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乘 《八万四千问》宗萨仁波切
6、乘 《八万四千问》宗萨仁波切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
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
1.初学者该如何理解不同的乘之间的异同?为什么佛陀要教授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怎样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藏传佛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宗萨仁波切 2009年,我在澳大利亚生病了,最终医生不得不摘除了我的胆囊。此前,出于对我的爱与关心,我的朋友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争论。有一群人完全反对西方手术治疗的方式,建议采用传统的医药与疗法,例如中国针灸、顺势疗法、自然疗法等。不管怎样,最后由于严重的疼 痛,情况紧急,我没有选择,只能就诊西医外科,做了手术。
佛法就像那些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每一种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事实上,八万四千法门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真正的方法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得多,因为众生有如此之多的烦恼、情绪、疾病以及内在的痛苦,这些都需要不同的疗法。
因此,针对有着不同病症、不同弱点、不同文化的众生,佛陀有着不同的教授。藏传佛教并不比其他的教派更加殊胜。西藏人不应认为自己的方法最殊胜,那样想是很傲慢的。
但是老师们为了鼓励学生,不让他们分心散乱,倾向于说某种特定的方法对你来讲是最好的。但那仅是一种训练的方式,不应该理解成一种方法比另一种好。
佛陀自己在般若部的佛经中说,如果有人认为这个教授仅仅是针对声闻、缘觉[1]或者大乘等某种特定的修行人的话,这并不是良好的态度。把佛陀的教授分割开来并加上偏好是非常不敬的做法。佛陀所说的每个字都是如此殊胜而珍贵。中国的大乘佛教绝不应该看低声闻、缘觉和上座部[2]佛教,同样,藏传佛教也不应看低其他的教派。
我不是在提倡政治正确,而是在普及一种智慧——了解佛陀的教授是多么珍贵。每个教法都针对特定的听众、根器和时间。例如,当佛陀教导出家僧侣时,他可能会说不要靠近女孩子。但这和歧视女性无关, 因为在其他的教授里,例如密续的教授,女性是智慧的精华。
另一个例子是,佛陀教导出家僧侣,在托钵化缘的时候,无论别人供养的是什么都必须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你或许会看到上座部的僧侣接受肉食。大乘修行者不应该为此批评上座部。佛陀不是在开许吃肉,而仅仅是说僧侣们在化缘时不应该有分别心。在金刚乘里,佛陀关于不应该有分别心的教诫是从另外一个非常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的。佛陀说你不应该选择,因为选择是在做一个判断以及表达一种偏好,是一种二元的思维。
所以,佛教分为不同的乘,这本身就证明了佛陀的伟大。佛陀并不只针对一个类型的人进行教授,他的教授没有被文化、时间和环境所局限而变得偏狭。如果受到这些局限,那么现在,佛陀的所有追随者都应该裹着印度腰布,袒露胸部,因为这就是两千五百年前他在印度教授佛法时人们的普遍装束。
但同时,我们不应该认为,佛陀为适应不同弟子的根器而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只是说一些他们想听到的来娱乐大家。佛陀所有教法的终极目标是粉碎二元的自我,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教法鼓励我们保留二元分别的意识。
仅仅这一点就能证明佛陀的无量悲心与无边法力。因此,一个聪明的精神之道探求者应该意识到,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来讲,有无数种选择,是多么好的消息。
注[1]缘觉(梵Pratyekayana/Pratyekabuddha yana):九乘之一。缘觉是不依靠听闻佛法而通过自身智慧的力量独自觉悟的解脱者。他们比声闻有更加深刻的智慧。
注[2]上座部佛教(梵Theravada):也称“声闻乘”,属于小乘。
❁
2.怎样选择正确的修行之路?
