试了,或许反而能学得进去了,多读一读数学的书吧,数学很有趣的,北大有这么多好的课程,如果总想着考什么分数,比别人高还是低,唉,很可惜的。”
我后来看了很多数学方面的书,上个星期的高铁上也还在看,选择的书目讲得都很浅,我也的确是笨,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但他说得对,数学真的很有趣。
我能考上北大,说明我以前还是很会考试的,然而在北大啥啥都考不好之后,我才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非常有趣。
10
去年听说电教在进行新一轮改造,甚至可能推倒重建。那些爬山虎可能已经不见了吧。
学妹邀稿的时候,我原本打算拒绝,因为觉得自己的学生生涯普通极了,和北大之间没发生任何有“意义”的故事,实在不够格为她写点什么。
然而转念一想,纠结“够格”与否,实在是很狭隘的成功学价值观。北大兼容并包,容得下奇峰诡谲,也容得下平平无奇。
甚至它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才华的极限,接受自己是普通的,但仍然保有一份无用的求知欲。
毕竟,这么广大的世界,这么长的一生,总在比高比低,“很可惜的”。
Mr. Miss 组 合
我们叫Mr. Miss组合,是一个流行爵士乐男女组合。这个名字是2009年参加北大十佳歌手比赛时候取的。
像我们这样的“比赛组合”每年都有很多,各院系的音乐爱好者男男女女地合作报名参赛,赛后大多各忙各的去了,大学的表演成为一生珍藏的回忆。
我们有点幸运的是有机会将学生时的合作一直延续了下来,唱到了学校以外的各种舞台上去。
上学时候北大没有多少音乐排练的场地,但那些挤出来的小空间使我们完全知足且乐在其中,二教停车场、勺园地下、静园、未名湖,好多和我们一样爱好表演艺术的同学也在旁边分享这些空间。
北大没有专业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教育,幸好我们来自文科院系,对文史资料的搜集考据能力,成了我们探索创作和找到日后立足业内的技术风格的重要利器。
我们挖掘到作为爵士音乐背后土壤的美国Great American Songbook领域的大量文字和影音资料,尽管没有走上学术道路,但让全国最一流的通识教育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实用价值,也算是没浪费国家资源,没给母校丢人。
离开北大四年以后,我们终于出了第一张专辑《先生小姐》,花掉了又修一次本科的时间。
来自业内的像台湾金曲奖这类的奖项大大支持了我们,让我们可以有信心继续做音乐工作。
感谢母校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启蒙,支撑我们独立探求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祝母校生日快乐!
李 尽 沙
北京大学2011级本科生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专业
北京大学第十届“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4
“肥猴输出平台”创始人
很庆幸七年前我选择了北大,来到了至今还可能被人误认为是学“唱歌跳舞”的艺术学院。
七年里,北大教给我的是不断创新,不断尝试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有无限的可能,而北大的意义在于让你同时去尝试很多种可能,让无意间的探索尝试,变为未曾出现过的别样精彩。
2011年,因为大学第一门专业课的论文得到了院长的夸奖,为我埋下了未来探索学术道路的种子——至今,我在文化产业领域努力探索,在博物馆文创和美术馆空间构建等领域发表文章,参与学术会议,这也成为了我人生发展的方向。
2013年,和几个搬砖做设计的同学一起跌跌撞撞成立的宸北淘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竟然能坚持走到今天——我们代表北大文创参与过全国交流,和贝恩、中化等公司进行合作,和各国团队同台竞技,获得全球青年创新之夜铜奖。
2015年,因为想找到地方分享自己总结的学习资料和分享生活经历,一只肥胖的猴子从我的构想中走入现实中,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平台——到今天,肥猴输出平台已经有一万多名北大同学关注,涵盖北大生活各方面的经验心得文章,在今年年初获评北大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平台。
2017年,曾经在学生会担任好多年常代表的我,接任了院研究生会主席——没能预料到为此两周内最多能在福建、云南、四川、重庆、北京五个地方辗转,完成课题调研和社会实践项目,见到了许多美不胜收的自然人文奇观。
《白日梦想家》里写,美好的事物不会央求你记录他最美的那一瞬。
在我眼中,北大就承载着无数美好的机遇,他们不会自动来到你面前,但你只要放手拼搏,就能得到与众不同的精彩。
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又会出现什么故事,但我相信要一直向前,不断突破创新,不断追寻更高更远的天空。
我是一个很莽撞的人,是一个喜欢没事就口出狂言的人,这一点至今未变。也只有这片园子,愿意不断包容我激进的想法,给我更好的资源和平台,看着我一点点成长。
忘了何时见到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的这句话,我常跟高中生和大一新生说这句话,希望他们拥抱北大的精彩;我也跟已经在这里体验生活的人说这句话,希望他们继承代代相传的担当;我还跟面对困难忧虑迷茫时的自己说这句话,鼓励自己坚定前行:
“不必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
朱 嘉 迪
2014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本科生
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
已在材料学、微电子学标志性SCI期刊发表文章5篇
在微电子领域标志性国际会议发表文章4篇
并参与1部专著编写
“我们以前上课都要抱着那么大的一个机箱给学生‘空对空’地讲理论,现在你们已经有了这么先进的讲解设备,还能把12寸的晶圆直接带过来给学生们看。真好真好……”
大一的一节概论课后,旁听的老教授拉着任课教师的手,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到行业成长的力量。飞速发展、代代传承,这正是微电子研究吸引我的地方。我相信20年后,我的老师们也会为我们这些学生的成绩而激动、感慨不已。
“老师,我感觉这样论证还是弱了些?”
