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穆特朗《金字塔》

黎巴嫩 穆特朗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穆特朗Kahlil Mutran,黎巴嫩诗人。生于黎巴嫩的巴勒贝克城。早年在贝鲁特天主教会学校求学。学生时代开始写诗,并参加政治活动,反抗土耳其的统治,曾遭迫害。1890年去巴黎,两年后移居埃及,被聘为《金字塔报》特派记者和撰搞人。1900年创办《埃及杂志》半月刊。1902年创办《埃及各方》日报。曾任埃及国家剧院院长。被称为黎巴嫩、埃及“两国诗人”,与诗人邵基、哈菲兹并称“三杰”。1949年 9月28日于开罗去世。
穆特朗第一部诗集1908年在开罗出版,1949年有诗集 4卷出版。此外还著有《史略日鉴》、致青年》、《智源》等,并翻译了莎士比亚、雨果、拉辛等作家的名著。他的著名诗篇有《两情人的故事》、《黑山姑娘》、《傍晚》、《哭泣的雄狮》、《两个孩子的爱情》等。《两情人的故事》是作者年轻时失去恋人的悲歌,诗人为此而终身未娶。此外,他还有一组抨击专制暴君的叙事诗,取材于古罗马的尼禄、古埃及的法老、古波斯的霍斯鲁等的历史故事,后汇编成《暴君集》出版。
穆特朗的诗富于想象,感情强烈、深沉,善于描绘细节。他在艺术上反对单纯拟古,敢于破除旧的格律,认为诗歌应体现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诗大多歌颂纯真的爱情,反对专制,反对殖民主义,争取自由,争取正义。



穆特朗《金字塔》


他高高地筑起、牢牢地加固

不为显赫,不为自己,而是为了仇敌

他生前奴役着自己的民族

却为了明天敌人把自己同胞奴役

我看到,这里数得清的沙砾上

有着多得数不清的生灵

焦黄的脸,湿漉的额

像干枯的野草上挂着露滴

伛偻着脊梁,沉闷地迈步

像卑微的,无声地蠕动的蚂蚁

他们汇聚成大海,汇流成

大河,上上下下起伏不已

明天,难道就是这些垂死的生命

为逝者建筑永生的坟地?

* * *      

死去的人们啊,你们可曾听见

呼唤者的声音在回响、荡激

起来吧,看看你们周围的芸芸众生

默默地践踏着众王的头顶

起来吧,看看敌人在你们的国土

横行霸道,强施暴虐

起来吧,看看你们的躯体展示在

供爱好此道的人赏玩的游览地

复活向你们清算以往功绩

我们中间何人曾朝归暮去

它并不赞颂你们的建筑之巍峨

掠夺的土地、诸王的奴隶

假如你们削低陵墓、循正途建造

它将歌颂传扬你们的美名

谁若幻想坟墓是他的护身符

以死亡保佑他不再死去,他错了!


郭 黎 / 译



多少年来,不断有诗人讴歌、赞颂金字塔,但穆特朗的这首《金字塔》却独具匠心。它一方面是谴责埃及统治者的残暴,在他们统治下,金字塔成为奴役、专制和暴政的象征。另一方面,人民,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却沦为工具,真正伟大历史的建造者被人遗忘,这多么令人悲哀啊。确切地说,诗人作这首诗的目的就是为那些历史上真正的英雄正名。
我们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墓穴,是他们期冀死后达到神界的大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法老们不惜人力物力,奴役成千上万的百姓为个人私利服苦役。在一座座金字塔高大雄伟的背后,是民众那痛苦不堪的劳作。“焦黄的脸,湿漉的额/像干枯的野草上挂着露滴/佝偻着脊梁,沉闷地迈步/像卑微的,无声地蠕动的蚂蚁”。野草、蚂蚁无不象征着作为个体的劳动者的微不足道,而作为整体,他们却是大海,起伏不已,然而这种合力的结晶却是为他人的尸体建造坟墓。诗人不禁发出反诘,法老们的奴役、残忍带不来人间的幸福,只有他们虚妄的幻想给人民留下的灾难般的记忆,给敌人创造了机会。
曾经的辉煌,是虚假的光环,其背后是国力的衰微。诗人用“起来吧”的复沓,呼唤那些为建筑金字塔而死去的灵魂,嘲笑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法老们,今天只不过是一具具干尸,他们的永生之念并未实现,尸身却成为今天游人的观赏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法老们倾举国之力建造的金字塔连直系的血脉都未曾给他们留下。这块土地上如今生活着的人们已不是过去金字塔建造者的后裔。这块土地久经战火,被不同的敌人征服,他们在其上横行霸道,强施横暴。
更具反讽意味的是,昔日位高权重的法老们竟然成为人们猎奇赏玩的古物,金字塔也成为游玩的标志性建筑。诗人再次呼唤那些过去的灵魂,人们啊,你们如果复活,看到这些场景,会不会感到深深地悲哀,历史岂非在同你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法老们啊,你们也许会清醒,不再留恋你们建筑的雄伟,征伐武功的成就,奴役奴隶的得意自满之情。如果你们不是为个人建造历史的标志,而是善待人民,在民众心中筑起金字塔,那你们就会永生。今天这块土地上的子民也将承受你们留下的福祉。
最后两行,诗人点出了主旨:企图将坟墓作为护身符的法老们,是最大的失败者,他们错误地将他人的死作为保佑自己不再死去的工具,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永远难以忘怀的痛苦。整首诗主题鲜明,思想厚重,双行诗节极为恰切地传达了诗人的情绪——对古埃及统治者的恨,对建造金字塔的劳动人民的痛惜。诗情是具有政治性的,那些不能善待人民的统治者,为一己之私劳师动众,只能将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后人嘲笑。( 金 立 江 )



推荐阅读:

华兹华斯《丁登寺旁》

华兹华斯《孤独的刈麦女》

华兹华斯《露西》

图霍尔斯基《教堂和摩天大楼》

尼古拉斯·纪廉《两个祖先的歌》

海姆《战争》

海姆《哥伦布》

阿伦茨《夜里》

罗伯茨《割草》

贝兹鲁奇《西里西亚的森林》

哈菲兹《世上的蔷薇千朵万朵》

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

帕斯捷尔纳克《屋里不会再来人了》

卡图卢斯《生活吧,蕾丝比亚,爱吧》

沃尔科特《黑八月》

沃伦《世事沧桑话鸣鸟》

吉普林《如果》

布莱希特《诗人的流亡》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巴列霍《只信你》

狄更生《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