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春《东海渔歌》

清代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顾春[公元一七九九年至一八七六年],名春,字梅仙,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入嫁为乾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之子——贝勒奕绘的侧室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伉俪情深,又因奕绘字子章,号太素,为与之匹配,遂字子春,号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顾太清名世。顾春词的成就较高,与纳兰性德并称,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品目,他们分别为满族男女词人的魁首。顾春诗词集传世刻本有《天游阁集》诗5卷(实为4卷,原缺第4卷,冒广生氏刊刻时将第5卷析为4、5两卷)。《东海渔歌》词4卷(实为3卷,原缺第2卷)。日人内藤炳卿所藏《天游阁集》抄本较全,其中诗7卷,词6卷,对比刻本,诗多134题240余首,词多140余阕。


[醉蓬莱]

看秋山万叠,晓日曈昽,参萤相倚。画栋珠帘,卷高空清丽。老桂香浓,洞箫声远,作瑶池佳会。露缀花梢,风摇鬓影,夜来凉意。○此景人间,几曾得见,月拥寒潮,无边云水。满酌天浆,宴鸿都道士。秘诀长生,沧桑变化,对绮筵罗袂。尘世纷纷,残棋一局,谁非谁是?


[念奴娇四首]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怕见断烟寒浦。菰米随波,红衣堕露,花里谁能住?明灯双桨,笙歌一派归路。


东风吹尽,便绣箔重重,春光难闭。柳悴花憔留不住,又早清和天气。梅子心酸,文无草长,尝遍断肠味。将离开矣,行人千里谁寄?○帘卷四面青山,天涯望处,短屏风空倚。宿洒新愁浑未醒,苦被鹦哥唤起。锦瑟调弦,金钗画字,说不了心中意。一江烟水,试问潮信来未?


柔条细叶,爱微风吹起,一棚香雾。剪到牡丹春已尽,又把春光鈎住。琐碎繁英,零星小朵,枝上摇清露。飞璚何事,羽衣似斗轻絮。○昨夜入梦香清,晓来香已透,碧窗朱户。蝶浪蜂憨无检束,绕这深丛处处。璎珞垂珠,绿云蔽日,谁忍攀条去。来年春日,愿教香雪盈树。


晚来恃好,映斜阳、二十四峰交错。依约红墙林外寺,楼阁参差飞舞。渔笛吹残,雁行初起,野艇冲烟渡。澄波如练,落霞远趁孤骛。○楚楚返照晴岚,涂金刷翠,极目山无数。浓抹澹妆秋万里,冷到江头枫树。江水长流,碧山无恙,阅尽狂今古。锦奴名字,千年片纸留住。

[洞仙歌二首]

月明风静,问此时谁晓?雪后初开一枝好。爱孤山踪迹,千树横斜,临碧水,十里湖光冷照。○逋仙归去后,依旧黄昏,疏影婷婷为谁妙?望不尽竹篱,茅舍人家,断桥边、诗情空老。任南北、枝头暖相催,听玉笛、声中吹来多少?


有人窈窕,表灵旗云路。独立幽篁被蘅杜。杳冥冥,松柏昼晦山阿,憺忘归,采秀折兰带薜。○芳馨结不得,宜笑修容,既见慕兮又含睇。石荫葛蔓蔓,猿木萧萧,疑然作、夜鸣飘雨。怨险磊、车乘怅离忧,徒遗我、难留所思之处。


[水调歌三首]

急雨响岩壑,林木暗濛濛。山楼四面风满,一綫电光红。雨过长天如洗,收尽无边烦暑,湿气润高峰。坐对东山月,清影落怀中。○邀明月,酌美酒,共山翁。不妨谈笑,尊前歌舞且从容,老去心情依旧,莫负良辰好景,去日不能重。风月不到处,天地古今同。


蓬莱渺何许,仙侣泛仙舟。海天寥阔,千里万里御风游。左右青童玉女,上下霓旌翠盖,花雨散中洲。合奏钧天乐,王母驾灵虬。○松为篷,桂为楫,破云流。翔龙翥凤,盘曲古节几春秋。恍若轻身遐举,泛览十洲三岛,对此可忘忧。欲借长风便,吹我到杭州。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零踪迹,顿觉此心寒。何日谢尘累,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任他素魄,广寒清影自团圆。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雨霖铃]

情深语切。奈关河远,去去难歇。离愁正苦未尽,东方欲曙,雄鸡催发。相送小桥流水,更霜气寒噎。渐天外、西北峰头,晓日明明照空阔。○登高望远空伤别。又匆匆、过了黄花节。思量著愁何处,难拘管、断肠风月。满目秋光,只恨重山叠巘谁设?便织尽、锦字回文,盎向盘中说。


[木兰花慢三首]

天高风露冷,念仙子、倚琼楼。问云窗雾阁,朱栏翠幔,好景谁收?玉箫歇霓裳散,恨宝奁、空掩暗增忧。照影自临清浅,满身花影同流。○疏钟霜杵韵悠悠。柏叶炷香篝。记草色连天,花光似雾,历历前游。逍遥身心物外,渺沧波、流尽古今愁。独立莲花峰顶,下看九点齐州。


缾花千百样,要好是,在人为。或冷澹相兼,疏疏密密,转侧相宜。或苍秀艳丽者,似洞天、幽谷态离奇。或是粗枝大叶,恍然羽葆云旗。○铜觚瓦瓮古军持,风月好良期。绝妙处微微,半窗月影,荡荡风丝。不同丁香结子,也不同、红豆寄相思。那怕游蜂戏蝶,任他青女封姨。


生香孤馆在,只燕子,旧巢安。怅左华右竹,东张西角,噩梦难圆。红豆词歌金缕,剩五更、残月照啼鹃。满目穠花野草,伤心落叶哀蝉。○妬花风雨护花幡,憔悴损芳颜。有秋雁新诗,簪花法帖,种种销魂。平生多情多病,更多愁、多怨苦缠绵。一旦悬崖撒手,茫茫流水空山。

[满江红四首]

绿惨红愁,东风里、杜鹃声恶。春去也、小楼人寂,雨声偏作。弱柳难将春思系,泪珠长向花前落。问天涯、归梦几时来?随风泊。○春寒重,罗衣薄。音书断,情无著。对残灯顾影,共谁斟酌?昨夜雨睛知骤暖,等闲负了三春约。卷珠帘、一望碧天长,山如削。


归去来兮,怕君去,少留君坐。说不尽、离愁彼此,泪随声堕。野店长途当自爱,脂车秣马须亲课。报平安、两字寄书频,君休惰。○新年事,匆匆过;冰初解,东风大。隔江关千里,相思无那。今日分襟何日见?观音不管人些个。听一声、珍重去难留,伤心我。


冒雪冲寒,崎岖路、马蹄奔走。望不尽、远山冠玉,六花飞凑。碧瓦遥瞻心似剖,殡宫展拜浇杯酒。哭慈亲、血泪染麻衣,斑斑透。○故人意,休辜负。乡间味,甘消受。费松柴一竈,余粮半斗。好客岂拘贫与富,充饥莫论精和陋。饭王孙、粗粝菜根香,逢漂母。


时节重阳,喜良友、相邀消遣。向古寺、驱车访菊,黄花不见。败叶凋伤零落舞,残碑剥蚀摩挲看。葬忠魂、千古此高台,凭人赞。○如来法,慈悲愿。刹那顷,韶光换。忆旧游重到,临风自叹。回首竟成今昔感,宽心且作嬉游忭。约明年、此会共登临,知谁健?


[霜叶飞]

萋萋芳草。疏林外、月华初上林表。断桥流水暮烟昏,正夜凉人悄。有沙际、寒蛩自晓。星星三丑流萤小。见白露横空,那更对、孤灯如豆,清影相照。○昨夜梦里分明,远随征雁,迢递千里难到。西风吹过几重山,怅故人怀抱。想篱落、黄花开了。尊前谁唱凄凉调?应念我、凝情处,听雨听风,恨添多少!


[贺新郎二十七首]

绝顶春风早。见无边、红英绛萼,满枝花好。枝上黄鹏飞过处,认取重来路杳。此寂寂、洞天谁到?十二栏干人倚遍,衬云容、山色真容貌。启窗户,对清照。○月华乍吐东山小。澹银河、流云几缕,疏星多少?翠被难禁春宵冷,况值游仙梦了。尚残烛、灯花袅袅。不是管弦歌舞地,更何须、蜀锦花缠帽。晨雾敛,世间晓。


何处春风面?画图中、云鬟倭堕,羽衣轻软。似有游魂招不得,难写寸心幽怨。丝不尽、春蚕在茧。离合神光空有梦,梦高唐、路杳情无限。阳台女,更谁见?○珊珊月下来何晚。是耶非、恍惚曾闻,筠箫象管。公子凭虚卿薄命,对影徒增浩叹。好事者、新词题满。倩倩真真呼不应,惹相思、海上三山远。人间事,本如幻。


何幸闻名早,爱春蚕,缠绵作茧,丝丝萦绕。织就七襄天孙锦,彩线金针都扫。隔千里,系人怀抱。欲见无由缘分浅,况卿乎、与我年将老。莫辜负,好才调。○落花流水难猜料,正无妨、冰弦写怨,云笺起草。有美人兮倚修竹,何日轻舟来到?叹空鼓、知音偏少。只有莺花堪适兴,对湖光、山色舒长啸。愿寄我、近来稿。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余欠。肯为我,一时暂。○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槛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黯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


情网丝丝绾。问花神、飘香坠粉,是谁分判?才见花开花又落,不念惜花人惋。禁不得、猛风吹断。总有游魂知旧路,奈匆匆、短劫韶光换。空怅望,海山远。○优昙那许常相伴,照慈帏、残灯尚在,梦回不见。十二碧城缥缈处,去去来来如幻。倩好手、图成小卷。尘世自生烦恼障,暮年人、咄咄书空唤。司花史,瑶池畔。


峰髻芙蓉绾。月明中、翠崖千仞,洞门双判。若有人兮翳萝薜,绰约不胜哀惋。三十里、桃花红断。花不长红人命脆,才人间、十二星霜换。翛然往,碧云远。○揉蓝衫子当时伴。梦依稀、婆娑老泪,怎禁重见。写向图中疑是梦,梦醒谁真谁幻?空赚得、题诗盈卷。蓬岛昆仑嬉游处,料不闻、拍枕千呼唤。青青草,小坟畔。


世事多奇遇。快人心、天人合发,英雄侠女。阅世竟无如公者,决定终身出处。特特问、君家寓所。逆旅相依堪寄托,好夫妻、端合黄金铸。女萝草,附松树。○尸居余气何须惧?问隋家、驱鱼祭獭,为谁辛苦?况是荒荒天下乱,仙李盘根结固。更无奈、杨花自舞。悔不当初从嫁与,岂留连、一妓凭君取。远人也,越公素。


技也原非幻。入危邦、床头盗合,身轻如燕。甲帐风生申夜警,悄过兰堂深院。好趁取、灯昏香断。太乙神名书粉额,挂胸前、匕首龙纹灿。奇女子,字红线。○功成岂为求人见。慰君忧、感知酬德,免他争战。遁迹云山游世外,酒海花场谁恋?劳主帅、中庭夜饯。野鹤翩然随所适,冷朝阳、特赋菱歌怨。乘雾去,碧天远。


赫赫威权者。锁金闺、名姝十院,花台月榭。何必绯桃延佳士,此是君侯自惹。又何必、乌龙守夜!一面菱花云记取,好良期、三五清辉射。花阴底,月光下。○潭潭院宇人皆怕。越重垣、金釭半敛,云鬟初卸。空倚玉箫愁不尽,蓦地人来迎迓。问何术、仙乎神也。磨勒奇谋人不识,莽昆仑、能使红绡嫁。百年偶,本无价。


深院闲池馆。此神仙、清凉世界,热红尘远。午倦停针消长昼,榕叶婆娑影转。正茉莉、蛮花香散。花底翩翩瑶台侣,羡连枝、玉树人清婉。联好句,写双管。○鲛绡衣薄轻罗扇。拥金盘、荔支熟矣,槟榔初荐。一幅新图传陈事,历历红栏碧藓。好随载、镜奁书案。粤峤珠江当年景,寄都门、女伴题诗满。惜末识,画中面。


小雅离骚旨。好文章、牛生事业,千秋名字。叠雪裁冰词绝妙,不共吹花嚼蕊。早称出、拖金衣紫。天际灵风飘玉叶,海棠巢、离点胭脂醉。三复读,羡无已。○一输明月前身是。迥超尘、海镜流球,寒芒万里。羞煞凡间儿女语,锦瑟朱弦清丽。使听者、洋洋盈耳。肃肃雝雝廊庙器,岂寻常、粉黛娇容止。想老笔,更精粹。


日暮来青鸟。启芸囊、纸光如砑,香云缥缈。易安夫妻皆好古,夏鼎商彝细考。聚绝世、人间奇宝。太息兵荒零落散,剩残编、几卷当年藁。前人物,后人保。○芸台相国亲搜校。押红泥、重重小印,篇篇玉藻。南渡君臣荒唐甚,谁写乱离怀抱?抱遗憾、讹言颠倒。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年、特记伊人老。千古案,平翻了。


兀对残灯读,听窗前、萧萧一片,寒声敲竹。坐到夜深风更紧,壁暗灯花如菽。觉翠袖,衣单生栗。自起钩帘看夜色,压梅稍、万点临流玉。飞雪急,鸣高屋。○乱云黯黯迷空谷。拥苍茫、冰花冷蕊,不分林麓。多少诗情频在耳,花气熏人芳馥。特写入、生绡横幅。岂为平生偏爱雪,为人间、留取真面目。阑干曲,立幽独。

三载交情重。竟难留、买舟南去,北风初动。行李萧萧天气冷,落叶黄花相送。正河水、冰澌将冻。满载异书千万卷,有师冰、小印随妆笼。千里路,全家共。○年来送客愁相踵。要相逢、都门汴水,与君同梦。此后平安书频寄,慰我愁怀种种。洒清泪、离觞互捧。聚散本来无定数,古阳关、不忍当筵弄。金缕曲,为君诵。


日暮忽闻讣。蓦传来、金桥厌世,痛心惊仆。三日云何成长往,莫是庸医耽误。廿八岁、摧残玉树。母老家贫情特惨,况安人、年少娇儿孺。伤心事,竞难诉。○箪瓢陋巷安其素。最难忘、音容笑貌,翩翩风度。断简残篇零落散,渺渺钱塘归路。何日葬、半山坟墓。哭不成声心已醉,挽斯人、未尽斯人苦。权当作,招魂赋。


小宴神仙宅。坐苍茫、回廊曲折,高槐如幄。海上荔支枝头杏,玉斗香斟云液。爱雪藕、冰盘清洁。卜筑山房成大隐,羡主人、潇洒能留客。尽一日,花间酌。○地偏心远无尘迹。倒清罇、群贤咸集,骋怀游目。西下夕阳云乍起,一霎电雷交作。风过处、新凉如沐。雨后沿阶芳草色,映冰绡、雾縠衣裳碧。归未晚,不须烛。


晓起梳匀嬾。觉年来、一身多病,神思困短。谁奈胭脂涂双颊,宝镜芸奁慵展。更不奈、宫鬟细绾。闲却描花新样子,度金针、怕引丝丝綫。蔷薇露,不须盥。○研池积水生苔藓。任窗前、花花叶叶,随风飘卷。开卷难成终卷读,断阕无心照管。又不是、春酲醉湎。弱不胜衣兮骨立,绣罗襦、伹觉腰围缓。嬾之病,最难遣。


细谱桃园记。洒桃花、斑斑点点,染成红泪。欲借东风吹不去,难寄相思两字。遍十二、栏干空倚。冰雪肌肤人如画,绕情丝、蹙损春山翠。仙家事,也如此!○凌风待月因谁起?总无非、心心相感,情情不已。南海观昔慈悲甚,泛出慈航一苇。渡仙女、仙郎双美。记取盟言桃花下,问三生、石土谁安置?得意处,莫沈醉。


几阵鸡呜了。听潇潇、雨声不住,天光渐晓。料理行装催早发,多是崎岖山道。况秋潦、行人更少。夹路山花如堆锦,载秋光、不尽车箱小。丹砂颗,缀酸枣。○长空不肯阴云扫。荡烟丝、垂杨处处,凉蝉嘶老。禾黍披离高原上,一夜西风吹倒。涨溪水、孤村环抱。转过云岗回头望,认依稀、高岭横天杪。云又起,四山杳。


镂月裁云手。好文章、天衣无缝,神针刺绣。写景言情无不切,一串骊珠穿就。应不数、豪苏腻柳。脱尽人间烟火气,问前身、金粟如来否?餐妙句,淳如酒。○神笼变化云出岫。笔生花、篇篇珠玉,锦心绣口。文彩风流谁得似,明月梅花为偶。比修竹、孤高清瘦。岂止新诃惊人眼,行有恒、事事存心厚。三复读,味长久。


福慧双修矣。问芳龄、二八年纪,聪明如此。一卷新诗出示我,美玉精金堪比。真不愧、诗书门第。拈出卷中读史句,岂寻常、弄月吟风耳。簪花格,银鈎字。○瑶池仙子应如是。爱翩翩、温柔态度,端庄容止。恰有仙郎成伉俪,一对璧人双美。堪称得、扫眉才子。况又人言知孝道,侍孀姑、膝下呈欢喜。福与慧,更谁似。


