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狄金森《我是小人物》

美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I’m Nobody! Who are You?

by Emily Dickinson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How public, 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To an admiring bog!




我是小人物


我是小人物!你是谁?

莫非——也是——小人物?

那么,咱俩是一对!

别说!要不——会把咱们驱逐。

当个——大人物——多么枯燥!

学蛤蟆——真有名望——

面对着洗耳恭听的泥沼——

整个六月——把自己的大名宣扬!

飞 白 译




我是无名小卒


我是无名小卒!你是哪位?

难道你—也是一无名之辈?

那咱俩岂不是一对?

别声张!他们会宣扬—你明白!


当个名流—多么—无聊!

像个青蛙—何等火爆—

终身一个六月—对一片—

倾倒的泥沼—把自己呱噪!

蒲 隆 译




我是无名士,你是谁?


我是无名士!你是谁?

也是个无名士?

那咱们可就成了一对,--请别出声,

要知道,他们会大声宣沸!


成为公众人物,多么索然无味,

像青蛙那样招摇鼓噪--

成天自我陶醉,

面对着充满羡慕的一潭泥沼!

汤 安 译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

这就有了我们一对!可是别声张!

你知道,他们会大肆张扬!


做个,显要人物,好不无聊!

像个青蛙,向仰慕你的泥沼——

在整个六月,把个人的姓名

聒噪——何等招摇!

江 枫 译




我是小人物,你呢?


我是小人物,你呢?

你也——是——小人物?

那我们可不就是一对儿?

别吱声!人家会宣扬——你晓得!


真烦哪——做个——大人物!

真露脸——像只大青蛙——

六月一生——都把自己的大名聒噪

面对羡慕你的一团泥沼

朱 墨 译


这首小诗的遣词造句明白如话,简单易懂,但是,要把握住诗人的真正“所指”,还必须注意该诗的语调。狄金森的诗歌中有150首之多皆以“我”开头,这正说明了了解诗人的生活和人生观对理解她的诗的真意具有重要的意义。
狄金森特别重视艺术家安贫乐道的精神,她以为艺术家之创作不在追名,也不在逐利,艺术家的“上帝”应该是自己的艺术感受。所以,她满足于做一个“小人物”,而不必因世人的冷眼而自暴自弃,不必因时代潮流的演变而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的生活原则,她真可谓是身体力行,虽则她十分“投入”地写了几十个春秋,却是终生未投一稿,生前所发表的几首诗是朋友们偷偷寄出去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她安贫乐道精神的宣言。该诗开头兀起一句“我是小人物!”,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诗人与世无争、自甘淡泊的得意。接着,她煞有介事地警告对方“别说!”以免招惹是非,打破她这个“小人物”的可贵宁静。诗人认为当一个“大人物”,是件枯燥透顶的事,活像只鼓噪的“蛤蟆”,在六月里从早叫到晚,尽管也能折服自己那一块或大或小的泥沼,但是实际上这种鼓噪毫无意义。最后,诗人用一句带强烈讽刺意味的反语结束了全诗。
若要分析得全面些,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得意与自信,又反映了狄金森那种“新英格兰式”的清高自赏与清教徒式的自我控制。她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真空管中: 南北战争、欧洲政治、社会变革、文坛论战,一切都闯不进她这个“小人物”的灵魂,有评论家认为她的诗中“只有时间,而没有时代;只有空间,而没有世界;只有上帝和死神,而没有人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算太偏颇。( 李 力 )



