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洛东诗选

布洛东 星期一诗社 2023-01-03

警觉


巴黎的圣雅克塔摇摇晃晃

仿佛一株向日葵

额头有时碰到塞纳河,影子在拖船间悄悄滑过

这时候,在睡梦里踮起脚尖

向我躺着的房间走去

在那里我点起一把火

为了把我被迫同意的一切烧光

于是家具化作同等大小的动物,友善地凝视着我

有雄狮,椅子在它的鬃毛里变为灰烬

还有鲨鱼,它雪白的肚皮是发出最后颤动的被子

在那爱情和眼皮变成蓝色的时刻

我也燃烧起来了,我看见自己的躯体

象一个装满零碎的庄严的密室

被火鹤的尖嘴慢慢地啄啮

当一切都完结的时候,我悄悄地踏上了方舟

不理会那些生活的过客,尽管远处传来了他们懒洋洋的脚步

透过蒙蒙细雨

我看见太阳的棱角

我听见人的皮肉象一片宽大的树叶

在色空交织的魔爪下碎裂

一切纺织机都亮了,只留下一团喷香的花边

一团象乳房般完美的花边

我只接触事物的核心,我手里牵着线


张冠尧 译




永远作为第一次


永远作为第一次

就好象我刚刚跟你面熟

你在夜晚某时回到我窗前一座倾斜的屋子里

完全想象中的屋子

正是每时每刻在这儿

在未经触动的夜里

我预计又一次会发生迷人的裂口

门面和我的心儿

唯一的裂口

我越走进你

事实上

钥匙在这个陌生的房门上唱得越欢

我觉得你在室内似乎是孤独的

你起初整个儿隐没在光辉中

从窗帘的一角匆匆撇一眼

这是一片茉莉花的田野

我在黎明时分格拉斯郊区路上观赏过的

还有穿梭般的卖花姑娘

她们的身后是摘去花朵的下垂的残枝

她们的身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畦田

门帘不知不觉地卷起

所有花朵乱哄哄地进来

你在想方设法消磨这过分冗长的时间

直到睡觉以前绝不会安定下来

你要能保持面目不变

除非我永远不会再和你相会

你假装不知道我在观察你

妙的是我也不比你所知道的更有信心

你的慵困使我眼中充满泪水

围绕你每个手势可作出一大堆乌云似的解释

这是一种对蜜汁的追求

一座桥上有摇椅

森林中有差点把你皮肤划破的树枝堆

罗莱特圣母街一个玻璃橱窗内

有两条腿穿着高统丝袜的美丽的腿交叉者

从一株巨大的白色三叶草的中心开出来

有一个丝绸的软梯展开在长春藤旁

有呀有

我俯身在悬崖上

从没有希望见到你或者不见你的模糊感觉中

我找到了

爱你的秘诀

永远作为第一次


金志平 译




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其影响甚广,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均有影响。其创作以诗歌为主,波及散文、小说、戏剧,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1880-1918)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它比超自然主义这个词更好。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在扁中还找不到,它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方面。安德烈•布洛东觉得这一术语最能表达这个文艺流派的宗旨,因而得名。

  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告崩溃后,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布洛东又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实现主义的第三个宣言。这样,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蝗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唯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儿童和疯子的言行,则是不受任何控制的真正自由的范例。因此,在诗歌创作中,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在绘画中,用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在戏剧中,主张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粗鲁的舞蹈,并用自行车的铃铛,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

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主张通过这种方式,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它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地摧毁一切其它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

  在1924年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安德烈•布雷东(Andr’eBreton)对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作了上述定义。布雷东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旗手,他提出的“超现实主义”一词来自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的剧本《蒂蕾丝娅的乳房》。该词表达了布雷东及其追随者在这场文艺运动中的追求,那就是超自然的、无意识、无理性的精神自由。