“是,要不你再测测有没有SRDP?有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解释……”
“好的!我这就去!”
凌晨四点半的北大静悄悄,寒风撩拨起几片枯干的落叶,但在亮着灯的办公室里,两颗年轻蓬勃的心正为学术而火热地跳动着。
我们仿佛看见一道光划破这浓浓的黑夜,那是未来的光亮,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曙光。
在北大,一切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狂野地成长着。我无法想象自己三天后能达到的高度,也会不满足于自己三天前的工作,这已然是常态。
站在科技的最前沿,站在北大这片沃土上,我时刻能感到无比澎湃的生命之力。
我想,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大我八岁的学长会在我上铺的床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在北大,只要努力,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这磅礴的生命之力大概是北大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也希望我和北大的故事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4级泰语专业本科生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
泰语专业本科生班与泰国诗琳通公主)
2016-2017学年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获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班级五·四奖杯”荣誉
泰语是四年一招的小语种,一届也只有我们这14名同学,这让我们在北大成了稀有而特别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泰语,北大的一草一木对我们而言,都多了些独特的含义:
未名湖畔回响着苦练数日发出的第一声弹舌音,文史楼见证了泰语原创短剧新星的冉冉升起,静园讲述着我们和泰国公主诗琳通的亲切会面,英杰有我们聆听权威学者讲座的身影,还有五四运动场上泰语班体育健儿的风采,以及勺园食堂14人份的 “微辣”香锅……
泰语本专业有4名任课老师,我们还有过4位外教。因为小班的缘故,同学们和老师亲如家人,我们曾和老师、外教一起走遍泰国的城镇乡野,全班聚餐吃火锅为身在异乡的外教庆祝生日。
四年的时光,同学们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却无时不刻不在感受着如家人般的关怀。
每年四月,中国的老朋友——泰国公主诗琳通都会来访北大。我们随林建华校长接待诗琳通公主一行,公主也会与我们交流北大泰语专业的情况。
我们笑称:“这四年,我们接待公主的次数比大多数泰国人一辈子见到的次数还要多。”何其荣幸!
2016年10月,促成中泰建交、提出“中泰关系密不可分”的泰国九世王去世,在外国语学院的支持下,我们协力录制纪念视频,获得泰国媒体赞赏、泰国大使馆致谢。
作为毕业班,我们将要走向世界各地的学校和工作岗位,但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始终铭记自己是一个北大人,并引以为豪。
母校百廿之际,我们也希望为母校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泰语若是桨,北大则是船,是母校让小语种能够联通大世界。
感恩泰语、感恩北大,让我们心怀天下,胸有担当。
想和我们分享你的北大故事吗?
欢迎投稿至 beidaweixin@163.com!
投 稿 要 求
1.邮件题目为:120故事投稿+姓名
2. 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文档中包含:
姓名+入学年份或入职年份+其他身份
(可正式/不正式,越多越好,之后可能删改)
3. 文件夹中另附讲述者照片(与北大有关最佳)
4. 字数在300-800范围内
如被采用会有专人与您联系~
如果你想了解哪位北大人的故事,
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哦●v●
点击标题看往期“120个故事”哦~
编辑:张郁晖、陈潇漪、陈芳漫、杨宁、张灵凤
制图:刘苑晴
排版:文婧
责编:张郁晖、园中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