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崇明刑事法文丛 | 郭恒著:《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研究》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推送之七。2015年1月3日,推送了第一条消息。

电子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侦查,网络安全,个人信息权利;法医、物证、生化、DNA等鉴定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侦查学等对刑事程序的分析;公检法内部管理;证据法、程序法新进展;复杂新型案件、宪法案件。

(感谢郭恒博士为司法兰亭会六周年题篆)


购买链接:https://item.m.jd.com/product/13038762.html


作者:郭恒 著
ISBN:978-7-5620-7468-7
定价:65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



作 者 简 介






郭恒 | 法学博士,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研究员、高级访问学者;北京盈科(太原)律师事务所刑事重案部执行主任;山西法律援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主任。


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






编辑推荐

刑事辩护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刑事辩护中最核心的部分,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一直是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短板。随着近年来刑事辩护业的蓬勃发展,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理论研究上也显示出其不足与滞后。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弥补对于辩护律师职业伦理中的忠诚义务问题上理论研究的不足,构建起了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宏观理论体系和具体实践路径,更有助于对辩护理论及实践中涉及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争议问题进行梳理和回应。

内 容 简 介



本书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够合理解读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刑事辩护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域外可资借鉴的相关元素,尝试为辩护律师忠诚义务及辩护制度探索前行的方向。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为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基础理论;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积极内涵: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消极内涵:不得损害当事人利益;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边界:对法庭的真实义务;辩护律师忠诚义务与对法庭真实义务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保障机制。



序  言




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处于何种地位是刑事辩护制度中最为基础的理论问题。对此问题的科学回答,事关辩护律师能采取何种手段和方法维护被告人的利益,甚至直接影响到刑事辩护的正当性乃至辩护律师职业的生命力。综观世界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相对于承担控诉职能的检察官和裁判职能的法官而言,承担辩护职能的律师在法庭的地位更受争议。辩护人是完全以当事人利益为出发点,甚至成为当事人“雇佣”的枪手;还是应当在维护当事人利益的同时兼具维护司法公益之责任?此问题之争论的历史如同辩护人的历史一样悠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律师的角色定位也在不断变化,从“国家法律工作者”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再到今天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可以说,我国立法对于辩护律师的角色定位经历了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当前我国辩护律师正在朝着更强调忠诚于当事人利益的方向发展。

不过,在当前我国的刑事辩护实践中,依然面临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律师过于热忱,将自己完全置于当事人的利益代理人之地位,辩护的方式与手段超越了我国司法机关能够接受的程度,甚至有的突破了法治底线,引发辩审冲突;二是部分律师的观念落后以及责任心不强,或随意以被告人向辩护人隐瞒案件事实等为由拒绝辩护,或充当控诉职能,不能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解决此两方面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反思辩护人的地位。其中,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是决定辩护人地位的核心问题,是调整“辩护律师—当事人”关系的红线,指导着辩护律师的执业行为。

法治发达国家或地区对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已融入刑事辩护的血脉之中,并且有着司法理念、诉讼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多元支撑。

近年来,虽然“忠诚义务”在中国的刑事辩护领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律师们也经常将其挂在嘴边,一些法学文献资料也偶尔对此展开相关论述,但鲜有著作系统梳理有关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基础理论问题有哪些、内涵包括什么、边界又在哪里。因此,对于辩护律师忠诚义务展开深入地研究颇有必要。

在此背景下,郭恒博士将“辩护律师忠诚义务”作为博士论文选题。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实践性的选题,要写好并不容易。好在郭恒比较勤奋、踏实,并且有着数年的刑事辩护实践经验。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他的博士论文《辩护律师忠诚义务论》在专家匿名评审和博士论文答辩中,作为国内系统性研究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先例得到了专家充分的肯定,并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这本专著就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吸取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的。

本书从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内涵”与“边界”两条主线出发,结合我国刑事辩护实践中出现的争议案例,揭示了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基本原理,并使得辩护律师忠诚义务所蕴含的实践能量得以凸显。此外,本书对于域外可资借鉴的元素进行梳理与归纳,尝试为我国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探索前行的方向。

作者在勾勒辩护律师忠诚义务体系的过程中,将辩护律师保密义务、利益冲突、独立辩护、对法庭的真实义务等与辩护律师忠诚义务关联的概念一一进行剖析,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展现了论文的理论价值。同时,本书对于辩护律师忠诚义务与对法庭真实义务的冲突原因及处理进行了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本书既强调对于辩护律师忠诚义务基础理论的宏观研究,又重视对实践中个案细致入微的分析与讨论,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构我国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完整体系。

因此,本书是对于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研究的一个新的开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当然,受作者辩护实践经历和理论功底所限,本书存在对于忠诚义务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以及指导辩护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等不足,期待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是为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崇明刑事法文丛(B)】


主 编 简 介






吴宏耀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中组部、团中央第二十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在西南政法大学挂职校长助理。


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特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届驻所研究学者(2016年)。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案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法学院,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马普所、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


吴宏耀教授一直从事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2004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10年)。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刑事审前程序研究》《诉讼法论纲》等专著,翻译《美国刑事诉讼法精义》《刑事诉讼故事》等著作;编辑整理民国刑事诉讼法学经典著作十余部。




套系书目



魏晓娜:《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待出版)
郭恒:《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研究》已上市
孙道萃:《网络刑法学初论》(待出版)
吴宏耀:《法律援助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待出版)
吴宏耀:《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研究》(待出版)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韦 婉
审核:周彦能


(编辑、拍照:朱桐辉)

以下点击可读: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松  柏:我的案件我的现身说法:刑事案件要不要请律师?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松  柏:我的案件我的法律:让排除非法证据成为我们的武器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孙运梁:客观归责论在我国的司法运用——基于海淀法院刑事判决书的分析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朱桐辉:法律援助调研、互动所得及司法信息化的一个问题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谢登科:论电子数据的取证主体:合法性与和技术性之间

司法兰亭会六周年 | 陈文海:着眼不同阶段案件特点,增强辩护有效性

完整版 | 江 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解释方向

裴  炜: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刑事司法的分离与融合

强烈推荐 | 王小兵:电子数据质证——刑案核心技能

侯爱文:电子数据鉴定和司法会计鉴定质证攻略

内含二个电子证据有效辩护案件 | 阚吉峰: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辩护的思路与要点

全新观点及论证 | 罗猛、邓超:等约计量而不是精确计量才是走出犯罪对象海量化下数额认定困境的合理方法

朱桐辉:美国反歧视案件“三步举证法”与证明问题的实地考察及启示

前沿精华分享 | 周跃:量子计算、区块链、智慧司法与存证前沿

吴宏耀、吴国章、刘祚良、巩志芳、侯爱文、刘栋、胡佼松、王玉晴:民法典时代名誉权的刑事公诉保护——杭州“出轨快递员案”大研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