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全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可下载Word文档打印)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梅岭三章

3.短诗五首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

  统一

4.海燕

5.孔乙己

6.变色龙

7.溜索/阿城

8.蒲柳人家

9.鱼我所欲也

10.唐雎不辱使命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外古诗词

定风波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第一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5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广告

呐喊

作者:鲁迅


京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其中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人物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围绕主人公叙写了什么事。


明确:主人公: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2.请按照你对小说文体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及其悲惨遭遇。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概述其人物形象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2):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目标导学二:分析事件,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上述第二部分,说说作者主要围绕孔乙己的出场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孔乙己为偷书挨打做辩解;(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用之乎者也来搪塞;(3)孔乙己教“我”写“茴”字,“我”不耐烦;(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腿后爬到酒店喝酒。


2.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上述所分析的事件,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句子的提示,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并对孔乙己性格成因做简要分析。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的人。(穿长衫)


(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的人。(好喝懒做)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为傲但又______的人。(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的人。(偶有偷窃)


(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的人。(从不拖欠酒钱)


(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的人。(屡遭冷遇)


【教学提示】


由于孔乙己的性格具有很深的矛盾性,因此,教师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提示性句子宜在教学课件中有所展示。


3.根据上述已分析的孔乙己形象,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明确:(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但他“穿长衫”是因为他自视清高,自以为有地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2)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而“好喝懒做”也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染,好逸恶劳。(3)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4)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而“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5)孔乙己“从不拖欠酒钱”说明他质朴、忠厚。(6)孔乙己热心教“‘我’‘茴’字写法”表明他也有热心的一面,对于“我”的不屑又感到深深遗憾,这里既表现了他存在的某种热心、善良,又从教法上体现出了他的迂腐;而“屡遭冷遇”进一步表现出他的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教学提示】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描写方法,把握人物鲜明性格


1.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让人如此印象深刻,除了文章记叙事件本身具有典型性外,更得益于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请你在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说说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赏析:出场时运用了肖像描写,青白脸色、乱蓬蓬的胡子,都揭露着孔乙己的生活条件相当差;穿着长衫却又脏又破,这是他自命清高的有力铺垫,又是他穷困潦倒,生活无法自理的有力表现,简单的几句描写,都已明显地暗示着他的性格。


(2)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赏析:这是他第二次出场的肖像描写,“黑而且瘦”,这是贫困与被打后病痛的折磨所致,而孔乙己的穿着与姿态,更是生动诠释了这个时代贫苦之人仅能做到的一点医疗保护。简短的描写中,更多的是体现了孔乙己命运的悲苦。


【语言描写】


(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赏析:“窃”和“偷”自然是同一个概念,说“窃书不能算偷”,是强词夺理;“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体现的是自命读书人的清高之态。自命清高、自欺欺人一直是孔乙己身上的显著特征,作者用一句话便将其表现出来,可见此处语言描写功力之深厚。


(2)“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赏析:孔乙己身上保留着封建腐儒的迂腐是作者在前文提到了的,这里同样表现着一种迂腐之气。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就只有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却愿意将它们分给孩子,而孩子们再次把“眼睛都望着碟子”,他不是谩骂,不是恐吓,竟也“着了慌”哼起了《论语》里的调子直哀求。这里的语言描写,使一个拥有善良与透明心性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神态描写】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赏析:这是孔乙己为自己的偷窃作辩解时的神态描写。可以想象,“涨红了脸”,既是酒客的讥笑戳痛了他内心的伤疤,也是他极力为自己争辩的最好表现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他的内心中仍旧有着文人的一丝尊严,对该行为有不屑,也有羞愧。由此神态描写,我们可知此人此时的复杂心理。


【动作描写】


(1)便排出九文大钱。


赏析:这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付钱动作,一个“排”字,表现出的是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他要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


(2)摸出四文大钱。


赏析:这是孔乙己再次出场的付钱动作,一个“摸”字,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也再无显摆之意。


