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历史教育,这两点非常关键!
编辑 / Joan
历史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索过去人类文明的进程、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历史,从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建立正面的态度和价值观。
不当的历史教育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5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发表题为“历史教育所为何事?”的文章,文中否定了个别教师中国历史教学不正确、部分教材撰写不恰当以及公开考试中的考题设置偏颇的现象,强烈呼吁所有教育人士反思教育使命。新学说认为,关于历史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同样值得行业人士深思。
历史教育所为何事?
历史教育的两个关键是帮助学生认清基本史实和训练学生思维。
认清基本史实
历史教育十分重视学生能够认清重要史实的基本内容。以鸦片战争课题及20世纪上半叶中日关系为例,于前者学生须认识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的祸害、清廷禁烟的过程、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战争经过、签订《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等。有关的教学材料及教科书,必须清楚和准确交代史实。
另一方面,历史教育的重要学习宗旨之一是让学生在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建立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因此,学生虽然可以认识其他立场对于鸦片战争的看法,例如指称鸦片战争为中西文化冲突及英国拓展贸易结果的外国观点,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须清楚让学生知道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是不平等的条约,以及在一九七二年,香港在联合国会议上被踢出殖民地之列等等重要事实,绝不能教学生以旁观者自居,或教授不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观点。
训练学生思维
历史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其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提供全面的史实和不同角度的评论数据,并作出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辩,建立分析、判断能力,作为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但历史对某些事件已有强而有力的定论,选取的数据应正确反映该事件的史实,尤其对于还在基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这更为重要。故在中小学从事历史教育的人士也应按学科课程要求选取有学者论述支持为主流意见的数据,以助学生从小建立人文、道德及历史方面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教育的考核应遵守哪些原则?
在对学生历史教育的考评过程中,考题的设置应该遵循全面、客观和持平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考题设置应符合人类良知的共识
考题的设置应该基于历史研究,选择有足够讨论空间的史事人物。一些牵涉大是大非的题目,例如侵略、屠杀、种族清洗等,完全不应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讨论其正面价值,这是基于人类良知的共识,也是学生对承受惨痛经历民众同理心的教育。
考题可以要求考生评论某场战事一方失败及另一方取得胜利的因素,但这不涉及道德价值判断。但在2020年香港的历史科文凭考试中,有考题问学生是否同意在一九OO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利多于弊”。
众所周知,日本于一九OO至一九四五年间多次发动对华侵略,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同胞丧生。有人尝试合理化此命题,硬说此是开放题题型,考评技术层面可以容让学生得出“弊”多于“利”,甚或百害而无一利的结论,但这完全是失焦的诡辩。
该考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日本带来的“利”与侵略带来的伤害相衡量,不但与课程宗旨不符,更会严重伤害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包括仍然在世的抗日老兵和义士)的感情和尊严,也不符合中小学历史教育之义。
考题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考题要求学生展现的能力须合乎其学习的水平,不是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简单化而不流于偏颇。
有学者早已指出上世纪上半叶的历史,交织错综复杂的人物、社会阶层、国家等的相互关系和种种纵横交错的事件,又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力量互动的复杂考虑,即使是大学学者也要慢慢梳理的问题,高中的课程的深入程度,还未达到仔细分析上半个二十世纪中日的这些复杂关系。故要求中学生在约二十分钟内“就自己所知”来处理这超越他们能力的题目完全不合理,也没有意义。
考题提供的数据应该客观
任何历史考题如问及不同角度或看法,所提供的数据不应偏侧于一方观点,应让考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题目的中心。
如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因,历史资料题应从不同角度,如当时的国际关系、个别国家的利益、民族主义的兴起等,协助考生作出公正持平的结论。
而香港文凭考试中要求考生讨论“一九OO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题目,所提供的数据都只偏向日本在20世纪初对中国的援助,资料的重要性与日本侵华暴行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再者,题目所提供数据必须要与题目考问范围配合。若题目考问的时段是一九OO至一九四五年,但只提供一九〇五年及一九一二年的数据,导引考生透过不完全的数据评论一个在较大时空发生的事件。因此,考题是偏颇的。
历史教育任重道远
如何帮助学生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身份认同,需要学校做出持续的努力。
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包括规定中国历史是中小年级必修科目,允以足够的课时保证;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培养中小学生欣赏及承传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明;配合教育部门修订的中国历史课程的课程标准,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协同专家学者制作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等。
学校和社会应该携手为学生缔造良好正面的学习环境,以历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传承历史人物对国家、对民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注:本文来自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5月17日发表的《历史教育所为何事?》一文,因编辑需要稍作删减,望读者知悉。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重构新现代课程》《中国国际学校指南》《国际课程在中国》《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让办学更简单!
人才发展
新学说国际学校校长研修班新学说国际学校运营管理培训
行业活动
三点一校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媒体推文及行业活动联系:灿灿 13810482906行业咨询与商务合作联系:小新 150109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