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0多个声音来自同一人?揭秘隐藏在荧幕背后的“熟悉的陌生人” | 新青年·边江

新青年工作室 新华社 2018-09-30

边江,青年配音师,代表作《何以笙箫默》《古剑奇谭》等。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你未必知晓他的样子,

但一定熟悉他的声音。


一支话筒,一副嗓子,

能“声援”百张面孔,

能“承包”千种声音。


14年前,他是小小“棚虫”,

只能跑剧组,给群演们配音;

14年后,他是业界“大拿”,

成立工作室,培养新生力量。


“配音,就是在演戏。”


十几平方米,

独自与话筒对话,

十几个小时,

演绎到汗流浃背。


新青年第30期

邀请配音师

边江

带你“声”临其境


《录音棚内,心无“边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739cu7zk8&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 讲   边 江 ▼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电影学院零二级表演配音班毕业的。但当时考学的时候,我是奔着表演系去的。当时对配音的一种理解的概念,也就只在于上译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那些老配音员们的译制片,比如说“噢,亲爱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的。


其实,我们在学校里面,所谓的“表演配音班”,跟其他表演系的同学,上课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每周会比他们多一天的表演台词课。比方说,刚开始的时候,会上一些气息的运用,然后绕口令啊,然后一步一步诗词啊,然后散文啊,也是循序渐进地,学的最基本的表演台词的基础。


我记得,当时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是要出晨功的。什么叫晨功呢?就可能是你们脑子里面所熟悉的那种“耶”“呀”“嘿”“吼”。刚毕业的时候,其实我们学的也是表演嘛,老师对我特别好,让我去了一个摄制组。这个摄制组是专门拍木偶剧的,拍摄过程中它是需要配音台词的。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和一个姐姐,两个人去沙河。那个摄制组在沙河,一个大厂矿里面。这里面有30个角色,我们俩必须一人一半,去承担一半的角色量。当时其实就在想,那么多角色怎么区分呢?因为那些木偶演员要听到你声音的不同,好知道哪个是他自己的角色说话了。要不然你全说的一样的话,他们就不知道谁在说话。我想了各种方法来区分这15个、16个角色,比如年轻的,老的,然后语速快的,慢的。实在找不到声音的时候,我就会去找性格。可能有些就是唯唯诺诺的,有些是张扬跋扈的,有些说话一张嘴就喊的,或有些说话小嘘腔的。


那个时候,现在想想,是给我打了一个特别特别牢固的基础,就是声音的变化。了解我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不自信,比较脆弱的一个人。可能我容易紧张,就会抖。手拿台本会抖,出的声音都在抖。


那个时期的录音是什么样?现在很多都是单条,可能今天我去就只录我自己。但那个时候不一样,所有人都在,就是这一场里面有七个人,那我们七个人就得同时进棚。周围都是前辈老师,那压力,就是你往这一坐,就不自然,就会觉得整个身体开始紧缩了。可能你录一遍,不过,录两遍,还觉得不行,到第三遍还不行的时候,一般的话就可以请出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同时在录制这场戏,你一个人耽误时间,就相当于所有人都在陪你。所以,那个时候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可能就是,如果三遍不过,你就可以出去了。让大家先录,最后把你的角色留下来。留到什么时候呢?那个时候,我们工作时间是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留到12点以后,晚上12点以后大家都走了,然后把你自己留下来。


晚上12点开始K我,可能都要K到2点钟左右,我才能回去睡觉。但是我回去睡觉的时候,可能睡觉前躺床上还会睡不着,还会要想一些事情。我会想,我今天录了多少句话?有多少句话过了?有多少句话不行?那我为什么不行?我为什么过不了?为什么达到不了配音导演的要求?反正每天就是想这些东西。


然后,就有了一个角色给我,一部《贞观长歌》,好像当时是八十集吧!最后一集最后一场的一个独白,待了4个小时,就那一场戏,我记得我已经浑身湿透了。当时配音导演直接跟我说:“你不是学表演的吗?我现在把画面关了,把里面灯都关了,你在里面把这场戏给我演一遍。”因为已经说了无数次,词也背下来了,包括断口啊,气口什么的,你自己也都知道。然后我就演了一遍,结果就过了。


当有一天,你能驾驭这些角色的时候,再回头一看,你会觉得“我可以了”。但是,我什么时候可以的?完全不知道。后来想想,可能其实跟表演一样,就是一层窗户纸,你捅破了,你就过了。但你什么时候捅破的,可能自己全然不知。那个时候,我就理解到了一点,配音其实就是演戏。


很幸运,配音这个行业,现在已经被大家认知、认可。以前北京配音圈所有人加起来,我算了一下,可能也就一百多人,不到两百人。现在估计可能五六百人都已经不止了。我现在去一个棚里面,一看,这里面可能有一半人我都已经不认识了。那些都是现在配音行业的新生力量,未来其实都是他们的。


包括现在慢慢地,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在一起带动整个声音的市场。以后,所有跟人声有关的,可能都会包含于这个声音行业中,也相当于声音市场中。我想应该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所奋斗,所拼搏。我希望我们整个配音行业所有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寻求中国配音演员将来的一个美好时代。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我是新青年边江。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在边江的眼中,

什么才算是好听的声音?

对配音师来说,

声音好听到底有多重要?


他如何看待

老一辈配音员“拿腔作调的配音?

又如何看待

有的演员台词只会说“123456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739uubgf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专 访   边 江 ▼ 

主持人:配了这么多的角色,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


边江:很多都蛮深刻的,但你要让我提的话,可能我会提一个我喜欢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颜如玉。(为什么会喜欢颜如玉这个角色?)我觉得颜如玉跟我本人的性格很贴,有很大一部分都很像。(比如哪里很像?)就是那个傻劲儿吧!


