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圣的针灸秘传

许林玲 中医宝典 2020-02-16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中医宝典】2018年8月文章排行


提到李时珍,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本草纲目》。作为中医人,我们还要不假思索地说出《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跟随李时珍大大的脚步,我们不仅可以好好学习辨药识草,还能得到他的针灸秘传。

 


《奇经八脉考》中的经络体系


《奇经八脉考》是关于奇经的唯一专著,再现了《内经》、《难经》对奇经八脉的认识,并集各家之说,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奇经八脉的循行、腧穴、证治等。书里将奇经八脉排列为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冲脉、任脉、督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一身之纲维”


被列于最前,原文载“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内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上行于营分”,“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之”,表明了阴维脉、阳维脉分别主司阴阳表里,主气血,总持十二正经,起到统领作用。

阴跷脉、阳跷脉:“机关之跷捷”


原文载“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因二者起于足部,与活动功能有关,协调完成“举足小高”运动。《灵枢·寒热病》中记载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司眼睑开阖,与睡眠有关,故有“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论述,但《奇经八脉考》看法与此不同,李时珍认为阴阳跷脉主司人体运动。


冲、任、督、带脉:


原文载“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之;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之”,冲、任、督三脉起源于胞宫,督脉循行于人体身后,为阳脉之海;任脉循行于人体身前,阴脉之海;冲脉挟脐上行,为十二经之海,又为血海;而带脉环腰一周,犹如束带,具有约束诸脉的作用,突出了任、督、冲、带四脉的统领和联络作用。



《本草纲目》里的针灸方法



历时27年才完成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书里描述的针灸内容主要包括艾灸、火针和穴位贴敷等。


艾灸:


书中记载了艾的释名、生长采摘、修治、气味、主治、用法、附方、治疗案例等各方面,阐明八木之火唯有艾火能灸百病,“八木者,松火难瘥,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还列举了中风口喎、口噤、掣痛、癫痫诸风、小儿脐风、痔病、身面疣目、疥疮、诸虫蛇伤等多种病症的艾灸法。


火针:


《本草纲目》列有“火针纲目”,对火针在不同典籍和地域所用的名称、制针材料、适用症、禁忌症、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对《黄帝内经》及张仲景提出的火针用法进行了引用和评论,还收录了火针误治的案例,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完备的火针使用教程。


穴位贴敷: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记载了一百多种病证的用药及用药方法,其中多处出现穴位敷贴法。最多见的是神阙穴(脐中)的外治法,如治伤寒热病:“葱白炒热熨脐”; 治泄泻:用“床子同熟艾各一两,木鳖子四个,研匀,棉包安脐上,熨斗熨之”; 治痢用“芥子同生姜捣膏封脐”等等,为后世针灸脐疗法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还有,治诸风“贴喎”:用“大蒜膏贴合谷穴”; 治头痛:用“决明子并贴太阳穴”; 治脚气:“烧烟熏涌泉穴”; 咽喉降火:用“吴茱萸醋调涂足心”等。

文章转载自“医界书生”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