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骨质增生消退散

2017-10-20 王绪前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方源】

这是作者多年来总结的一首经验方,载于《临床常用中药配伍速查手册》。

【组成】

白芥子、大黄、肉桂、吴茱萸、乳香、没药、樟脑、细辛、麻黄、桂枝各等量。

【功效】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

各个部位的骨质增生,疼痛,风湿痹痛。

【方解】

骨质增生一般多见于老年人,与外受风寒湿邪、长期的局部受刺激、外伤、痰湿内阻、瘀血阻络、肝肾亏虚等有关。应用外用的方法治疗骨质增生,使药物直达病所,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用的药物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等效果,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方中乳香、没药、大黄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麻黄、桂枝、肉桂、吴茱萸、细辛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防止骨刺产生;樟脑透达皮肤,促使药物吸收,消除骨刺。诸药合用,达到消除骨刺的作用。

【用法】

上药各等分,研末后用醋调成糊状,外敷病变部位。

【使用注意】

上方中的白芥子外用会导致皮肤起泡,应用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流水、瘙痒。但根据作者的经验体会,若外用药物导致皮肤起泡后,可用消毒的针挑破后放水,作用会更好。

【加减法】

若皮肤过敏者,可以去掉方中白芥子。

【小结】

骨质增生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一种表现,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发僵,伴有疼痛。关节时有轻度肿大,边缘压痛,以膝和手指关节最为明显。适当活动后僵硬现象好转,疼痛缓解;如果过量或持续性活动则疼痛加重;遇湿冷天气则症状亦表现明显;若休息、热敷等治疗后,疼痛缓解。

骨质增生的本质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脊柱和关节的平衡遭到破坏。骨质增生就是机体为了适应这些退行性改变而发生的变化。所以,本方选用多味活血止痛之品,用外用的方法,促进气血运行,消除骨刺。

(1)关于选用药物:骨质增生的治疗一般要用祛风通络之品,根据作者多年的体会认为,多宜选用温性的通络之品,不要轻易选用寒凉之品,虽然本草书中记载有些寒凉药物具有通络作用,而实际上若选用这部分药物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在临床上曾多次见到,辨证为热痹,而应用寒凉药物后,如防己、豨莶草、二花藤等,并不能缓解症状,有时甚至加重病情,而采用温性的通络之品却能达到治疗作用。这可能与骨质增生的病因多为寒湿有关。

(2)关于治疗方法: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多种。内服药物多是从调整全身机能入手,而外用则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立竿见影之效,并且有些万股性疾病,外用更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作者认为治疗骨质增生应提倡外治法治疗。

【病案举例】

刘某,女,28岁。武昌某货运站货运员,未婚。患者平时身体并无异常,不明诱因突然导致跛行,多家医院均诊断不清,查不出任何病因。治疗4年,跛行日渐加重。期间,患者因此病证恋爱失败,导致情绪苦闷异常,乃求治于作者。余先予推拿治疗但效果不显,考虑到可能是大腿内侧某部位所谓“筋出槽”所致,因推拿不方便,故改用外治之法,即投以上方,连续敷药3天,未见效果,到第4天出现皮肤起泡,瘙痒,搔抓,抓后流水,呈黏液状,但流水后感到跛行好转,到第7天后,跛行完全消失。由此作者悟出,此方可能是因为通过祛除某部位水湿达到治病的目的。后用于治疗各个部位的骨质增生,将其外用能达到很好的止痛作用,同时增生的骨质也能消除。


本文内容摘自《方药传心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传统治法


欢迎关注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