(3)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赏析:“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来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严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教学提示】


本文在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且用得十分准确,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的形象气质与性格特征。上述分析只是部分示例,教师宜引导学生在文中多做分析,深入把握。


2.请你结合上述分析,概括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明确:孔乙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读书人,追求功名,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他穷困潦倒,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却又要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但是他也有热心、善良的一面,非十恶不赦,却终究因身份卑贱而沦为被嘲弄的对象。


目标导学四:分析社会环境,把握文本主旨


1.探究:有人说,一个人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样子,孔乙己的形象让大家略觉可笑,同时又满满的都是同情,这是否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全文,结合下列提示性问题,说说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问题提示:


(1)阅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你能从中看出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


(2)孔乙己在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刻不成为他人的笑料,你如何理解众人的“笑”?


(3)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最终却以悲剧收场,你如何看待他的悲剧?作者仅仅在文中写了孔乙己一个人的悲剧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1)作者在前三段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咸亨酒店。咸亨酒店是一个人群集中之地,反映着形形色色的人,但重要的是长衫和短衣的区别,昭示着这是一个阶级分层的封建社会。而“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也凸显出这个社会的薄凉。


(2)“笑”是贯穿文中始末的一个关键词,首先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的基调开始,孔乙己便已然注定是众人的笑料;果然,辩别盗窃,“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质疑他是读书人,“众人也都哄笑起来”;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他最后一次出现,也是“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然而,这个“笑”字在文中只是“轻松活泼”的假象,它是森然的,沉重的。“笑”里面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世态人情的薄凉。而也是从这“笑”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写在其中的怒,对社会于苦人的薄凉的控诉。


(3)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写得一笔好字,能知道回字的四样写法,站在今天的立场,这绝非毫无本事之人。但他确也有自己的迂腐,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可以说,是封建文化教育造就了他的悲剧。但是他在文中,并不是唯一的悲剧,不难想象,在这个阶级分层的社会,每个笑别人的人都会成为被笑者,薄凉是社会的本色。国民精神的麻木愚昧、冷酷无情,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孔乙己只是这悲剧中的典型。


2.请你根据上述分析,简要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目标导学五:把握文本写作技法


这篇文章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事,说说以该角度叙事的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4、板书:孔乙己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小说开头便描述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以“我”——酒店小伙计

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使人物性格脉

络清楚。故事情节安排严谨完整。以“笑”贯穿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

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冷漠的封建社会的无情鞭挞。

根据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了小说的三要素。遗憾的是没有让学生当堂演有

关孔乙己精彩片段的课本剧,以加深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认识。

 

6变色龙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这篇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俄统治代表人物的描绘,无情的揭露和讥讽了腐朽黑暗的沙俄专制统治。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化警察制度以图加强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而造成人民苦难重重,社会萧条残败,这正是作于1884年的《变色龙》这篇小说所要反映和揭露的社会现实。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诚实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难: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激疑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同学们,说起眼下很多人热捧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有一种蜥蜴叫变色龙,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小说,去了解所发生的故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生难字词

(1)字音

魁梧( )荒唐( )洋溢( )伶俐( )恐吓(hâ)盛满( )乞丐(qǐgài)醋栗(lì)戳(chuō)无赖( )

(2)词义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伶俐】聪明;灵活。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分角色朗读,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28~29):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交流点拨】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交流点拨】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3.师生共同归纳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交流点拨】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交流点拨】“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作者笔法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2.拓展延伸

有位教育家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要说:“语文就是生活。”所以说,学好语文、学好小说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那怎样才能学好小说呢?