宗萨仁波切 我并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讲,我是如此幸运,出生在佛教国度的佛教家庭之中。基本上,我从母亲的子宫里蹒跚而出的那一刻起,一切就都是佛教的——佛龛、经幡、佛塔——真的是所有一切。
另一方面,探索精神之路的过程或许是心灵旅途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而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是的,后来我经历过,但属于已经是佛教徒却还在寻找的那种佛教徒。我认识一个伊朗人,他和他的穆斯林家庭一起生活在穆斯林国家,然而对精神之路的探求最终把他带向佛教, 这使我深受鼓舞。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满足感是在你尚未真正找到却仍在寻找的时候来临的。寻找的过程是成熟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这一过程必定会非常美妙,并且有所收获。
很多人也在探索,但却在探索过程中被物质所迷惑。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有八万四千种路径与方法,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觉相应的。和这种精神之道相遇可能有很多种方式——可能是通过读书,也可能是通过和一位戴着佛教护身符的女孩约会。
在寻找的时候,如华智仁波切所说,你应该像只饥饿的牦牛,精进不懈、满怀渴望,另外,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同 样,我们也必须批判性地看待批判性思维。所以,从愚昧状态开始,你需要变得聪明起来,而最终也得摆脱聪明本身。
❁
3.声闻乘、菩萨乘[3]和金刚乘各是针对何种根器的众生,其见地与修道的方法最为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例如,他们如何看待轮回与涅 槃?如何看待并对治烦恼?如何看待并调伏身心?
宗萨仁波切 广义来讲,“众生的根器”可以有很多含义,基本上主要是欣赏、消化和吸收见地的能力。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倾听和思考的能力,甚至会赞赏“没有轮回和涅槃这些事情存在”那样的说法,因为我们会以听到断见而告终。
这真的是取决于你在具有哪种倾向与能力的环境中长大。假如你在一个热爱上帝的家庭里长大,周围人谈论的都是上帝的存在、神的恩赐与力量、神无所不在全知全能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有时听了太多之后, 你会对那种观念产生逆反心理,你想听些别的。人类的心识就是这样运作的。有时,这样的状态可能是听闻空性的完美法器。
同时,你可能在一个相信永恒的有神论家庭中长大,并且你自己也无比坚定地信奉上帝和所有那些存在。需要彻底摧毁这种见解。那块地毯需要从你的脚下抽走,以近乎粗暴的方式。在正确的条件和情况下, 这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所有的细节,只有佛陀才知道。
这些倾向性会不断改变,甚至在同一个人的心里,早上和晚上都可能不同。早上你可能更喜欢“空”,但到了晚上你可能更喜欢“有”。那什么样的教导方式比较合适呢?老师是应该随顺学生们不断变化的倾向 性,还是应该逆向而为呢?这取决于老师的慈悲和智慧。当文殊师利菩萨宣讲空性的时候,据信有五百阿罗汉[4]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我确定文殊师利菩萨知道这个后果,但是或许这正是必要的。阿罗汉们吐血的事实表明他们对空性有了一些理解。
以金刚乘为例,它有不同的方法,归结在不同密续里。有的金刚乘教法,例如事部密续[5],教授戒律,诸如坚持茹素、保持洁净,以及一种倡导分别的本尊[6]与坛城[7]的修法。这种密续的教法比较适合受儒家价值观影响而有着强烈的秩序感和行为准则的心识。
反之,阿努瑜伽[8]的教法涉及到不提倡分别心的、更加大胆的修法,你甚至可以使用正常情况下受到防范的事物来修行,例如酒和肉。对于分别心较重的那一类人,如果由非常善巧的老师来教授他们阿努瑜伽,也是可能奏效的。
所以密续里这样说:如果一个不太善巧的、没有勇气的老师坚持给一个能力强大的学生普通的、有更多分别心的教授,例如坚持茹素、保持洁净等,那么老师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这被认为是很不好的。反之亦然,如果一个教授密续的老师不懂得善巧方便,给一个非常狭隘、执着于伦理道德和正义的学生展示密续本尊拥抱明妃的照片,导致那个学生完全丧失了对金刚乘的信心,那么老师就毁掉了他成为密续修行者的可能性,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
注[3]菩萨乘(梵Bodhisattvayana):“大乘”(Mahayana)的同义词。作大乘(Mahayana)和小乘(Hinayana)的分别时,大乘涵括了各密续乘(TantricVehicles),而小乘由声闻乘(Shravakaya)及缘觉乘(Pratyekayana)的教法组成。所谓“大”与“小”的分别在于发心范畴、修行方法及见地深广程度的不同。大乘的精要在于通过智慧与方便、慈悲心与空性见利益一切众生的菩萨戒(Bodhisattva Vow)。(参见“乘”)
注[4]阿罗汉(梵Arhat):声闻乘(Shravakaya)和缘觉乘(Pratyekayana)的最高成就。指已断除烦恼的修行者。
注[5]事部密续(梵Kriya Tantra):也称“事部瑜伽”(Kriya Yoga),三外瑜伽部(宁玛派独有的三乘)之第一部,强调净治和净化的行持。
注[6]本尊(英Deity,藏Yidam):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之一,作为保护者或禅修对象的佛的身相,是精神修持成就之根本。本尊通常依据其外表显现而分为寂静本尊和愤怒本尊。
注[7]坛城(梵Mandala):字义为“中央及周围”。通常指一位密续本尊及其周围的环境,是本尊存有境的象征性和形象化的表现。
注[8]阿努瑜伽(梵Anu Yoga):三内瑜伽部(宁玛派独有的三乘)中的第二种。阿努瑜伽强调智慧多于方便,强调圆满次第多于生起次第。阿努瑜伽教导通过增强对虚空和智慧的不二双运的洞察而获得解脱。
❁
4.声闻乘、菩萨乘和金刚乘的修行者所受持的戒律有何区别?