这首诗几乎可以说是艾米莉人生和创作的宣言,它也是作者近一千八百首诗里面最为广泛流传的几首之一。与艾米莉的其他作品略微不同,本诗是相对松散的三音步抑扬格,偶见第四个重音,如 "To tell your name—the livelong June—"。全诗基本为ABCB韵律,上半阕(the first stanza)的 “you” , “too” 和 “know” 只押半韵,因此也可看做AABC韵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艾米莉本人一生只公开发表了七首作品(一说十首),研究艾米莉的诗应该以最早关注于准确性问题而着重出版作者原诗内容的 <<The Johnson Text>> 一书为准,因为在那前后几乎每次出版艾米莉的诗集对其内容都有所修改,出版商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原诗词的影响力,可是却往往由于缺少对作者的全面研究和 理解而影响人们对作者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的探讨和分析。因此,有人主張要研究艾米莉的诗,須以她的手稿為文本,才不致扭曲诗意。
同样,这首诗英文出版也至少有两个不同版本,其中主要有两处不一样。一处是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句的“banish”("放逐,驱逐",诗词采用的并非原意,而是转意为"出卖","释放"),然而另外的版本为 “advertise”(”广为告知”,”公布,宣传” ),二者皆有"声张","渲染"之意。另一处不同是“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一句中的“day”被改为“June”,即“六月”。六月是特指为青蛙鸣叫的季节,因此,在此处的意思是强化意境,所表达的意思类似。
本诗具有鲜明的艾米莉个性和风格,因此,对诗中"nobody"和""somebody"两词的理解非常重要,尤其是"nobody"一词,在这里 的意思是表示"什么都不当的隐士",因此,如果仅仅翻成"小人物",并不能表现作者一直对自己自豪自信的隐居生活的准确认知。而且,小人物只是人物里的一 种或一个状态,尚不能够成隐士的水平,有人将之译做"微不足道"、"卑微者",带来的问题也是一样,偏离了作者对"隐士"含意的暗示。综合起来看,翻译 成"無名之辈"可谓更加接近原意,但是,它仍然不如翻译为"无名士"能干体现全诗所强调"什么都不当的隐士"的逍遥风度气质和作者的自尊感。
事实上,从1860起到1865这五年,是狄金森创作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她开始隐居的头五年,作者沉浸在对人生、死亡和身边事物的观察提炼之中。她在隐居之后并没有封闭自己,依然跟許多人通信(已统计的通信者有99人,包括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和编辑),精神上並不孤单。一些诗词正是这时候从她跟朋友 们通信的信纸所附的诗歌而流行开来的。
本诗词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地方是,有作品把诗中"To an admiring bog!"翻译为 "沉溺在讚美的泥沼之中!",其实不准确。原诗除了为诗人自己所追求的隐士境界而自豪之外,亦对鼓噪的现实文坛有所批评,因此"To an admiring bog!"的介词指向不能更改,它暗示那只名人青蛙的自我陶醉和鼓噪是"对着其他那些羡慕和争做名人的人群"的。
做一个具有独立思维和人格的隐士,而不是夸夸其谈不知创造人生价值的泥沼中聒噪蛙群中的一只,正是这样的诗句带给人们爱米莉·狄金森文风凝炼,比喻犀利的诗坛大家地位,也带给后世的无名小人物们一首唤起自己的坚实脚步、个性和价值的隽永小诗。( 汤 安 )




推荐阅读:

莫娜·范·杜恩诗9首

特雷西·K·史密斯诗4首

希梅内斯诗24首

辛波斯卡《万物静默如谜》

吉皮乌斯诗50首

梅列日科夫斯基诗10首

洛赫维茨卡娅诗20首

安年斯基诗13首

阿利耶娃《请把你的忧愁给我》

叶赛宁抒情诗选105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37首

诺德布兰德诗20首

叶赛宁《波斯抒情》

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安德烈·别雷诗4首

贝拉·阿赫玛杜琳娜诗44首

阿赫玛托娃诗54首

罗伯特·哈斯诗9首

尼扎尔·格巴尼诗65首

菲利普·莱文诗2首

特德·库塞诗10首

凯·瑞恩诗17首

霍华德·奈莫洛夫诗12首

查尔斯·赖特诗43首

丽塔·达夫诗8首

斯坦利·库尼茨诗9首

罗伯特·品斯基诗8首

比利·柯林斯诗13首

唐纳德·霍尔诗15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23首

罗伯特·潘·沃伦诗14首

罗伯特·潘·沃伦诗32首

尼娜·卡西安诗2首

奈古列斯库《多瑙河的歌声》

托马诗3首

马林·索列斯库诗8首

斯特内斯库诗9首

聂鲁达诗42首

巴科维亚诗70首

尼娜·凯瑟诗9首

考什布克诗2首

多伊纳什诗5首

阿列克山德里《爱》

阿尔盖齐诗2首

阿拉乌若诗28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30首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诗28首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自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