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群书治要》36 高度艺术化道德教育

▲ 点击上方卡片,看更多精彩内容

36 高度艺术化道德教育

《余莉开讲》第三十六集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学习: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我们现在都讲,教育要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其实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艺术化的教学。但是遗憾的是呢,我们很多人,把这种艺术化的教学给误解了。反而把学习传统文化,把教育变成了迷信。那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建筑、雕塑等等,那么这些建筑和雕塑,它也承担着教育的意义。


比如说在中国古代承担着教育意义,最重要的建筑有三种。第一就是祠堂,他教导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其实就是教导孝道。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以为这是封建迷信的产物。过世的祖先还祭祀他,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祖先都念念不忘,想着定时去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呢?而且祭祀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宣讲祖先的德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一家,历朝历代之中,都有一些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祖先。他们的德行风范要为后人开解,这样才能够把这种德行风范继承下去,代代相传。


那么第二种建筑物呢,就是孔庙,孔庙教导人们尊师重道,所以中国古人对孔子的尊敬由来已久。把孔子的塑像供在那里。让人瞻仰膜拜。第一个意义,就是见贤思齐,看到孔老夫子的像,我们要想到孔子的教诲。第二个意义呢,就是要纪念老师,那么这呢,它也是起到教育的意义。


第三个建筑物就是城隍庙,城隍庙供奉的事十殿阎罗,它讲的是因果,所以中国古人呢,都有逛庙会的习俗。到二月二的时候,到庙会上去逛。这个庙会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去。但是逛完庙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带着孩子呢,去看一看供着十殿阎罗的城隍庙。这里面会告诉你,偷盗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邪淫会有什么样的恶果。说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等等。反正只要不符合道德的事,你都能够在这里,看到相应的惩罚。那孩子看过之后,印象深刻,他一生都不敢做那些错误的事。所以有人说,一个地方有一座城隍庙,那能够顶十万个警察。所以这三种建筑物,其实都是承担着伦理道德教育的职责。


那么不仅儒家、道家是如此,我们知道佛教呢,它也是教育。说起佛教、道教、还有儒教,这个“教”它不是宗教的含义。它是教育的含义。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呢,是用儒家来治国,用道家来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用佛教来教化百姓。所以这个佛教呢,它本质是教育。


为什么说它是教育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寺院来说明。那么在汉代的时候,这个外交是由皇帝来主管的,是由鸿胪寺负责。所以这个鸿胪寺就是我们现在的外交部。但是它是由皇帝亲自来负责,所以称为寺。那当时这些外国的僧人到中国来,都是怎么来的呢?都是应皇帝的邀请而来。那么他来到中国之后呢,就住在鸿胪寺。但是他和皇帝、大臣一交流,当时的皇帝对佛教很向往。希望这些高僧就不要再回去了。长期留在中国,宣传佛陀教育。但是这个鸿胪寺呢,是接待短期来访的客人的,那长期住在这就不方便了,不合适了。那怎么办呢?皇帝下令,在九寺之外增设一个寺,专门宣传佛陀教育。这个寺就是白马寺。那为什么取名叫白马呢?这就是当时的交通不是很便利,这些经书,僧人都是万里迢迢由白马驼来的。结果怎么样呢,这个白马累死在途中。那后人为了纪念白马的恩德,所以特意取名白马寺,以示纪念。这就是把教育落实在生活之中。这也是提醒我们,连畜生对我们有功德,都要念念不忘,更何况是人呢。


那这个白马寺建立之后,它做了什么工作呢?他就是专门推行佛陀教育。它做了两项工作,第一就是把外文的经典翻译成中文。第二就是要解释经中的意思,指导修学。换句话说,它起到的就是讲经教学的责任。


当然听到这里,很多人就问了,他说既然佛教是教育,那为什么我们到了一个寺院,会看到很多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让人一看,就感觉是偶像崇拜,自自然然的就把它和宗教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佛教,它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教育方式。这些佛像菩萨像摆在那里,都是起到教具的作用。起到表法的含义。也就是说呢,你一看到它,立刻想到它表法的含义,就反省自己,应该树立怎样的品质。比如说我们汉地的寺院。一个正规的寺院,第一座建筑物一定是天王殿。而在天王殿,对着大门供着一尊菩萨,我们称他是弥勒菩萨。这个弥勒菩萨有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第一就是笑口常开,第二就是肚皮很大,这就是告诉我们,你要接受佛陀的教育,必须首先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就是要经常微笑,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第二就是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你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欢迎你来接受佛陀的教育。而在天王殿的四周呢,供着四尊天王,他们也都是表法的含义。


