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忆旧13:姥姥家门前看大戏

2016-03-16 杨靳葆 太原道


自从有些记忆以来,乡下的文化生活是很单调匮乏的,在并不富裕的物质条件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善良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一定要去姥姥家拜年,除了看望慈祥善良的姥姥,能挣到小孩子们都盼望的压岁钱,最为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大戏,这是我童年生活中有趣的记忆之一,也是所有生活在文化沙漠中的人们的节日。



发源于太岳山的仁义河流域两岸,每隔二三里就有一个村庄,我的姥姥家所在的那个村子距我们村大约两公里多,叫西许,是附近最大、村镇建设最好的一个,是乡政府所在地,自然一些重要的活动也就在这里举办了,每年过年这里都会请戏班子来唱戏,这时候十里八村的人就会赶来看戏,官道上穿戴一新的人们,熙来攘往,说说笑笑,呼朋唤友,小孩子们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使萧瑟荒疏的冬季充满了生气。



在西许村西有一座庙,解放后庙里的神像被搬掉,这里成了学校和村里公众活动的场所。庙里有一个戏台,春节期间的唱戏就在这里。

人常说,说书唱戏劝人方,台上演员卖力的表演是要让他们塑造的人物活起来,以真实地展现历史劝喻现实,歌颂光明和正义,鞭挞黑暗和邪恶,许多剧目其实老百姓早已司空见惯,耳熟能详,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更欣赏某些优秀演员,成了铁杆粉丝,诸如“宁叫跑得掉了鞋(读孩),也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嗨嗨嗨”,“即使误了收秋打夏,也不能误了存才的《挂画》”等等。这时候许多人家是倾巢出动,可见传统戏曲扎根于民间,植根于人心,可见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最为普及的剧目有杨家将的故事《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家满门忠烈,慷慨悲歌,千古传诵,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故事,有《将相和》《秦香莲》《算粮》等,我印象更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男女主角的演员正值青春年少又是当地人,不仅颜值高,戏也做得好,台上台下常常因为共鸣而共振,观众的情绪和剧中人物的遭际同呼吸共命运,人们似乎都忘记了这是寒冷的冬季。露天里,篝火旁,时缓时急、或悲或喜的晋剧音乐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乐感和爱憎,这其实也是我最早接收到的音乐教育,若干年后当我听到何占豪、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年看晋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景、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看戏留在脑海中的记忆成了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一把钥匙。



庙里看戏庙外集市,多数孩子们是不可能被戏文抓住的,到集市买点好吃的好玩的,找几个好友做做游戏,结识一些新朋友这才是最高兴的事。

在这里春节期间的主要的文化活动就是看戏,一般有三五天的演出,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去,因为平时的生活太单调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忆旧01:故乡的麻麻花,清香幽幽的佐餐佳肴

山西忆旧02:故乡的土炕——满满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记忆

山西忆旧03:故乡的醋柳柳,多少酸酸甜甜的儿时记忆

山西忆旧04:难忘当年打煤糕

山西忆旧05:腌菜,浸润在岁月中的风味

山西忆旧06:玉米面糊糊,饥馑年代的记忆与怀旧

岁月忆旧06:腊八蒜中滋味长

山西忆旧07:记忆深处的腊八粥

山西忆旧08:难忘乡村冬日暖,当年严寒中的种种记忆

山西忆旧09:腊月二十三,家家忙祭灶

山西忆旧10:五十多年前我在大同历经的春运

山西忆旧11:通往故乡芮城的路,三代人跋山涉水的记忆

山西忆旧12:上过背棍的女孩一定能找到好人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