  弗洛依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学说揭示了沉睡于人们心底、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触及,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所谓无意识和潜意识。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以此为源,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强调梦幻的万能。他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的境界。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运家具的空车、玩铁环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兼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加龙省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Naturalistic Surrealism),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OrganicSurrealism),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翌年举办了第二次。此后,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纳里夫、伦敦、纽约等地有过多次重要展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该运动的蓬勃状态,不过由于其成员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战争倒也间接地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战后,在巴黎、纽约等地先后举办了国际性展览会。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外,超现实主义团体还充分运用杂志、报刊等媒体及传单、小册子等手法来传播其观念。1966年9月28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布雷东去世,这使团体失去了极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许斯特在《世界报》发表最后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现实主义运动已经没有任何内部的一致,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于二月份决定将它放弃,它和我们再也没有关系。”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运动至此结束。不过,其影响力绝不会因此而烟消云散。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运动对20世纪美学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艺和文化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说。黑格尔认为,人的思维行为的一切结果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绝对真理仅仅体现在认识的不断深入之中。而柏格森把生命冲动看成是文学艺术的心理基础,提倡直觉和心灵感应等非理性的表现。

    对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直接的影响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正如布列顿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说:“应当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由于相信这些发现,一股思潮形成了。”超现实主义在创作方法上有两大体系: 即“偏执狂批判”和“心理自动化”。所谓“偏执狂批判”是指挖掘潜意识境界的一种执拗的思维方式。画家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硬凑在一起;所谓“心理自动化”是追求一种下意识或无意识的随意性,所谓浮想联翩,没有任何理性和逻辑的约束。

    《超现实主义宣言》中为超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

    《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超现实主义,建筑在对于一向被忽略的某种联想形式的超现实的信仰上,建筑在对于梦幻的无限力量的信仰上,和对于为思想而思想的作用的信仰上。它肯定要摧毁其他的精神机械主义,同时代替机械主义来解决生活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和20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关。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这些使当代人认识到:“我们在物质问题上被蒙蔽了,真正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我们意识到在精神问题上也是处在被蒙蔽的状态中。因此,超现实主义者们就大胆地迈入前人所未涉足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潜意识梦幻世界。

    美术方面的超现实主义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不同,在于它们要解决的是绘画语言问题,即“怎样画”的问题;而超现实主义所要解决的是“画什么”的问题。在怎样画的问题上超现实主义画家是相当自然主义的,他们的画具有“真实的荒诞”的趣味。

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是恩斯特、米罗、达利、马格利特、唐吉等画家。




域外诗选:纪伯伦 里尔克 特拉克尔 沃尔科特 奥克塔维奥·帕斯 约瑟夫·布罗茨基 曼德尔施塔姆 杰克·吉尔伯特 达尔维什 特拉克尔 恶之花 R.S.托马斯 骚塞 柯勒律治 威廉•华兹华斯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论策兰1 论策兰2 卡瓦菲斯诗集 保罗·策兰 威廉斯 曼德尔施塔姆 艾吕雅 奥登 狄兰.托马斯 里尔克 查尔斯·布考斯基 拉金 穆旦 穆旦 阿多尼斯 帕斯 塞尔维亚·普拉斯 埃姆朗·萨罗希 贝科娃 策兰 阿米亥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 叶芝 济慈 茨维塔耶娃 米沃什 聂鲁达 安东妮娅·波齐 阿尔托 张进成 爱默生 巴赫曼 维吉尔 索因卡 梅特林克 弗拉绥里 卡图卢斯 爱默生 巴赫曼 维吉尔 索因卡 梅特林克 弗拉绥里 卡图卢斯 辛波丝卡 伊萨克扬 A·萨阿强 普罗佩提乌斯 奥维德 贺拉斯 勃罗夫卡 哈代 毕肖普 奥瓦迪亚 凡尔哈伦 克劳斯 巴格利亚娜 莱瑙 雨果 马拉美 米赫里奇 瓦普察洛夫 列夫切夫 盖尔马诺夫 伐佐夫 兰波 魏尔伦 马哈 赫鲁伯 哈列克 爱尔本 贝兹鲁奇 波德莱尔 雪莱 里夫贝亚 鲍伦 安徒生 塞弗尔特 扬·聂鲁达 雪莱 梅里罗奥托 哈维科 比约林 夏德 沙尔维格 海涅 阿拉贡 阿兰 卡·瓦拉 索德格朗 绍尔茨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