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各特《末代行吟诗人之歌·第二歌》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斯科特(1771-1832)斯科特,沃尔特爵士,英国作家。1771年8月15日,他出生在爱丁堡的一个老家庭,1832年9月21日在阿伯斯福德去世。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1792年成为律师,后来担任塞尔戈克县副警长和爱丁堡高等民事法院院长。他一生努力工作,写了很多诗歌、小说、历史、评论等。晚年,由于出版业管理不善,他破产了。他日夜写信还债。他因过度劳累而死。
从1802年到1803年,斯科特收集并出版了三卷苏格兰边境歌谣集,受到好评。1805年以后,先后出版了最后一个行吟诗人之歌、玛密恩、湖上夫人首长诗。受前哥特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长诗多以历史或民间传说为题材,表现苏格兰和英国古代国王贵族的冒险经历。作品充满浪漫情怀,表达了对苏格兰风光的热爱和对古代骑士理想的向往。
1814年,斯科特开始写历史小说,匿名出版了威弗莱本。它以18世纪苏格兰詹姆士起义为主题,歌颂高地人民的英雄主义,哀悼苏格兰宗族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落。主人公威尔弗雷德带着正统思想和对反叛者的同情在两大阵营之间徘徊。这类人物在斯科特的历史小说中一再出现,被匈牙利批评家卢卡奇称为“中间道路”的主人公。斯科特一生共写了27部历史小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苏格兰历史为基础的,主要包括修墓老人,描写了17世纪苏格兰清教徒勇敢反抗英国当局残酷镇压的故事,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扬;红酋罗伯,其中描写了部落英雄罗伯的红色酋长,他被称为“苏格兰的罗宾汉”“中洛辛郡的心脏的背景也是爱丁堡市民反抗英国统治者的历史性暴乱,但它着重塑造了一个难忘的普通苏格兰女孩简·迪恩斯的形象,这被认为是斯科特的最佳作品。斯科特还写了许多关于英国和欧洲历史的历史小说,包括艾凡赫,通过《伊凡霍历险记》展现了理查德时期复杂的民族和社会矛盾。”《城堡风云》通过法国路易十一的守护者昆廷·达瓦德的经历,描述了法国反对封建分裂主义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斗争。斯科特是英国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历史人物和普通工人的形象。它们充满浪漫激情,引人入胜,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斯科特的历史小说对19世纪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 什 么 说 《 呐 喊 》 和 《 彷 徨 》
是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的 开 端 和 成 熟 的 标 志

《呐喊》、《彷徨》之所以既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现代小说的成熟标志,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时代要求,而且还在于它将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题材、构思、心理描写,以及小说的体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首先,题材的突破。鲁迅《彷徨》、《呐喊》里的小说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并着意为底层普通农民塑像。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日常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的。这对传统小说来说是一个大胆的突破。《狂人日记》揭示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却只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借“狂人”之眼发现。《孔乙己》写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讲的只是一个乡村读书人的几个片断。《药》写的是启蒙不被人们理解的悲剧,讲的也仅仅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风波》写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讲的却只是一场乡场上的“辫子的风波”。鲁迅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并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其次,心理的刻画。鲁迅的小说不仅在题材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描写配合言行描写“画”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鲁迅小说非常重视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国民精神上的痛苦,目的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因此,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为写人物灵魂服务的。作者往往通过心理描写来反映时代、塑造形象、刻画灵魂。《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惊恐、多疑,奇怪的联想,来写他的灵魂。用“吃人”二字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塑造了一个清醒的“狂人”形象,刻画了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战士的灵魂,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阿Q正传》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我们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病态心理。《伤逝》中通过涓生发自肺腑的独语,通篇充盈着主人公心灵深处的追求和希望,悔恨和悲哀,刻画了知识青年追求幸福爱情而又无法实现的灵魂。《肥皂》、《兄弟》等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写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心灵的深度。
再次,艺术的创新。鲁迅有着清醒的文体意识和不懈的文体追求。鲁迅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重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的优点,却打破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规,从西方小说那里学习到了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顺序,而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并借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了种种不同的小说体式。《狂人日记》采用了日记体和两重叙述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结构。《孔乙己》采用了西方小说横断面式的描写方法,节省笔墨,以少胜多,非常精粹。《药》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虚实相生交相辉映。《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形成了互相驳难的性质。鲁迅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典趋向现代的根本变革。鲁迅小说的语言也有创造和实验性,他追求语言的节俭、含蓄和凝练。



推荐阅读:

高乃依诗选

德斯诺斯诗6首

勒内·夏尔诗15首

布洛东诗2首

博斯凯诗3首

博纳富瓦诗9首

贝特朗诗4首

杜·贝莱诗3首

海涅诗9首

阿拉贡诗选

马克·阿兰诗3首

卡·瓦拉诗2首

索德格朗诗14首

索尔维格·冯·绍尔茨诗5首

雪莱诗选

艾拉·梅里罗奥托诗5首

帕沃·哈维科诗选

贡纳尔·比约林《唯一的词是我去寻找的》

黑塞诗18首

茨维塔耶娃诗10首

济慈诗18首

伽姆扎托夫诗18首

菲利普·拉金诗14首

阿兰·博斯凯诗14首

莱蒙托夫诗20首

狄兰·托马斯诗13首

波德莱尔诗16首

夏德《我的年轻的爱人》

沙尔维格诗2首

波德莱尔诗23首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里夫贝亚《柳树下》

鲍伦诗2首

安徒生诗3首

塞弗尔特诗10首

扬·聂鲁达诗3首

兰波诗25首

魏尔伦诗22首

马哈诗2首

赫鲁伯诗21首

哈列克诗选

爱尔本诗2首

贝兹鲁奇诗5首

雨果诗9首

马拉美诗14首

米赫里奇诗5首

瓦普察洛夫诗8首

列夫切夫诗3首

盖尔马诺夫诗选

伐佐夫《丁香为我送芬芳》

哈代诗33首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60首

大卫·奥瓦迪亚《因为我爱你》


戒途飞万里 回首望三秦 忽见天山雪 还疑上苑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