主持人:我认识您是通过一档去年的综艺节目,这个节目主要就是展现大家的声音。当时的比赛当中,最后一个片段是配《无间道》,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回想起来,对《无间道》的配音您满意吗?


边江:我觉得有点够不到。确实,黄秋生老师那个角色演绎得真的淋漓尽致,我真的只是学点皮毛。因为可能包括阅历也好,包括表演经验各方面,我觉得我真的是还差得远。(会觉得有一点吃亏吗?因为当时这个舞台上面,不仅要展示声音,它也拍摄你们当时真实的表演状态。)吃亏其实我没想过,但是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不足的地方。可能对我来说,以后会去努力学习,努力充实一下自己,弥补一下自己不足的地方。我参加这个节目之后发现,可能自己不能光配音,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对自己是一个提高。


主持人:那你自己有没有想过去做演员?因为我看到你最近也在客串一些剧目。


边江:我是喜欢,我觉得好玩,也特别特别喜欢。你要说全身心去投入,去转行,我觉得可能不会了。我可能会去到处串着玩,挺有意思的。因为隔行如隔山,可能到了新的环境会发现,没有我想象那么容易,做好其实也挺难的。可能我就会觉得有意思,我还要去尝试,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在配音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其实有很多配音的梗。比如说,我们经常说有些演员会说“1234567”(指演员台词只念“1234567”,演戏全靠后期配音)。


边江:其实你反过来想,比方说一个演员,他是一个外国人,不是中国人。他要说中国台词的话,像咱俩这样说话,会很流畅地说出来了,这是很生活地说出来的。那如果他们来说的话,就会很不生活,很拖拉,很慢。但是如果他说“1234567”,你反过来想,1234567,七个字也装进去了,就很生活,对吧?你反过来想,会觉得这其实是好的,对我们配音演员来说,可能这一点上,其实恰恰还是更方便的。


主持人:您自己配过很雷的剧吗?


边江:常在河边走嘛,肯定配过,第一反应肯定是崩溃的。但是,我觉得你还是要进入这个角色,毕竟你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你会调节自己的心态,马上回归于那个角色,尽量把那个角色往回拉一点。


主持人:会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时候?就是真的不想干了,特别想把本子往那一扔,不配了,不干了。


边江:这倒没有,但是有些时候,可能就是因为长时间在棚里面,真的是有心无力,没办法了。比如前两天,我就有一天真的是弄不动了,累了,上不来气了。出来的声音都是虚的,都不实了。所以说,那我想就算了,今天就先到这吧!因为你最后录出来的结果也不好。


主持人:我一开始对配音演员的认识是从译制片来的,就是非常拿腔拿调的老一代的配音演员。


边江:我也是,很多人都是。那个时代,也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那个时代就是那样,可能现在慢慢地,时代在变迁。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都在变化。它只是时代过了,但是我们还是很敬畏的。国外的演员也没有像这样说话,他也是踏踏实实地,该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中国演员其实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我要拿这个调才是老外,不是的。


主持人:有些人是声音控,非常喜欢好听的声音,比如说像您这样的声音。


边江:我一直觉得声音不是最重要的。包括我现在跟自己工作室的孩子们说,声音不是最重要的,你对角色的塑造、把握的能力才重要。同样的一句话,赋予这句话背后的内容越丰富,越多,你给观众听出来的内容就越不一样。谁不会说话呀?比如说“今天我吃饭了”,谁都可以说,你加了不同的内容进去,才会赋予这句话生动和这句话该拥有的意义。


声音好听是一方面,也不是说声音好听就没用,但没有一个人认定男一号声音一定要好听。这个好听的定义,现在慢慢也在扩展。浑厚的声音也好听,也能做男一号,那种沙哑的声音也好听,也可以做男一号,这都是可以的。我觉得没有说因为他声音好听,他就能录男一号,不是的。因为他有能力驾驭这个男一号,才可以录男一号。


比如说“二次元”动漫,画的时候你可能连图像都看不到,只有剧本和导演潦草的草图。那个时候,就需要你去塑造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完全是你的。但如果你没有塑造角色的能力,你可能一句一句说得很白,你没有把这个角色演活。这真的是演戏,那个时候就要你用心,用你的语言去演活这个角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缺乏成熟的体系制度,

人才短缺,收入低微,

译制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配音圈的春天却还未来。


风雨多经志弥坚,

关山初度路尤长。


在浮躁的年代甘于寂寞,

在狭窄的棚里咬牙坚持。

他坚信,只要心有所执,

美好的时代终将会到来。


以声音成全角色,

用实力诠释热爱。

新青年,十年磨一剑。


往期链接:

【彭凯】【黄俊鹏】【杨臻】【马薇薇】

【张一山】【徐卓】【尼格买提】【王源】

【陈冬】【胡玮炜】【徐萍】【惠若琪】

【冯潇霆】【郭柯】【丁宁】【潇涵】

【张皓宸】【劳动节特辑】【冯维】【柯洁】

【徐颖】【穆小龙】【大鹏】【金承志】

第25期:世界禁毒日:中缅边境缉毒往事 | 王彦入

第26期: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 左手韩

第27期:以中国匠心绣世界赞赏的美 | 兰玉

第28期:在“流量时代”绝地反击 | 翟天临

第29期:“冰雪女王”的“A级人生路” | 杨扬


全球化故事分享品牌

讲述新时代的青年故事


↑↑↑

报名通道


平台矩阵:@新青年YouthTalks

嘉宾推荐:YouthTalks@qq.com


— 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出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