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特·克兰诗7首

美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哈特·克兰(Hart Crane, 1899–1932),这位33岁投海自杀的诗歌奇才,至今在美国仍享有盛誉。
自童年起,不幸就跟着他:父母反目,长年争吵,离婚后母亲因精神病被送进医院。中学辍学后,他一面开始写诗,一面寻找各种职业谋生。后来他潦倒酗酒,放浪无度,四处为家,永无安定。生活造就了他孤僻奇特的性格,17岁时他就开始发表诗作,至20岁他已是一名有经验的诗人了。当艾略特的《荒原》出版后,克兰反对此诗中把现代生活描写成完全丧失希望的时代,他要写出“一个更加积极的现代社会”,于是他花七年时间写出毕生力作《桥》。“桥”指的是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他力图用充满活力的纽约对比艾略特笔下沦为“荒原”的伦敦,想写出在他心中浮现的“美国神话”。1930年,长诗出版,反响不大。全诗虽结构松散,交织着朦胧的希望和失望感,但仍有一些非常美的片段。
克兰的诗广泛使用象征和暗示,形象奇美,色彩瑰丽,有时古怪奇谲,很难索解。他的诗和他匆匆自我了结的生活一样奇特。他在诗中努力把惠特曼的豪迈开阔和爱伦·坡的神秘主义结合起来,以表现现代城市的精神。从他留在世上的薄薄几本诗集推测,他本应有一个成果丰富的诗歌前程。克兰自杀后,尽管新批评派如退特等人曾大力推荐他的力作《桥》,但都没有大获成功,这或许也说明了:在现代,惠特曼式的对科学与民主的美国的希望注定破灭,当前的文明已无法容纳乐观主义的浩歌。



My Grandmother's Love Letters


There are no stars tonight

But those of memory.

Yet how much room for memory there is

In the loose girdle of soft rain.


There is even room enough

For the letters of my mother's mother,

Elizabeth,

That have been pressed so long

Into a corner of the roof

That they are brown and soft,

And liable to melt as snow.


Over the greatness of such space

Steps must be gentle.

It is all hung by an invisible white hair.

It trembles as birch limbs webbing the air.


And I ask myself:


"Are your fingers long enough to play

Old keys that are but echoes:

Is the silence strong enough

To carry back the music to its source

And back to you again

As though to her?"


Yet I would lead my grandmother by the hand

Through much of what she would not understand;

And so I stumble. And the rain continues on the roof

With such a sound of gently pitying laughter.




外婆的情书


今夜没有星星

只有回忆之星。

可是细雨缠绵下

多少事让人回忆。


甚至还让人想起

我母亲的母亲

伊丽莎白写的信,

在屋顶下的角落

塞了多少年

早已发黄变脆,

随时会化掉,像雪。


时间那么遥远

脚步必须放轻。

信悬于一根看不见的白发,

颤抖,像白桦树枝在风中织网。


我问自己:


“你的手指那么长

能弹已成回音的琴键吗:

寂静的力量那么强

能把音乐带回声源

再传回给你

就像传给她?”


但是我还得拉着外婆的手

领她穿过那么多她不懂的东西;

我迟疑。雨依旧打着屋顶

那声音像怜悯的笑,很轻。




Black Tambourine


The interests of a black man in a cellar

Mark tardy judgment on the world's closed door.

Gnats toss in the shadow of a bottle,

And a roach spans a crevice in the floor.


Æsop, driven to pondering, found

Heaven with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Fox brush and sow ear top his grave

And mingling incantations on the air.


The black man, forlorn in the cellar,

Wanders in some mid-kingdom, dark, that lies,

Between his tambourine, stuck on the wall,

And, in Africa, a carcass quick with flies.