比如说东方叫持国天王,持就是主持,国就是国家。怎么样把国家主持治理好呢?持国天王告诉我们要负责尽职,也就是说呢,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工作做到,这个国家就安定和谐了。他的手里拿着一个琵琶,告诉我们要学习这个琵琶的弦。它不能绷得太紧,也不能绷得太松,只有调得适中,这个美妙的音声才出现。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取中道。不要过,也不可不及。所以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都是教导我们无过无不及。


南方天王叫增长天王,怎么叫增长天王呢?顾名思义,就是要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道德。每一天都要有进步。所以呢,儒家有一句话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佛教特别重视的一个词,就是精进。什么叫精进呢?精就是精一不杂的意思,进就是进步。那么增长天王,他手里拿着一把剑,剑在佛教中代表了智慧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有智慧去断烦恼,它就是快刀斩乱麻,利剑断烦恼的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智慧,虽然很努力,但是努力会有结果,不一定有好结果。就像我们要从北京去哈尔滨。但是我们却乘上了去海南的列车,我们选错了方向,离我们的目标就愈来愈远,南辕北辙。所以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那么从这一点我们也知道了,这个佛教,它不是一种消极、落伍的东西,它还让我们去求智慧,求进步。


所以我们看《景德传灯录》,我们就知道在历史上,有很多有智慧有才学的高僧,他们的智慧德行都是屈指一数,甚至很多人都被聘为皇帝的老师,称为国师。


那么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无事不登三宝殿”,什么意思呢,这个三宝就是指“佛、法、僧”。世间人以金银财富为宝,而出家人呢,以佛法僧为宝。因为古代的这个寺院呢,为了便于修行,都建筑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安静的地方。那么一个人如果没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不会跋山涉水,换了帆船,又换了马车,去向这个高僧求教。那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的这些出家人,修行人,都是德行学问很高的人。因为一般的官员,他们在动处,而这些高僧在静处。这些官员遇到的问题,他们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点拨几句就给他很大的启发。


西方广目天王,他身上缠着一条蛇,或者是一条龙,龙和蛇都是变化多端的动物,它提醒我们去广学多闻的时候,不要被表象所迷惑。那么这个现象是变幻莫测变化无穷的,但是你要抓住根本。所以他的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珠子,就是不易的规律。意思是说你只要掌握那个不易的规律,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不会被表象所迷惑。


北方的多闻天王,他手里拿一把伞,就是要遮蔽污染,也就是说,你去学习的时候,不要好的也学,不好的也学,要懂得遮蔽污染。就像我们现在呢,改革开放了,很多人到西方国家去参观,他专喜欢去参观红灯区。这就是不懂得遮蔽污染所导致的。这两尊天王就是告诉我们要去多看,多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到别的国家去参观考察,好的我们学习,不好的我们加以剔除。这样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个国家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所以你看这四大天王摆在那里,如果你知道其中的含义,你在这个殿里走上一圈,不用别人说一句话,你已经受到了教育。受到了提醒。那么我们过了天王殿,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大英雄,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大英雄呢?不是战胜千军万马的人,而是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的人,所以大雄宝殿中央通常供着释迦牟尼佛,他的两边呢,或者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或者是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那么释迦牟尼佛,他本身起这个名号,也是起到教育的含义。什么叫“释迦”呢?“释迦”就是能仁的意思。对别人要有仁慈之心,能够仁慈。“牟尼”呢,是对自己而言,要清净寂灭,这个就是牟尼的意思。因为当时的人呢,没有仁慈之心,而且都是心浮气躁。所以他特意起名叫“释迦牟尼”,来给人们以提醒和教育。那么他两边的阿难尊者,代表了多闻第一。迦叶尊者代表的是苦行第一。或者是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智慧,普贤菩萨代表的是行愿。那么这两个代表是什么意思呢?代表要知行合一。我们知道“知行合一”这个命题,是王阳明提出来的。其实他也是从佛教之中受到的启发。因为佛教讲“解行相应”。他把这个“解”变成了“知”,把这个“行”保留了。“相应”变成了“合一”,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告诉我们佛教它不是谈玄说妙,而是要把我们所学的,运用在生活之中。