宗萨仁波切 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佛教的见地呈现的方式也不同。从究竟上来说都是同样的见地,只是剂量不同。对于能力弱一些的人,需要更多定义好的行为准则,例如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等。然而追随大乘的人应该具有更广大的能力,所以给他们更广大些的见地,其中包含更加概括性的定义。这使得菩萨道更加复杂,而同时又有着丰厚回报,因为如果在行为上没有利益众生,即便不杀生、不妄语或者不偷盗,也可能是违犯了戒律。
对于能力较弱的人,解决方案和问题本身被定义和区分得非常清 楚。然而,对于更高根器的人,从究竟意义上来讲,这二者之间不存在区别。问题本身就是解决方案,密续就是这样传授的。
所以,广义地说,不同乘中戒律的关键区别在于,声闻乘所禁止的,在大乘佛教中可能被允许;大乘佛教所禁止的,在密乘佛教中可能被允许。
❁
5.为什么修行金刚乘成佛比其他乘要快得多?
宗萨仁波切 “快”和“慢”是从修行者的角度而言,并且只是相对的概念。但作为一种方法,金刚乘确实更快。举例说,你很渴,我们知道你的渴需要通过喝水来解除,但是我们遇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相信水确实是水。所以我们只得骗你喝,把水说成牛奶、蜂蜜、橙汁或者其他什么。我们给水染色,让它看上去更有吸引力,然后我们才能让你喝。这个过程需要些时间,因为我们必须榨柠檬汁、给水染色、做上不同的标记,并说服你接受它对你有好处,等等。但是如果你有能力看到水就直接接受它是水,那么工作就完成了,你直接喝就行了。
重要的是,要知道,当我们说金刚乘是较快的路径,我们纯粹是从路径的角度说的,然而事实上,需要花多少时间真的取决于修行的人。有的人可能很谨慎,因而选择较长而安全的路;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一条捷径,但路上会有很多障碍。如果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障碍,本来是走了捷径的人可能反而比选择长路的人更晚到达目的地。
❁
6.在金刚乘中,守持密乘戒[9]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吗?
宗萨仁波切 很难。在你思考的那一刻,你就违犯了三昧耶戒。但是金刚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在你思考的那一刻,你也可以修复三昧耶戒。所以这是一条非常非常非常美丽的路径。从究竟意义上来说,修复它比违犯它有更多的机会成功。原因是当你修复的时候,你就距离真理更近,而真理永远不会失败。正是这一点使得金刚乘非常殊胜。
例如,如果你受戒过午不食,而你又碰巧吃了点东西,你就犯戒 了,你不能吐出来然后说你没有吃。然而在金刚乘中,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漂亮或者一个人很丑,你就犯戒了,但是你可以通过持咒、应用见地以及立刻纠正这个念头来修复它。此外还有一些修法,照之修持,只是以某种见地吃一片饼干,就可以积累比邀请几千尊佛共进午餐还要大的功德。所以不去修行金刚乘,那一定是疯了。
注[9]密乘戒(梵Samaya):又称“三昧耶”,金刚乘灌顶(empowerment/initiation)中受灌者需要守持的一系列誓言或戒律,作为在上师与弟子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灌顶的一部分。
❁
7.如果遇见对金刚乘有误解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宗萨仁波切 理想情况下,我们绝不应该让那些不欣赏金刚乘的人接触到它。不过,如果是一个思维开放的人正在寻觅修行之道,遇见金刚乘,产生了误解,这可以通过闻思修来纠正。
但是当然,有些人反对金刚乘,是因为他们真的对金刚乘有误解, 把它看成是邪恶或染污的。对这类人,如果有时间、开放性和适当的条件,应该尝试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帮助他们了解金刚乘的见地和修法等。
但如果某人并没有兴趣听这些,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他,并在远处为他的证悟祈祷。
❁
8.修行金刚乘有十四条根本戒律[10],一旦不小心犯戒就有可能堕入金刚地狱。这是否意味着修行金刚乘很不安全?如果修行者违犯戒律该如何补救?
