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马兰诗选

2018-01-13 杜马兰 星期一诗社

杜马兰,1965年生于江苏淮安。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写诗,也短暂的写过小说,1987年毕业后,在南大新闻系教书至今。本名杜骏飞。做过长时间的广告设计,写过一些学术著作,但多与诗歌无关。一小部分作品曾经发表于《他们》、《今天》、《漓江》和《芙蓉》等刊物。




推荐阅读:叶匡政 小海 韩高琦 庞清明 洛湃 邓诗鸿 唐亚平 指纹 老刀 南野 路也 张志 宫哲 尚仲敏 颜溶 郭志杰 李青松 沈奇 马莉 夜林 王琪博 刘伟雄 渭波 麦城 周瓒 京不特 燕晓东 默默 林童 万夏 凸凹 雷默 李轻松 小安 陈惠芳 李德武 马松 紫薇 叶舟 沈睿 宋琳 阿翔 宋晓杰 雁西 蒋蓝 桑克 徐东明 刘立杆 谢宜兴 黄梵 吉木狼格 周泽雄 谭延桐 张远山 林耀德 夏宇




合唱团


一群人反复靠近 反复酝酿必要的情绪 和

不必要的冲动

我站在菊的后面 萍的左面 指挥的反面 和

欲望的中间

直对着我的校门


我高声歌唱 声音被领唱打断 被合唱淹没

被肺粗暴地压迫

当铃声响起时 我流下忧虑的泪水 因为这群人

即将解散 分赴祖国各地 退为荣誉成员


站台上 一片混乱的景象 我们和民工一起 向着

火车招手 招着招着 萍就不见了

死于火车远去的方向

这是五年以后的事情


我 我们 唱过许多歌 和 不是歌的练习曲

唱过山中故乡和水上海鸥 无望的爱和奋勇的前进

菊说 能进合唱团多好啊




中国往事∶老周、老李


老周是一个人老李是另一个人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的知识属于祖国属于祖国的需要

当祖国需要时他们成为知识分子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是一个故事

他们有真实的姓名


李广忠周求实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都是好人


他们只住在家里只在单位里工作

他们只退休于一定的年龄


记住他们吧记住他们年轻时

唱过歌劳过动


记住他们在学校里的学号紧挨着

工作后却远隔千里


他们过得不错并将更好家俱有点旧了

但书桌却是新的


楼梯下面传来声音传来嬉闹的动静

一个又一个地他们笑着出门


他们笑着出门俯身看下去

女儿们真美丽




中国往事∶老张一家


象哲学一样害羞象数学一样健康他和她

开始了有关新婚的旅行


在山中和海上风景如画他和她以及它们

遇到了常见的事故


他们幸存下来并吃了饭心里充满了庆幸的乐趣

蜜月就这样结束了


其他的事情也开始反复结束勇气欲望信心

只有知识受组织多年培养


时间过去他们老了孩子长大娶妻生子

并从事父母未竟的事业


这一天晚饭时三代人谈起往事心潮起伏

但脸上却比较平静




真理


金子镶成的铜纸再造成纸浆树刮起的风

被疑问证明的结论


这一切不能使我苦恼不能使我快乐

不能使我心安理得


不能使我在只有一面的土地上心安理得

劳动养家活口


我一个诚实的人被不诚实的欲望围困

孩子们在门前游戏


他们斗殴举行婚礼而我的句子出言谨慎

短暂有效象冰箱的一次启动


我想每天晚上人都能在梦中游弋能触及

他想触及的一切表象


而当白天来到时阳光竟比灯光还亮

也比火焰还亮


我认为只有鬼魂的身影能穿行在真理的深处

它们优雅朴素


你看到想起记得却不知道




好象


恍恍惚惚好象记忆打湿了

那时的花儿绽开了

枝头有人微笑

好象但是我飞去了


我说不别走

但是好象你飞去了

好象花儿走了只春风留下

留下的好象是我在记忆里


好象那真的是我的人生

我的未曾有过的过去


这些让我们模糊了




哈耶克


我看见那些幻影在游动

大街上人泰然自若

仿佛空气一动不动


哈耶克曾说

一切形式都不能达到目标

即使对面也很遥远


我的幻觉就在街的对面

它很遥远

很遥远




夜饮


星星在哪里都很亮

只是你没有抬头去看它们


我抬头了星星闪亮了

它们在笑着吗


手举酒杯对着黑色的星空饮酒

星星在我的杯中流进我怀中




杜马兰及其诗歌


吴晨骏:寂静之花


杜马兰隐居在南京的一所大学里,教书,也写诗。他谈吐非凡,博学睿智,深为朋友们喜爱和推崇。而他的诗歌写作,则基本处于一种私人的状态,多年来他默默地写诗,不停地写诗,为表达他的情感而写诗。