荷净竹深处。爱修篁、虚心直节,红莲解舞。应是碧天新雨霁,消尽人间烦暑。一阵阵、微风香度。人与花兮同洁净,薄绡衣、不许纤尘污。坐磐石,对芳渚。○风流文彩堪称许。画图中、修眉隆准,精神楚楚。福慧双修谁得似,况又宽容仁恕。为善乐、受天之佑。此际身心清凉甚,澹襟怀、潇洒得佳趣。应添入,神仙谱。


岂是无情者。遥将归、家山安葬,匆匆车马。此去长途须保重,仔细雨天风夜。况已是、暮年人也。卅载交情如手足,怅离怀、多少伤心话。难把你,车儿把。○牵衣执手偏难舍。盼鱼书、总然数字,也须亲写。我本多愁君善病,两地情牵意惹。梦不到、横河宅舍。硬著心肠真个去,此时情、何日方能罢。相思泪,风前洒。


肃肃金闺彦。古蒲察、巍巍令族,声名久远。彤管一枝承内则。不写春愁秋怨。更不假、花针柳线。千字文章传千古,又何劳、列女纷纷传。风人旨,异堪羡。○鸥波故事今重见。几生中、双修福慧,才人淑嫒。绣虎雕龙天付与,好是骊珠一串。能使我、读之不倦。俚句勉题容附翼,忝同宗、何故相知晚。何日欲,会君面。


人世诚难料。叹英雄、未完夙志,天何草草。母子孤孀无人问,谁许王孙哀告。空搔首、难舒怀抱。可也九泉能念我,掩啼痕、独向风前悼。写不尽,招魂稿。○沈忧损性成颠倒。感清天、一声霹雳,阴霾都扫。拯救生民稍援手,泛出慈航仙棹。更无尽、神光普照。虽有覆盆终解释,此生恩、拟向来生报。聊献上,陈情表。


今古原如此。叹浮生、飞花飘絮,随风已矣。落溷沾茵无定相,最是弧臣孽子。经患难、何曾容易。况是女身芜薄命,愧樗材、枉受虚名被。思量起,空挥涕。○古人才调诚难比。借冰丝、孤鸾一操,安排宫徵。先世文章难继绪,不过扶持培置。且免个、鹑衣粟米。敦子传家惟以孝,了今生、女嫁男婚耳。承过誉,威无已。


妙手传神似。画图中、雍雍肃肃,端方容止。自是君身有仙骨,福慧双修如此。堪称得、扫眉才子。先世延陵遵古训,守诗害、礼乐司中馈。甘澹泊,厌罗绮。○虚堂把卷双鬟侍。对芳塘、一泓澄碧,轻阴满地。此际身心清凉甚,兀坐嗒然隐几。数十载、辛勤非易。霜柏慈筠同苦节,感仙人、降笔分明示。传佳话,重乡里。


[满庭芳五首]

白玉栏干,绿杨庭院,果然几净窗明。珠帘高卷,花雨散红英。下上双飞燕子,东风里、巧转轻迎。连环冷、红珠斗帐,春睡惜娉婷。○梦中多少路?山长水远,渺渺魂惊。怕情深易感,又惹离情。总有青鸾消息,书不尽、枉自丁宁。终难遇,霓旌翠盖,空许愿三生。


璧月常亏,彩云易散,惜哉况我痴情。天乎何意,尤物太精灵。犹记憨憨样子,尚依稀、耳畔金铃。妆台侧,衔脂弄粉,难忘小芳名。○罡风吹短劫,优昙才见,一霎飘零。费主人老泪,啼雨难晴。怕向垂杨楼下,伤心处、芳草青青。栏干角,一抔黄土,记取瘗鬟铭。


步入名圃,豁然开眼,茂林修竹怡人。一湖春水,烟树渺芳津。恰值丝丝疏雨,板桥外、山势嶙峋。通幽径,回廊曲折,环带草如茵。○锦堂人住处,帘风砚水,几案无尘。更多少琴书,绕座相亲。咳唾成珠成玉,为善乐、恬澹精神。汪洋论,顺时知命,德也本乎仁。


剪到穠香,清和天气,映空雾雨轻匀。者般态度,谁敢斗鲜新。国色天香富贵,瑶池种、回出凡尘。雕阑护,姚黄魏紫,深浅总宜人。○更谁相问讯,绡窗掩日,苔径留春。飐帘旌风软,花影清真。不管杨花榆荚,肃端庄、一段精神。凝妆处,玉壶亲贮,词客醉芳茵。


倦绣停针,摊书小卧,流莺恰恰殷勤。东风帘幕,春老饯花魂。最是韶光难系,渺茫茫、来去无痕。无端底,风前弱絮,也会自纷纷。○颠狂飞不定,恼人情绪,暗度朝昏。惹秋千红索,风月柴门。零乱沾茵落溷,无凭准、勾起愁根。天涯路,千团晴雪,飘舞过邻园。


[忆江南六首]

江南好,春草满芳洲。山上孤亭才落日,门前高柳系归舟。童子曳双牛。

江南好,云影接山光。负米人行莎草径,论文客坐读书堂。晚饭菜根香。

江南好,桑柘一村村。万点鸭儿浮远岸,几家稚子候柴门。风雨近黄昏。

江南好,如练暮江清。绕屋蒹葭秋露白,对门丘壑晚山明。闲话豆花棚。

江南好,明月绿杨梢。茅舍孤灯犹夜织,板桥流水暗生潮。渔火一星遥。

春去也,点点舞杨花。落溷沾茵无定准,任教风送到天涯。无赖是年华。


[飞雪满群山二首]

积雪魂轻,停云香腻,朦胧酿作微阴。粉墙低覆,东风斜倚,晚来丝雨沈沈。梁间闻细语,睡不稳、乌衣素襟。玉容寂寞,霓裳舞倦,芳事者番深。○增妩媚、二枝凝泪眼,爱冰姿绰约,特费清吟。婷婷标格,溶溶院落,春宵一刻千金。夜凉初过雨,栏干外、轻寒不禁。月明人静,澹烟流水无处寻。


银海摇光,玉山霏素,平临万井烟村。嫩杨枝上,青帘高挂,飞来一缕春痕。妙香生佛字,恍行入、桃源洞门。花光照眼,花香染袖,花底醉游人。○禅院里、同登欢喜地,倚明窗西望,笑语欣欣。云笺佳句,朱弦法曲,何殊桃李春园。良辰容易过,且消受、香温酒温。夕阳才没,牛城凉月天未昏。


[浪淘沙八首]

人世竞无休,驿马耕牛。道人眉上不生愁。闲把丹书窗下坐,此外何求?○光景去悠悠,岁月难留。百年同作土馒头。打叠身心安稳处,顺水行舟。


宝塔十三层,楼观飞惊。清凉世界住飞琼。藐姑射仙冰雪貌,玉佩琤琤。○巧制太轻盈,细缕坚冰。六鳌海上势崚嶒。看到雪消明月夜,万点寒星。


花木自成蹊,春与人宜,清流荇藻荡参差,小鸟避人栖不定,扑乱杨枝。○归骑踏香泥,山影沉西,鸳鸯冲破碧烟飞,三十六双花样好,同浴清溪。


楼外雨初晴,人倚云屏。月华如水照吹笙。多事夜寒添半臂,春也无情。○残烛尚荧荧,好梦初惊。纱窗晓色已平明。天籁不知何处寺,一片虚灵。


碧瓦指离宫,楼阁玲成,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濛。○湖水自流东,桥影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钟?武帝旌旗都不见,郁郁蟠龙。


别后计行邮,将到扬州。相思一日似三秋。恼煞雁行天上字,字字离愁。○回首忆春游,花底勾留。奈何岁月太悠悠。数至海棠开日近,不见归舟。


归计太匆匆,难写哀衷。孤帆双桨趁秋风。肠断天涯从此去,无日重逢。○相别各西东,浪迹萍踪。怜君多病况龙锺。一纸青书脱有便,频倩征鸿。


碧瓦揩离宫,楼阁飞崇。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濛。○湖水自流东,桥影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锺。武帝旌旗都不见,盛世难逢。


[鹧鸪天八首]

窗外寒梅报早春,山茶红绽十分新。宓妃小试凌波袜.意态由来画不真。○天上果,世间因。花枝常对玉堂人。夜来睡起含章殿,疏影婷婷是化身。


九日登高眼界宽,菊花才放小金团。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人易老,惜流年。茱萸插帽不成欢。西风那管离情苫,又送征鸿下远滩。


夜半谈经玉漏迟,生机妙在本无奇。世人莫恋花香好,花到香浓是谢时。○蜂酿蜜,蚕吐丝。功成安得没人知?恒沙有数劫无数,万物皆吾大导师。


南郭同游上巳天,小桥流水碧湾环。海棠婀娜低红袖,杨柳轻盈荡绿烟。○花艳艳,柳翩翩。断魂花柳又春残,夕阳影里双飞蝶,相逐东风下菜田。


傀儡当场任所为,讹传故事惑痴儿。李唐赵宋皆无考,妙在妖魔变化奇。○驾赤豹,从文狸。衣冠楚楚假威仪。下场高挂成何用,刻木牵丝此一时。


瑟瑟凉风入小池,红衣落尽翠离披。双螯荐酒重阳近,一鹭冲天夕照迟。○白露结,碧云垂。波沈菰米动涟漪。可怜秋色无多日,留得残荷听几时?


鲜荠登盘乍吐花,嫩苗争长傲春奢。已知草色迎年绿,略有新黄发柳芽。○山之罅,水之涯。风丝日影暖相加。岁朝图上应添写,小白微青最可夸。


溪上星星小白花,也随春色斗豪奢。绿波渺渺无边水,细草盈盈一寸芽。○春有限,遍天涯。千红万紫互交加。野人自有真生趣,桃叶携筐亦可夸。


[定风波九首]

翠带仙仙云气凝,玉盘清露泻金精。最是夜深人入定。相映。满窗凉月照娉婷。○雪霁江天香更好,缥渺。凌波难记佩环声。一枕游仙轻似絮,无据。梦魂空绕救峰青。


花里楼台看不真。绿杨隔断倚楼人。谁谓含愁独不见。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芳草萋萋天远近。难问。马蹄到处总销魂。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尝尽苦酸辛。望断雁行无定处。日暮。鹊鸨原上泪沾巾。○欲写愁怀心已醉,憔悴。昏昏不似少年身。恶梦醒来心更怕,窗下。花飞叶落总惊人。


斑竹帘栊亚字栏,素馨花发晚风妍。清遣芸窗邀女伴。堪羡。闺中造物有花仙。○妙手制成花架子,架起。鹦哥也是好花穿。闲向绿槐阴里挂,长夏。悄无人处一声蝉。


冰雪肌肤裹绛纱,者般滋味产天涯。二十七年风景变。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何必更求三百颗,珍果。数枚直比服丹砂。恰好嫩凉秋雨后,消受。感君高义转咨嗟。


一曲瑶琴为我弹,北风烈烈指头寒。想见秋江残照里。烟水。联翩雁影下空滩。○赠我新图花似锦,能品。朱藤黄菊耐人看。少长咸集邀女伴,也算。瑶池小宴会神仙。


晓起庭除积落花,乱红和雨受风斜。惟许荼蘼同一梦。相共。飘零残粉卸韶华。○满树轻阴垂绿绶,剩有。翩翩碎影护檐牙。切莫东风尽吹落,斟酌。枝头红萼暂留些。


侵晓城东泛画桡,天光云影碧迢迢。少长同游随处好。恰巧。荷花生日是今朝。○极目蒹葭浮两岸,一片。小楼临水酒帘飘。听彻潺湲飞渡口,更有。乱蝉声曳绿杨梢。


秋雨浪浪湿碧苔,庭花无数雨中开。一种看来颜色好。袅袅。浑疑仙子御风来。○羽盖似将云影护,丰度。罗衣偏爱淡霞裁。应是玉妃微醉后,轻溜。鬓边卸下紫鸾钗。


[入塞]

好花枝,正清香欲破时。似霓裳一曲,奏罢下瑶池。红也宜,白也宜。○小楼夜凉月影移,短屏山,衾冷梦迟。洞天深处护冰姿。蜂不知,蝶不知。


[玉连环影二首]

琐琐,三五黄金颗。为爱花香,自起移灯坐。影珊珊,舞仙坛,蜡瓣檀心,小样道家冠。

连络,个筒环相约。解得开时,本自无缠缚。系连环,解连环,一笑人间,万事理皆然。


[桂殿秋]

清露下,月明中,凤凰栖老碧梧桐。吹箫仙子凌风去,十二楼台花自红。


[水龙吟]

洞门深锁烟霞,苍苍不断松杉翠。芝田采遍,玉颜常驻,何曾落齿。海上当年,羽衣宝髻,凤箫闲吹。记蓬莱旧景,餐花饮月,经多少,仙家事。○渺渺长途无际。笑世间、临歧挥泪、清风两袖,飘然到处,此生如寄。七十年华,双眸烱烱,照人姿媚。信谷神不死,逍遥物外,一瓢云水。


[卖花声]

竹簏盛来,多少像生花卉?小年时东风才至,街头偏卖,趁闹蛾天气。问封姨此情知未?○谁家妙手,特把春光游戏。剪吴绫点金帖翠。一声清唱,有绣帘揭处,早惊廻绿窗人睡。


[最高楼]

群峰合,天际涌青莲,飞瀑界中间。长桥跨水通幽处,悬崖结屋伴神仙。山出云,云渡水,水环山。○问谁凿、盘陀依断岸?又谁种、长松临陡涧?非人力,必天然。林深叶密不知路,山深日冷不禁寒。近黄昏,岚气作,罩峰巅。


[迎春乐]

东风近日来多少?早又见蜂儿了。纸鸢几朵浮天杪,点染出晴如扫。○暖处有星星细草,看群儿绿阶寻绕,采采茵蔯芣苢,提个篮儿小。


[太常引二首]

东风吹暖入新年。七蓂叶,五辛盘。人日立春天。双彩胜、金钗并悬。○流光似水,风花无定,欢乐记从前。羞向镜中看,衰容现、丝生鬓边。


凉生花径报新秋,粉墙下、几枝抽?白玉琢搔头,禁不住、西风暗飕。○碧云院宇,碧纱窗户,碧水更清柔。斜日过妆楼,早又是、珠帘上钩。


[长相思五首]

大獾欢,小獾欢,白玉裁成两个獾。常随佩带间。○肱相连,股相连,肱股相连心自安。君臣父子全。


深胭脂,浅胭脂。细蕊繁英压满枝,清香入梦迟。○乍开时,欲谢时。铁干铮铮瘦影欹,东风任意吹。


角声悲,雁行归,苜蓿西风战马肥。毡庐傍水支。○塞云飞,暮烟炊,野岸平沙细柳垂。秋山积翠微。


过新年,贺新年,马齿空加又一年。浮生能几年?○是今年,是明年,试问君归在那年?愁人日似年。


花开时,雁来时,草色遥看是此时。同游记旧时。○忆君时,寄君时,写到相思两字时。伤心下笔时。


[鹊桥仙九首]

一年死别,千年幽恨,尚忆垂髫初会。眼前难忘小腰身,侍儿里、此儿为最。○悠悠往事,不堪回首,空堕伤心清泪。夜深时有梦魂来,梦觉后、话多难记。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琅玕一径,瑶琴三弄,人在清凉极处。萧萧时作雨风声,倚怪石、苍苔珠树。○云中仙鹤,花间雏凤,万里丹山平步。更邀明月照幽篁,消受了、满身香雾。


寒烟罥树,凉风吹面,云外尖峰屏列。相期不负雨中游,恍若是、山阴冒雪。○东窗望远,西窗望远,一片秋光清绝。敲诗把酒晚晴初,卧夕照、残碑断碣。


丝丝柔蔓,层层密叶,绿锁柴门小院。朦胧残月挂林稍,阜已是、牵牛开满。○一天凉露,半篱疏影,缥缈银河斜转。枉将名字列天星,任织女、相思不管。


留君不住,遗君不舍,一片离愁难说。虽云暂别亦相思,反不及、交情淡薄。○秋风秋雨,长途珍重,况是凄凉时节。临歧把袂间归期,莫恋着、家山丘壑。


故人邀我,城南访菊,已过黄花时节。更从何处问秋芳,见一路、霜林残叶。○蒹葭阁下,陶然亭外,剩有寒芦如雪。冷烟薄雾淡斜阳,望不见、西山重叠。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圆佳节。


芭蕉敲雨,梧桐坠露,又是新秋到了。无心写景欲言情,当不得、神魂颠倒。○萧斋兀坐,愁怀难遣,恰好故人书到。并州快剪寄将来,剪不断、相思萦绕。


[十六字令二首]

听,黄鹤楼中三两声。仙人去,天地有余青。

侬,淡扫花枝待好风。瑶台种,不作可怜红。


[忆秦娥二首]

情萧索,啼鸦过尽春寒作。春寒作,春城十里,月明吹角。○哀音一片伤凄绝,黄昏更觉东风恶。东风恶,深深庭院,重重帘幕。


春将暮,绿阴一树丝丝雨。丝丝雨,海棠花放,十分娇素。○仙仙似惹凌波步,娟娟又怕东风妒。东风妒,满枝冰雪,澹烟轻雾。


[醉太平六首]

长呜短呜,何来雁声?翱翔律吕和平,发炎方北征。○人情物情,千年不更。云中谁计邮亭,趁东风去程。


深丛浅丛,天高露浓。仙人杖引灵风,挂星星碎红。○花甎细封,苍苔细茸。狸奴巧俟游蜂,费丹青画工。


西风露零,高楼笛声。无端吹起离情,落梧桐叶轻。○三更四更,云窗未扃。小蟾斜影分明,挂栏干正平。


金风素秋,露华晴浮。天光夜色悠悠,挂凉蟾一鈎。○芙蓉太柔,木犀更幽。白头同宿枝头,笑鸳鸯逐流。


雕阑月明,梅花韵清。竹枝满地纵横,听儿童笑声。○风庭露庭,谁家弟兄。人间至乐真情,兆多男戏婴。


风清月清,鸾呜凤呜。谁家绣阁娉婷,借冰丝写情。○云声水声,鱼听鹤听。恼人好梦偏惊,是山灵化成。


[海棠春二首]

扶头怯怯娇如滴,照银烛、千金一刻。叶补翠云裘,花缀胭脂色。○华清浴罢疑无力,更生受、东君护惜。亭北牡丹花,试问谁倾国?