那我们还知道,中国人特别喜欢供奉四大菩萨,比如说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他代表的是孝亲尊师。地藏呢,就告诉我们的心地,有无量的宝藏,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向好。那怎么样把这个心性开发出来呢?这个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从孝亲尊师来做起。这样才能够开启心性的无量宝藏。所以你供奉地藏菩萨是什么意思呢?看到地藏菩萨的像,就要提醒自己,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你供这尊地藏菩萨就有意义了,就有功德了。


那么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大慈大悲。我们把对父母老师的孝敬向上提升,关心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什么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呢?我们一般的人,和自己有缘的人,自己喜欢的人,比如说自己的父母,老师,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妻子儿女丈夫,都会有关爱之心,仁慈之心。但是对于和我们不相干的人,或者是对于和我们有仇怨的人呢?就没有这种仁慈之心了。甚至还有怨恨之心。但是观音菩萨呀,他对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慈悲。这个叫做“无缘大慈”。什么是“同体大悲”呢?我们一般人关心别人,都是自己有多余的拿去帮助别人。但是观音菩萨的慈悲是,像关心自己的身体一样去关心别人。所以被称为“大慈大悲”。那你供奉观世音菩萨,礼拜观世音菩萨。看到观音菩萨像,你就提醒自己,要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对人不要结怨,反而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去帮助他,关爱他,那你供奉这尊观音菩萨,就有意义了。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智慧,我们说佛教呢,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同时又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患,方便出下流”。那为什么慈悲还多祸患了呢?就是因为这个慈悲,它没有智慧。就是我们所说的:“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也”。像我们父母都爱孩子,但是爱孩子,就满足孩子的欲望,没有去教导他,引导他。结果这个孩子呢,成了小公主,败家子。这就是没有智慧的慈悲。所以文殊菩萨代表了智慧。


那么峨眉山的普贤菩萨呢,代表了“行”。就是你把对父母老师的孝敬,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还有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在每一天,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中。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是普贤菩萨代表的意思了。


所以你看呢,这些塑像摆在那里,其实它也是起到了表法的含义。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塑像教育的含义。到了那里,顶礼膜拜,拿着大把的金钱去供养,去布施,结果回来之后,依然违法乱纪,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然后还埋怨说:这佛菩萨都不灵。其实这不是佛菩萨不灵,而是我们把这么好的教育,变成了宗教。甚至变成了迷信。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弊端。


那么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佛教里边,就是把教室和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图书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你走进去,让你所看到,所听的,所闻的,所嗅的,无一不是提起你的正知正见。但是遗憾的是呢,这样好的教育被误解为迷信,甚至为死人去服务了。去做经忏佛事了。这都是非常遗憾的事。


所以你看这个寺院,它本身的建筑,它也有表法的含义在其中。我们到了一个古老的寺院呢,就看到这个寺院的门口有一行字,说勑建潭柘寺(岫云禅寺),什么意思呢?这是由皇帝下令,或者是由皇帝下令给地方政府,来建造的一所寺院。说明寺院佛陀教育是由皇帝主抓的。所以它可以采取皇宫式的建筑,那么这个建筑物呢,在外面看是两层,这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告诉我们好像佛法和世间法是两个。但是当你走进这个寺院,走进了这个大殿,你发现其实没有两层楼可上,只有一层。那是什么意思呢?告诉你佛法和世间法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离世间法。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为什么这么受到欢迎呢?皇帝也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他打开佛经一看,这个佛弟子需要遵从佛陀的教导,要“不漏国税,不犯国制,不做国贼,不谤国主”。什么意思呢?你做生意可以,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偷税漏税,而且你一定要守法,不能够触犯国家的法制规章。不能够毁谤国家的各级领导人,更不能够做国贼,出卖国家的利益。所以这个皇帝看了很高兴,如果这么好的教育,在整个社会上推行,那我就可以达到垂拱而治,坐之太平。所以他率先来学习,并且呢,在全社会来推广。因为他知道,如果一个真正依教奉行的佛弟子,那是社会最好的守法公民。