杜马兰早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长短句风格的《合唱团》、《女同志》、《鬼女生》、《中国往事》系列中,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忧伤气息。他中期的那些神奇的短诗,比如《击鼓传花》、《青梅竹马》、《自画像》、《稻草人》、《深夜跳舞》中,纯净透明的情绪、焕发天真的遐想,十分激动人心。而他近期的诗作《我诗意的安居》,风格上更趋素朴练达,在深沉的情感中渗透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杜马兰的诗歌,最贴近于诗歌写作的基本意义──将情感从一个心灵输送到另一个心灵。在语言上,杜马兰创造性地吸取了民歌、童谣、和中国传统诗歌(唐诗以前)的自然朴素的特质,并使得语言在超现实的层面上再造出一个新貌。


从我的眼光来看,杜马兰是我经常见面的、但又相当隐蔽的同路人。我阅读他的诗歌,感受他诗歌中的情感,心灵为他的诗句所激荡,和谐而温暖。


“杜马兰”,就像在寂静的黑夜里长出的花,当白天来临时,不由得使人心神俱醉。



海力洪:心灵的安置


杜马兰的声名的清简,与他诗歌内容的丰富、诗歌品质的杰出之间,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不可思议的是,作为诗人的杜马兰,其为人所知的程度却不敌大学校园里那位睿智博学的“杜教授”;基尔凯戈尔认为“诗人个人的存在多少是对诗歌和他自己的一个讽刺”,也许,杜马兰即是例证。


“我的朋友们怎样写诗我不知道/就象一只蝴蝶不理解另一只”杜马兰在一首诗中写道。这是诗人清晰的写作背景,也是他落笔之际的精神景象。杜马兰的写作生活本可以尽情喧闹,他生活的南京,诗人遍地,诗友云集,然而,多年来杜马兰选择了一种有限的“诗歌交往”。他在他的诗集《合唱团》的序中谈道:“除了极少的几个年份,我几乎不读他人的诗,也很少认识什么人……”这“几个年份”,是就其整二十年的漫长的诗龄而言的。


在中国,绝大部分诗人的出场都富于“群体策略性”。在1980年代,诗坛诸多“流派”纷纷扯起大旗;接下来的另一个十年里酿出了“两大阵营”;及至近期,又有以身体各部位命名的诗群大行其道。诗人们诸种不同的策略其实只是一种策略:凭借组织性增强自身的力量。


但对杜马兰来说,“我的愉快,就是孤立的写作。这源自我个人的写作直觉:这样对写诗很好。是的,我还为个人化的孤立写作辩护过。”(《合唱团》序)——抛弃群体归属感的杜马兰,除了自我封锁中的诗稿外,仿佛一无所获。


但,在诗歌那里收获的杜马兰,却所获最丰。这种独立的写作立场,这种在合唱团里格格不入的独唱式的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上不是唯一的,却也是罕有的和弥足珍贵的。也正因为如此,杜马兰于流派与群体之外,获得了一块安置写作诗歌的地域,它更为阔大,深入,而且诚实。


由几百首短诗构建的组诗《我诗意的安居》既是诗人自我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众多普通人的瞬间群像。博尔赫斯谈诗人但丁的作品,说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时间片断中,“人物便永远地框定了。”“人物的一生被浓缩在一两个三行诗里,并因此而获得了永生。”从杜马兰的诗中,你能体察到这种人物的永存感。这是诗人对某种写作秘密的发现,也是诗本身的魔力所致。然而,真正动人心魄的,是诗中的每一人,都透出了那种生而为人的贵重;每一生活场景,都透出了那种天然自在的喜悦。


这样的喜悦和贵重,在恒常的世界中不会延续,甚至,那些诗的描写对象本身,对此也根本毫无觉察。因此,你只能相信这喜悦和贵重是由诗人赋予的,并经由他独立的诗歌永恒定格。显然,我们的自由的诗人“心灵已能独自离去/不论身体被如何标记”(《组诗23》)。


在杜马兰的世界里,我们,都将“诗意的安居”。



小海:瞧,这个人!