宗萨仁波切 首先,重要的是要理解,没有先守持所有的三昧耶戒然后再修行这样的事,因为守持三昧耶戒就是修行本身。大乘的经典里说过,所有其他的戒律都像是陶罐,一旦被打碎就无法真正修复;然而大乘的戒律像是金罐,即使它凹损了,如果有一个好的金匠,甚至能把它修复得比以前更漂亮。
与此类似,违犯金刚乘的三昧耶戒可能很容易,但是修复它也同样容易。说到违犯根本戒律而堕入金刚地狱,我想要指出的是,金刚地狱不应该被认为是为违犯三昧耶戒的人们准备的恐怖地方。基本上,金刚地狱是一种状态,在那种状态里的人不能欣赏和理解绝对的不二。你可能是个正直的人,遵纪守法、道德高尚,但是你没有于究竟意义上理解不二的能力,对于金刚乘的修行者来说,这就是金刚地狱,因为它看上去很不错,所以不太容易产生从中走出来的愿望。
注[10]十四根本戒(英Fourteen Root Samayas):又称“十四根本堕”(Fourteen Root Downfalls)。为新译派(Sarma tradition)十四条主要的三昧耶,包括:(1)诋毁金刚上师;(2)违犯佛陀的教言;(3)嗔恨金刚师兄;(4)舍弃对众生的慈心;(5)舍弃愿菩提心或行菩提心;(6)诋毁经典与密续的教法;(7)为根器不成熟者宣说密法;(8)伤害自身身体;(9)舍弃空性;(10)与恶友为伴;(11)对空性不起信解;(12)令信士对教法生厌;(13)违背三昧耶誓言;(14)诋毁女性。
❁
9.不少中国学生喜欢经常念诵甚至抄写《金刚经》和《心经》。
宗萨仁波切 《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的是不可以执着于声与相等形式,而藏传佛教中有很多较为形式化的修行方法,例如观想、磕大头、念经咒等。如何正确理解这些修行的方法?
在《金刚经》里,佛陀说,那些把佛理解为具体色相的人,其见地是错误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正是金刚乘想要表达的,不过是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般若智慧的重点就是,你是否对佛陀有一种二元的分别,诸如“色”,“色”这个概念意味着英寸、厘米、英尺,当然还有重量、颜色、形状等。如果你在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局限之内来看佛,那么你不会理解佛。这个观点在金刚乘里是用方便的方法教授的。
在金刚乘的修法里,你可能会把佛观想为坐在莲花上、有一千只手的本尊,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莲花会被压坏的。有超过两只 手、三只眼睛、多个头打破了我们关于人的形色的概念,特别是当佛以长着动物头的形象出现时,那真的把形色的整个概念都打破了。所以, 以这种方式,密续里关于本尊和坛城的教授,恰好与金刚经所教授的内容互补。
❁
10.禅宗里有许多和大圆满证悟相似的公案。请您谈谈禅宗和大圆满的异同。
宗萨仁波切 我没有资格去表述两者的区别。首先我从未真正研究过禅宗,而且我对金刚乘的理解也很有限。非常概括地讲,禅宗似乎是大乘佛教的精华。禅宗用的是大乘的佛经,例如《金刚经》,那是他们的基石和根本。
大圆满是金刚乘的教授,不仅使用所有我刚才提到的大乘佛经,而且也用密续的方法。我感觉,仅就见地而言,禅宗与大圆满是一样的, 有些打坐冥想的技巧也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所使用的方法可能有些区别。例如,大圆满从不拒绝仪轨,然而禅宗可能特意让你避开那些。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小差别;但另一方面,这可能是很大的差别, 因为这显示了大圆满的勇敢。我认为禅宗非常殊胜和深奥,真的很希望中国能够保持它的教法和修持。
❁
11.金刚乘怎样看待净土[ 11]法门?对于发愿往生净土的人,金刚乘是否也提供了有效的修持方法?