那么这都是告诉我们,在历史上,儒释道三家,都是作为社会教育来起作用的。所以你看呢,每一个县,每一个市,都有寺院,寺院就是讲经教学,告诉你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告诉你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结果怎么样呢?老百姓全都教好了,那么这呢,对社会和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在历史上呢,有很多的文人墨客,朝廷命官,他们都受到佛教的影响,都成为在家学佛的居士。所以什么是居士呢?就是在家学佛的人。比如说苏轼,被称为东坡居士,很多的,像梁启超、林则徐、白居易等等这些名人,都是在家学佛的居士。


那么白居易有一次呢,他去向鸟窠禅师请教。跋山涉水呢,终于见到了鸟窠禅师,就问:他说请问禅师,佛教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结果这个禅师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白居易饱读诗书,他觉得这两句回答,真的是太简单了。那我何必跋山涉水,来跑这么远的路,向您请教呢?所以他有点不满意,说了一句话:三岁小孩都知道。那么鸟窠禅师听了之后,也回了他一句:八十老翁做不得。意思是说呢,虽然三岁孩童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到了八十岁的老翁,不见得把它落实在生活之中。


那么这也强调呢,儒释道的教学,都讲“知行合一”。那就是要把自己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之中。这对我们的生活才真正的有帮助。


所以什么是文化呢?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这个文呢,就是文字、文章、礼乐、文艺。当然也包括建筑和雕塑、这些东西呢,都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如果它只有美而没有善,那不能够称为最高境界的,完美的文艺作品。所以中国的古代诗词、歌舞、戏剧、小说,乃至于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思无邪”。不要引起人们撷取不正的思想。都以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为主要内容。所以所谓的俗文化,并不是内容低俗,低级趣味,而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说快板、相声、京剧、昆曲等等,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那么用这些通俗易懂的形式干什么呢?宣讲我们的道德观,宣讲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看了这个文学作品,看了这个诗词、歌舞、戏剧、小说,听了这个音乐,甚至看到这个建筑物、雕塑,就都能够改变自己的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才是文化真正的意义。他起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所以中国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为什么要读书呢?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读了这些书呢,自己的德行修养,自己的智慧都有所提升。


那我们也看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知识而没有文化的人。那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我们学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也能够把它倒背如流,考试的时候默写出来,得满分。但是我们在生活之中,还把白花花的大米、馒头都扔到垃圾桶里。这个就叫有知识而没有文化。因为他对我们的行为气质,没有起到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知识而且有文化的人。那么今天我们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看更多往期经典视频,点击下方小字即可跳转 *

▶ 《品读群书治要》01 认识群书治要

▶ 《品读群书治要》0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品读群书治要》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4 致富理财秘诀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5 发怒是拿别人错误罚自己

▶ 《品读群书治要》06 修身始于戒贪

▶ 《品读群书治要》07 贪色为淫,淫为大罚

《品读群书治要》08 好名之患

《品读群书治要》09 欲不可纵

《品读群书治要》1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品读群书治要》11 奢靡之害

《品读群书治要》12 谦德之效

《品读群书治要》13 君子欲讷于言

《品读群书治要》14 境随心转

《品读群书治要》15 交友之重

《品读群书治要》16 境缘无好丑

《品读群书治要》17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品读群书治要》18 君子四重

《品读群书治要》19 好学近乎智

《品读群书治要》2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品读群书治要》21 夫妻相处之道

《品读群书治要》22 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

《品读群书治要》23 至要莫如教子

《品读群书治要》24 教子之方

《品读群书治要》25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品读群书治要》26 孝的四个层次

《品读群书治要》27 事亲当竭力

《品读群书治要》28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品读群书治要》29 兄友弟恭

《品读群书治要》30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品读群书治要》31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品读群书治要》32 管理的三境界

《品读群书治要》33 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

《品读群书治要》34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品读群书治要》35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真经】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