【交流点拨】读小说,理情节,知内容;抓人物,看言行,知性格;联背景,析环境,认社会。

3.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编演小品。

(2)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4、板书:

变色龙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日常教研中见得较多的小说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梳理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这似乎就是小说教学的所有,而且俨然成了一种恒定的基本模式。每每此刻,我就想,任何小说都可以教成这样,小说教学还有没有针对性?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教小说,学生究竟对小说还有多少热情?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一要引导学生爱上小说,小说应该是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二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变色龙》中“变”字便是首选。“选点突破,‘变’中说‘不变’”是本课设计的主体思想,也是体现与其他小说不同之处。

 

7*溜索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工具概述

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过渡者将竹、木制作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傈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

溜索原理

碗口粗竹缆系两岸石柱上,渡者以皮带或绳索系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俗称“溜壳子”,借倾斜之势滑越渡河。河上也可设两根溜索,一高一低,过河时由高处滑向低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教学重难: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

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江津,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处女作《棋王》。

2.生难字词

(1)字音

锱铢( ) 滇西( ) 盘桓( ) 顷刻( )千钧之力( )

绞(jiǎo) 跺(duî) 呕   战战兢兢

 (2)词义

【锱铢】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顷刻】极短的时间。

【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探视】看望;察看。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默读,读准字音,体会人物心理。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3.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4.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交流点拨】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交流点拨】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2.拓展延伸

平常走的路很多,你有过文中溜索这样害怕的感觉吗?

【交流点拨】有。我有一次过玻璃栈桥时吓得双腿发软,直接坐在了地上,旁边的好友见状,不停地鼓舞我不要怕,让我站起来。好友见劝说无效,试图上前拉起我,可是这时,惧怕的我硬是赖在地上不敢前进,无奈之下,好友直接把我扛了起来,背我走过了玻璃栈桥。这一幕也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

3.布置作业

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4、板书:

溜索 

溜索环境:险恶

牛:哀叫、恐惧

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对比 烘托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篇课文的教学进度比较合理,虽说没有详细解读,但是重点突出。我引导学生们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表现手法做了一定的了解。但其他比较深层的意蕴,如鹰、马、牛三种动物形象的隐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没有展开深入研究。

 

8*蒲柳人家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这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五四以后,鲁迅一代引进了外国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创立了全新的小说模式,中国小说也开始呈现出与古典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但与此同时,古典文学的传统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存在和发展着。如20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就以其“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而到了新时期,又涌现出了一批以刘绍棠为代表的,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小说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概括欣赏人物形象,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难:

诵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艺术,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主要作品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擀( )剜( )腌臜 ( )烟囱( )捯气( )呼哨( )

咔吧嘬( )荣膺( )戏谑( )驾驭()腻歪()

呱呱坠地()如坐针毡

(2)词义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同学们可以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背诵,使自己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的妙处。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部分: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到结尾)。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文章写了哪些人物?

【交流点拨】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3.“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交流点拨】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4.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被称为“一丈青大娘”?

【交流点拨】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与《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5.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文中充满乡土气息的句子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②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两种色彩的语言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成功塑造,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正是作者真挚朴实的情感,以及对故乡的父老乡亲的无限深情使得这三个人物得以成功塑造。

2.拓展延伸

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的片段。

示例: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下午,阴沉沉的,冻得我直打哆嗦。四点十分我们放学了。我知道妈妈要来接我,一抬头,果然看见妈妈。我看见妈妈担心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我到车前妈妈连忙脱下外套给我穿,我上了车子,妈妈才开始调转车头。一路上妈妈吃力地骑着车子,风太大,夹着雪片直往妈妈身上扑过来。这么多年了,我真后悔没有好好学习。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风雪中的情景。

3.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蒲柳人家》全文。

(2)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4、板书:

蒲柳人家                                教学构思

 

“一丈青大娘”:             .                     1.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民族作风                  2 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气派                  3 品味语言,体会风情

“何大学问”:                                      4 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侠肝义胆   仗义轻财                                 5 内引外联,拓宽视野

 好说大话   慷概豁达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方面是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很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觉得,多提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一个方面是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


扫码下载全册Word文档教案

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6_38_44_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