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夏至东风摇,避暑就清凉

21

六月

星期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夏至。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确定的节气之一,最先确定的四个节气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个很容易理解,古人靠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影子最短的时候,冬至最长,春分、秋分在中间。夏至当天是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过了夏至后,白天就开始一天天变短了,如果按天时算的话,一年可以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半。



01

夏至三候


夏至的三候分别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蜩(tiao,知了、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犄角向前的动物属阳,犄角向后的动物属阴,鹿角是向前的,所以鹿是阳性,夏至一阴生,敏感的鹿角感受到还在地底下的那个阴爻,所以鹿角的角绒就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夏天鸣叫的蝉名“蜩”,秋天鸣叫的蝉名寒蜩或寒螿。蝉,俗称知了,生于阳但感阴而鸣,从一阴初生的夏至开始便鼓翼鸣叫。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02

简说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人有很多重要的祭祀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四个祭祀活动分别是: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用作这四个祭祀活动的。那大家可知道,为什么在夏至这一天要祭地呢?



天坛


地坛


日坛


月坛


节气小知识: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明世宗以后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祇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同时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芒种的时候小麦要收割,稻谷要播种,小麦刚刚丰收,又把稻谷种播种在土地里,我们能够得到赖以生存的食物,因此最应该感谢的是大地母亲,她刚刚生养了小麦,又开始孕育稻谷,我们不断地向大地索取,大地却从不要求我们回报,就像我们的母亲对我们的养育,无私的奉献却从不求回报。


坤卦在周易中是代表大地、代表女性、代表母亲的。大地有承载的功能。它包容,能够让万物生长在自己身上,所以大地代表母亲之德,那么坤卦也代表着母德,那就是慈悲、仁爱、包容。坤卦代表着柔软的性质,也有包容的意思,甚至有时候逆来顺受。




大地不仅仅是人类的母亲,也是万物的母亲。中国古人在夏至这一天举办祭祀仪式祭祀我们脚下的土地,感恩大地对万物的孕育,夏至这一天可以说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母亲节和感恩节了。我们都习惯了向前看和向上看,夏至这一天我们应当看看脚下,看看远方,感恩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



夏至说感恩,是因为麦子丰收了,稻谷也种好了,大地生生不息,孕育着万物,我们应该感恩大地对万物的无私滋养。同样,做人也一样,不要忘记那些默默付出但从不要求回报或者我们很容易忽略、忘记投以回报的那些人或物,让我们做一个心存感恩的人。



03

诗说夏至


夏至,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气),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在宋代,百官还会在夏至时放假三天;到了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可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


在这个悠闲的夏至日里,古人们互赠折扇、纳凉吟诗、相伴同游,是何等的风雅。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这首《夏至避暑北池》描写了夏至日这天诗人韦应物闲居消夏的情景,树木葱翠,绿茵寂静,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诗人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记忧愁,肆意畅饮,实在惬意,让人好生羡慕。


《竹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最为精妙的是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看似是描写夏至时江南地区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但也可看作是少女对心上人心意的揣摩,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夏至二首》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噎,粽丝繫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閒伴儿嬉。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古人有夏至祭祀先祖的习俗,范成大的这首诗就正是描写了夏至日祭祀情景的佳作。诗句通过静物、人物的连串动作构造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庙祭图,其中老少同堂,和乐融融。


这些与夏至日有关的诗句以一种风雅的形式,向今人传递了古代夏至日习俗的信息。夏至,是农人忙碌的日子,是文人对饮的日子,是少女思恋的日子,也是家人欢聚的日子。


时至今日,夏至已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气,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它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指引着人们如何感受自然之风和人文关怀。



04

夏至花语


夏至的每一朵花,都开得猛烈。虞美人,又称丽春花、赛牡丹、满园春、仙女蒿、虞美人草、舞草,是夏日里常见的鲜花之一。虞美人的花多彩丰富、开花时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颇为美观。



虞美人原产于欧洲,但在中国多地可见,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其独特的身影,且这种花的名字来由也与历史上一则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霸王别姬”有关。


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虞姬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花语也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围绕霸王别姬的凄美和虞美人花的特性,中国古代文人也创作了不少相关的优美诗词。






《虞美人》

宋·欧阳修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

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咏虞美人草》

宋·易幼学


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

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虞美人花》

清·吴嘉纪


楚汉今俱没,君坟草尚存。

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

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言。

年年持此意,以报项家恩。






这些词句都一致地描写了虞美人的美态,或壮烈、或悲凉,它的盛放就如夏日般豪放、热烈,也如霸王别姬故事中的决绝、悲壮,诗人们借虞美人怀古惜今,也使得虞美人的那抹红更添鲜艳,更富文化色彩。




今天,除了是夏至日以外,还是父亲节。正如上文所言,夏至说感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仅要感谢大地母亲馈赠的一切,还要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


过了夏至日,2020的下半年即将拉开帷幕,纵使白昼渐短,黑夜渐长,但我们仍要抖擞精神,向阳而生,只要心存阳光,未来的每一天都将会明媚如斯。



中华世纪坛 |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天地万物有节奏的呼吸,是天地间气韵的流转和变化。简山工作室设计的「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选择了一位来自西汉的农民孩子形象来呈现。希望通过画面的拟人化,表现出孩子从苏醒,到飞升,到万物的嬉戏,到下降,最后回归大地之现象,体现出“气”的运动和无穷的变换。




北京国际设计周希望能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与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该活动还联合了故宫博物院、同仁堂集团、时尚集团、中粮集团、中华世纪坛发起成立“二十四节气”品牌联盟,共同发布“中国优秀传统生活方式振兴——二十四节气品牌行动计划”的宣言。


简山工作室设计的「二十四节气」识别系统,是北京国际设计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活动的专业组一等奖作品。



向上滑动阅览


专业组作品展示


一等奖丨简山


二等奖丨宋海永、颜 冬


三等奖

刘曼曼、苏晋慧、车嘉华、金伟伟、王超义&王炳懿&顾善凯、陈珊&赵宁、柏林视觉品牌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更多“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颁奖典礼暨“二十四节气品牌行动计划”发布会盛况,请点击这里了解。


更多二十四节气精彩专题,可点击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倏然立夏至,树木已成荫

谷雨初晴四月天,万物生长正逢时

芳草萋萋正逢春,落花飞絮清明时

春色正中分,抗疫莫分神

惊蛰春雷响,病毒速退散

最是一年春好处,雨水过后病魔除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撰稿:胖虎

校对:小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