借来数朵花枝巧,更不许、蝶蜂知觉。放下水晶帘,相伴炉烟袅。○何劳窗外流莺报,且看取、风光占早。留得四时春,岂在花多少。


[清平乐二首]

玉妃装卸,天上琼枝亚。立尽东风明月下,露井初开昨夜。○结伴阆苑飞仙,上清沦谪尘寰。萼绿华来无定,羽衣不耐春寒。


春风春雨,酝酿春如许。三十六陂芳草路,尚记昔年游处。○漠漠翠羽金英,菜花开近清明。好是江南二月,者般滋味香清。


[临江仙二首]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输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开到黄花秋老,凉风吹过妆楼。云鬟宫样罢梳头。绮窗无个事,晓日上帘鈎。○细检瓜瓤菜叶,爱听络纬声幽。持来素手慢凝眸。想因观物化,应不解悲秋。


[临江仙漫]

阆苑会仙侣,金钟低度,玉磬初敲。松阴下、仙音一派风飘。笙箫。早人语静,幢幡绕、寿字香烧。张坤鹤,被霞裾鹤氅,宝髻云翘。○消摇。同登道箓,看取天外鸾轺。拥无边沧海,皓月银涛。相邀。涤除玄览,瑶池宴、已熟蟠桃。功成后,行不言之教,万物根苗。


[步蟾宫]

沈沈院宇闲清昼,惜春去、怕春消瘦。为花写出好精神,展纨素、粉融脂溜。○微风不许丝儿透,看颜色、年年依旧。碧桃深处海棠开,低枝上、翠禽同宿。


[法曲献仙音]

云接层峦,天开画本,匹练千寻飞度。松柏阴森,苔沙寂历,似有幽人门户。听乱石翻涛处,时时呜骤雨。○默无语,望长桥、盘陀立尽,云雾里、布袜青鞋无阻。缥缈玉烟霏,水风凉、涧莎柔妩。作画当年,李侍郎、研朱染素。写匡庐真景,人与长风同去。


[暗香]

风枝霁色。胜临流万点,吹开羌笛。日暮何人,翠袖凌霜一枝摘。写出疏香冷韵,谁似小琅嬛仙笔。感昨日、团扇题诗,寄我伴吟席。○南国。夜月寂。记庾岭五湖,千树堆积。少年历处,卅载相思梦魂忆。爱此冰纨小影,竹叶撼、一窗晴碧。赖老手、姜白石,旧词证得。


[凤凰台上忆吹箫]

散尽天花,现身为女,韶华十五芳年。悲欢集,才闻引凤,又赋离鸾。烽火汹汹朝市,当不起、雨骤风颠。最伤心,盈盈弱质,半臂刀瘢。○避难。维摩丈室无所有,惟留一榻相安。经多少、晨钟暮鼓,春冷秋寒。受尽无边烦恼,消业障、天上人间。方了却、莲台一笑因缘。


[高山流水二首]

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浑河水、一线如虹。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蒙,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云容。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七条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芭蕉影、隔住红灯。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是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泠泠。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静沙平。何处怨苍梧,送落叶舞风轻。掩朱帷、拍缓弦停。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


[琵琶仙]

歌舞风光,十三岁、索五千金高价。休矜燕子轻盈,腰肢更矫奼。春院静、琵琶一曲,也应算、调高和寡。十里湖光,无边山色,花底游冶。○恍疑是、苏小当年,又疑是、秋娘未曾嫁。眉目本然清楚,被旁人偷写。争不似、浔阳湓浦,抱檀槽、感动司马。好称珠勒金鞍,许谁迎迓?


[醉桃源]

花肥叶大两三枝,香浮白玉巵。轻罗团扇写冰姿,何劳腻粉施。○新雨后,好风吹,闲阶月上时。碧天如水影迟迟,清芬晚更宜。


[台城路二首]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认南谷商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清溪一带城东路,新蜩乍鸣高柳。五里蒹葭,数声啼鸟,正是薰风时候。将船载酒。感卅载重来,光阴回首。蟹罟鱼罾,小楼临水尚依旧。○天光水影荡漾,看翩翩巧燕,波面飞逗。绿树成阴,红栏倒影,野色暗侵襟袖。维舟渡口。听萧寺钟声,梵宫轻扣。留客殷勤,再来秋雨后。


[惜红衣]

电掣金蛇,云翻黑墨,风枝无力。雨过方塘,圆荷撼新碧。凉风入户,动几处、骚人词客?幽寂。似断还连,向黄昏不息。○香消篆印,灯暗芸篝,连床乱书籍。遥知千里泽国,楚天北。最爱妙莲清净,法界梦中曾历。怕颠狂风雨,洗褪好花颜色。


[惜琼花]

莲花白,莲叶碧。带淤泥补种,香冷吟席。本来清净原无色。好雨终朝,还要终夕。○小池塘,方且窄。涌车轮翠盖,难尽容得。爱莲人亦情无极。湖上盈盈,更起遥忆。此花从畅春园移来。


[珍珠帘]

濛濛未许斜阳透。荡参差、一片縠纹微绉。闲煞小银鈎,度困人长昼。看尽落花飞尽絮,任几处、鹭声轻溜。依旧。此好景良辰,也能消瘦。○多少苦雨酸风,障游蜂不入,晴丝难逗。云晴曲房深,听辘轳银甃。隔住红灯花外影,清露下、香浓金兽。偏又。到月照流黄,夜凉时候。


[凄凉犯三首]

梧桐落了。层层叶、碧云暗度秋老。八尺龙须,半帘日影,乍凉多少?今年特早。催满院、虫声又搅。井阑边、絮絮叨叨,也似向人恼。○鼓翼瓜棚上,饮露餐花,自能常饱。丝笼慢贮,挂房栊、夜深轻吊。不断哀音,怪一片、寒砧又捣。隔窗儿、声和尖风,听到晓。


斜阳巷陌。西风起、池塘一带萧索。露倚半垂,雨欺平倒,画栏斜角。风情最恶。更不奈、凉蟾影薄。况飞飞、社燕将归,鸿影度沙漠。○回忆情何限,邀月传歌,对花行乐。无端青女,暗行霜、舞衣催落。苦意清心,尚留得、余香细著。待同听、剪烛西窗,订后约。


愁难寄托。萧条甚、情丝怎系离索。美人去后,余香尚在,袖稍襟角。罡风最恶。未必算、卿卿福薄。忆当初、修嫮连娟,肠断旧标格。○不堪回首处,霜陨秋荷,钗分金雀。姗姗月底,待招来、望中魂魄。未了今生,或能彀、来生会著。散花人、结习空时,无所缚。


[冉冉云]

秋雨潇潇意难畅。忽敲门、道人来访。玄都客、谈论海天方丈。全不管,世间得丧。○惟有真知最高尚。一任他、你争我让。把身心、且自忘忧颐养。阅尽古今花样。


[垂杨]

秋凉乍到。便长条踠地,柔丝萦绕。雾雨霏烟,无情不绾章台道。梦回十二红楼悄。小桥外、夕阳偏照。阅行人、一树弯腰,带六朝风调。○经过春风多少?任月白天空,惊鸟三绕。谢尽繁华,长隄落叶无人扫。青蛾不是当初貌。更对着、断肠衰草。萧疏客舍,寒蝉声渐老。


[望月婆罗门引]

海棠花底,乱蛩啼遍小阑干。月阴云净天宽。立尽梧桐影里,深草露华寒。听哀音几处,痛哭中元。○蒿灯细然。荡万点、小金丸。看到香消火灭,过眼浮烟。秋风庭院,破尘梦、清磬一声圆。南窗下、剪烛更阑。


[瑶台聚八仙三首]

冷入帘帏。西风送、一行雁阵南飞。碧天如水,去路远趁斜辉。云外长鸣秋浩荡,月中连翼影参差。共依依。楚江两岸,霜点毛衣。○秋容。三分过半,正寒螀啼怨,画角声悲。黄花消息,露华暗满东篱。山程水程万里,动几处、离人双泪垂。重阳近,听断鸿声里,良夜何其?


霞帜云标。瑶池诏、丹筹衔出重吞。毒添百禄,遥见鹤舞飘颻。彩服斑衣呈寿斝,芝田术圃献灵苗。颂歌谣。纪功述德,名重三朝。○娱老。放怀山水,拥商彝夏鼎,紫绶金貂。选楼别墅,清凉远避尘嚣。东风又传春信,到嫩柳、新波廿四桥。韶光好,任老人行乐,扶杖逍遥。


静掩重门。春塞重、鸦栖又到黄昏。乱飘琼蕊,堆满瓦陇墙根。好共梨花争素质,欲同柳絮斗轻魂。舞翩翻,小窗浙沥,乌鹊惊喧。○有人。摊书独坐,正炉添活火,茶熟香温。夜冷风凄,东君锁住春痕。铜壶三传漏水,照孤影、残灯一豆存。更深也,听雁声嘹唳,飞过前轩。


[浣溪纱十三首]

楼外秋寒知不知?看看又到菊花时。半窗白日影如驰。○去日已多来日少,来何欢喜去何悲。且斟美酒对清辉。


竹影朦胧树影长,轻烟黯澹月昏黄。喓喓秋院乱啼螀。○几点微芒萤火细,一天风露豆花凉。夜深鼯鼵上宫墙。


怀里温存袖里藏,蒙茸两耳系金珰。双鬟小字最相当。○竹叶上窗惊月影,花枝照壁吠灯光。夜深轻睡枕头旁。


两字柔憨作性情,十分妩媚特聪明。得人怜处是天生。○睡去拳拳堪入画,戏时小小可奇擎。娇音学吠未成声。


南北从来气候差,立春杨柳未舒芽。洞中先见素馨花。○一线柔风摇翠叶,满枝香雪缀璚葩。水仙气嘹略差些。


花气袭人喜欲狂,花前对酒乐非常。美人名字有余香。○粤海炎天才菉蔌,燕京腊月已芬芳。从今休说小南强。


芍药将开卸海棠,最怜樱笋好年光。落花庭院绿阴长。○写就新图颜色嫩,书成小令墨痕香。个侬受用好风凉。


碧落茫茫秋水斜,朱门深被绿杨遮。隔溪听尽晚蝉哗。○无可奈何人怅望,难通消息树交加。能忘情者是仙家。


开遍芙蓉叶叶凉,天成锦障护银搪。伊人宛在水中央。○十二栏干人不见,三千世界路何长。空教秋雨洗红妆。


杨柳丝牵春日迟,小楼人困落花时。枕痕自向镜中窥。○帘幕绿阴风荡荡,秋千红索影垂垂。一声轻脆啭黄鹏。


一局棋消夏日长,林兰初放满盆香。轻罗小扇引微凉。○花外斜阳蝶晒粉,帘前软语燕窥梁。兰汤浴罢晚梳妆。


爽气怡人秋日清,银床落叶嫩凉生。闲邀女伴试瓜灯。○灼灼流萤深院静,纤纤新月一钩明。蛛丝乞巧祀双星。


六出花飞冬日寒,金炉拨火炷沈檀。一杯清茗啜龙团。○梅蕊迎风香细细,竹稍压雪叶攒攒。阿谁忍冻卷帘看?


[醉春风二首]

暖室香成陈,老干涂红粉。梅花窗子月明时,忖,忖,忖。山意冲寒,湖光历碧,乍传春信。○绿点苔衣衬,不许风吹损。梦为蝴蝶到罗浮,问,问,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谁能拘紧?


趋造高人馆,不避泥涂烂。多情留客具盘餐,劝,劝,劝。酒泛金杯,菜香犀箸,瓜陈玉盌。○两过闲庭院,风引轻罗扇。主人含笑嘱回头,看,看,看。窗外新栽,榴花一丈,绿阴遮满。


[摸鱼儿二首]

认濛濛、万竿修竹,绿烟一片清冷。楚天不问云深浅,日暮凄其风劲。吹不定。望不尽、满川秋水寒光迥。露澄烟暝。更无数青山,无边青霭,天际远峰映。○伤心更,写出苍梧旧景。美人芳草谁省?千梢万叶矜当世,闲了鸥波小艇。尘梦醒。剩两岸、娟娟瘦玉摇江影。神游目骋。算只有南楼,老人画法,千古妙相并。


倚危阑、半阴斜日,野云窗外飞起。山楼乍满西风冷,襟袖暗沾烟水。云际里。分不出、浓青澹绿苍茫耳。空濛眼底。伹电掣金蛇,雷惊幽谷,尘世亦闻否?○黄昏后,入夜时鸣不已。旧游今昔难比。年来多病身心懒,独坐剪灯凭几。愁难理。慢付与、青笺斑管从头纪。伤心已矣。奈听雨听风,恼人滋味,愁可有涯涘。


[贺圣朝]

满街锣鼓喧清昼,任狂歌狂走。乔装艳服太妖淫,尽京都游手。○插秧种稻,何曾能够?古遗风不守。可怜浪费好时光,负良田千亩!


[江城子四首]

烟笼寒水月笼沙,泛灵槎,访仙家。一路清溪,石桨破烟划。才过小桥风景变,明月下,见梅花。○梅花万树影交加,山之涯,水之涯,淡宕湖天,韶秀总堪夸。我欲遍游香雪海,惊梦醒,怨啼鸦。


日酣川静野云高,远山遥,碧迢迢。千里孤帆,一叶任风飘。莫话滩头波浪险,波平处,自消摇。○昏昏天地太无聊,系长条,钓鲸鳌。且对江光,山色酌香醪。其奈眼看人尽醉,悲浊世,续离骚。


西溪溪水拍长天,放游船,足留连。一片芦梢,飞雪满前滩。仙侣同舟归去晚,夕阳下,起寒烟。○乘流欲上白云间,小桥边,浪花圆。只有忘机,鸥鹭对人间。回首茅庵红叶里,僧遥客,倚栏干。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怨东风。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忒愁侬。燕子来时,红雨已濛濛。倚遍栏干难遗兴,无端底,是游蜂。


[一痕沙]

金鼎重薰甲煎,锦帐双垂银蒜。床下小虫鸣,作秋声。○暖室深沈寒漏,一穗残灯如豆。风竹扫闲庭,细听听。


[沁园春四首]

一夜东风,吹醒桃花,春到人间。趁月朗风柔,扁舟一棹,绿波渺渺,花影珊珊。洞里有天,天涯有路,风月莺花终古闲。惜春去,怕桃花结子,冷落神仙。○此中大好盘桓。有人面、依稀似旧年。怅前度刘郎,如今老去,玄都种树,树已含烟。日暮天寒,露滋风损,开落无心谁与传。认不出,似婷婷倩女,素魄娟妍。


触目荒凉,曲径回廊,粉壁颓矬。见画栋妆楼,红窗疏敞,长楸修竹,绿叶婆娑。满地浓阴,一声啼鸟,乔木森森绕薜萝。堆玲珑,石奇峰怪岫,几朵青螺?○风流此地经过,剩玩月、荒台照素娥。想当日繁华,如今休矣,一朝散尽,妙舞轻歌。珠履金钗,香消烛灺,过客空坟感慨多。风来处,听檐铃敲动,犹似鸣珂。


孑然一身,四海倦游,多病多情。正锦城春色,都亭逆旅,江山历历,花柳荣荣。有女怀春,文君新寡,法曲当筵一再行。琴心挑,托求凰有凤,晴里人听。○风流不避浮名。竟相就、同谐百岁盟。便当街涤器,当炉卖酒,胸襟洒落,词赋纵横。文赚千金,名传千古,封禅遗书孰与更。回首处,剩琴台日暮,芳草青青。


点点星星,零零落落?一片飞残。向东风影里,空劳蛱蝶,碧纱窗外,遮没阑干。柳线难牵,帘钩难挂,无赖封姨不见怜。经行处,恰纷纷红雨,轻拍香肩。○芳魂何处姗姗,待剪纸、招来月下看。认朦胧不准,飘摇不定,烟清雨化,丰韵难传。惯为花愁,谁禁又落,空对长条不忍攀。从今后,剩绿苔庭院,吹满榆钱。


[风光好三首]

好东风,暖融融。花隖山茶照眼红,醉游蜂。○绿烟一带前村柳,春如绣。积雪西山万万重,玉芙蓉。


好风光,渐天长。正月游蜂出蜜房,为人忙。○探春最是沿河好,烟丝袅。谁把柔条染嫩黄,大文章。


柳绵绵,水涓涓。嬉戏群儿小河湾,舞雩天。○谁家特染丹青笔,多男子。吉兆欣逢甲子年,乐无边。


[诉衷情二首]

忙中己过早春时,病因强支持。东风簸弄花事,细柳袅烟丝。○深院宇,日迟迟,绣帘垂。杏花消息,乍暖微寨,燕子先知。


欲开犹敛意融融,丰韵特娇慵。担荷春光多少,生怕动微风。○扶绛萼,倚芳丛,粉墙东。好花易落,者些态度,谁适为容?


