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文东医案】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8-04-18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上一篇:【黄文东医案】肺痨(2)


医案

 

倪XX,女,20岁,学生。

 

【病史】

 

1967年初,渐感面黄乏力,饮食减少,贫血现象明显。5月份第一次住外地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至9月份出院。入院时血色素为7克,即输血300毫升,血色素上升为10克,一星期后又复下降,又输血200毫升;同时用西药抗感染、B12、叶酸等,及中药补养气血之剂,仍无好转。血色素下降至4克左右,血小板为3万左右。住院期间,经过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年6月份(在住院期间)特来上海要求中医治疗。

 

【辨治经过】

 

初诊(1967年6月14日),面无华色,形瘦神疲,纳食甚少,月经色淡量少,经期延长。舌质淡,脉细弱。由于疲劳过度,内伤肝脾,肝不藏血,脾不统血,水谷不化精微,气血来源缺乏,兼有阳虚恶寒之象。治以健脾养肝,调补气血,兼温肾阳之法。

 

党参四钱,白术三钱,黄芪四钱,炙甘草二钱,当归三钱,白芍四钱,仙鹤草一两,鹿角片四钱,巴戟天三钱,红枣五枚。

 

此方带回,每日一剂。回去后,并用西药强的松每日60毫克,一般西药治疗照旧。经过二个月的治疗,没有输血,血象明显上升,血色素为8克左右,血小板8~10万;到九月份,血象基本稳定,停用西药。出院后,中药照前,每日一剂。

 

以上是从1967年5月至9月第一阶段的经过情况。

 

 

1968年2月,因患急性阑尾炎,检查血小板5万,血色素又下降,故未动手术,采取保守疗法。3月份曾因脑贫血而昏倒一次(约半小时),再入院治疗,即用强的松每天60毫克,男性激素丙酸睾丸酮每天50毫克,同时继续服用中药(前方)。二个月后,血象又上升,血色素12克,血小板10多万。至6月份出院,逐步减少西药,中药照旧,改为二天服一剂,一直到1969年3月,西药完全停用,单用中药。因原方内巴戟天未能配到,特来改方,处方如下:

 

党参四钱,炒白术三钱,炙黄芪四钱,炙甘草二钱,当归四钱,白芍三钱,仙鹤草一两,红枣十枚,

加:制狗脊三钱,川续断三钱,制首乌三钱,仙灵脾四钱,阿胶三钱,鹿角胶一钱半(烊冲),

除:鹿角片、巴戟天。

 

此方间日服一剂,至1969年冬令,用十倍量煎成膏剂,每日冲服。

 

以上是1968年6月至1969年稳定阶段的情况。

 

从1969年以来,自觉精神较好,体力恢复,血象一直稳定,一般家务已能胜任。因此,从1970年以后,中药开始继续服用。在1972年春、夏二季基本没有用药,从秋至冬有时服中药或膏剂。血象保持在血色素10~11克之间,血小板10万左右,白血球、网织血球等均属正常范围。

 

患者于1971年12月至1972年1月,曾二次来信告知以上情况,并补充发病原因及治疗后情况,说明如下:

 

1、身体素质较差,在学校读书时,身体瘦弱,发育较迟,至18岁时月经开始来潮,但无他病。19岁下乡务农,经过劳动锻炼,身体很强健。后因在月经期间,缺乏卫生常识,劳累过度,汗出过多,月经淋沥不尽,延长至半月始净。同时,睡眠不足,食无定时,营养欠佳,精神过度疲劳,体力渐感不支。

 

2、除略有接触农药外,并未接触其他化学药物和放射性物质。发病后,单独用西药治疗时,效果不明显;自服中药后,病情渐渐稳定,以至停用西药而单用中药治疗,使病体渐渐恢复,直至最近没发生变化。

 

【按】

 

本例所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白无华,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月经淋沥不尽,形成贫血现象。祖国医学认为血液来源与水谷的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上奉于心,化而为血,注之于脉,营养全身。如血虚气衰,不能上荣于面,周流于内外,故面无华色,全身乏力。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脾藏统失职,可见衄血、便血、皮下出血、妇人崩漏等证。《素问·百病始生篇》说:“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衄血包括鼻血、齿血、皮下出血等);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后血包括大小便出血、月经过多等)。”本病由于肝脾内伤,藏统失职,故治法以养肝健脾,补气摄血为主。进而对肾阳肾阴俱衰,从根本上采用补阳生阴之法,取阳生阴长之意。主方如归脾汤、人参养营汤之类,以及温补肾阳之剂。根据黄医师经验,认为如用附子、肉桂等温燥之品,对阴血亏耗而有出血倾向者,反有动血耗血之弊。故用鹿角胶、仙灵脾、巴戟天等温柔之品,助阳而不伤阴,取得一定的效果。如果阴血大亏,可再加枸杞子、龟板胶之类。《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确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对气血俱虚,阴阳并伤,久治无效的病例,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并善于灵活运用。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