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藜《泥土》

此诗写于1942年,发表于1945年的《希望》创刊号上。当时为“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曾经发生过所谓抢救失足者运动,作者也是被清洗者之一,所以才有“被埋没的痛苦”,有“被误解的痛苦”,有“被怀疑的痛苦”,而作者被组织怀疑时的痛苦,刻骨铭心,历久难忘,后作者怀着良好的心愿,写下此诗,既自勉,亦告诫他人。
此诗赞美了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诗人对他人的善意告诫。许多人把它作为座右铭。诗歌将个人痛苦归咎于自视太高,“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所以才“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只有将自己放低,自视为“泥土”,进入“无我”境界,才能减少痛苦。诗中蕴含一种反求诸己,通过自省来抑制自我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儒家用“修身”“克己”为本“致良知”的方式遥相呼应。
此诗表现了作者公而忘私的人生态度。它所阐发的是一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一种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另外,此诗亦反映了诗人来到延安,投入人民革命战争生活后的心理变迁。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首诗也曾经广为流传,并被许多青年人抄录下来,成为置之案头或珍藏在日记本里的“座右铭”。
对于许多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来说,“自视甚高”或许是相当普遍的缺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视甚高却往往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于是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了。所以诗人针对这种状况而写下的具有警示作用的诗句,不仅是为别人而写的,也许还包含了他自己的切身体验吧。
以普通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也就是把自己当成大地上的一粒尘土,于是便可以心安理得地作为“泥土”而“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通常所说的“铺路的石子”、“螺丝钉精神”也就是这个意思。
读这首诗,必须对它所宣示的哲理有正确的把握。它的着眼点是鼓励人们甘心奉献一切,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而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并不是要青年人都把自己看得“无所谓”或“一文不值”。
说到底,这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判断,是对价值观的审视。譬如有的人,一味地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出发,否定献身精神,认为那是一种陈腐过时的观念;只有充分突出自我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宣传做普通劳动者或奉献精神就是“抹杀个性”或“否认个人价值”,这当然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误解。
其实,诗中所宣扬的“泥土精神”,绝不是要人们甘心庸碌无为,它只是一种使个人同群众融合在一起的观念的表现。正如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彻底挥发的真理一样,一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才会显示出来。当然,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真理,不是同样被歪曲而导致谬误的吗?何况这首诗呢。



全诗共有四行,分为两节,前后两节在意思上还有一个小的转折。第一节:“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这里道出了引人思索的生活哲理,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自视特殊,争名夺利,而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中不能自拔,以致时时给自己带来痛苦。第二节:“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则着重在劝勉,是勉励人们要甘于平凡,乐于做铺路的泥土,不要考虑索取,而要多些给予。 
在诗体上,诗人采用了格言式的诗体,把审美意象与哲理意味交融一体,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诗人将“珍珠”与“泥土”的对列,实质是告诫人们:对待现实生活应有正确态度。“珍珠”,它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泥土”,它朴实无华,平凡卑微。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自己当作“珍珠”,他们刚学会一点本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一旦理想和现实有巨大的反差时,就会怨天尤人,认为自己被放错了位置,总觉得所处的岗位辱没了自己的才华。这种自视殊高的人,必然就会步入人生的误区,时时产生被埋没的痛苦。这样使朴实无华与爱慕虚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教益。
而且,“珍珠”、“泥土”和“路”这三个意象自身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经过诗人全新的思想,使它们之间的变幻与沟通变得意味深长。“把自己当作珍珠”,是一种以荣华富贵为主要目的的个人奋斗。“把自己当作泥土”,是一种甘为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理念。这样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说服力强。
总之,这首小诗写得朴素而清丽给人带来哲理性的沉思。诗人多处运用比喻,让人们在其中获得良好的教益,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摒弃了华丽的装饰,从而取得了诗的艺术生命。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摒弃了华丽的装饰,给人以哲理性的深思。




推荐阅读:

罗洛《信念》

吕剑《我常常注视着》

罗洛《给诗人》

罗洛《我和时间》

陆志韦《小船》

陆志韦《小溪》

邵燕祥《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

邵燕祥《沉默的芭蕉》

邵燕祥《青海》

邵燕祥《阿美利加的豪雨》

王独清《我从CAFE中出来……》

章德益《西部太阳》

章德益《我与大漠的形象》

叶延滨《想飞的山岩》

周梦蝶《还魂草》

周梦蝶《除夕》

周梦蝶《燃灯人》

曾卓《悬崖边的树》

刘半农《铁匠》

刘半农《相隔一层纸》

郑愁予《雨说》

郑愁予《赋别》

郑愁予《小小的岛》

郑愁予《佛外缘》

郑愁予《梦土上》

郑愁予《情妇》

何其芳《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预言》

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欢乐》

何其芳《扇》

何其芳《秋天》

臧克家《老马》

臧克家《答客问》

闻一多《收回》

闻一多《死水》

闻一多《洗衣歌》

闻一多《心跳》

顾城《回归》

顾城《眨眼》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透明的夜》

艾青《鱼化石》

艾青《手推车》

艾青《春》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给乌兰诺娃》

艾青《煤的对话》

艾青《盼望》

艾青《时代》

臧克家《难民》

臧克家《三代》

臧克家《壮士心》

臧克家《罪恶的黑手》

臧克家《生命的零度》

戴望舒《狱中题壁》

戴望舒《断指》

戴望舒《过旧居》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霁日迟迟风扇暖 天光上下青浮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