[探春慢二首]

九十韶光,清明过了,一年春色将尽。雨洒芳田,烟霏深院,偏是轻阴惹困。燕子来时候,已辜负、几番花信。海棠零落闲庭,风飘万点成阵。○懊恼留春不住,算只有陌头,杨柳勾引。漠漠情怀,恹恹天气,况又阴晴无准。多少伤心处,奈岁月、暗催双鬓。对酒当歌,回头往事休论。


寒浦藏烟,小桥堆素,人与花分清澹。竹压枝梢,松培老干,簌簌璚英霏霰。才试着花气,早望见、朱栏一半。若非群玉山头,月明林下香散。○可是汉家宫苑?又不似唐昌,树底忽见。黄鹤楼中,玉门关外,不许笛声吹怨。留待东风至,却还怕、绿阴争暖。笑捻花枝,归来香满庭院。


[好事近]

将近牡丹时,已是海棠零落。祝尔早些开者,怕东风担阁。○匆匆古寺暂分襟,执手更相约。十日重来恰好,订看花南郭。


[玉楼春]

扶头雾雨催春尽,十日旧游花尚嫩。东风一夜损芳菲,满地落红深几寸?○风前弱絮吹成阵,栏外绿阴经雨润。回头一笑嘱花王,来岁花躇仍过问。


[八归]

过偶然耳!红衣坠露无多少,画出牛秋天气,双鸳相倚。岸草汀花残照外,对渺渺、冷烟寒水。已看到、寥落西风,又吹过沙尾。○睡去。迷离短梦,缠绵情绪,结伴荷花莲子。忘机澹宕,消遥野浦,不与世间闲事。甚风流活计,装点溪山被纹绮。好意态、金针谁绣,老笔同题,消遣绿窗里。


[山亭宴]

井梧一叶银床早。碧云天、画楼秋到。竹外澹烟霏,障满地、斜阳最好。豆花凉蔓战西风,浑不似、春寒料峭。高树晚蝉呜,特诉出、凄凉调。○荷花半依闲池沼。想岩壑、桂花香渺。天意谢繁华,怕白露、暗催秋老。罗衾不奈乍凉宵,有花底、乱虫啼晓。清梦醒来时,一点残灯袅。


[钗头凤]

清清露,涓涓注,嫩红细点花心吐。花如泪,叶如翠,花花叶叶,一般酸味。记!记!记!○虫声诉,西风妒,秋来更向谁分付?闲愁积,人不寐,半规残月,凉生绣被。睡!睡!睡!


[折桂令三首]

碧丛丛、金粟飘香。乍染衣裾,风露生凉。蟾影三更,广寒万里,谁酌天浆?○秋将半、丹砂细量。夜深沈、仙姝澹妆。听彻清商。罗幛云屏,梦也难忘。


禅房寂静,苍苔浓厚,冷澹斜阳阴里。去年曾到又重来,正幽径、黄花开矣。○冷风轻扬,旃檀香霭,悦可众心欢喜。一杯清茗话西窗,渐薄暮、钟声初起。


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西方何处,长安道远,且向者边休歇。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


[蝶恋花]

小院鈎帘人睡醒,曲角栏干,移过重重影。似水天光云叶净,微凉略觉风儿劲。○不卷轻罗花态胜,慢卷轻罗,一片斜阳冷。浅澹衣裳妆束靓,比肩惟许芙蓉并。


[尾犯]

风雨近重阳,香噀短篱,秋水清洁。落帽题糕,费词人饶舌。天将晚、潇潇雨意,酒初醒、沈沈妆阁。听疏帘外,一阵西风,触动橹铃铁。○残虫声渐歇。况又到、霜冷时节。多病年来,怕镜中消削。爱红叶、碧山谁染,剪黄花、翠襟自襭。登高心兴,似此著、当年更薄。


[一剪梅三首]

暮秋天气太无聊。风又凄凄,雨又潇潇。清罇共酌恨难招。一道重城,千里之遥。○东篱乍满冷香飘。次第开来,昨日今朝。露黄亲剪好丰标。满贮筠篮,玉蕊金苞。


闻道行程已渡黄。江北淮南,时雨浪浪。锦书春信远相将。嗟我怀人,实彼周行。○两岸青山客梦长。千里之思,一日难忘。绿杨城郭近雷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寂寞空庭月一方。窗里灯光,帘外天光。深杯独酌耐微凉,诗尽枯肠,酒满愁肠。○交枝花影不成行。才下回廊,又上东墙。三更敲过夜何长,收拾匡牀,炷好炉香。


[被花恼]

疏枝老干自斜横,开满冷花冰蕊。竹里柴门对流水。夜深人静,梦回酒醒,半隐鸟皮几。明月下,小窗前,乱飞璚雪寒烟里。○潇洒足平生,不作劳劳羁宦子。梅花结伴,修竹苍松,乐事无过此。任三春桃李斗芳菲,怕风动、娇红尽吹起。画图上,一片清香生素纸。


[点绛唇]

月满风清,晴香乍试花心净。荷锄幽径,疏密安排定。○花压栏干,翠袖和香凭。天如镜,横斜掩映,有个人相称。


[西江月四首]

见面浑如旧识,知名久矣初逢。一湖秋水簇芙蓉,玉树幽兰相共。○蔼蔼温柔笑语,雍雍林下家风。闻诗闻礼宛从容,万里桐花雏凤。


玉剪燕归秋社,木犀香浸云屏。连阴初霁月华清,恼煞碧天风劲。○细露凉生池阁,流云暗度仙京。羽衣纤指学吹笙,不许人间偷听。


鹦鹅湾头秋水,鲇鱼关外西风。崇山峻岭几多重。归路斜阳相送。○宛转长城如带,崎岖樵径斜通。栖云道院扣仙宫。四十年来一梦。


寻得夕阳小寺,梅花初放厓阿。一湾流水绕陂陀,细路斜通略徇。○好梦留连怕醒,偏教时刻无多。登山临水乐如何,好梦焉能长作。


[烛影摇红]

雪意沉沉,北风冷触庭前竹。白头阿监抱琴来,未语眉先蹙。弹遍瑶池旧曲。韵泠泠,水流云瀑。人间天下,四十年来,伤心惨目。○尚记当初,梨园无数名花簇。笙歌缥缈碧云间,享尽神仙福。太息而今老仆,受君恩、沾些微禄。不堪回首,暮景萧条,穷途哀哭。


[步蟾宫]

黄钟律吕吹葭管,浙风日、阳和向暖。诗书相对坐晴窗,看野马、纷纷过眼。○五纹谁计丝长短,且图个、画长一线。自知不共世人妆,何必问、画眉深浅。


[惜分钗]

春将至,晴天气,消闲坐看儿童戏。偕天风,鼓其中。结采为绳,节竹为筒。空!空!○人间事,观愚智,大都制器存深意。理无穷,事无终,实则能鸣,虚则能容。冲!冲!


[一丛花二首]

连枝玉树羡君家,天与好才华。知名彼此情先熟,恨万重、水障云遮。今始见君,神情散朗,清洁比梅花。○新诗示我妙无加,词调更堪夸。丹青更有生花笔,写湖山、翠霭朱霞。咳唾成珠,池塘结梦,春草遍天涯。


雪泥鸿爪旧游踪,南北任飘蓬。花帘昔有吟诗侣,喜天游,邂逅初逢。彩笔一支,新诗千首,名重浙西束。○哀而不怨宛从容,珠玉粲玲珑。鸳鸯绣了从君看,度金针、灭尽裁缝。大块文章,清奇格调,不减古人风。


[思佳客]

三叠阳关不忍听,七条弦上半离声。浇愁且尽杯中物,日暮君归我进城。○弦月上,影悬冰,凉风吹面酒初醒。明灯小队遵归路,寒柝沿街已定更。


[唐多令二首]

常伴镜奁边,常随碡瑁筵。费仙人、种玉生烟。扫尽纤尘弹一曲,明月下,百花前。○笑我近来颠,邀君雪后天。喜同心、兰蕙斯言。愿得一生长聚首,丝竹事,乐中年。


风起又黄昏,鸦栖静不喧。拍幽窗、霜叶翻翻。把卷挑灯人未睡,酌杯酒,默无言。○明月满前轩,天高夜色寒。有苍头、待月敲门。一袋糟糠情不浅,感君赠,养肥豚。


[琴调相思引二首]

同心芳草澹青鈎,艳过春花冷过秋。翰林学士,画意本清幽。○神品倩人题好句,生绡尚有暗香留。老人名字,千古足风流。


雁字分飞思不禁,听风听雨梦难寻。露华庭院,灯影照清心。○赠我不须长夜饮,感君聊赋短檠吟。荧荧一点,应惜寸光阴。


[风入松四首]

沿河新草绿堪挑,花柳渐开包。六鳌海上凌风至,献明珠、火树蟠桃。十里朱阑画阁,满天月壁星轺。○太平乐事庆清朝,结伴走天桥。钿车游马笙歌队,望青帘、春酒新烧。红烛缘街引路,浮圆到处元宵。


华堂春暖设春筵,灯彩月华天。上元南极开芳宴,宴群仙、香袅云盘。彩服庭前儿女,貂裘门下衣冠。○春王宝箓注延年,松柏岂云残。喜君与我生同岁,祝三多、乐胜从前。好景何如今夕,新诗载入芸编。


满城风雨近重阳,昨夜见微霜。含苞细认玲珑叶,记佳名、各色苍茫。出水芜蓉玉扇,落红万点霓裳。○萧条古寺积寒芳,不论价低昂。买归自向疏篱种,伴园蔬、平占秋光。或有白衣送酒,且拼一醉花傍。


乱山深处有人家,细路欹斜。长松万树围茅屋,响寒涛、天际青霞。曲涧平铺略彴,飞泉高挂檐牙。○幽人肥遁厌烦哗,云水生涯。携筇来有谈经客,露疏窗、萝薜周遮。陋室居之何陋,满堂金玉无加。


[醉红妆]

木欣欣兮春向荣。试新妆,出华清。宿酲未解尚懵腾。娇无那,画栏凭。○碎红滴露染猩猩。昨宵雨,晓寒轻。特为玉楼人作画,三五朵,一枝横。


[杏花天]

倚楼目送人归去,望不尽、杏花深处。香车转过山前路,苦被垂杨遮住。○方七日、唱予和汝。匆匆返去而不顾。虽云小别愁难诉,彼此相思情互。


[更漏子二首]

雨丝丝,风细细,尽是销魂滋味。风细细,雨丝丝,相思十二时。○我忆君,君忆我,我不忆君宁可。君忆我,我忆君,愁肠似转轮。


柳烟柔,花影细,谁解个中滋味。乱愁绪,万千丝,春光能几时?○奈何君,惆怅我,有甚云为不可。惆怅我,奈何君,流年快似轮。


[如梦令三首]

昨日春归了,枝上残红渐少。簾外绿阴多,满地落花谁扫?休扫,休扫,一任东风吹老。

瓶里春光如绣,榆叶梅花穠茂。妙色可人心,更有金丹延寿。微漏,微漏,特把名儿相凑。

比到梅花憨弱,比到梨花轻薄。先占早春开,却也丰姿绰约。吹落,吹落,怪煞雪风交作。


[伊州三台二首]

秋声先到芭蕉,阶下秋虫细号。生受鹊填桥,渡银河、夜凉路遥。○洗车丝雨飘萧,冷落星娥翠翘。云气湿轻绡,愿来年、莫同者遭。


兰兮生自空山,流水幽香世间。清露润芳颜。载离骚、美人一班。○休夸雾鬓烟鬟,不与群花并看。恃把小名传。数芬芳、算伊占先。


[菩萨蛮八首]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擅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朝阳初上岩头树,清晨步入蚕丛路。云隐小红墙,钟声发上方。○高碑书故事,苔藓侵碑字。大士坐莲台,莲花何处开?


斜肠乍转夕阴结,观音古洞寒泉冽。黄叶拥禅关,山僧终日闲。○石桥通曲径,树梢栖鸟定。修竹暗森森,悠然净客心。


罗睺岭下苍烟织,乱云深谷披荆棘。红叶被山阿,寒林废塔多。○寺门残照里,古洞余荒址。殿角秀长春,花开日日新。


浑河东岸孤峰起,崔巍绝顶浮图峙。陡辟四天门,天空只树园。○登高同策马,陟彼寻兰若。竞渡俯长桥,霜华晓未消。


春阴乍合云偏散,幽窗更觉愁人倦。辜负看花天,黄尘杂柳烟。○三分春正好,弱絮黏芳草。难熨小眉痕,相怜镜里人。


海棠倦倚东风重,梨花共结同心梦。阶下自徘徊,苔侵金缕鞋。○春光深几许,共坐花前语。风动柳毵毵,花酣酒亦酣。


小楼日倚阑干遍,恼人最是风前燕。望远豁双眸,垂杨满陌头。○遣愁无处着,翠被和愁卧。香篆霭重帘,春寒梦里添。


[忆王孙]

窗前新种绿芭蕉,夜雨声声枕上敲。困不处眠转寂寥。耐清宵,有美人兮不可招。


[意难忘二首]

一轻幽香。傍猗猗修竹,疏影彷徨。横斜深院宇,冷艳小池塘。才雪后,乍芬芳。尽无语持觞。向夜阑、巡檐索句,特费思量。○相思难话衷肠。想佳人空谷,一样情伤。帘栊灯黯黯,篱落月昏黄。多少事,意难忘。似不自禁当。更怕他,新愁旧梦,虚度年光。


十载思量。幸莲舆北上,重睹容光。芳颜仍似玉,云鬓却成霜。相把袂,语悲伤。说离乱兵荒。叹年来,惊惊恐恐,无限凄惶。○忽然病入膏肓。是长途辛苦,体不禁当。君心应自在,我意竟难忘。持素手,断柔肠。问去者何方?望魂兮,魂兮早降,享我杯浆。


[碧芙蓉]

一带小红桥,同倚画栏,池面荷靓。飐飐芦梢,立蜻蜒不定。新雨过、璚珠万点,荡流霞、妙连香冷。听垂杨岸,几树鸣蝉,催起游人兴。○虚亭萦曲沼,望不尽、绿叶千柄。隔水盈盈,似美人临镜。雪冰藕、凉生罗袂,泛清罇、风吹酒醒。断云残照,渐花外、天光向瞑。


[南歌子四首]

宝串垂襟软,温香著体柔。青丝贯取意绸缪。只要心心相应总无愁。○步月难寻梦,临风怕倚楼。江皋玉佩为谁留。又惹一番牵挂在心头。


溪谷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荫蓠落挂牵牛。○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屯流。


春水才平岸,蛙声已满塘。蘋丝分绿映垂杨,几处浣衣村妇淡梳妆。○看竹疏篱外,停车者树旁。李花零落杏花香,一带小桃花底菜花黄。


问菊城南路,秋光又一年。草桥风景尚依然,正是黄花时节碧云天。○荒草迷幽径,残芦被野田。丝丝衰柳挂寒烟,遥指半规斜日隐山巅。


[迷神引]

叠叠银涛翻雪浪,黯黯冷云飞涨。垂藤古木,石壁高无量。望蓬莱,三山远,长风荡。日月双丸小,来复往。天地渺无涯,窈空旷。○忽有仙舟,一叶乘波放。看鬓眉纤,霞裾敞。满盘花果,玉瓶贮,蒲桃酿。是广寒宫,霓裳舞,月中样。白兔守筠笼,随竹舫。猿子采蟠桃,亲呈上。


[江城梅花引]

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快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徘徊徘徊渺予怀。○天一涯,水一涯。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是,别离时,旧形骸。


[燕归梁]

得意东风快马蹄,细草沙隄。几枝丰艳照清溪,垂杨外,小桥西。○写来还恐神难似,肥和瘦,要相宜。明窗下倩君题,聊记取,旧游时。


[东风齐著力]

燕子来时,迴塘向暖,野水烟生。刚胜柔絮,初泛落花轻。慢慢垂杨曲沼,才添了、几点浮萍。鱼苗长,生机浩荡,恰趁新晴。○雾縠太轻盈。波细细、参差碧浪纵横。遥天倒影,渺渺动柔情。好是东风消息,吹不定,似皱还平。天涯路,一篙新涨,万里春程。


[传言玉女]

一夜风威,灯晕疏窗微照。云母屏风,护罗帏塞峭。黄花影里,数尽更筹多少?新愁旧闷,竟难忘了。○多病何堪,纷绪乱、萦怀抱。茶铛药裹,扬轻烟香杳。稜稜瘦骨,顾影翻然成笑。游仙有梦,也成颠倒。


[祝英台近]

古松阴,幽涧底,流水漱山股。红叶寒烟,飞鸟自来去。苍茫草界羊踪,霜封樵径,石头滑、舆夫相语。○酌清俎,穿林瑟瑟风吹,阴崖望堆素。缥缈峰头,指点过来路。平临佛刹巍峩,钟声初起,梵音散、诸天花雨。


[浪淘沙慢]

又盼到、冬深不见,故人消息。况当雪后,几枝寒梅,绿萼如滴。对暗香疏影思佳客。细思量、两地相思,怕梦里、行踪无准,各自都成悲戚。○无极。九回柔肠,十分幽怨,不啻海角天涯,难寄伤心泪,虽暂成小别,也劳心力。回首当初,在众香国里花同惜。最无端、寒来暑往,天天便人疏隔。问何时、共倚栏干曲,坐西窗剪烛,千言与万语,叨叨不尽,说从前相忆。


[蟾宫曲]

畅晴和、好是今朝。律转青阳,冶叶昌条。暖入屠苏,宜春剪字,彩胜云翘。○碧瑠璃、房拢日高。绣帘儿、东风细飘。腊雪全消。春到人间,柳宠花矫。


[貂裘换酒]

飒飒西风冶。挂林稍、微茫澹月,破篱疏影。己被鸡声催人起,落落溪桥幽径。舞黄叶、随风不定。店舍无烟关山远,渐轮蹄、惊动栖鸟醒。襟袖裂,晓塞劲。○新霜路滑鞭敲镫。板桥头、萧萧寒溜,明星街烱。指点前村依稀见,野火孤灯相映。望不尽、鱼天耿耿。一片朝霞烘远树,涌阳光、宿草霜华净。名利客,为谁倩?