黑手鼓


地窖中黑人的利益在世界

关着的门上看到迟延的判决。

蚊蚋在瓶子的阴影里折腾,

蟑螂测量着地板上的缝隙。


伊索,被迫思考,他发现了

一个有龟,有兔的天堂;

狐尾和猪耳长在他的坟头

把神秘的咒文混入风中。


那黑人,被抛弃在地窖里,

在一个黑暗的中央王国漫游,

一边是他挂在墙上的手鼓,

一边是在非洲很快长蛆的尸首。



North Labrador


A land of leaning ice

Hugged by plaster-grey arches of sky,

Flings itself silently

Into eternity.


"Has no one come here to win you,

Or left you with the faintest blush

Upon your glittering breasts?

Have you no memories, O Darkly Bright?"


Cold-hushed, there is only the shifting moments

That journey toward no Spring—

No birth, no death, no time nor sun

In answer.




北拉布拉多


巨冰倾斜的土地

被石膏般灰白的天空拥在怀里,

把自己静静地

抛入永恒。


“从来没人来赢取你,

或者让你闪光的

胸脯上微微起点红晕?

你没记忆吗,哦黑暗的光明?”


寒气噤口,只有时间变化

旅程没有春天——

没有生,没有死,没有时间和太阳

来给你回答。




At Melville's Tomb


Often beneath the wave, wide from this ledge

The dice of drowned men's bones he saw bequeath

An embassy. Their numbers as he watched,

Beat on the dusty shore and were obscured.


And wrecks passed without sound of bells,

The calyx of death's bounty giving back

A scattered chapter, livid hieroglyph,

The portent wound in corridors of shells.


Then in the circuit calm of one vast coil,

Its lashings charmed and malice reconciled,

Frosted eyes there were that lifted altars;

And silent answers crept across the stars.


Compass, quadrant and sextant contrive

No farther tides... High in the azure steeps

Monody shall not wake the mariner.

This fabulous shadow only the sea keeps.




在梅尔维尔墓前


经常,在海波下,离暗礁很远,

他看见淹死者的白骨做的骰子

遗下了音信。当他注视,

骰子落在泥岸上,点数模糊。


沉船驶过,没有敲钟,

死亡的猎获物开出花萼送回

断章残简,青黑的象形文字,

贝壳走廊里缠绕着不祥物。


此后,大圆圈中的沉静小圈子,

它的抽击被惑住,解了恨,

迷糊的眼睛高筑起祭坛;

无声的回答爬过星群。


罗盘、四分仪、六分仪,再无法

催起潮水……在蔚蓝的陡岸之上

挽歌无法唤醒水手。

只有大海保存这奇异的影子。




Island Quarry


Square sheets—they saw the marble into

Flat slabs there at the marble quarry

At the turning of the road around the roots of the mountain

Where the straight road would seem to ply below the stone, that fierce

Profile of marble spiked with yonder

Palms against the sunset's towering sea, and maybe

Against mankind. It is at times—


In dusk it is at times as though this island lifted, floated

In Indian baths. At Cuban dusk the eyes

Walking the straight road toward thunder—

This dry road silvering toward the shadow of the quarry

—It is at times as though the eyes burned hard and glad

And did not take the goat path quivering to the right,

Wide of the mountain—thence to tears and sleep—

But went on into marble that does not weep.




岛上采石场


方石板——他们把大理石

锯成平板,在那山脚

道路转弯处的采石场上

笔直的路好像撬进石缝,那粗暴的

尖矛般的大理石和远处的

手掌一起,插进日暮那高耸的大海,可能

也插进人类世界。在某些时刻——


黄昏就是这种时刻,似乎这岛在升起,漂浮在

印第安温泉上。在古巴的黄昏,眼睛

沿着笔直的路,走向雷电——

这干燥的路银光闪闪,伸向采石场的阴影

——有时候,似乎眼睛被强烈地灼烧,庆幸,

不走上右边那条颤抖的,远远离开大山的,

山羊走的小道——不走向眼泪,不走向睡眠——

而是走进永不哭泣的大理石。




The Bridge

Proem: To Brooklyn Bridge


How many dawns, chill from his rippling rest

The seagull's wings shall dip and pivot him,

Shedding white rings of tumult, building high

Over the chained bay waters Liberty—


Then, with inviolate curve, forsake our eyes

As apparitional as sails that cross

Some page of figures to be filed away;

