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麻桂止痛液

2017-10-20 王绪前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方解】

本方是作者治疗风湿性疼痛的一首外用方,载于《临床常用中药配伍速查手册》。

【组成】

麻黄30g,桂枝30g,细辛20g,苏木30g,延胡索30g,刘寄奴30g,威灵仙30g,海桐皮30g,艾叶50g,樟脑10g,冰片3g。

【功效】

温经止痛,活血通络。

【主治】

风湿关节疼痛,肌肉麻木、冷痛。

【方解】

本方与六生液的祖方原则相似,但六生液所使用的药物全部是毒药,此方多为无毒药,虽作用弱于六生液,但对于皮肤无刺激性。方中麻黄、桂枝、细辛散寒止痛,以祛除体内寒邪;苏木、延胡索、刘寄奴活血止痛,促进气血运行;威灵仙、海桐皮活络止痛;艾叶温经止痛,使热气内注;樟脑、冰片透达皮肤,便于药性更好的被体内吸收。全方以止痛为要点。

【用法】

煎水热敷,浸泡。每次半个小时。此药方的煎液,1剂药可以连续应用3~4天。所用煎液浸泡或热敷后,待下次再将煎液加热后应用。

【使用注意】

若皮肤有破损,外泡时间不宜过久。

【加减法】

此方可以加温散寒邪之品,如附子、肉桂、木瓜等。

【小结】

此方乃是治疗周身各个关节疼痛,肢体活动不利的外用方。从临床应用来说,安全、无毒副作用,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的体会,对于足部、膝关节、肩部病变都有效果。一般连续应用,能明显减轻疼痛,使关节活动自如。

将重要直接熏洗患处,使药力从皮到肉,从筋到骨,层层传里,通透肢节,温通经络,能更好地发挥其温经散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通利关节、松解黏连的功效,共奏气血通畅、经络舒展、肿胀消退之功效。

(1)关于外敷用药的方法:对于关节疼痛肿胀,在治疗方面,除可以采用内服方法外,外用的作用也很明显,特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且可以灵活掌握用药量,根据临床用药来看,外敷药物比内服药物作用更快,尤其是热敷的效果好。若外敷非毒性者,保证每天敷1次,也可以1天敷2次。要注意的是,不能用热毛巾外敷而不加药物,这样容易导致水湿内侵,加重病情。

(2)中药外用药物的优势:①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对于风湿病患者涞水,当辨明是风痹、寒痹、湿痹或热痹,结合个体体质,整体调节,效果显著。②药物言达病所,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缓解疾病进程。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某部位的疼痛,选择中药外用治疗,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痛苦,减轻内服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③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毒副作用。④口服中药因为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再流经病灶,往往真正能在病灶处起作用的成分已经很少了,而用外敷的方法,可以促进病灶的血液循环,让中药在病灶处更好地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3)风湿疼痛患者平时注意事项:①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注意天气变化,天气变寒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要防止受寒、淋雨,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裸露等。秋季气候干燥,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②温水洗漱: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液通畅,还可以消肿痛。③居住环境要好: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冰冷的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④饮食有节:风湿痹痛患者易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不可偏嗜,要有节制。少食生、冷、硬的食物。⑤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就强,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也强。⑥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有些风湿病证,往往由于劳累而加重或复发。风湿疼痛若属热痹,会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控制后,可逐渐恢复身体运动。

【病案举例】

张某,女,50岁。自述半年来两膝关节疼痛不已,行走困难,尤其是不能下楼梯,需要用手扶住栏杆才能一步一步挪动下行,若遇阴雨天则疼痛加重。通过西医检查,两膝关节腔积液,建议抽出积液。现患者两膝部肿胀疼痛,触摸即感疼痛。乃投以麻桂止痛液外敷。用毛巾浸药液热敷,每次半小时,每剂药用4天。5剂。经过20天的外敷,未吃药,理疗,两膝部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西医检查亦未见关节腔有水,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文内容摘自《方药传心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传统治法


欢迎关注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