宗萨仁波切 在很多方面,净土的修法和金刚乘非常接近,因为金刚乘里也讨论净土、净观[12]等。或许只有一点点区别,比如在净土法门里,到达净土差不多是一个物理过程——你发愿往生净土并为此修行;然而金刚乘 里,它更加像是对净土的发现和认识,净土就在这里,就在你读着这本书的地方。
注[11]净土(梵Sukhavati,英Pure Land/Buddha Field):狭义上讲,净土是由佛或大菩萨显现的佛刹。通过清净的信心、具足的福德及专一的决心,修行者可以在转生中阴的阶段重生于净土。广义上讲,净土是智慧的清净显现。
注[12]净观(英Pure Perception):金刚乘视外境为佛剎、视自他为本尊、视音声为咒语、视思想为智慧之展现的观点。
❁
12.您对净土宗的弟子有什么建议吗?如果把金刚乘和净土宗的方法结合到一起来修,是否可以更快地去到净土?
宗萨仁波切 修行者不一定要同时修持两种法门以迅速往生净土。但是如果两种法门都有,有点像是带了一块额外的电池。
修持净土法门靠的是虔诚与信心。那些希望往生净土的人必须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为此,修行者必须对我们习惯性的怀疑生起怀疑。当我们面向西方睁开双眼时,我们无法当下见到阿弥陀佛的刹土。我们的心识习惯性地认为阿弥陀佛的刹土不可能在那儿,因为我们看不到,也从未接到过一封来自阿弥陀佛刹土的信,为我们描述那里的样子。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这样认为,所以我们看不到。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和思考,你会意识到,我们所有的怀疑都是基于非常琐碎而肤浅的理由,因为我们不敢超越惯有的方式去思考。因此, 我们应该学着怀疑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通常得出结论的方 式。然后,我们可以逐渐生起专一的、不退转的信心,相信阿弥陀佛的净土就在那里。当我们达成了这样一种不退转的确信,我们就已经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了。
❁
13.金刚乘中也有许多净土的修持,那么金刚乘行者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是应该发愿即生证悟成佛,还是往生净土,在那里开始修证?
宗萨仁波切 一般来说,在金刚乘中,往生到净土就是证悟。金刚乘是这样诠释的。
❁
14.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发愿让所有其他的人先去呢?
宗萨仁波切 是的,当然,那是菩萨最基本的态度。
❁
15.一些人认为自己修持的是大手印[13]这样的不二法门,所以对往生净土的渴望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执着;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净土法门适合一切人,其他法门没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仁波切,您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修行者是否有可能吸收二者的精华,并在日常修持中加以利用呢?
宗萨仁波切 两者都是错的。前者没有理解净土本身就是没有二元分别的刹土, 后者剥夺了佛教法门的多样性。有选择总是件好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剥夺自己的选择权呢?
注[13]大手印(梵Mahamudra,英the Great Seal):“大手印”是噶举派的禅定传统,由印度的大成就者萨惹哈(Saraha)传递给多个传承,现今继续由香巴噶举派(Shangpa Kagyu) 持有。大手印是证悟心性的最直接的修持方法之一,也是金刚乘见地的基本构成部分。
❁
16.您可以谈谈不同的根器及其特质吗?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是什么根器都很好奇。知道这个重要吗?基本上没有人是上乘根器,除了那些因愿力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这样说吗?
宗萨仁波切 知道自己的根器并不那么重要,也不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发愿自己能成为最好的根器。
❁
17.我们得具备适合的根器才能修行金刚乘吗?
宗萨仁波切 是的,修行金刚乘必须具备合适的根器,本质上,适合于金刚乘的根器是开放的思维和对金刚乘的信心。
❁
18.如果有人问您他们是不是修习金刚乘的根器,您会如何回答?
宗萨仁波切 我个人回答不了这个,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无明的众生。然而,就像我刚才说的,金刚乘主要的根器就是信心和开放的思维。你或许认为自己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对轮回有厌离心,等等。但是对抗旧的习气并真正摆脱它们的束缚是很难的。
同样,接受金刚乘里以一些难以置信的东西作为修持之路也是很难的。如果一个上师告诉你不要偷盗,你无法和他争论。从一个精神导师处得到这样的忠告是意料之中的,但是相反的就不在意料中了。如果一个上师让你去偷盗,能够没有任何怀疑地照办是很难的,你甚至会开始怀疑这位上师。
❁
19.请您谈谈“净观”,以及它在密宗修行里的重要意义。
宗萨仁波切 “清净”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应被误解为与“不清净”相对的“清净”。这里所说的“清净”超越了清净与不清净。当我们说到对上师的净观,如果在你的感知里,你的上师长了个鹦鹉鼻子,并不是说为了清净,你必须在感观上把鹦鹉鼻子改为人类的鼻子;而是说,你应该认为,无论是鹦鹉鼻子、人类的鼻子还是天堂里的鼻子,所有这些都只是自己的感知而已,其实没有一个外在的、实存的鹦鹉鼻子或人类的鼻 子。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获得清净的或正确的感知的方法。
❁
20.为什么我们只能在金刚乘里看到净观?其他教法中有这个概念吗?
