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后,他去塞外当了一名24小时值班员
30多年前
他选择回到故乡
从变电站的值班员起步
一路走来
曾担任内蒙古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等职
他带领团队
锚定行业发展新动向
助力内蒙古自治区
风电产业迅猛发展
他说
“只要认准一件事值得
那我就会持续地、不断地去做”
他是勤恳耕耘的电力人
是能源革命的参与者
亦是饱含赤子心的清华学子
他就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1986级校友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
王小海
让我们一起走近
“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
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
从值班员做起
谈起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
王小海是如此回忆:
“我幸运地找到了一片
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的天地”
1991年
王小海从电机系毕业后
并没有留念北京的繁华
而是选择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
回到了家乡——内蒙古包头
这在当时
并不是一个热门的就业选择
王小海分享道:
“我的父母从五六十年代起
就开始支边建设这里
一生奉献塞外
我要追随他们的脚步”
工作伊始
王小海被分配到包头供电局
在一个离城区30公里远的变电站
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值班员
合电闸、拉电闸、巡视、抄表
他还会利用休息时间
清除变电站院内杂草
......
值班员的工作单调规律
上班时需要24小时值班
时间一长,身边人就会问他
“你从清华毕业,来这儿做值班员
后不后悔?”
“从一线做起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虚心找电力工人讨教
认真向周围同事学习
王小海用行动
回答了别人的疑问
基础的实操经验
以及基层扎实的工作经历
帮助他叩开了电力事业的大门
工作中的王小海
始于此,不止于此
一如入行时的踏实、勤恳
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
王小海都奋力奔波在
内蒙古电力行业的各个岗位上
逐渐赢得了业内外不少认可
并不断被委以重任
从包头供电局变电站站长、生产部部长
......
内蒙古电力公司总工程师
再到技术专家委员会办主任
王小海始终秉承着清华人
行胜于言、踏实肯干的作风
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
期间,他先后获得
国家发明专利
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并于2010年
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如今,步履不停
王小海正继续带领着团队
与清华大学电机系
合作开展
新型电力系统风险点分析防控
数字孪生体建设等
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
致力解决
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实际需求
喜欢历史的工科生
1986年,王小海考入
清华大学电机系
他坦言
当年专业的选择
没有参照什么热门的选项
只是在师长的指导下做了决定
“学一行,便决定爱一行”
虽然王小海选择了工科
却一直爱好人文
大二期间所选修的“清史”课程
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从清史、明史到通史
王小海对历史的热爱从未间断
“不懂历史的人不懂未来”
在清华求学期间对文史哲的钻研
培养了他的人文素养
也为王小海后来在工作中
把握全局 放眼未来
创造了条件
大学时期的王小海
在王小海初任
内蒙古电力调度中心主任时
正值自治区风电快速发展前夕
但由于各项技术卡脖子约束
风电难以全部消纳
弃风现象严重
尽管如此
王小海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
风电产业
在内蒙古发展的巨大潜能
在综合分析判断
全球风电发展趋势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需求
以及电网风险防范因素后
王小海在国内
率先提出针对
集中式风电并网的技术三项原则:
可观-可控-可预测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并不容易
探索期间
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循
全靠组织团队探索
还曾受到过质疑甚至明确反对
但王小海始终坚持信念
带领团队咬牙坚持,认准方向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
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
为风电大规模并入电网
确保电网优质运行铺平了道路
不出所料,时过几年
风电成为
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选择
由于提前做好了技术准备
内蒙古的风电顺利得到迅猛发展
成为了全国绿色能源基地
不让自己的心蒙尘
“请王小海吃饭,谁都请不动!”
在担任内蒙古电力
调度通信中心主任期间
王小海曾身处保证电网安全
直接影响发电和电网经济利益的
复杂关系汇集点
为坚守内心原则,克己奉公
王小海杜绝了
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
他说
“没有利益纠葛、没有私心
也就能做到公平、公正”
“绝不让自己的心蒙尘”
清华经历为王小海
锻造了一颗诚实磊落的心
让他在人生旅途
上不断求索,且歌且行
王小海受邀在本科毕业典礼作校友代表发言
回首王小海30余年的工作生涯
正逢电力快速发展与能源革命
初入深水期
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
王小海扎根在祖国北部
见证了
新能源场站与电网的发展
带领团队
深耕于产学研深度融合
将关键技术理念
最终转化为工程实践应用
2018年
王小海参与清华大学电机系研发的
“复杂电网自律-协同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
系统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对这一重要荣誉
王小海只是淡然
“没想过能拿大奖”
“只要认准一件事值得
那我就会持续地、不断地去做”
这是王小海的人生选择
以此为信条
他为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了
技术储备、重要铺垫和最佳注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放眼望
在塞北大地的广袤中
这位清华人找到了
人生旷野里
属于他的轨道
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
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
......
素材来源 | 清华校友网
文 | 江盛盈
视觉设计 | 贺茂藤 马一芳
图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编辑 | 江盛盈
责编 | 赵姝婧 吕婷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推荐
54. “像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样,充满诚意地对待这片土地……”
52. 清华女兵入伍2年,带了5批新兵和学兵,教了2批专业课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