—Till elevators drop us from our day…


I think of cinemas, panoramic sleights

With multitudes bent toward some flashing scene

Never disclosed, but hastened to again,

Foretold to other eyes on the same screen;


And Thee, across the harbor, silver-paced

As though the sun took step of thee, yet left

Some motion ever unspent in thy stride,—

Implicitly thy freedom staying thee!


Out of some subway scuttle, cell or loft

A bedlamite speeds to thy parapets,

Tilting there momently, shrill shirt ballooning,

A jest falls from the speechless caravan.


Down Wall, from girder into street noon leaks,

A rip-tooth of the sky's acetylene;

All afternoon the cloud-flown derricks turn…

Thy cables breathe the North Atlantic still.


And obscure as that heaven of the Jews,

Thy guerdon... Accolade thou dost bestow

Of anonymity time cannot raise:

Vibrant reprieve and pardon thou dost show.


O harp and altar, of the fury fused,

(How could mere toil align thy choiring strings!)

Terrific threshold of the prophet's pledge,

Prayer of pariah, and the lover's cry,—


Again the traffic lights that skim thy swift

Unfractioned idiom, immaculate sigh of stars,

Beading thy path—condense eternity:

And we have seen night lifted in thine arms.


Under thy shadow by the piers I waited;

Only in darkness is thy shadow clear.

The City's fiery parcels all undone,

Already snow submerges an iron year…


O Sleepless as the river under thee,

Vaulting the sea, the prairies' dreaming sod,

Unto us lowliest sometime sweep, descend

And of the curveship lend a myth to God.




序诗:致布鲁克林大桥


多少拂晓,因颤动的休息而受冻,

海鸥的翅膀俯冲忽又旋身向上

洒下骚乱的白环,在被锁住的海湾

海水之上高高地建起自由女神像——


然后,在完美的曲线中,消失

像幻景中的帆一般穿过

几页只待归档的数字;

——直到电梯把我们从白昼降落……


我想到电影,全景的技巧

大群人俯下身来面对闪闪的景色

从未发现真情,却在同一银幕上,

匆匆地向另一些眼睛又做预言;


而你,跨越海湾,银色的步伐

太阳好像跟着你走,你的脚步

却留下一些运动没有使用,——

你的自由暗中把你自己留住!


从地道、小屋或阁楼上跑来

一个疯子高速飞跑冲向栏杆,

一下歪倒,尖叫着衬衣像气球,

一个玩笑从无言的商队里跌落。


正午,从桁梁的空隙漏入街头

像乙炔灯把天空烧裂成齿状;

驾在云头的吊杆整个下午转动……

你的巨缆吹静了北大西洋。


晦暗,就像犹太人的天堂,

你的奖赏……你授予的

无名爵位连时间都无法授予:

你显示了振荡的缓刑和赦免。


哦,狂想熔铸的竖琴和祭坛,

(单靠辛劳怎能调准你合奏的弦!)

先知所预言的可怕的门槛 ,

漂流者的祈祷,情人的哭泣,——


汽车灯光又掠过你流畅的

不间断的语言,星星洁净的叹息,

珠连起你的路径——凝聚的永恒:

我们看到夜被你的手臂托起。


我在桥墩旁,在你的影子里等待;

在暗处你的影子变得十分清晰。

城市燃烧的包裹全解开了,

白雪已经淹没铁的岁月……


哦,你无眠,就像你身下的水流,

穹盖着大海,和草原做着梦的土地,

有时你猛降到最卑微的我辈身上

用一种曲线性把神话借给上帝。




The Return


The sea raised up a campanile... The wind I heard

Of brine partaking, whirling spout in shower

Of column kiss—that breakers spouted, sheared

Back into bosom—me—her, into natal power...




