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ISOM人物志|卓金香:破立中索新的国际教育践行者

国际学校多边平台 新学说 2019-11-23
点击上方“新学说”可以订阅哦!

口述|卓金香

文|李威


从事教育行业三十多年后,卓金香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做教育达到一定阶段后,她所追求的就是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施开花结果。



卓金香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后任职于新加坡顶尖学校莱佛士书院。在过去三十余年里,她从教学到管理,从学生事务部高级主任到语文部高级主任,再到国际交流部高级主任,不同的岗位,初心如一,致力于培养未来领袖,为新加坡各个机要部门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输送人才。“历经磨砺,砂粒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2015年至2017上半年,卓金香应北大附中校长王铮的邀请,跨越重洋来到中国,担任北大附中助理校长,负责评估与督导的工作,同时兼任天津东丽湖分校创校执行校董。


即便拥有三十余年一线教学与管理经验,但卓金香并不自诩为教育家。她认为能够参与中国教育变革并有所贡献,意义非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十年来,她徜徉于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倾心培育学生成人成才,着力塑造未来领袖,他们将以最卓越的服务为世界增值;她严格要求教师,希翼教师能够与学生、学校共成长;她走近家长,紧密沟通解决家长疑惑,协助家长思维国际化。

 

未来领袖:他们将以最卓越的服务为世界增值


“我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快乐成长的环境。我要培养的是关心世界的未来领袖。他们将以自己最卓越的服务为世界增值。”

——卓金香

她提到的未来领袖,可以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但他作为一名社会公民,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并能够为这个社会、国家做出贡献。

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好人。我希望我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快乐的人,他们能够对社会、对世界的进步有一定的贡献。

身为国际教育的先行者,学生应该将这种理念传达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而自我目标的实现,若仅仅限于赚钱、个人的成功,只会让教育的意义黯然失色。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然后去改善别人的生活。作为一名领袖,要对社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非常关键的。”


不过,她也坦言,当下中国发展迅速,还有几个人依然能守住初心?初心易得,始终难求。因此,想实现这个教育理念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与时间。“一定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由点带面,先从家长、老师开始,一代一代地将这种理念灌输给未来家庭,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卓金香的坚持融化成感染力,春风细雨般影响着周边的人。成功,在她的定义下,已不是个人的狭隘成功,这种成功以分享、奉献为依托,遍地开花。

 

教师:指路明灯要“加油”才能照的更亮


学无止境。这是全民学习的时代。为了和学生有共同话题,卓金香会翻阅军事杂志,跟学生共同探讨军事知识,甚至成为学生面前的“红人”。“行为世范”,她求新的态度也由此感染着身边的老师。


随着“互联网+教育”不断兴起,机器批改作业成为潮流。对此卓校认为老师并不能因此而松懈,反而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机器只是教学的辅助,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了解他们不理解之处,确保学生学习过程没有问题。

 

在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访问时她就强调,在信息化教学中,老师绝不是辅助的角色,而是要做好引导和主导课堂的工作。给学生“一桶水”的知识量,自己就要做好“十桶水”的储备。卓校认为,在教学上,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适时地放下身段,跟学生一起学习,这是身为老师所应具备的心态。


谈到教师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卓校认为,老师应该有正能量,并积极地看待人工智能。老师的不断进步推动机器的换代。真正的智者会跟机器和谐共处,淘汰者才可能是那个机器人。

 

2017年7月28日,卓校出席了由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学员组织的首届同学会与聚·国际教育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她在《让教师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演讲中问及:“20年、30年后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卓金香认为我们很难去控制,也没法准确预测。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教师这个引导学生中坚力量的工作,是当下我们能够做到的。

 

因此,她一直倡导学校要做好对教师的培训。有效的教师培训需清楚培训的内容和目的、金钱的投入、参加培训的人选、时间的安排、学习之后的跟进、提供空间学以致用、评估、分享。

 

她也给出了具体建议。譬如,对学校而言,要做有效的教师培训,首先在参与培训的人选上,卓校反对每次都派主任级的领导参加,而应该是人人机会均等。政策上应该灵活,多安排年轻教师去接受培训。在教师培训上还应该注意,不要安排在节假日参加培训;学习后需要跟进,让老师有实践和尝试的机会,否则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国际学校还应当对老师进行愿景引导,提供跨专业学习和教学的机会和空间。

 

被忽视的“落步”家长:让孩子为自己学习


教育的主角除了学生和老师,还有一直被中国教育忽视的——家长。


在中国两年多的教育管理经验,让卓金香逐渐意识到这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家长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但他们自己却没有国际化。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但孩子到了国外又担心他们不回来。”事实上,当家长开始灌输孩子出国留学的观念,并一步步为他们做好准备,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孩子的思维。


她经常用风筝线来形容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她说:“紧握住孩子的这风筝线要适时放开,必要的时候要切断。家长希望孩子与国际接轨,但他们忘记一点,当孩子国际化的时候,自己也要国际化,这样才能够和孩子沟通。我在新加坡遇到太多中国学生,都说是为了父母学习,为国家学习,但很少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需要学习”。



卓校甚至建议校长在宣讲会上给家长开公开课,在家长日的时候多跟家长沟通,让家长的思想能够跟学校,跟教师,跟自己的孩子共同进步,让家长了解。“不要用自己的学识来限制孩子,因为他们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

 

“吾将破立中索新”


最后,当问及卓校如何评价自己的时候,她说:“刚刚及格吧。我是一个活得很自信,很自由、自在的人”。北大班的学员甚至称卓校为“永远十八岁的国际教育家”。


的确如此。卓校一直在尝试着发现问题,并挑头解决问题。“当面对挑战时,我都是用玩的心态来思考。我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当遭到否定的时候,我会继续再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我就去休息,放空自己。因为只有灵感被掏空的时候,新的想法才会涌进来。” 破而立,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过程,也让自己得到了升华。


如果自己对什么都满意的话,那一定会乐于现状。但乐于现状是不智的,因为世界一直不停在改变。唯有不断索新的教育者才能永远年轻,才能与时并进。

相关阅读:

PISOM人物志| 翁金生:缘来教育最归根

PISOM人物志|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程凤云:做每一个学生的摆渡人

PISOM人物志丨“同文人”郑彤:要办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学校

PISOM人物志|王维佳:结缘恩师踏足国际教育圈  不忘“守正出新”

PISOM人物志丨80后校长唐毅婷:做教育是计划外的“回归初心”

PISOM人物志|张望兰:深圳国际精英教育的“布道者”

PISOM人物志|浙江绍兴国际学校创始人金甲辰: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

PISOM人物志|枫叶小熊教育集团CEO:教育应该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人物专访 | 马伽 一个猜不到的幼儿园园长

人物专访丨周雁:老师传递教育的温度,民办教育需“突破瓶颈”

人物专访丨赵飞:梦想的颜色是“文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