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青《鱼化石》

艾青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艾青的诗淳朴、流畅、浩荡,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行云流水,聚散无常,是诗,又是散文,他早期的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等曾经强烈地打动过我。我也很喜欢艾青重新执笔后写的这首《鱼化石》。我以为这是他近年来少有的佳作之一。可惜戴望舒没有写过同一命题的诗篇,可以供我们并举朗诵。但卞之琳是写了的。他的《鱼化石》有个加括号的副题: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还有一篇《鱼化石后记》补收在增订本《雕虫纪历》的时候,又将《后记》分成几条注释,可借此揣摩诗人的真意。
艾青的这首《鱼化石》没有注释,一读便懂,收入《归来的歌》含意就更明白(后来的诗句作了一些修改),我非常佩服诗人们对鱼化石的敏感,这实在是个好题目,但他们表现的艺术悟性是不同的。卞之琳写的是哲理诗,“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即使无可奈何,且喜生生不息。艾青则从生活里捡到自己的感情,更多一层现实意义,且看:“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想当初鱼儿在大海里浮沉,跳跃,可是,不幸的事件发生了,旺盛的精力和活泼的动作,都在一瞬间凝固住了,成为永恒的化石。哦,一声霹雳就没头没脑地盖住了。这是地震! 这是火山爆发! 这个突然的变化使一切都失去了自由,自然世界的和人类社会的一下子都凝固住了。

诗人接着形象地揭示了鱼化石的特征:尽管鳞和鳍都完整,埋在岩石里面的鱼却无法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它有的只是沉默,沉默,无休止的沉默。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和水相接的天。自由在天边召唤,诗人渴望听见自由的声音,好比鱼的渴望听见浪花的声音。然而听不见。于是读者也不得不沉默了。幸而艾青是乐观的,就象卞之琳领悟“生生之不易”一样,艾青也终于觉得: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而且“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有人说,读艾青的诗总不免使人有忧郁的感觉;也有人说,忧郁对于艾青是气质性的。对此我还要补充一点:忧郁对于艾青既是气质性的,因此也必然有民族的和时代的因素在里面。鲁迅也是忧郁的,有时甚至有寂寞和孤独之感。艾青的忧郁是可以理解的,我个人认为,一个诗人,一个伟大的作家,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而没有忧郁或者寂寞之感,那倒真是难以理解的了。艾青的确是忧郁的,那是属于个人气质的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忧郁——一种崇高的忧郁!
我年轻时喜欢徐志摩,中年以后醉心于臧克家,还有戴望舒和卞之琳,如今齿发脱落,垂垂老矣,而我却更爱好艾青。这并不是说艾青的诗是写给老年人读的,不,完全不是。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艾青《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推荐阅读: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太阳》

艾青《礁石》

艾青《春》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给乌兰诺娃》

艾青《煤的对话》

艾青《盼望》

艾青《时代》

羊令野《梦中寻梅图》

郁葱《后三十年》

杨牧《母亲》

王统照《正是江南好风景》

唐湜《我的欢乐》

梁宗岱《晚祷》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陈敬容《山和海》

陈敬容《雨后》

陈敬容《力的前奏》

何其芳《夏夜》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唐祈《女犯监狱》

欧阳江河《最后的幻象》

欧阳江河《草莓》

穆旦《智慧之歌》

穆旦《春》

李金发《弃妇》

废名《十二月十九夜》

冯乃超《苍黄的古月》

昌耀《紫金冠》

昌耀《斯人》

昌耀《回忆》

昌耀《日出》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苏金伞《夜巷》

俞平伯《孤山听雨》

俞平伯《凄然》

冯至《蛇》

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冯至《蚕马》

冯至《南方的夜》

冯至《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纪弦《你的名字》

纪弦《一片槐树叶》

纪弦《二月之窗》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别丢掉》

林徽因《笑》与《深笑》

洛夫《子夜读信 》

洛夫《边界望乡》

洛夫《与李贺共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