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昨天的最后一席话,澄清的和没说的
准备了两个视频,一个是央视白岩松关于《谁在非理性投资》的节目,一个是昨天王健林卖资产最后上台的演讲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27uem69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很值得看)
这是两件事。一件事是人们昨天热烈讨论的商业买卖。孙宏斌买的划算不划算,富力6折接盘对公司的意义,首富卖资产时间那么短怎么估的价,等等。我在第一次协议的时候,是不看好融创的,会造成公司短期风险过大。但富力的加入是神来之笔,说双赢至少是可以的(万达到底赢没有赢,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说起来有些反讽,富力进来,潜在也说明了,企业家们其实是知道怎么搞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不用教的。)
另一件事是,首富卖资产的动因。上一个是果,这个是因。在事件爆发之际,坊间流传是惹了别的麻烦。但在银监会文件曝光并被证实之后,现在来回头梳理,这是目前唯一公开有效的证据,来解释万达甩卖核心资产。这个再前溯,就是央视节目所说的一切,包括万达在内的一些企业做了“非理性投资”。
这样来看,这事儿是一个骨牌事件。被定性是非理性投资——银行风险排查——银监会文件严管停贷——万达被釜底抽薪陷入资金危局——被迫背水一战出售资产纾困。就是说,导致一家企业如此快速(从决定出售到协议签订1个月)的决定出售自己的核心资产,直接导火索是政策的突击变动。自然也一直有轻资产转型的考虑,但政策的冲击可能是万达预料不及的,也许这加速和加大了万达出售资产的速度和规模。
那么回到最起头的问题上,什么叫非理性投资?
并没有专业标准的定义,一般我们理解非理性投资,会和贪婪、懒惰、盲目扩张、激进操作扯上关系。但看国家部委的阐释,不是这样。
7月18日,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强调:我国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按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对外投资项目,尤其支持企业投资和经营“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但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主管部门用的标准是行业限制。这个刷新了我对“非理性投资”的认识。这段话很有趣,仿佛是在说:如果你把钱投到一带一路上去就叫“理性投资”,你投歪了就叫非理性投资。哦不,更严重,叫“转移资产”或者“涉嫌洗钱”。或者说,你不投资一带一路也行,你学曹德旺投资玻璃厂也叫理性投资(好像曹德旺前段时间也被骂成卖国贼了),你学碧桂园投资马来西亚也叫理性投资(因为在一带一路上),你学万科买普洛斯也叫理性投资(因为主要资产在国内),但你要是跑到欧美投资那些虚头巴脑的产业就叫非理性投资。
不能说这样的担忧是不合理的,按他们说的:企业做类似的对外投资,会导致资金大幅外流,带来外储快速下降引发汇率波动,进而导致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不稳定,那可是了不得的灾难。具体有没有这么严重,或者说,投到一带一路上去就不涉及到资产转移的风险了,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但现在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貌似还没有证据显示像万达这样的企业在转移资产(包括苏宁的回应)。所以,我对央视制作这样的节目、尹中立作为一枚专家如此表态,冒出一丝冷汗。担忧风险和控制风险,当然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给一些企业扣帽子,谁能证明万达是做了非理性投资呢?仅仅因为他们借了银行很多钱投到国外去以及那些银行是国有的??(我们下面来解读王健林的那段视频)
昨天的发布会上,王健林最后补充说的两段话,相当明显是意有所指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024t9ogv8&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更值得看)
结尾还意味深长的来了一句:“我为什么要念稿,这个稿随后就会发给大家,立此为证,我相信将来有渠道来证实我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些事情。经过这些事情,我相信大家会有判断,万达的负债到底高不高,万达到底是一家好企业还是坏企业”。
可以做几点解释。
1、普及房企负债率的概念。这个是我们讨论房地产的基本知识,我们都知道房企负债率这东西,在评价房企风险的几个指标里,是最不靠谱的一个。因为预售账款的特殊性,导致房企负债率财年之间波动非常之大。太高了当然不好,但是判断房企风险高低,还要结合着短期头寸、存货成本看。在万达和融创第一款协议里,我当时简单算了一下,融创的短期风险过大,现金流覆盖不了,而且土地库存也可能会超出它的需要及开发能力。房企不必要储备太长期的土地(除非那些土地没有成本)。
2、万达负债率虽然高,但有能力清偿贷款。经过这次转让后,万达债务总和近2000亿,持有现金约1700亿,还有销售物业存货可回笼几百亿。这么来算,王健林如果愿意,他可以做到零负债。那么外界所质疑的企业负债率高风险巨大便不成立了。而且,还要看到,这笔回款他还是在资产价格明显折让的情况下实现的。
3、万达的企业安全性是不错的。欠债2000亿,卖掉核心资产能够还掉。这已是非常不得了了。说明了万达这些年的确存了很多优质资产。而且,这还不算,就是卖了这些核心资产。万达还有3300万平米的商业,明年开始租金超过330亿,今后5年,预计年均增长20%左右,这意味着3年半租金收入就能翻一倍到660亿——这个数字,能让万达继续傲立于中国企业的第一方阵。这说明了万达的长期经营效益很不错,前景也不错。放眼全国,尤其是对比那些中字头的大央企,有几家能够在还了几千亿外债之后还可以傲立于第一方阵?
综合看来,王健林在反驳万达高负债的问题上是成功的,但他没有回应任何关于银行排查、对外投资项目这些重大的问题。至于说做的对外投资是不是“真实投资”,那需要专业调查,而央视请一枚专家含沙射影的定性太轻率了(虽然我们的老白遣词造句很老道,显得持论中立)。
但,恰恰是这样的话最容易聚拢起“民意”,通过渲染问题可能带来后果的严重性,来彰显现在行为决策的合理性必要性。而对于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到底有多高——这种专业性极深的问题,以及政策严令银行对企业突然停贷所产生的契约争议——涉及到法治和营商环境稳定性的问题,这些触及事情真相也最有讨论价值的重大话题,却都没有去展开。这让人没有办法真正的明白:现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到底是处在健康的全球化投资状态,还是要导致经济系统的不稳定?
最能征服人心一个观点是:这些企业海外投资,用的是境内银行的钱,而且多是国有银行。一旦产生风险,那就是全民背锅。所以,不能出岔子。这个观点昨晚也和一个朋友谈论,几乎不容反驳的政治正确。但我也想问一句:那些放贷的银行一直在干什么?这个首先不应该是从金融系统那边着手的问题么?
【往期文章】
同样是敌意收购,为什么孙宏斌举牌金科,舆论界没那么“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