[寿楼春]

吁嗟乎春归。奈匆匆不住,轻送芳菲。几处园林池馆,落红霏霏。无意绪,裁春衣。想去年、百花闻时。记剪烛山楼,看花古寺,回首梦依稀。○谁能禁,东风吹。倚栏干几曲,心与时违。又是杨花糁径,海棠垂丝。春已去,人如斯。更不禁、幽思空悲。对芳草深庭,帘拢未垂双燕飞。


[南乡子九首]

正好看花天,漠漠轻阴扬柳烟。最是海棠娇太甚,跹翩。半要人怜半自怜。○风信莫狂颠,艳色能留几日鲜。分付封姨休扫却,飞仙。似带余酲晚更妍。


嫩叶小玲珑,十二栏干黯几重。不是不知春已去,随风。且向枝头逞艳红。○花气霭房栊,芳意憨憨睡思浓。倦态倩谁扶欲起,微濛。和雨和烟入画中。


首夏半晴天,曲水无由系画船。恨不共君同一醉,如泉。饱听飞璚绿绮弦。○人事不清闲,再到花时又一年。佳会自应多韵事,相连。遮莫红妆绿柳边。


野卉杂黄蓝,菜圃青青生意酣。蝶绕疏篱蜂逐絮,毵毵。近水新泥燕子衔。○乐事记城南,古寺花光客意涵。暂借村醪供晏赏,愔愔。人倚微风薄杏衫。


窗外雪昏昏,人倚薰笼昼掩门。寒恋重衾眠不起,氤氲。一瓣心香谁与焚?○写出画中身,浅黛愁含隔宿痕。彷佛思量多少事,消魂。何处行云梦不真!


节候过端阳,风雨连朝作嫩凉。画阁卷帘同笑语,琼浆。蒲叶榴花泛玉觞。○薄醉写秋芳,娇女牵农向阿娘。更要新诗题几句,微茫。记出离骚一段香。


郊外按呜驺,行过城西二里沟。老树长藤交映处,临流。隐约王孙别墅楼。○花隖曲通舟,细水平隄绿更柔。开到海棠春正好,悠悠。人在湖山画里游。


一夜妒花风,吹过栏干第几重?何事封姨情太薄,匆匆。零落深丛与浅丛。○春冷逼房栊,晓起开帘扫落红。风势未停天又雨,濛濛。乱卷飞花小院中。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雪夜渔舟]

北风紧。狂雪压群山,六花成阵。水面凝烟,芦稍敲玉,败叶乱随风陨。溪山弹粉。掩映出、短篱疏隐。树鸦惊起,弥漫村舍,板桥难认。○冻云飞不尽。望长空一色,水天勾引。唤渡纷纷,披蓑戴笠,银海冷光生晕。去程远近。好趁取、晚来风顺。轻桡快桨,船头船尾,大家安稳。


[并蒂芙蓉]

水净风疏,照碧天倒影,花间无暑。清露洗红妆,爱金蕊交错。同心并头两朵,得得分阴若相与。结成伴侣,托微波、占断风流娇妩。○渺渺曲塘落日,问何来小鸟,双栖双伫。不肯画鸳鸯,怕花里耽误。莲花自然洁净,那管根芽淤泥污。者般态度,愿生生、总开一处。


[采桑子二首]

虚心直节裁为桶,野卉奇葩。排比杈枒,离合神光灿若霞。○铜觚玉盎何须论,青绿交加。缕篆雕花,长短随心不及他。

已过谷雨春将暮,未见花开。未见花开,辜负多情燕子来。○海棠憔悴东风老,绿叶成阴。绿叶成阴,银烛烧残无处寻。


[惜花春起早]

晓禽呜,透纱窗、黯黯澹澹花影。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阶前细草濛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


[爱月夜眠迟]

树影朦胧,望小蟾乍涌,人立桐阴。草根虫语,沾衣露下,双双睡稳胎禽。芭蕉掩却红灯,天街夜色深沈。又谁家、一声声,不住敲动寒砧。○当此月满风微,把冰丝再鼓,谱入瑶琴。井栏杆外,闪闪不定,萤火几点难寻。清辉暗转花稍,良宵一刻千金。想嫦娥、也如我,爱月不顾更深。


[阳台路]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沈香远。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喝火令]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樽。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柳梢青]

老干横斜。一枝初放,低护檐牙。雪后黄昏,吹来何处,怨笛哀笳。○冰姿不共凡葩。照流水、清心自夸。冷澹花光,朦胧月影,深院谁家?


[西子妆]

风信几番,半春过了,绛雪吹成香雾。待看草色入帘青,敞疏窗、小轩花隖。东风慢舞。更分付、留春且住。愿年年,到花开时候,良朋如许。○休轻误。有限韶华,不许匆匆去。蓬门花径为君开,隔春阴、海棠盈树。拈题索句。莫辜负、阳春同赋。最关心、万点飘风落雨。


[江神子二首]

画堂春暖日光晴,坐深庭,泛瑶觥。一曲仙音,许我醉中听。虽是初逢如旧识,言不尽,话生平。○落花风度水云声,韵泠泠,特分明。真个九皐,长唳近虚灵。听到曲终人语静,霍然使,寸心清。


阿香油壁碾轻车,电光加,掣金蛇。一夜甘霖,普济万千家。今岁麦秋知有望,民之乐,乐无涯。○新荷闹雨听鸣蛙,绿阴遮,暗窗纱。晓起鈎帘,残溜滴檐牙。人向画栏干畔立,罗衫薄,受风斜。


[茶瓶儿]

病卧闲愁如织,闷无聊、小庭人寂。倦梳慵裹浑无力,恰寄到、火前新叶。○慰消渴情儿特,泛清芬、者般颜色。微黄娇嫩,碧香生颊。飏一缕、淡烟禅榻。


[瑶华]

闲庭日暮,绛雪霏香,绕海棠无数。苔痕草色,自有个、人在花深深处。故烧高烛,照春睡、乌闱亲谱。衍波笺、斟酌宫商,付与双鬟低度。○红牙缓拍新声,正料峭微寒,花影当户。搓酥滴粉,还又怕、帘外柳梢莺妒。春阴乍满,却不是、听风听雨。擅风流、小样迦陵,一缕茶烟轻护。


[踏莎行五首]

幻影浮泡,原无凭据。个中变化纷如缕。也生欢喜也生愁,其间似有通神处。○念切情真,千头万绪。相逢未准飘然去。轻如蝴蝶腻如云,寒衾不耐天明雨。


黛浅鬟松,欲消无价。者般滋味因谁惹?香销风静月明时,更添一倍新愁也。○拍遍栏干,立来花下。怕春归去催花谢。待安排处费安排,旁人错解成闲话。


腊尽春回,岁华虚度。随缘随分行其素。非非是是混行庄,圯桥且进黄公屦。○偶尔拈毫,曲成自顾。唾壶击碎愁难赋?敢将沦落怨天公,虚名多为文章误。


老境蹉跎,寄怀章句。潜身作个钻研蠹。自怜多病故人琉,消愁剩有中山冤。○每到思量,热心如炷。问天毕竟何分付?但求无事是安居,成仙成佛何须慕!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歌喉怕惹娇莺妒。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檀槽慢捻冰弦柱。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


[天净沙]

恼人最是西风,断肠听尽归鸿。谁把胭脂画工。者般调弄,染成芳草娇红。


[黄鹤引]

寥天宗洞,鹤驾云軿众仙拱。五千文字功夫,玄珠流动。凝神接踵,不比寻常铅汞。七十年、算是游戏人间一梦。○从此谢几尘,大药存真种。炼成冰雪肌肤,驯龙调凤。道高德重,宝籙丹书亲奉。一朝归去,御万里长风相送。


[玉烛新]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瑞鹧鸪]

剪帛裁成五色旛,枝头高挂舞翩翩。才过谷雨看花日,恰好东风结果天。○嫩蘂更须人护惜,柔条为怕鸟衔残。倚阑细玩生生理,可喜矫儿善保全。


[水调歌头]

香火岁时祭,湖水似臣心。清流不断千年,姓字列东林。未了生前遗憾。岂是先生力薄,无计破群阴。固有浩然气,天地是知音。○二百载,方寸石,竟难沈。人间万事忧喜,得失古犹今。天道好还之理,旧物完璞不损,四字抵千金。永锡子孙福,世守此规箴。


[莺啼序]

三春又轻过了,叹韶华似水。画阑外、几树飞花,可怜剩有残蘂。便是果成时已过,飘零艳色随风坠。听娇莺声细,凄凄似有愁思。○天也无情,迅如过羽,宿雕梁燕子。尚能记、当日双栖,故巢收拾又至。暗窥人、新愁旧恨,泻珠泪、偷弹纤指。怕匆匆,花与春归,又生凉意。○陈踪旧迹,闷闷愁愁,尽酿成梦寐。吹柳絮、绿绵不定,澹霭微雨,扫尽残红,落花如泪。岂因病酒,愁宽梦窄,谁能怜取新来瘦,试春衣、顿觉身憔悴。娇香易减,翩翩蛱蝶探芳,往来海棠阴里。○阶前绿满,琐琐游蜂,也惜红慕翠。怅昔日、花间游憩。览胜登临,拾蘂拈花,不堪题起。萍飘浪泊,难追欢事。东风门巷春已去,恋余香、空向阑干倚。如今检点新词,为饯花魂,泪盈素纸。


[古香慢]

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洗铅华、扫尽俗态,澹妆别样娴雅。○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


[醉翁操]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澯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影偏。○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清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叶寒。


[雪狮儿]

低帷伏枕,重衾恋卧,疏窗清晓。蜡泪盈盈,小盎菊花香老。鸟惊树杪。问昨夜、塞添多少?起来看、阶前栏外,乱琼纷绕。○嘱付双鬟莫扫。爱天然作就,画材诗料。袖手无言,会处翻然成笑。半生潦倒。拚一醉、消除怀抱。凭谁告,托向美人芳草。


[秋波媚]

自笑当年费苦吟,陈迹梦难寻。几卷诗篇,几张画稿,几许光阴。○唾壶击碎频搔首,磨灭旧胸襟。而今赢得,千丝眼泪,一个愁心。


[占春芳]

红杏艳,绿杨袅,相与共扶春。供向云房深处,案头留住芳辰。○一段好精神。小瓶儿、清水无尘。怕教容易随风去,飞过此邻。


[高阳台]

春到无言,春归似梦,迅如逝水流船。多愁多病,羸躯捱过年年。今年花事虽逢闰,祝封姨、更要相怜。莫将他、堕粉飘香,断送如烟。○枝头渐已成青子,怪游蜂浪蝶,逐日常川。何事飞花,偏教先到愁边。伤春自吊埋香冢,葬胭脂、净土长眠。五更头、风风雨雨,老却啼鹃。


[惜余春慢]

垂柳藏鸦,海棠迷蝶,浅浅深深难说。春虽逢闰,生怕随春,轻卸画阑干外。一夜东风怎禁,撼损娇姿,嫩枝惊折。扑帘栊几点,飞花吹起,满庭红雪。○为留取、有限风光,深怜痛惜,绣作舞衣罗袜。柔枝细亸,彷佛当年,睡起那番标格。旧事休题且拚,共倒芳罇,落花时节。恨春归夏至,红稀绿密,有谁留得?


[惜秋华二首]

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三径菊花,东篱露黄开遍。遥山澹染青螺,爱野色、行寻步缓。消遣。惜秋光,好把寒香偷剪。○不问秋深浅。待白衣送酒,倒翠罇花畔。消遥甚,更脱帽,垂襟疏懒。王孙富贵风流,况大隐、旁人争羡。舒眼。任天涯、日酣云展。


旧梦天游,倚晴空犹是,当年楼阁。绣户绮窗,蛛丝暗牵帘幕。纵横薜荔缘阶,隐幽径、兔葵燕麦。萧索。噪斜阳,剩有营巢鸟雀。○认取阑干角。乱蓬蒿掩处,绽海棠红萼。景如此,人非昔,向谁寄托。不堪四载重来,怅怀抱、情伤心恶。难著。对西风、泪痕吹落。


[玲珑四犯]

腐草为萤,爱几处辉辉,花底池畔。拍手儿童,争扑素罗纨扇。偏又巧入疏帘,暗度过、镜匳书案。点画屏、高下飞遍。比似柳花轻便。○练囊不为吟诗剪。慢兜来、冷光成片。一丸挂向纱帷里,留待更深看。最好梦乍回时,阴灭影残灯分焰。听小窗微雨,更不避,风吹乱。


[蓦山溪]

垂杨枝外,一片桃花水。临水野人家,好生涯、叉鱼活计。疏篱草舍,三五自成村,称鱼市,儿童戏,也效叉鱼技。○飞花万点,乱卷东风起。晒网趁斜阳,射金波、落霞影里。言斤论两,鱼价细评量,同妇子,谋生耳,此外无余事。


[惜春郎]

剩脂残粉谁收拾,枉累人愁泣。阑干十二,藓阶苔径,春恨如织。○几度留春留不得,拟痛饮今夕。葺落花作个青心,也算是怜春色。


[明月棹孤舟]

缥缈长天山影澹,认前村、维舟收缆。树绕垂藤,柴门篱落,灯火幽窗阴暗。○半隐陂陀临水占,挂凉蟾、寒光如鉴。西塞山边,烟蓑雨笠,消受风恬云敛。


[辊绣球]

花样忒玲珑,攒簇处、纤穠如绣。碧揉云碎,红蒸霞浅,画阑西畔,彩球五色,荡摇清昼。○正是绿肥时候,偏越越、粉凝脂溜。可人姿致,况开长久。多情蛱蝶,成团逐队,也来飞凑。


[看花回]

忽见横枝近水开,香逐风来。惜人在花深处,依绿筠、几度徘徊。前身明月是,应伴寒梅。○冰作精神玉作胎,天付奇才。怕教风信催春老,捻花枝、妙句新裁。暗香疏影里,立尽苍苔。


[疏影]

昏黄淡月。浸水边篱下,缟衣莹洁。仙骨珊珊,占断小园风景别。认取朦胧影子,嫺雅处、丰姿清绝。恍又是、水面低窥,窗外一枝瞥。○羞与众芳摇落,孤高竟不与、众芳争悦。冷淡生涯,冰玉精神,耐到东风时节。巡檐写出罗浮稿,忍便共、凡花轻折。任横斜、素壁移灯,印上半林香雪。


[花心动]

门掩盎庭,疏窗上、移来月明如画。飞入暗香,知有梅花,早见影儿相凑。古欢自与幽人结,朦胧处、一枝低覆。问何事、依依倦倚,恁般清瘦。○欲画偏难下手。看绛萼琼英,粉凝脂溜。绮丽丰姿,淡泊精神,允称百花居首。想当微雪轻烟候,闲作个、胎禽厮守。相许否?巡檐试开笑口。


[桃园忆故人]

故人寄到兰风卷,快覩画中人面。七载丰姿微变,不似当初见。○从新拭目从新看,转觉愁添恨满。数字真情写遍,托付南归雁。


[惜黄花]

秋容围屋,诗声谁读?伴黄花,绕疏篱、几竿修竹。插架秘图书,博览堪游目。好生活、古香充腹。○丰神静肃,墨华芬馥。闻孟缇善书。羡伊人,羡伊人、享垒清神,彤管振琳琅,闺阁知名宿。雅称个、纫兰餐菊。


