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九下语文22《出师表》朗读+知识点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8-08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梅岭三章/陈毅

3.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卞之琳

风雨/芦荻

 统一/聂鲁达

4.海燕/高尔基

5.孔乙己/鲁迅

6.变色龙/契诃夫

7.溜索/阿城

8.蒲柳人家/刘绍棠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课外古诗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14.山水画的意境

15.无言之美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17《屈原(节选)

18.天下第一楼

19.枣儿

20.曹刿论战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册教材解析

电子课本图片

生字词汇总复习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朗读课文

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理解

1、《出师表》选自《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主旨:本文作者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3、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4、诸葛亮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出师表》中的成语: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亲贤远侫   感激涕零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斟酌损益       察纳雅言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7、本文的名句: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崩殂    (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  (时)

3、盖追先帝殊遇   (优待,厚遇)

4、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圣明的听闻)

5、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6、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7、引喻失义      (适当,恰当)

8、宫中府中    (皇宫中)   (朝廷中)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 (惩罚) (善) (恶)

10、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        (治)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选拔)     ( 给予)

13、悉以咨之   悉(都)       咨(询问)

14、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16、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7、猥自枉屈   (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8、由是感激  (感动振奋)

19、遂许先帝以驱驰     遂,(于是)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2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2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夙(早晚)      效(实现)

2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庶(希望)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23、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力的机会,重任)

2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怠慢、疏忽)

25、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26、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咨诹,(询问) 雅言,(正确)

27、临表涕零       涕,(眼泪)          零  (落下)

28、性行淑均      (善)(平)

29、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30、斟酌损益      损,  (除去)     益,(兴办,增加)

三、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          ( 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三、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    (路)          咨诹善道     (方法)

遗   以遗陛下     (给予)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

为   俱为一体       (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但任)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         (议论)

无   若无兴德之言         (没有)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不论)

行   然后施行    (实行)     性行淑均   (行为)     行阵和睦    (行列)

益   有所广益    (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    (增加)

四、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    (及于、给)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对)

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   (把)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五、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六、古今异义字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指激动感谢。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指十分憎恨。

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紧急的关头奉命出使。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八、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政治愿望)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1)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3)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4)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用原文中的4个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7)出师的物质准备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

(18)5段中“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亲小人,远贤臣。

(19)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目的是:以此来激励后主,以国家的兴亡为重。

(20)有关表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频频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21)本表文的目的:希望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得以实现。

(22)“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3)“此臣所以抱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此指的是:(1)五月渡卢,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4)六、七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白帝城托孤。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28)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孙吴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北拒:北拒曹魏排八阵:摆设八阵

 25、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26、《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27、、“先帝不以臣卑鄙------当世之事”点明刘备拥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品德。

28、、写出刘备写给后主的遗诏,并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就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地积累善行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29、根据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黄皓,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30、请结合本文中的相关情节评价一下刘备的为人。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有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美德。

31、请结合本文和《三国演义》评价诸葛亮

前后出师表,词采飞扬,一片赤诚;

借东风可看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闻强识;

布八卦,草船借箭,空城计可看出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制造木牛流马,可看出他创造的奇巧,心智过人。

32、文章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文中提出的三个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矿产事业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正,干部才能廉洁,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33、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任人唯贤;

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34.①《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          。

②《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子是:“              ,           ”。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           。”

④文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诗句是:          ,       。

⑤文中表现作者志趣过人的句子是:              ,              。

⑥“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       。”

⑦在中国女足陷入低谷之际,法国教练伊丽莎白出任国家女足主教练,可谓             ,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⑧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                      

                                                        

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课后思考探究

一、1. 愚/ 以为营中之事,悉以/ 咨之,能使/ 行阵和睦,优劣/ 得所。

2. 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

3. 先帝/ 知臣谨慎,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来,夙夜/ 忧叹,恐/ 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 不毛。


二、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第二条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第三条建议:亲贤臣,远小人。第三条建议最重要。因为只有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只有亲贤远佞汉室才能兴隆。


三、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四、1. 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 异同 古义:不同。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 痛恨 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4. 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5. 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五、示例:1. 亲贤臣,远小人

成语:亲贤远佞 含义:亲近有才能的人,疏远阿谀奉承的人。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三顾茅庐 含义: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 奉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临危受命 含义: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六、

