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委有话说|亚洲大学生摄影比赛还有两周截稿

2017-08-17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本届参赛组照《百岁容颜》 

纪实类|张国耀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将于9月3日截止,几位评委就大学生摄影谈了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拍的什么内容会引起兴趣?期待看到关于什么的参赛照片?



苏月斫

对于影像多种可能性探讨的影像作品,正是我希望在此次参赛作品中看到的。当然,这种影像,并不是虚无缥缈,只停留在空洞形式上的,真正可以留住人的作品,是对现实有所关注、是真实的记录身边的、正在经历的、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内容。并且可以富有逻辑性的,成功转化为当下的视觉语言。



李舸

我最希望看到的照片是大学生拍摄的反映自己生活的照片。



盛希贵

我还是希望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心普通人和现实生活,尤其是善于观察、思考社会问题,体现人文关怀。上述内容的照片,更具有社会意义和文献价值。



柴继军

手机摄影作品会吸引我。期待看到有创意的、想象力的的作品。展现全新的表现形式,关注社会现实。



杨会

思考的照片,内容不限。期待看到非常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参赛照片。



赵青

期待看到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照片,心无旁骛,不做作,不胡乱模仿;也期待看到能反映这一代年轻人对自己、对世界认知的一些照片。



杨文彬

大学生活这一阶段会有很多问题和困惑,生活与个体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古老的敌意”,使我感兴趣的是从这份“古老的敌意”出发,产生的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内容。它们一定是出自个体强烈的生命体验,也就是“我活着,我要诉说”的这种感觉,并且有“我诉说,我讲给你听”的这种交流。不是无病呻吟



本届参赛组照《失独者》  

2017年,甘肃,独生子因病去世,这位父亲时常拿出孩子生前的玩具,思念已经离去的儿子。

杨帆 |黄河科技学院




 大学生往往缺少社会阅历与经验,他们该如何关注和记录这个世界?



盛希贵

用已经具备的文化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关心社会、思索人生的意识和热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小见大,立足家庭、社区、本地特色,不要过于追求“诗和远方”。



赵青

多走多看多阅读,不过摄影不在远方,摄影本身也不是目的。



杨文彬

现在信息媒体很发达, 社会阅历对于大学生们而言并非难以跨越的阻碍。科技带给我们一个看似自由的环境,但人们的意见越来越分裂,自我也越来越封闭,大家各自向自己认同的集体投降,有效的交流理解却越来越少······尽管我一直认为,作品应该和自己的生活有联系,但这个联系不是狭隘的,关注和记录这个世界时,大学生能够走出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封闭的伙伴集体也很重要,应该有一种进入到别人生活里去的渴望。



杨会

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不断去尝试表达

 


苏月斫

从身边开始记录,学会放开自己的视野的同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身边发生的故事,记录那些与自己生活发生关系的人、事。从这些身边事着手创作,并不是意味着它就是一个“小题材”。 相反,以小见大,通过记录真切发生在身边的事,可以投射出更大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



柴继军

拍自己身边的故事,拍年轻人视角的世界。



本届参赛作品纪实类|爷爷身体不好,奶奶每天悉心照顾。墙上挂着年轻时的全家福。

姚望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张好的大学生照片是怎样的?



盛希贵

好照片不一定非要打上“大学生”的烙印,重要的还是主题明确、具有新意和独创性;尽可能发挥摄影技术的各种可能性;影像吸引人、富于感染力,同时又真实、自然,一目了然。



苏月斫

应该是与自我发生关系的作品,并把自我的所知所感通过视觉语言相对准确的表达出来。或成功的讲述了一个故事、或在某种层面富有创新探索意识。



杨文彬

现在很多照片在图像语言和认知领域上都很同质化,其背后是思考的低能式重复。我难以给出一套好照片的标准,但至少我认为好照片会避开两个误区:一方面,作者要有自己经营图像时的判断和选择,这个判断是依据其表现的内容决定的;另一方面,在表达的内容上不媚俗,质感真实、令人信服,归根结底一张好照片是与人有关,与自己强烈的生命体验有关,并且又能很好地与视觉文化发生交换关系。



柴继军

我认为,任何一张好照片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杨会 

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准确地表达。



赵青

透过一张照片,观看者可以看到作者是自由真诚的,是清澈单纯的,甚至还能看到一些肆无忌惮和奇思妙想,那么这肯定是一张好照片。



本届参赛作品生活方式类|2017年1月,大学生活。

孙世平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本届参赛纪实类组照《波斯狗》

 罗晟文|荷兰AKV|St.Joost艺术学院



本届参赛作品生活方式类|2016年8月,甘南扎尕那,徒步路上的自拍。

李英杰 西华师范大学



你如何记录身边的生活?


让我们看看你的照片



编辑|王婷舒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亚洲大学生摄影比赛入口 |

历史上最有名图片编辑去世|

大军列阵朱日和

海拔4200的藏校烈日和雪花共存的地方

雄安楼市离开北京 |北京租房记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翻开家庭相册

荷赛年度照片引发质疑 中国体操七次获奖

VR看展+访谈: 守候微光年度致敬影展 |

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场景2016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钢城故事 都市失眠者的自白 

《纽约时报》年度照片产生过程  | 

2016年度画册 马格南与美总统大选

《时代周刊》总统封面的玄机|

里皮执教国足首战

90后保姆 青岛海鲜故事 |  上班下班 

政协主席台 | 两会电梯

贺延光的2015 |

日本,在被谁绑架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 

国庆这些年 |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摄影与留学 | 摄影与旅行摄影与自我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