归来


大海陡立,像钟楼……我听到风

分享咸水,飞旋出圆柱状的吻

像倾盆暴雨——巨浪搏岸,切开

我们的心胸——我——她,切开我们生来就有的力量……

赵 毅 衡 译




如何认识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它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称为“中国新文学”,后来又曰“中国现代文学”。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其中规定开设中国新文学史课程,并对这门课的内容提出了原则要求:“运用新观点,新方法,讲述自五四时代到现在的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史,着重在各阶段的文艺思想斗争和其发展状况,以及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著名作家和作品的评述。”随后教育部所组织的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改革小组中的中国语文系小组,拟定了中文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中国新文学史”一门课的教学大纲的草拟工作,则由老舍、蔡仪、王瑶、李何林担任,经过对草拟的大纲讨论后责成李何林略加修改便通过了,这就产生了《<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为建国后这门课建构了基本框架。  通过几代学人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一度成为人文社科各学科中的一门显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不少局限。
其实,所谓“中国现代文学”,从时间维度来说,它以1917年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直到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为止,这一历史区间的新文学则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但是就其性质来说,中国现代文学是有别于古代文学的现代型的文学,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五四文学为起点开始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历程。经过30多年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左翼文学到抗战文学的演变,虽然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程度不能估计太高,但其现代性却在文学运动形态、文学理论形态与文学创作形态上明显地显示出来。不论五四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抗战文学运动甚至工农兵文学运动,都是为了推动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尽管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大小不同,所产生的效应正负有别,但却为中国文学现代化作出了积极探索。文学现代化最内在的涵义是文学观念的现代性,也就是现代意识在文学思想上的显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文学的理论形态多姿多彩,但大多数的文学主张、思想见解、批评标准和美学意识都是现代性的文学观念。与现代性文学观念相联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到风格,都显示出五彩缤纷的现代性色调。从这一特定意义上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范畴的各种文学样态应是现代性的文学。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1950年代后期,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依据,将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至1949年为“中国现代文学”,这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1949年以后的文学则为“中国当代文学”,它区别于现代文学的根本点在于其“社会主义性质”。对此区别,周扬在1950年代初发表的《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中作了这样的表述:“‘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的,这是指它的整个发展的趋向而言”;而“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在文艺上所引起的变革,是‘五四’文学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这不仅指明了“当代文学”是在《讲话》指引下向着文学运动的新阶段发展,而且也昭示出这“新阶段”的文学形态必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当代文学”。建国十周年之际出版了名为“当代文学”或“新中国文学”的文学史,并提出一套“当代文学”的编史模式,即“把新文学的发展过程描述为无产阶级文艺由产生、发展到获得自己‘新质’的过程,贯穿于这一过程中的基本线索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即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和资产阶级文艺路线斗争)”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科学出版社196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作家出版社1963年),大都采用了此种编史模式。
“文革”结束后,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和文学艺术界的“拨乱反正”,高校开始了学科重建工作,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文学编史模式被赋予了“重写文学史”的新涵义。1978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现代文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当代文学”作为学科分支独立设课,于是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问世。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制并非只是对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文学”的复原,而是在社会和思想转型期对“当代文学”的“重建”,不仅“当代文学”的性质发生了新变,“十七年”时期那些处于“边缘”或“非主流”位置的文艺观念与文学作品渐次成为“主流”;而且80年代以后的被称为“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文学已与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发生了裂变,重建了一种有别于“文革”及其以前“革命文学”的多元的文学景观,致使“中国当代文学”的编史模式也发生了多次改写或调整。