千秋诸葛我评说

     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致死不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贰,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然孔明也有不“明”之处,就是轻信马谡,虽然马谡有些才华,但毕竟是纸上谈兵。他将至关重要之地交于一狂妄自大之人的手上。唉,要不然汉室怎能不兴隆?诸葛亮,虽然你的灵与肉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诸葛精神永存,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永远散发出圣洁的光辉。

图文解读

期末中考复习提纲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愿望

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故事:(关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七擒孟获   空城计

二、通假字

(通“缺”,缺点、疏漏)漏;     (通“检”选拔)拔; 

二十(通“又”,表余数)一年

三、古今异义词:

1、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浅陋。:指品质低劣、下流;

2、危急存亡之:时候。:季节,秋天;

3、由是感激:感动激动。:指激动感谢;

4、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指十分憎恨;

5、诚宜开张圣听::扩大。:指店铺开业;

6、臣本布衣:古:平民。今:棉布衣服

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驱赶;

8然后施行::这样以后。:表先后关系;

四、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wèi)陛下。(赠给

深追先帝)诏(遗留

2、效:讨贼兴复之效。(大业)。

实现)则治臣之罪

五、特殊用法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形容词用作动词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形容词用作动词);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劣马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六、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七、重点词语解释

而中道崩

殂:死

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时刻

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盖追先帝之殊遇

殊遇:特殊待遇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光大

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陟罚

臧:表扬

陟罚臧

否:批评

不宜异同

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

陛下平明之理

昭:显示,表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平:公正;明:英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平明之理:公正、英明的治理

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治理

此皆良实

良实:善良诚实

使内外异

法:制度,标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选拔,选择

志虑忠纯

忠纯:忠诚纯正

悉:全都 ;   咨:询问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给予

必能裨补

阙:欠缺,弊病

必能补阙漏

裨:弥补

性行淑均

性:性情;行:行为

性行

淑:善良

性行淑

均:公正

优劣得所

得所:适当的位置

由是感激

由是:因此;感激: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从那以来

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深入不毛

不毛:不长草木、庄稼

奖率三军

奖率:奖励、率领

庶竭

驽:劣马

庶竭驽

钝:不锋利的刀

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平庸的才能

攘除奸凶

攘除:铲除

至于斟酌损益

斟酌:考虑

至于斟酌损益

损益:利弊得失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怠慢

其咎

彰:显示

谘诹善道

谘诹:咨询

察纳雅言

察:体察;纳:接纳。

 

八、重点句子翻译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先帝创立统一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而我们蜀国的兵力和财力都很困乏,这实在是危险紧急的时刻啊。

原文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然而侍奉保卫您的大臣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朝廷外忘掉性命的为国战斗,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

原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您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志之士的气节,而不应该过分的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原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皇宫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惩恶,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

原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法令和对国家忠诚做了好事的,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原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洁,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原文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文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向他们询问,这样以后再施行,那么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大的收益。

原文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文

将军向宠,性情善良行为公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时,先帝称赞说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原文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向他询问,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坏的都有恰当的位置。

原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起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原文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伤心遗憾的。

原文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可以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想在混乱的世道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

原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

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之中拜访我,拿当时的天下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原文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后来遭到军事失利,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原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原文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译文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先帝的托付没有成效,以致损伤了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

原文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愿意尽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人,振兴恢复汉室,迁回旧都洛阳。

原文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这是我之所以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

原文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译文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并尽力向陛下进献忠诚的劝谏,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原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报知先帝的在天之灵。

原文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文

如果没有听到圣德的劝谏,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疏忽,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时局的艰难,询问治国的良策,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留下的遗命。

原文

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

若如此,我就非常沐浴皇恩,万分感激了。

原文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译文

现在将要远征离开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九、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8、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9、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2、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4、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5、《出师表》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6、《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具体指什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十、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与“使内外异法也”中“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府中。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是: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课外拓展

1、赞颂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2、《蜀相》重点句子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两朝”,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又帮助刘禅撑持危局。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这一事实本来就使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3、《书愤》重点句子赏析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的最后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诗人自己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陆游晚年虽然有壮志未酬“空自许”的慨叹,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怀着“北望中原”的愿望。这不禁使他怀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诸葛亮真不愧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写得多好,足可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同他相比呢!《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和陆游的思想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陆游在诗中尤为感念和敬仰。诗中借用历史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愤慨,意味深沉。

4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5、资料助读

    (1)关于刘备托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关于刘禅:

    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3)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4)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