宗萨仁波切 因为金刚乘应该是以果作为路径的方法。即使在大乘中,果也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已经在这样思维了。就像你洗盘子的时候,你已经知 道、接受并观想它们将会是干净的。
事实上,净观是表达在大乘佛法中所教授的慈悲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在大乘佛法中,所有众生都如同你的母亲一样,他们应该得到照顾。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作为朋友出现,另一些人可能作为敌人出现,但在现实中,大乘佛法要求我们把他们同等地理解为如母有情。这就已经是净观了,即便用的不是那个词。
金刚乘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有情众生不仅是母亲,而且是本尊。把所有众生当做母亲,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生起慈悲心——假设这些过去世做过我们母亲的众生是无明的,并被业和烦恼所禁锢,所以让他们获得解脱是我们的责任。
除此之外,金刚乘里,我们着眼于众生绝对的本性,即他们的佛 性。所以他们不仅是无明的、可怜的、无助的母亲,他们的本质是佛。因为金刚乘以果为路径[14],并且因为成佛是果,所以你已经在众生里看到了果。这就像前面举过的例子,你洗盘子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干净的盘子,特别是当你满怀信心时。
注[14]因乘与果乘(英Causal and Resultant Vehicles):因乘指小乘和大乘将修道视为获得解脱和证悟的成因的教法。果乘指金刚乘视佛性为本自俱生、视修道为揭示基本状态,因而将佛果作为修行之道的教法系统。
❁
21.藏传佛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派?作为利美运动[15]中最杰出的上师,请您谈谈各教派的异同。您如何评价无宗派运动的意义?
宗萨仁波切 我们应该给治疗不同病症的药品贴上不同的标签,以识别这是治头痛的药,这是治牙痛的药,这是治鼻子痛的药,而不是说这是黑人吃的药,这是白人吃的药。
不幸的是,当大乘和金刚乘的修行者给佛陀的教法分类时,总有点精英主义的倾向。当人们说,“噢,那是声闻的方法”,他们总是有些看低它。实际上这会造很多不好的业,因为不管是他们看低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修学的,都是佛陀亲口教授的。
所以笃信教派主义实际上是最有害的特质之一。教派主义也是人类最负面的习性之一,并且未来将成为佛教徒中最大的过患和弱点。
战胜教派主义将是件很难的事,但我认为,谈谈为什么它是个问 题,至少是有益的。教派主义问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在文化上不是很先进的人们之中。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归属于某个俱乐部,或者某个党派,教派主义给他们带来安慰。
但是,在这个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当人们更加以理智为导向,我还是抱着一个希望,希望无宗派主义能够盛行。希望在像中国那样的地 方,中国人足够聪明,会抛弃西藏的教派主义恶习。我担心有的藏人会刻意教授教派主义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的,但我却完全反对。
注[15]利美运动(藏Rimé):字义为“无宗派”、“无偏见”。十九世纪的利美运动指的是蒋扬钦哲旺波与蒋贡康楚洛珠泰耶整理萨迦派、噶举派以及宁玛派等传承的教法的共同努力。
❁
22.作为佛教居士,很难同时追随多个传承。我们怎样做到既坚持一个传承的修行,同时又坚持不分教派的主张?
宗萨仁波切 这很简单。比如当你头疼,你应该吃治疗头疼的药片。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谴责或者不尊敬其他的药物,或者向那些胃疼和脚疼的人推广头疼药。同样,对你来讲,如果某个传承能够启发你的灵感,让你受 益,对你有效,那你就应该享受它,同时应该想,就像这个特定方法对你有用一样,其他传承里的方法也一定相应地对其他人有用。
❁
23.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所有教派的优点都融合进我们的学习和修行中?或者说,有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宗萨仁波切 实际上,没有必要融合它们。佛教方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一个路径都是完整的。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外修声闻、内修大乘、密修金刚乘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窍诀。
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八万四千问》宗萨仁波切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