[多丽]

众香国,问谁管领群芳?展冰绡、研朱滴粉,安排疏密停当。借传种、散花妙手,环肥燕瘦几评量。含露临风,拒霜擎雨,蕊宫仙子斗新妆。更看取、霓旌霞葆,掩映影苍茫。应不许、天风吹损,离合神光。○算前身、司花是惯,自然结习难忘。拈霜毫、慢渲细染,花随腕底散天香。故向人间,流传神品,千年艳质好收藏。看不足、陆离交错,颠倒费端详。端详处、花花叶叶,皆是文章。


[玉交枝]

天上人间,月明灯夕,蓦遇蕊宫仙子。帘卷东风春满座,众里谁能相比?霓裳金带半拖,烟雾朦胧,瑶池初下应如是。生怕夜寒料峭,微风斜倚。○天然素质端方,不须假借,澹妆翻称容止。且留住、仙裾缟袂,莫轻举、乘鸾飞起。恰宜在、深深院里。锦堂香暖尚书第。素富贵长春,对花共醉红灯底。


[采桑子慢]

雕阑细草,碧户红窗交荫。正轻暖轻寒时候,帘幕沈沈。淡荡微烟,一天云影护芳林。几番风信,十分雨意,酿出花心。○恍惚旧游,依稀重到,曲径斜临。最堪笑、披图觅句,谁索闲吟。梦乍回时,慢思量处杳难寻。谁家池馆,深深庭院,都是春阴。


[桃花水]

东风细细柳丝丝,泥人春日迟。微波动,碧参差,暗水涨新池。○独自倚栏时,对涟漪。清流何事最相宜,浴鹅儿。


[殢人娇]

香袅金猊,恰恰兰衾梦醒。卖花声、催人临镜。牡丹开矣,正燕巢初定。妆台畔、慢把玉容重整。○鬓影蝉轻,眉痕翠凝。天作就、爱花心性。一枝斜插,与乌云相并。添妩媚、信手簪来偏称。


[燕山亭]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鬓丝骤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意嬾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回首。春渐老、花飞渡口。


[柳梢青三首]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云净天空,苔阶露坐,夜色溶溶。一扇微凉,一轮明月,一树疏桐。○安排肥瘦纤穠,费老手、传神特工。纸上丰姿,画中态度,谁个真容。


傍午忽传,良朋邀我,秋色同看。金粟香飘,碧天云淡,画阁人闲。○郇厨珍品堆盘,酌杯酒、纱窗曲栏。帘卷西风,衣添半臂,共醉花间。


[虞美人]

秋来比似春时瘦,空度如年昼。喓喓虫语报西风,早又银床一叶落梧桐。○经旬霪雨难寻胜,积水连花径。苔痕草色映罗襟,时有竹梢相触似鸣琴。


[醉花阴]

淡绿轻红春日暖,落瓣随风卷。蝶阵趁飞花,欲绣翩翩,抽尽春蚕茧。○滕王旧稿晴窗展,住住飞飞缓。花底作生涯,心醉群芳,生受东君管。


[琐窗寒]

弱线初添,琐窗渐暖,闭门同绣。明金压线,刺出一痕春透。慧心儿花样细翻,各人施展纤纤手。意迟迟、几度停针,生怕作来肥瘦。○低首双眉暗斗。正无语思量,阿谁轻逗。香肩慢扣,指点绿平红绉。踏春郊、芳草落花,缓步不染星星垢。舞回风、小立秋千,试问谁能够?


[喝火令]

残暑留余热,罗纨尚未捐。露华庭院早秋天。又到一年今夕,七见月团圆。○深草藏萤火,凉蝉咽柳烟。生憎虫语太缠绵。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恼煞几重花影,和月到帘前。


[秋思耗]

窗外天光瞑。素壁前、添出几重花影。移座对花,故烧高烛,花叶光莹。染襟袖香清,短屏低护似更称。带暗霜、枝上凝。看嫩碧娇黄,淡红浓紫,最是细玲珑处,浅深相映。○枝梗。斜斜整整。斗艳妆、粉黛交逞。者般风景,依依良夜,漏传酒醒。愧座客、新诗未成,空负红烛冷。壁上稿、重再省。欲写出丰神,年来心绪不定,且把秋容慢咏。


[苏幕遮]

乍长天,清昼永。风荡帘鈎,午梦人初醒。纤手慢将云鬓整。美目流波,花底新妆靓。○对芳菲,心自省。花静人嫺,人与花相称。空谷一枝谁解赠。谱入离骚。添个幽兰影。


[减字木兰花]

柳丝长短,约住春阴人意懒。夜雨凄凄,不许催归杜宇啼。○清明时候,料峭轻寒偏迤逗。九十春光,花信才传到海棠。


[齐天乐]

聚香国里香风起,灵槎御风而下。天女腰肢,维摩眉宇,闻是王孙自写。欲何为也。有百八牟尼,一函般若。不著纤尘,屏除一切更嫺雅。○本来心在云水,现官身说法,恁般潇洒。不染峰峦,不增泉石,一片青天光射。翠鬟娇姹。岂谢傅东山,管弦游冶。载个人儿,散天花侍者。


[滴滴金]

初晴快雨垂帘坐,忽朱邸,颁珍菓。案头细细自开封,是枇杷些个。○清芬滋味黄金颗,慢奇擎,莫教破。不尝此味已多年,谢主人怜我。


[眼儿媚]

自笑当年费苦吟,陈迹梦难寻。几卷诗篇,几张画稿,几许光阴。○唾壶击碎频搔首,磨灭旧胸襟。而今赢得,千丝眼泪,一个愁心。


[玉房怨]

元宵夜,兀坐灯窗下。问苍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叫奴欲罢不能罢。吾今合口不言他。○论交情,曾不差。染尘皂,难说清白话。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可怜奴、手中无力能抛下。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渔家乐]

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烟光里,必有金鳞鲤。○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打点琴书游故里。随缘耳,神仙眷属谁如子?


[柳枝词十二首]

正月烧灯暖气融,天涯何处不春风。请看八九沿河柳,尽在生机浩荡中。

二月东风第几场?狗儿才吐小鹅黄。输他草色人先见,苦荬茵蔯挑满筐。

三月清池结绿萍,杨花飞过杏花汀。流莺似惜春光尽,啼遍邮传长短亭。

四月黄梅细雨催,荼蘼开过枣花开。柳条不属春拘管,勾引乌衣燕子来。

五月田家打麦劳,绿杨多处乱呜蜩。小船卖酒游人醉,一串活鱼贯柳条。

六月浓阴系画船,荷花香到水亭前。轻雷又送东南雨,摇动青青一树烟。

七月双星会有期,盈盈一水隔相思。何如满树垂杨线,不管纷纷乱乱丝。

八月凉生桂殿秋,冰盘高挂柳梢头。云阶月地知何夕,遮断神仙白玉楼。

九月凄凄霜气浑,乱飞黄叶又黄昏。临歧莫唱折杨柳,风雨重阳最断魂。

十月漫天雪作花,柔条叶净剩枯杈。平桥野渡无人处,栖定冲寒数点鸦。

十一月中树尽枯,一阳复后又扶苏。青娥不减年时色,装点溪山入画图。

十二月来生意含,无边花木待春三。新年有象桃符换,天地多情柳色酣。




《 易 传 》的 美 学 思 想

不可测的变动是人类生活和思考的永恒主题。我们熟知的一些哲学思考是在其“变”背后寻找“不变”,而《易传》却并不逃离变,而是坦然地接纳变,甚至主动进入变,《易传》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下》)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621页。所以,《易传》可以看作是后世人为承传自上古的《易》写的一部序,用以阐发其幽深的天人之学,发挥圣人立德的意旨。
在哲学上,《易传》代表着先秦士人在理论抽象方面达到的高度。他们用清晰而不失蕴致的哲理语言讨论那些神秘而模棱的卦辞。人类永不间断、永不重复的活动为隐喻性的易象赋予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而《易传》则进而借助易象系统的组织条理,阐释各种人世活动之间的规律和关联。这种互动再借助卦象、爻辞以及后人的解释,传达给后世的学易者。
在美学上,《易传》主要有两方面的积极贡献,其一是对于“立象以尽意”的积极阐释。以多义的“象”指涉深微之“意”,乃是卜筮活动中的易象与审美意象最能相通的地方,而《易传》的作者(们)对于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所具有的高度自觉,使得《易传》的反思具备了美学上的价值。其二是提出了“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等观物取象的原则,打破了人们对于易象的功利化的理解,充实了先秦美学的审美心胸论。这两方面的贡献,也显示出战国儒家和道家的美学思想的一种会通,即“象”与“无象”、“情(兴)”与“无情(不动心)”的某种结合。
 



第一节 《易传》概说

现存的《易传》包括《文言》、《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凡十篇。这十篇的创作宗旨都是解释《周易》的经文大义。《文言》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象征意义;《彖传》分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及一卦大旨;《象传》旨在阐释卦、爻的象征意蕴,联系人事伦常说明吉凶利弊的原理,并为“君子”的选择提供建议;《系辞传》阐述易理通论,在哲学上总结了《易》中蕴含的幽微道理;《说卦传》总结了八卦取象的特点及推展过程;《序卦传》解说了六十四卦的编排原理;《杂卦传》则打乱原有卦序,展示了各卦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多向度的联系。可见,《易传》诸篇从宏观和微观、取象本意和相互联系、推演等多角度阐释发挥了易理,所以被称作“十翼”,意思是用作经典的辅翼。汉代以后,《易传》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今天所谓的《周易》,已经包括了经和传两部分。
就美学思想的发展而言,《易经》暗示有余而辨析阙如,《易传》则立足于春秋战国的思想积累,在概念的提炼和观点的推导方面更见条理。
一、《易传》的思想史定位
《易传》指出,古代作《易》者观象察变乃是出于对生存、命运和家国存续的忧患感。“《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系辞下》)这个说法中,既有对上古圣人作《易》之动机的揣测,也体现了《易传》的作者(们)基于当时的时代问题的新思索。这也体现出《易经》与《易传》的同异。《易经》与《易传》在性质、目的和面对的读者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创制过程已杳不可考。作为一部以勘察吉凶为目的的卜筮手册,它从人的生存与命运出发,观察万事万物的内在统一性,并从中找出生命(人生)的意义和来源。《易经》向人显示出:世界万物都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有着内在的联系,人需要察知这些联系以便更自主地生存。
《易传》的性质则是一部思想著作,是战国时代的士人对《易经》中所蕴涵的天人之理的概括性解释。在《易传》产生的时代,上下陵替、祸福无常的情形给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困扰。我们从《左传》中看到,在这前所未有的大变动中,上古局限于庙堂范围内的卜筮之术全面地进入到诸侯大夫以至士人的生活中,指引着他们的决断。少数思想敏锐的大夫士人却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卜筮的暗示,开始深究吉凶祸福背后的“天人之理”。“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系辞上》)《易传》最关注的是变化的“道”,而不是变化所导致的吉凶祸福的结果。在这个背景下,原本面向专业卜筮工作者的《易经》,就被思精察微的士人作为系统的思想文献加以传播。所以,就哲学史和美学史的意义而言,《易传》反映了先秦士人关于《易》的态度的一个重大的转变,其重要性要大于易经。
《易传》是体现儒道两家思想汇聚的一部思想经典。在知识来源上,象数占筮的技术是道家的专长,而它在价值观念上则更接近儒家。《易传》对易象的阐释带有儒家的价值倾向和话语特点,比如卦爻辞凡出现“龙”的地方,《象》传与《彖》传多指向君子、大人。《易传》中还有不少冠以“子曰”的言论,而且与《论语》、《礼记》等文献给我们呈现出的孔子的思想相当接近。当然,像这样公开地大书特书“性与天道”的做法却与孔子本人的教学风格不符,更接近于战国时代儒者的做派。《易传》的文本大概成于战国儒生之手,但其关注天命、重视自修德性的思想渊源却仍可归于孔子。
在价值追求方面,《易传》与《易经》有所不同。《易》的《经》与《传》虽然都以吉凶悔吝来认识“命”,但两者对待吉凶的态度却有差异:卜筮的目的是察知吉凶以便趋吉避凶,而《易传》演德的目的则是知晓吉凶之理,也就是儒家所谓“知命”。这所谓“知”,不仅意味着知晓如何在不同的天时条件下出处进退,而且还要从“道”的层面俯瞰自己的命运。“知命”就是君子以“德”为自己遭遇的“天命”赋予意义。“德”并不随着命运而迁移,如孟子说的“我固有之”,所以能够使人克服命运动荡之忧。《易传》的《系辞》还用了很大的篇幅,以卦象来阐释“德之基”、“德之柄”等等。由这种追求逐渐发展出一种越来越自觉的“深于易者不占”意识。
在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要》中记载了子贡与孔子关于《易》的对话,子贡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回答:“我观其德义耳。”《易传》的《象传》鲜明地体现了这种“观德”的倾向。《象传》以八卦卦象为主,讲上、下两卦的合象,不论其爻位。《象传》常用“君子以……”“先王以……”的句式来阐发有关于自然、人生、政治的哲理。这其实是把每一个卦象都作为一类境遇的象征,而《传》的解释则提供一些更加明确的指引,帮助人们了解某类境遇下应该具备何种德行,应该做出什么抉择。
“不占”的易学不仅为儒家所主张,也是先秦道家思想家的主张。前面指出,《老子》的“抱一为天下式”就是对占察卜测的传统史官职掌的扬弃。宗白华说:“《易》云:‘圣人神道设教’,其‘神道’即‘形上学’上之最高原理,并非人格化、偶像化、迷信化之神……而为观天象、察地理时发现‘好万物而为言’之‘生生宇宙’之原理。”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586页。把象数思维从巫筮迷信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开启智慧的凭借,也正是从主张“不占”的《易传》开始的。
与大致同时代的《中庸》、《大学》等经典一样,《易传》也以“天下”作为运思的指向。“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易传》的这段话指出占察吉凶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身家之祸福,而是要为天下的公利筹划,即“以前民用”、“与民同患”。以“民”为事业的指向,既是个人功业的价值所在,也是文化繁盛和文明积累的价值所在。孔子正是从这个方面赞颂了尧的功德:“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总之,春秋战国的士人作《易传》的意图是“立德”,以便士君子能够在祸福无常的世界中合理地自处,也为“大人”成就利益万民的功德给出一个“天道”的解释。
二、《易传》的主题与思想史意义
《易传》讨论的主题是“天文”与“人文”的关系。这也是中国思想的永恒主题。先秦士人对一切“天经地义”之法则的追问,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自觉反思,为中国美学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往往不限于概括具体的审美对象或审美过程的某种特点,而是同古代思想家对于整个宇宙的看法密切相关,因而往往包含有形而上的涵义。如果脱离古代思想家的宇宙观,这些美学范畴就会失去深刻的、丰富的内涵,变成一个空壳。”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第37页。
中国古人并不把“文”仅仅看作是一套人为的约定,而认为它们是天地自然垂现的神圣事物。“天文”最早来自于上古先人观星制历的伟业。农业的生产特别重视“农时”,领受了“天命”的王朝统治者要指派一批专家来厘定历法,让耕作者知晓播种收获的时节。这就是《周礼》所谓的“授民时”。除了辨正方位和把握农时这样明显的功用之外,星历还为人的精神世界建立了时空的坐标和秩序。“中国哲学既非‘几何空间’之哲学,亦非‘纯粹时间’之哲学,乃‘四时自成岁’之历律哲学也。”所以,“‘授民时’之‘律历’为中国哲学之根基点。”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611、587页。作为一个民族哲学思想的根基点,其来源必在漫不可考的上古,战国后期以至汉代方才成熟起来的“月令模型”只是对这种来源久远的“天文”的一种细化。与当今受到近代自然科学重塑的“天文学”不同,中国古代的“天文”并不是研究“天体”的学科,而是探究天地之“文”的学问。中国的“天文”是以“天”作为人世间的“文”的范本,以使人世更加有序和安宁的一种观念体系。久远的神话、符号结合在这种“天文”之中,成为古人精神家园的基础,也是其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的渊源。
《易》是“律历哲学”的产物。顾名思义,“易”的基本意义是“变易”,人世的变易意味着成败利害的消长。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易传》以“知命”作为宗旨,“知变”则是其直接的目的。《易传》的“知变”,就是以“立象尽意”的方式把握变易对于人世的意义。把握变易,并不是从变动当中索取功利的好处,而是为了让人对于祸福有一种理性而达观的认识。这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都有契合之处。孔子被誉为“圣之时者”,大概也跟他精研易学有关。
易的象数体系所模拟的,是在无数具体情境中实现的“常”与“变”的统一。《易传》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同前面分析老子的“三生万物”一样,“生”意味着自组织、自创造。在《易传》的理论中,这种自组织、自创造是阴阳之间相互激荡的产物。《说卦传》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在相反相成的各种因素之间,阴阳的动能成就了不同的情境,借助各种爻变、卦变,易象的推演可千可万,以至于无穷。所有变动的总概括,就是“乾”,其内涵是“健”,即永恒的运动、创化。
“易”同时还意味着“简易”,灵变之中,寓有条理。也就是说,不论事物的变动多么纷繁复杂,总是具有一定之规可为人把握。《易传》以庄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天地间的交响乐:“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系辞上》)“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下》)易所呈现的变动,并不是一片令人畏惧的混乱(chaos),而是一幅有条理、有生机而又壮丽磅礴的画卷。《易传》以“变”为主题,推崇阳健之“变”即是张扬“其命维新”的意义创造,所以尊天而卑地,但与此同时,“变”已蕴于“常”的作用之中了。总之,没有“变”的“常”是守旧僵化,而不尊重“常”的“变”则是胡作非为。
《易传》是战国哲学思想交汇的产物,与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有交集。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说《易传》与孔门传人以及《老子》的作者(们)有直接的关系,但在那个思想交流活跃的时代,人们思考的问题以及运思的路径具有相通性,却是不争的事实。老子学派对作为意义世界之“名”的生灭流通、思孟学派对“情”与“心”的讨论都达到了精微的层次;在《易传》中,广大的仁心与虚静的境界、敬畏怵惕的态度与观几察变的方法、对于人事与自然的把握,兼具了精深与广大的面目。《易传》在先秦思想的发展史上还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易传》以“象”喻德,上承古代史官的占筮之术和春秋时代的孔子易教,并吸收了战国时代对于“情”与“心”的深入讨论。《易传》由精微而广大,启发了后人对“天”的讨论,以至于晚周至汉代的宏大宇宙框架的奠定也可以从《易传》中见出端倪。
从价值关怀的方面看,《易传》从“天”的角度概括了“人”的规律,以无欲、无为的心态俯察世间的分合治乱,这是一种道家的旁观态度;另一方面,《易传》又十分强调条理秩序,以及人对于世界意义的主动参与。这一点又反映了儒家的入世担当的精神。在《易传》中,儒的刚健仁德与道的无为旁观结合得十分自然,以“神”作为理想的“大人”境界的一个代称,也是儒道共通的观念。在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价值理念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易传》做出了一个初步整合的尝试,以此而奠定了中国人的宇宙论、人生观的基础。
三、《易传》的美学意义
宗白华说:“象即中国形而上之道也。象具丰富之内涵意义(立象以尽意),于是所制之器,亦能尽意,意义丰富,价值多方。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实用的溶于一象。”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611页。从美学史的角度看《易传》,其美学思想乃是基于“易象”与“意象”的关系,重在“象”在无功利状态下的生成方式和独特的意义。
《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易传》所标举的“道”是属于“仁”还是属于“知”,或者用今人的话说,是“科学”还是“美”、“善”,都是站在不同角度的人特意标举的概念,而“道”本身却不能被限定于“仁”、“知”、“科学”和“美”——它们全都是,又全不是。然而,在我们今人的知识体系中来看,美学意义上的“意象”对于“易象”又具有着奠基性的意义。汉学界对“关联性思维”概念的强调大概与此有关。有学者指出,这种思维“涉及由富有意味的配置而不是由物质性因果关系连接在一起的意象或概念群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基于关联性思维的概念是意象群,其中,复杂的语义联想能够相互发生作用,……美学联想支配了逻辑上前后一致的需要”。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第180、174页。《易》开创的立象尽意的思想传统将“外部的”自然与“内在的”心灵、“认识性的”科学与“体验性的”艺术通过“意象群”而贯穿为一,遵循着一条反观身心、由内知外的路径。《易经》是这条路径的源头,《易传》的则意在阐明其理,其中尤以《系辞》为著。
以《系辞》为主体的《易传》美学文本的关键词是:观、象、辞、感、通。
《易传》以“仰观俯察”解释“易象”之由来,并成为其美学思想的基础。观物取象的过程是在动态的意义创造中展开的。观象并非主客对立的认识行为,也不囿于固定的范畴和角度,而与审美活动更加接近。《系辞》以《易经》中纲领性的“乾”与“坤”两卦作为总括性的“象”,以“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统摄一切阳动阴静的自然和人事之象以及相应的审美意象。这也喻示着中国古人首先是寄寓在所观取的“象”中而展开审美活动的。
本章的重点是展开分析《易传》对于“立象以尽意”之理的解说。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易传》“观象”、“立象”的原则。《易传》用“象”的方式来思考和验证世界的条理、变动,其实质是以隐喻的方法摹画出事物之间幽微的联系,勾勒“阴阳不测”的创生图景。另一方面,易象所尽之“意”也值得详细分析。《易传》指出了作《易》者、解《易》者当以超越功利的态度面对吉凶悔吝之象,这是自由地观取世间万象而领会其“德”的前提条件。
《易传》以一种系统化的世界观,为中国古人的“天道”信仰奠定了哲学观念的基石。而与出世信仰相较,《易传》的哲学中对“生”的标榜凸显了中国文化注重现世的特点。《系辞》提出的“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等命题,把意义创造的重点放在了涵养天地之生机方面。《易传》由此整合了儒家和道家的价值追求,一方面提出“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系辞上》),把儒家的“仁”纳入到天地人统一的世界观当中,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系辞上》)。《易传》把道家关于“知”的睿见置入到利益众生的价值指向之下,也指出了灵感思维的条件(“寂然不动”)和运行方式(“感而遂通”)。《易传》提倡范围天下的“大利”、“大业”,超越一己之小功利;提倡灵感式的“知”,摒弃功利化、概念化的“知”。由此,《易传》成为了儒道美学思想初次合流的纽带。
《易传》虽然在本质上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在“以象立德”的同时,其运思的方式并没有脱离“象”。《易传》的语言是多义的、丰富的,供后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以阐释发挥。《易传》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系辞下》),这个主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哲学思想文本的态度。
 