如何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既是重构的学科观念,又是更新的文学史观。从学科重构来看,它冲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限,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这三个政治历史时期的障壁打通,使习称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连成一个整体,这基本上切合中国新文学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规律,体现出研究者突破和创新的愿望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一种趋向。从文学史观念更新来说,它突破了《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规范,并对这种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作了这样的阐述:20世纪中国文学是“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由文学语言结构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进程;最后,由这一概念涉及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这五点概括着重从主题、风格和思维诸角度来揭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特别突出了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启蒙文学。这种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有助于完整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和总体特征,有助于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复杂过程,有助于从世界文学格局中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与全球其他各民族文学的联系,有助于从思维现代化的深层次勘探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艺术规律。然而这一学科构想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个艰难曲折的漫长过程,决不会因世纪的完结而终止它的发展,故以“20世纪中国文学”来概括并不能科学地揭示中国新文学的整体艺术风貌和完整发展规律以及持续延伸的流变轨迹。况且“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个限定性的时空观念,在这个历史空间里中国文学的形态是异彩纷呈的,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启蒙文学从纵向上不能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全过程,从横向上也不能涵盖20世纪中国所有形态的文学。特别从理论上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特征如启蒙性、悲剧性的概括,不只是把20世纪中国传统型的大众型的民族型的文学排斥在外,港台文学也不在视野之中,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更是被拒之门外。不过这些局限性并没有遮蔽“20世纪中国文学”学科意识与文学史观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创新性、实践性的品格,所以赢得学术界不少学者的认同,并将其付诸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实践,问世了一批“20世纪中国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史”、“20世纪中国小说史”等研究成果,尽管它们的总体学术水平不能估价过高,但毕竟同以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相比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百年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实质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另一种命名和说法,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有所不同的则是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外延相比显得模糊不清,当然通晓中国文学历史与现状的学人不用思考就能判明百年中国文学的时限,而一般的读者或不甚了解中国文学实况的学者却很难弄清百年中国文学的起讫时间。不过“百年中国文学”的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同样富有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范式与理念的突围和超越意义。




推荐阅读:

尼扎尔·格巴尼诗65首

菲利普·莱文诗2首

特德·库塞诗10首

凯·瑞恩诗17首

霍华德·奈莫洛夫诗12首

查尔斯·赖特诗43首

丽塔·达夫诗8首

斯坦利·库尼茨诗9首

罗伯特·品斯基诗8首

比利·柯林斯诗13首

唐纳德·霍尔诗15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23首

罗伯特·潘·沃伦诗14首

罗伯特·潘·沃伦诗32首

尼娜·卡西安诗2首

安德列·谢尼埃《青年女囚》

克洛岱尔诗3首

高乃依诗选

德斯诺斯诗6首

勒内·夏尔诗15首

布洛东诗2首

博斯凯诗3首

博纳富瓦诗9首

贝特朗诗4首

杜·贝莱诗3首

海涅诗9首

阿拉贡诗选

马克·阿兰诗3首

卡·瓦拉诗2首

索德格朗诗14首

索尔维格·冯·绍尔茨诗5首

雪莱诗选

艾拉·梅里罗奥托诗5首

帕沃·哈维科诗选

贡纳尔·比约林《唯一的词是我去寻找的》

夏德《我的年轻的爱人》

沙尔维格诗2首

波德莱尔诗23首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里夫贝亚《柳树下》

鲍伦诗2首

安徒生诗3首

塞弗尔特诗10首

扬·聂鲁达诗3首

兰波诗25首

魏尔伦诗22首

马哈诗2首

赫鲁伯诗21首

哈列克诗选

爱尔本诗2首

贝兹鲁奇诗5首

雨果诗9首

马拉美诗14首

米赫里奇诗5首

瓦普察洛夫诗8首

列夫切夫诗3首

盖尔马诺夫诗选

伐佐夫《丁香为我送芬芳》

哈代诗33首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60首

大卫·奥瓦迪亚《因为我爱你》

凡尔哈伦诗5首

雨果·克劳斯诗11首

巴格利亚娜《昏昏沉沉》

莱瑙诗4首

辛波丝卡诗28首

伊萨克扬诗2首


蝶梦难成 蕉心未展 默坐凭谁语 笑伊如翦 不裁离思千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