杜马兰有时会犹豫不决,这是当他的大作完成要署名的时候。他的多才多艺像他的化名一样多。比如,他做学问的时候是杜骏飞,搞设计的时候是杜马,……只有写诗的时候,他才是杜马兰。


我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时期的同学,那时的我们,狂热地生活在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校园中,虽忍饥挨饿,但也衣袂飘飘,自命不凡。我们读的是中文。当时,全中文系的,都成天在外国文学和古典文学里钻进钻出做着作家梦,像夏夜水池子里的一群青蛙,大呼小叫。


现在想想,杜马兰可是个特别的令我们担惊受怕的青蛙,因为他是个怀抱琵琶、对艺术的完美主义坚信不移的青蛙!我们都得敬他几分,平时互相提醒:小心为妙!


还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大家一毕业全作鸟兽散,奔赴祖国各地,只有他居然留了校,呆着,也不读学位。弹琴、下棋、读书、教书,也写诗——但从不投稿(原因据说是看不起文学期刊)。然而,过了几年,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收到他寄来的《合唱团》,一下子,我就吓晕了,不为别的,只为他出手就是经典。经典啊!而且还是我的兄弟写的。


我的兄弟,这个叫杜马兰的沉默已久的诗人,是我们当中最优秀的诗人,他温情脉脉,谈笑自若,居高临下,目空三界,并且,一直坚持着他诗意的安居。



李冯:微暗的火


我从1990年到1992年和杜马兰泡在一起。当时我读研究生,原来本科的朋友鸟兽散,我亟需找到新朋友。杜马兰比我高两届,留校做老师,有一间温暖不停电的宿舍。我经常在深夜跑到他楼下,看三楼的窗口是否亮灯?那屋子意味着一只烧夜宵的小煤油炉,还有友情、文学。


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杜马兰,或者说杜马兰有不同的两面。


正面的、生活中、或1990年到1993年的教师杜马兰极其亢奋有趣,他的才华简直在横溢——随便我和他玩什么。我喜欢跟他玩四句打油诗,每人一句,从七字一句玩到一字一句。有一回,我俩正乐此不疲,一个诗人来访。诗人看到神圣的诗歌被我俩如此滥用,痛苦得脸发白。


杜马兰的另一身份,自然是诗人。他非常纤细、敏感,他那强烈的才华隐藏在其中。我对别人才能的判断向来不失误——他是我所见过的诗的声音最为华丽的天赋异秉的诗人。


我确实早就替杜马兰叫好。我为此骄傲。气质微妙的杜马兰,把写诗这件事沉默地、饱满地坚持到了现在!而事实是,现在,天赋异秉的诗人已经很少了!


我用“微暗的火”形容杜马兰的诗歌,并不是指他的诗歌写作在徐徐燃烧,我这是在把自己喜爱的人与词联系在一块儿。杜马兰的诗歌之火,其实就是才华之火、精魂之火。




推荐阅读:陈先发 娜夜 李浔 潘维 廖伟棠 宇向 管党生 渭波 麦城 周瓒 京不特 燕晓东 默默 林童 万夏 凸凹 雷默 李轻松 小安 陈惠芳 李德武 马松 紫薇 叶舟 沈睿 宋琳 阿翔 宋晓杰 雁西 蒋蓝 桑克 徐东明 刘立杆 谢宜兴 黄梵 吉木狼格 周泽雄 谭延桐 张远山 林耀德 夏宇 徐柏坚 刘文旋 卢卫平 李森 阳阳 唐朝晖 胡刚毅 刘漫流 中岛 蒙药 尹丽川 车前子 远村 梁晓明 恒平 禄琴 邱勇 刑天 诗阳 林家柏 傅旭华 牧野 若风 梦冉 张真 海啸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