第二节 乾坤之象

《易传》以一种系统化的世界观承载了、具象化了古代的“天道”信仰。《易•贲•彖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乾坤”是“天文”与“人文”的交汇点。在《易传》对《易经》的理论阐述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乾”与“坤”这一对概念。
《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的传统把“阴阳”作为把握世界的总纲。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念里,最大的阴阳是由自然气候、天象彰显出来的,如天与地、寒与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系辞上》);人世间的阴阳,在自然的方面是夫妇,在人事的方面是君臣。“乾”与“坤”既指代着自然的天地、昼夜,也象征了家庭中的夫妇、社会生活中的君臣,并广及一切组织体系当中带有动和静、主动和被动、主导和配合等关系的事物,正如《中庸》云:“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乾坤这两个卦象是六十四卦的总纲,也是《易传》所奠定的美学传统的总纲。
就乾坤之象的美学意义而言,一个是“位”与“时”的意识,及在“数”当中体现出来的秩序感,另一个是阳刚与阴柔的配合所实现的“生”,以及在其中包含着的家园感。这两方面也是天人之“文”的基本特征。
乾坤之象,是阳刚与阴柔两种性质、趋向、风格的总概括。《易传》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推”一方面意味着此消彼长的节奏化的更替关系,寒来暑往之韵律即是阴静与阳健、乾刚与坤柔交相运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正如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推手”、“推拿”等富含身体感的词语所暗示的,“推”还意味着阴阳、柔刚两方面的密切配合、互相渗透。“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是带有生机的理想状态。若阴阳互动、刚柔互渗的关系被破坏,“刚”就变成“强”、“硬”,意味着失去了灵变的可能而逐渐走向衰败、枯槁;而“柔”则流于“懦”或“软”,也意味着生机的涣散和退化。乾与坤的对举与配合,标明了中国古人“尚简”的思维特点。他们以“阴阳”这个最简的范畴来把握一切运动、状态、属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系辞上》)。从今天的宇宙观来看,乾与坤的范围甚至可以大于古人所见的天与地:即便超出了地球的范围,只要有阴阳对待之理的地方,《易传》的原理就依然适用。
“阳刚”与“阴柔”的互动、互渗关系普遍地贯彻在审美、艺术的领域,并在美学的理论思考中反映出来。在中国美学的语汇里,带有阳刚之气的“豪”与带有阴柔之气的“秀”可以大概地相应于西方美学里的“壮美”与“优美”。“豪”与“壮美”都含有强大的力量感,让人的精神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振奋和提升,而“秀”与“优美”则偏向于女性的柔媚、婉约,讲究小巧、优雅的形式等,让欣赏者心生爱怜和乐于亲近之感。然而,中国的“豪”与“秀”与西方的“壮美”和“优美”之间还存在差别,在中国的美学范畴中,阳刚与阴柔是互渗的,所以壮美与优美之间并没有鸿沟,甚至可以随时转化,艺术的韵味也就体现在它们之间的参差和转换之中。叶朗说,“它们[壮美和优美]常常互相连接,互相渗透,融合成统一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系统中,壮美的形象不仅要雄伟、劲健,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韵味;优美的形象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中国古典美学论书法时讲究‘书要兼备阴阳二气’,讲究‘力’和‘韵’的互相渗透;论画时讲究‘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论词时讲究‘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讲究‘豪放’和‘妩媚’的互相渗透;论小说时讲究‘疾雷之余,忽观好月’,‘山摇地撼之后,忽又柳丝花朵’,讲究‘龙争虎斗’之后,‘忽写燕语莺声,温柔旖旎’,讲究要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等等,都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这种观点。”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第80页。
“位”的观念也是《易传》对乾坤之易理的发挥。《易传》的《系辞》首章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系辞上》)所谓“定”,就是指“定位”,《说卦传》更明确地提出了“天地定位”。“位”不独指空间性的“方位”、“位置”,更主要的是一种系统、结构对于个体存在的规定。在一切良好运转的组织里必然有主有从,绝对的“平等”不能造就任何有意义的局面。中国古人看到由“位”的失序而造成的现实的混乱,遂以天地为法度,确立起了因德立位,以位正名的观念。所以《易传》说:“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系辞上》)
“天尊地卑”是《易传》对于“位”的集中概括。这里的尊与卑并非价值上的高下,而主要是在化育万物过程当中的功能的不同。乾(父)意味着风云不测、沧海桑田的变动,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创造性,其教化之功显得明显、更宏大一些,故为“尊”,而坤(母)则以昼夜、四季、十二月等构建出来的稳定秩序,象征着每日衣食住行的妥帖安排,在大量的默默支持的工作中实现了养护之德。坤虽曰“卑”,对于生命的存续、秩序的稳定却功莫大焉。在“变”中有“常”道,人在变中知晓其节奏化、韵律化的“常”,方能避免妄作之凶。可见,在“乾坤合德”、“父教母养”的配合当中体现了一种性别平等的意识:这种平等不是体现在事务上的一致,而是体现在两性平等地承担起实现天地之“生”的责任,以平等的机会来“尽”自己这一方面的“性”。在中国思想看来,无视以至于否认“天命之谓性”所造成的乾阳坤阴的差别而鼓吹性别平等,反而是极不自然的。
《易传》还指出,“变通者,趣时者也”(《系辞下》)。“时”与“位”也是统一的。时间造就了“位”,如俗语谓“多年媳妇熬成婆”;“天时”也促动着“位”的变动,所谓“风水轮流转”。宗白华尤其拈出“鼎”与“革”这两个易象来解说“位”的时空属性。他说:“革,打破既济平衡之僵局。推陈出新,日进无已,自强不息。鼎,于未济全部失正之中,独持其正,拨乱世反之正。”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618页。“革与鼎,生命时空之谓象也。‘革’有观于四时之变革,以治历时!‘鼎’有观于空间鼎象之‘正位’以凝命。”“‘正位凝命’四字,人之行为鹄的法则,尽于此矣。此中国空间意识之最具体最真确之表现也。……是即生命之空间化,法则化,典型化。亦为空间之生命化,意义化,表情化。空间与生命打通,亦即与时间打通矣。”同上书,第616、612页。
《易传》对天地变易的道理的概括,并非一个笼统的抽象原则,而尤以承载着丰富意义的“数”来解说。“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系辞下》)等皆就“时”与“位”的不同情势而言爻位之数,把人事中的各种“过”与“不及”具体地落实于“数”,并为“数”注入了人文的内涵。“中国从三代鼎彝到八卦易理,是以象示象,而数在其中,数为立象尽意之数,非构形明理之数学也。”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621页。
《易传》首倡乾坤之理,以之为“易之门”,因为一切“变数”都孽生于“一阴一阳”的参合过程。如四季、四方、八节、十二月、三百六十日等以偶数为主的数字多是属于自然时空的“数”;北京天坛祈年殿的柱子有三十六根,即是“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与“八方”的数字之和。还有社会意义更强烈的奇数系统——依据上、中、下的社会性的位置分为三、六、九等,《易传》将之对应为天、地、人“三材”;另外还有依生克的法则而生五成十之数,如河图十数,即是从五颗行星(木火土金水)出现于天空的方位和时间记录下来的符号,是一张阴阳与五行、奇数与偶数协调配合的图像。邹学熹:《易经易学教材六种》,106页。
由奇偶的配合则衍生出了不可限量的数字组合。《易传》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上》)通过数的推衍,《易传》把世界万物都纳入到统一的解释系统当中来,《易传》的思想因而兼具了理论抽象与实践操作的色彩。
与我们今天熟悉的近代数学的思维相比,《易传》的象数观念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易之“数”不是简单的计数单位,而是包蕴有多重意义的意象。由简单的一阴一阳而推衍到千万,并非简单地叠加,而必定要考虑到它们如何与人世的意义相匹配。宗白华认为,西方几何与数学的特点是“构形以明理,立数以定量,完成一个合乎逻辑理想,毕于一、定于一之数理系统的宇宙(Cosmos),即空间之抽象化,同一化,理化,数化”,而“中国从三代鼎彝到八卦易理,是以象示象,而数在其中,数为立象尽意之数,非构形明理之数学也”。所以,“中国之数,遂成为生命变化妙理之‘象’矣”。宗白华:《形上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598页。同样,就中国美学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在“数”中打开出一个艺术妙理的宝库。
其次,《易传》所概括的“数”是一个有机的阐释系统,既具有无限的可扩展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易传》对于易象之认识功能的认识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系辞上》)。这个系统通过意义的勾连而灵活地进入任一具体的知识、价值系统,调整着人对于道德的理解和对于美的领会。《易传》曰:“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系辞上》)即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中庸》里也有一段文字,铺陈了“广矣大矣”之意:“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创生的活动如果足够丰富,会在量的增加的同时,引起不同程度的质变。这里描绘的天空、大地、山岳、江海,都以其广大的容量而包纳了世界万物的存在。通过对阴阳之道的领会,特定事件的成败、个别组织的盛衰存亡,每个人、每个家庭在时间的流逝中遭遇到的独特的欢欣和忧患,以至各种审美欣赏、艺术创造的范型,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易象作为解释。所以“其道甚大,百物不废”(《系辞下》)。但另一方面,易之象数的简洁与灵活性,既避免流散不收之弊,又保证了和会激荡的丰富性,即所谓“放则弥伦四海,收则退藏于密”。之所以有这般特性,还是要回到“乾坤之象”来理解。
在《易传》的阐释中,“乾”与“坤”除了象征着阳动和阴静的状态,还意味着象数的“放”与“收”的功能:“乾”指代着趋向分化的功能,朴散而画,以此概括创生、发展、繁盛等过程或状态;而“坤”则意指趋向收束的功能,由繁入简,如此则描画出了一个稳定可靠、可知的秩序。“分化”是向着广大的可能性开放,而秩序条理则寓于时令、方位,将变化收束于一个可把握的架构之中。多样组合的动态和功能共同成就了“生”的创造力。《易传》用“开”与“阖”这种意象化的表述方式阐明了分化与收敛之间的关系:“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上》)一开一阖之间,收放之妙用无穷,蕴藏有万物生成与变化的枢机。所以《易传》的作者感叹:“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系辞上》)人居于天地之间,兼备动静、开阖的能力,其知者与仁者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体察易道而知常达变,效法天地而有生养之功。所以,“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系辞上》)。
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不仅“知天”、“知人”,而且能盘桓优游,是谓“同天”。《易传》的“乾坤之道”对于中国哲学、美学的发展的另一意义,就是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自然现象给意象化了,使之成为人世秩序的宏大投射,以此凸显了天地宇宙作为精神家园的意味。在富有节奏韵律的审美活动中,人对“时”与“位”的领会是活泼的、有创造力的。由活泼的审美化的领会,人得以更好地与天地万物共处。
在中国古代思想的语境中,最亲切可感的关系模式是家庭关系,因此带有人伦色彩的父母兄弟等概念最适合于用作喻象,以便于让人把握自然与人事各种复杂系统的统一规律。《易传》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乾坤之理在人事中的实现,正是从夫妇之道开始的。孔子把《关雎》置于《诗》之首章,以明男女之义;《易传》提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系辞上》),男女因为进入了家庭的关系中而成为夫妇。“成家立业”使得男女两性之间的情爱关系、人伦关系转入了蕴涵着责任、仁爱、尊重等道德意味的天伦关系。在后世的哲学解释中,阴爻与阳爻排列组合成的八个卦象,也被赋予了生息繁衍的意义:乾坤因“合德”而“生”,渐次形成了一个由父(乾)、母(坤)和长男(震)、中男(坎)、少男(艮)、长女(巽)、中女(离)、少女(兑)组成的理想的大家庭,并通过进一步的叠合而不断丰富着人事的意义。可以说,卦象的涵盖范围有多大,其蕴涵的“家庭意象”的覆盖面就有多大。《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从认识的角度看,易象为人的意义世界确立了一个自然而丰富的参照系;而从情感体验的角度看,“家”是人们在人世的范围内获取稳定感的源泉,家庭模式的意象化正是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识的源泉。乾父坤母的对应关系奠定于《易传》,并在宋代思想家张载的《西铭》当中得到明确的阐述——也正是张载明确地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的主张,将儒家的仁爱赋予了形而上的色彩。
易象之立,来自以人观天;而易象既立,则可将人提升到天的层次,俯瞰世间的兴衰悲欢。《易经》是站在人的角度领会天地万物之意义的产物,而《易传》则是对于如此丰富的意义进行理论概括的初步尝试。《易传》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系辞上》)在“天”与“地”两个最大的物象之中,囊括了大量的自然事物,它们指向的却都是人事之理,图解的是常与变之道,为的是给动荡的人世指示安宁。圣人由天地运行规律的启发而为人事立象,以卦、爻、象、数的有机体系来彰显理想的秩序,所以《易传》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系辞下》)。奠基于“乾坤之道”的“家庭意象”则更凸显了审美的意味:它不仅提示人们善待天地以及其所生养的万物,而且让中国人从天地万物当中寻找到一种亲切的家园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存在之忧。
 



第三节 立象以尽意

在作为卜筮之书的《易经》当中,“象”、“卦”、“爻”等都是用来指示人的生存活动、描摹各种行为与功能的符号,它们的用途是呈现人在不同境遇中的吉凶祸福。而作为一部阐释性的哲学著作,《易传》则基于易象,通过理论性地分析人心之情、人事之理,彰显那些符号所蕴涵的多方面的意义。通过这种反思性的分析,《易传》详尽地阐发易象之理,象之义所以能立,圣人之意所以能尽,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审美之道亦所以能明。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上》)《易经》的象数和卦爻辞处处皆“象”,然而其义隐微难见,《易传》的《彖传》、《象传》和《系辞》以概括性的语言,把易象的那些比较隐幽的意思与人世活动更明确地联系了起来,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系辞下》)这类“取诸……”的表述还有很多。其实,就历史的实情而言,不可能因为先有了卦,而后才有了相应的器物。《易传》的“取诸……”之意,实际是以卦象立德。经此发挥过的卦象,更能开显和提升社会生活中的这些人事行为的意义,并进而与一个整体的秩序相联系。
我们在解说易象的时候,已指出其主要功能在于为人事“立象”,使得人的活动不至于粗俗狭隘。这里不妨结合《易传》的表述再回顾一下。《易传》曰:“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系辞上》)“象”彰显出人世生活中必需的某种功能,“器”即是承载了此种功用、效能的具体器物,而此功能所体现的相关规律就是“法”,将规律运用得巧妙,圆满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则为“神”。比如作为载人工具,古代的“器”是驿马,在我们今天则主要是汽车、火车等,它们的具体形态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功用和意义则是相似的,所以今天可以把用于载运的汽车之类与驿马归到一个“象”里面。因为有了“象”的沟通,可以从一个宏大的角度观察交通运输的规律,也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提供借鉴。更进一步,因为“器”与“象”与包纳万物之理的“道”打通了,人们还可以从整个社会生活的角度理解运输的意义。“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道”之于人的价值即在于以“变”、“通”的能力周流人世的各个领域,把各种“象”统一在一个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价值观中,为不同的“器”赋予恰当的意义。因此,不仅《易经》的隐喻化的语言体系可以“立象”,《易传》的理论化的阐释,也是“象”所以能“立”的条件。
就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作为具体用物的“器”最容易为人把握,涵摄众器的“象”则不为常人所见,而统合万象、无迹可求的“道”则隐然难闻。中国哲学的永恒关怀,就是以“器”观“象”,因“象”求“道”。这是《易传》的主旨,也是后来中国艺术的最高目标。在器—象—法—道一气贯通的思想影响下,礼乐、艺术等活动都不是在具体的器物层面上进行的,而是致力于打破器物之间的边界,在有限的用物中见出无限的精神。宗白华特别强调礼器在打通“器”与“道”方面的价值,并由此见其美学意义。他说:“礼器里的三代彝鼎,是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观摩对象。铜器的端庄流丽,是中国建筑风格,汉赋唐律,四六文体,以至于八股文的理想型范。”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1947),《宗白华全集》第二卷,第416页。正是由于“礼器”的意义与“礼文”完全一致,所以器物与文学之间才没有任何鸿沟。这种“文以载道”的意识体现在中国艺术的特点中:不以描摹具体的器物、事件为鹄的,而重在器物之于整体环境和人生价值的配合;甚至在对于“艺术品”的处理上,也多于线纹、镂空之中,将沉甸甸的“实体”给虚化掉,以暗示其由“器”入“道”的可能性。
《易传》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系辞下》)“效”与“像”近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规定:借助一定的形式来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取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第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观一卦一爻,也如看一出严肃的戏剧。然而,中国古人作易像事的用意却不仅仅是令观者的情绪得到“净化”,还要在静观其变中知天明理。“‘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系辞上》)——卦象(乾)、爻象(上九)喻示了不同境遇的大致模式,吉凶悔吝表明各个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的价值趋向,而《易传》则进一步解释吉凶之“所以然”。这些解释都是先秦士人从对人事的观察中凝练出来的,“以卦演德”的重点在于说明卦象爻辞与“君子”的出处进退之间的关系。这种做法与中国人的“善为易者不占”的认识一致,可以令观者从繁琐神秘的占筮操作中跳脱出来,以把玩的态度来领悟人世之理。
“象”之能“立”,在于人能把眼前个别的、实物的形象虚化为某一功能、情境的总类。这个取象的过程则是“观”。“观”虽然也是一种抽象概括,但不是概念式的理论抽象,而是众多角度、意义的辐辏和勾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中国古人对于世界万物的认识,都是从自己的身体出发,逐渐推至“天地”的框架。在甲骨文象形字的创造中,基于人身的造字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两足先后为“出”,两手为“友”,以手执杖为“父”,手握权柄则为“尹”。又如“昃”,像人在偏斜日光中投下的影子,用形象来指示午后的时间。李圃:《甲骨文字学》,第256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姜亮夫说:“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地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的。《易传》把易象的取用也归诸最切近的“身”,并用富有身体感的“俯仰”来概括拓展意义的方式。
仰观俯察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参与。《易传》的作者指出,古圣人在作易象的时候,首先是从整体上、动态中观察事物,俯瞰事物的变动倾向或潜能,把握其创造性转化的“机”;其次,倾向于将事物置于关系网络中观察,综合地评价其和谐或者冲突的状态;最后,这种“观”还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使人的思维和行为得到宇宙万象的启示,从而得到优化。可见,易之观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反映”,而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物交接的形式。
仰观俯察最贴近艺术创作和美学思考的特征。宗白华以中国艺术里的“空间意识”来概括俯仰往还的观取方式:“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诗人对宇宙的俯仰观照由来已久,例证不胜枚举。汉苏武诗:‘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魏文帝诗:‘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子建诗:‘俯降千仞,仰登天阻。’晋王羲之《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又《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谢灵运诗:‘仰视乔木杪,俯聆大壑淙。’而左太冲的名句‘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也是俯仰宇宙的气概。诗人虽不必直用俯仰字样,而他的意境是俯仰自得,游目骋怀的。诗人、画家最爱登山临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诗人王之涣名句。所以杜甫尤爱用‘俯’字以表现他的‘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他的名句如‘游目俯大江’,‘层台俯风渚’,‘扶杖俯沙渚’,‘四顾俯层颠’,‘展席俯长流’,‘傲睨俯峭壁’,‘此邦俯要冲’,‘江缆俯鸳鸯’,’‘缘江路熟俯青郊’,‘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等,用‘俯’字不下十数处。‘俯’不但联系上下远近,且有笼罩一切的气度。古人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诗人对世界的抚爱的、关切的,虽然他的立场是超脱的、洒落的。
俯仰不仅是空间当中的目光游移,而且还跟生命存在的过程相关,因而具有时间的意味。成中英认为,在时间中展开的“观”、“见”等都是对世界意义的彰显,跟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解释或有相通之处。见成中英《易学本体论》,第90页。中国的艺术创作和美学反思都自觉到了时间化的“观”。宗白华说:“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絪缊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宗白华全集》第二卷,第110页。
《易传》所概括的“仰观俯察,远近取与”,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观取方法,而且还是处理观者与所观者之间关系的原则,也涉及到先秦美学有关“自然美”的欣赏和评价问题。《易传》的“仰观俯察,远近取与”的观取法给我们呈现了不同于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客体)”的思路。首先,在这种“观”的过程中,天地、鸟兽、物我,都是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启发着君子对于世界的智慧领悟,而不是将众多的事物纳入到一些人为设定的范畴中进行认识和评判;其次,《易传》之“观”没有“观者”与“所观者”的对立,因而也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割裂和对立。前面提到,“采诗观风”是体察民情与移风易俗的统一,是“观”与“被观”的统一。《易•观》“九五”爻辞为“观我生”,有如美学之“以我观物”(或“以物观我”);而“上九”为“观其生”,则如“以物观物”,消解掉了能观与所观之两方,朗照万象之生与灭,这是中国美学独有的境界,我们在后文还会展开说明。再次,《易传》的“观”也不是一个静态的、对象化的“打量”的过程。“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上》)较之“俯仰往还”的“观”,这里所谓的“玩”更进一步地投入到变动之中,令体验在多角度的回旋跳跃中逐渐深入,令智慧在富有启发性的爻辞中得到充分的涵养。人以“出乎其外”的态度“入乎其内”,不涉利害因而“吉无不利”,所以“玩”是高度自由的。后世美学思考中经常出现的“把玩”、“玩味”,以及相关的“琢磨”、“涵咏”等,都是在活动中观照,在体认中创新,实现并丰富了经典所蕴涵的多种可能性。
在《易》所反映的世界观中,人与动物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动物(比如龙)具有比人更强大的能力。但是唯有人能够与天地并列“三材”。人之所以贵为“万物之灵”,大概就在于能够自觉地把握意义的生成过程,并以灵活的方式观象、取象,凭借为万物赋予意义而“赞天地之化育”。这种赋予意义的过程当中可以分析出认识的方面、道德的方面、审美的方面,但在《易传》当中,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处于一个整体之中。各个方面在后世逐渐分化,魏晋时期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反思,中国美学是以进入了新的阶段。
人类思维的共性,乃是从最切近的理解开始,推展到未知的事物与时空。“观象”凭借“文”的联系,由近知远以至天地。《易传》将此推展的过程概括为“触类而长”: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系辞上》)“触类”是建立联系、推展其“象”的独特方式。《易传》以八个基本卦象作为纲要,通过推陈出新的阐释发挥而与万事万物的名实联系起来。“类”的确立,主要依据特定事物的功能、动势,《说卦传》谓:“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也就是说,跟“乾”卦相应的事物,应该都与“健动”的性质有关。然而,由“触类”所建立的联系却不是基于逻辑的、科学范畴的而成立的。《说卦传》特别为八个基本卦象列举的一些解释性的例子,比如与“艮”卦相联系的事物有手、少男、狗、山、小石、门阙、阍寺等,与“兑”联系的有口、舌、少女、羊、巫、毁折等,大多不能直接地纳入到“止”和“说(悦)”的意义涵盖范围中去。在后来更加常用的五行系统当中也是如此,如与“水”相联系的,就有“北方”、“猪”、“黑色”、“肾”、“骨头”等,也难用任何确定的属性统贯之。在观物取象的意义勾连游戏中,网络状的“触类而长”虽疏于严密精确,却长于打开人的思路。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创新的灵感,也为中国人的审美联想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
《易传》对“触类”的取象方式还提出了一种理论上的概括,即“隐”。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系辞下》)这里的“幽”、“小”、“远”、“文”、“曲”等都是“隐”的别称,借以说明《易》以具体的,但又富含包孕性的“象”作为意义网络的纽结,涵摄与之具有“家族相似”关系的众多事物。用现代的学术概括来说,用“象”的方式言说,是借助于“隐喻”而实现的。从“彰”、“察”、“显”、“开”、“辩”、“中”等说法可以看出,“隐”并不是对于意义的遮蔽,反而是意义的最佳呈现方式,“立象”的隐喻式言说把蕴涵的东西以有蕴致的方式清楚地呈现了出来。陈嘉映指出了隐喻与明喻的区别:明喻是两个并排的,现成的事物之间的比较,比如张三像(是)条狗,这是某种属性上的相似;而隐喻则是基于结构上的相似,比如:你的论证跳跃太大,我的论证一步步都很扎实,我看清了他的动机,生活是一场赌博,翻开尘封的历史……所以,隐喻是借喻体使所喻形式化,成为可谈论的东西。
其实,在我们的自然语言当中也广泛存在着“百姓日用而不知”隐喻,这是艺术意象的深厚根基。朱光潜说:“语言文字的创造和发展往往与艺术很类似。照克罗齐看,语言自身便是一种艺术,语言学和美学根本只是一件东西。不说别的,单说语言文字的引申义。在各国语言文字中,引申义大半都比原意用得更广。引申义大半起源于类似联想和移情作用,尤其是在动词方面。例如‘吹’、‘打’、‘行’、‘走’、‘站’、‘诱’等原来都表示人或其他动物的动作,现在我们可以说‘风吹雨打’、‘这个办法行’、‘电走了’、‘车站住了’、‘花香诱蝶’等等。古文中引申义更多,例如‘子路拱之’的‘拱’引申为‘众星拱北辰’的‘拱’,‘招我以弓’的‘招’引申为‘言易招尤’的‘招’,‘鲤趋而过庭’的‘趋’引申为‘世风愈趋愈下’的‘趋’,‘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欲’引申为‘星影摇摇欲坠’的‘欲’。这些引申义现在已用成习惯,我们不复觉其新鲜,但是创始者创一个引申义时,大半都带有几分艺术的创造性。整个语言的生展就可以看成一种艺术。”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44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钟嵘称:“言有尽而意有余,兴也。”这不是感叹深意无法言说,而是让不曾明言的意味以最饱满的形态蕴含在意象化的明言之中。
在《易》中,隐喻的思维被用到了高妙的地步,它以“立象”的方式开显人事之理,又不令这开显出来的意义被干枯的概念束缚住。闻一多说:“隐语的作用,不仅是消极地解决困难,而且是积极地增加兴趣,困难愈大,活动愈秘密,兴趣愈浓厚,这里便是隐语的,也便是《易》与《诗》的魔力的源泉。”闻一多:《说鱼》,《神话与诗》,105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这种“隐”体现了审美意象多义性,《易传》则通过多种形式,为这些略显隐晦的易象提供解说。《易传》的解说,目的不是解释各个易象的具体意义(因为这是无法穷尽的),而且更要通过“演卦”、“说卦”和“系辞”,让后人进入到《易》的隐喻思维当中,以便后人建立起自己的“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所以,如果我们说《易经》中的每一个卦象都是一出动人的戏剧,那么,《易传》当中的《象传》、《彖传》就可以看作是后人对于该戏剧的评论和发挥,而《系辞》、《说卦》等则已经是比较抽象概括的哲学和美学理论了。




推荐阅读:

[清]左锡嘉《冷吟仙馆诗余》

[清]左锡璇《碧梧红蕉仙馆词》

[南宋]朱晞颜《瓢泉呤稿》

[民国]朱生豪《芳草词撷》

[清]朱黼《画亭词草》

[宋]朱敦儒词集

[清]沈纕《浣纱词》

[民国]黄绮《二象室词》

[民国]黄绮《二象室词·补遗》

[清]黄人《摩西词》

[北宋]寇准诗选

[北周]庾信《枯树赋》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清]边浴礼《空青馆词》

[清]吴绮《艺香词》

[南宋]严仁《清江欸乃集》

[当代]冒寅《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

[清]清代憨休和尚诗选

[金]段克己《遁庵乐府》

敦煌曲子词集

[清]魏谦升《二十四赋品》

[明]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Ⅰ》

[明]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Ⅱ》

[明]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Ⅲ》

[北宋]周邦彦词集

[南宋]朱敦儒词全集

[南宋]朱淑真诗词集

[南宋]朱淑真《断肠词》

[南宋]朱淑真《断肠诗集》

[南宋]赵长卿词全集

[南宋]陆游词集

[北宋]叶梦得词集

[南宋]张孝祥词集

[北宋]张元干词集

[南宋]岳飞《岳武穆遗文》

[南宋]岳飞诗词选

[宋]李清照词集

[宋]蔡伸词全集

[唐]汪遵《咏史诗60首》

[唐]李华《咏史诗11首》

[元]方一夔《咏史诗7首》

[清]纳兰性德词9首鉴赏

[明]都穆《南濠居士诗话》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还朝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归田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崇祯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桑林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霖雨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试帖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丙舍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移居诗集》

[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东山诗集》

[南宋]卢祖皋《蒲江词》

[近代]齐白石题画诗

[明]梁兰《畦乐诗集》

[清]杨芸《琴清阁词》

[清]王士祯诗词选

[唐]于邺诗集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

[南宋]胡柯《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飞花随蝶舞 艳曲伴莺娇 今日陪欢豫 还疑陟紫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