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翔:高处立意低处着手,以非常态思维破局文旅难题 | 创智者说10

付萍 小荣说 2020-09-05

编者按

 

旅游业是智慧驱动型产业。旅游专家、学者勇立潮头竞风流,是新锐思想的创造者,创新前沿的探路人,以研究建构理论体系,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小荣说】推出【“创智者说”系列访谈录】,以口述的方式,分享旅游资深研究者对中国旅游改革发展的思考和解读。

【第10期访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魏翔

一个新坐标的立意,意味着一个新迹象的显现,纤薄纸墨,落笔的背后是万千重量级的推力。宏大叙事的两会报告,前所未有的把“旅游”的笔墨惜字如金的容纳进篇幅之中,表面动作看似云淡风轻,系时代背景发展所需,实则不尽然。

去年一年里,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60%。如今,旅游需要与文旅行业潜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纵横延伸,旅游消费与需求、IP塑造与传播营销火热发力,在互联网科技的前沿种草下,撩拨着旅游市场主客体的敏感神经。

文旅产业巨大的发展势能力透纸背,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等方向的书写中,抛却甚嚣尘上的空洞讨论,我们目光聚焦于业态落地发展的前端,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从他对文旅相关业态卓有见地的思考中,在他对细节和案例的独特视角上,我们看到了另外的别有洞天。

1

文旅融合落地的小业态前锋


付萍:“文旅融合”从去年年初到现在一直是行业焦点,其价值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着力点众说纷纭。您是怎么看“文旅融合”的?

魏翔:“文旅融合”大家谈的比较多,引起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对标故宫的案例。大家最初觉得故宫的文旅融合道路是个好模式,不过最近也出了一些波折,大家又觉得这种融合过于商业化。

“文旅融合”现在把它当做了一个政策用语,看成是产业的融合,在国外更多的被看作是运营或模式的融合。在国外,文旅融合的典型是“遗产活化”。从这一点来说,故宫遵循了这种国际规律。

不过目前,我们所说的文旅融合实质上是旅游产品和业态的融合,还不能说是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旅游产业?本身还缺乏精确的界定,所以我在研究和关注它的时候,不是从产业层面上来看,而是从运营模式,从业态上来看。

付萍:不看体制机制融合,是从落地的旅游产品的角度来看吗?

魏翔:对,首先要看看旅游产品、旅游策划、营销上的融合。说到底就是怎么去卖文化,是通过时尚品来卖,还是通过文化来卖;再来就是卖给谁的问题,是卖给国内游客还是卖给全世界。谁来就卖给谁,这叫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吗?很显然,文旅融合的爆发点是文化,它是一种模式,集产品生产、销售、策划、营销,是运营的融合。

我曾去欧洲参观了一个两千八百年的古镇,意大利的费拉拉,那里有鳄鱼池、国王城堡,我们国人去的时候是把它当做文化遗产去瞻仰,在当地人的眼里,却是他们生活居住的村子。

里面有一个典型的文旅融合的例子,当地的艺术家自己设计本民族的衣服去卖,本地人很爱买,借以区别其他族群,游客去了游客也爱买,旅客与居民融合在一起,这个产品的品牌和名气也就出来了,这肯定是文旅融合。

所以我想,下一步无论是城市也好、企业也好,做文旅融合时,有两个没有必要的动作:一个是没有必要去辨识它是文化产品还是旅游产品,辨识清楚了,泾渭分明反而不利于融合;第二,从更大层面上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不要一心想做产业投资,而是要先做产品投资。

以故宫来说,大家对故宫火锅店的争议就是运营模式上的争议。对文化遗产来说,商业化了就是活化了?其实并不尽然。意大利说他们不是商业化,是时尚化,时尚化有时候还是公益的,比如他们办的年展、画展都不收钱。故宫火锅店大家觉得俗,问题就在于他用火锅店来尚化、商业化,而没有去让“火锅店”转译出文物的内涵。

2

政府文化转译后的商业媒介


魏翔:遗产活化、文旅融合本身的目不一样,这里面存在相关部门职能、权责、利益的偏倚问题,文旅融合最好让商人来做,政府主要要做好文化转译的工作。

付萍:故宫商业化风波是不是说明走偏了?

魏翔:我认为不是它走偏了,方向是对的,就是目前走浅了。它应该深入进去,我们都去过故宫,但是大部分人看不懂,我们只是看它的形。文化局的任务是什么,是要让别人懂你的文化,让异国他乡的人都能懂。

付萍:商业就像一个媒介,充当时代节点下新的媒介和翻译。

魏翔:对,用现在的语言讲原来古老的故事,让孩子都能懂。故宫现在是让你觉得有趣、好玩,先挣感官上的第一道钱,文物里边复杂的古老的东西还没有通过时尚化、商业化来让大家都懂。

比如说《千里江山图》,老百姓说我看不懂,这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另一方面,文物的保护就很艰难,要耗费大量资源和资本。对于个人来讲,《千里江山图》离自己太远了,老百姓欣赏文物,却很难产生出“理解后的情感”,进而对国家花大量的纳税人的钱来保护文物缺乏感情上的自发自愿。

而意大利他们就做得很好,让文化走入了民间。比如,他们通过一本12页的儿童卡通书,和一把小的凯撒小短剑,就把它的文化给说清楚了,七八岁的孩子都懂。这个巧在哪呢?就是让民间能知道,为百姓所爱。对文化,能懂才能欣赏,能欣赏才能传承。

付萍: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去。

魏翔:对,这里面一个是商业化,商业化是让你在买的时候知道它本身是有价值的。还有一个,就是要通过商业化或时尚化,使人们“懂文物、懂遗产”。我现在扔一本《三国志》给你,你会仔细看吗?大概率不会。时尚化是什么?时尚化是为了使年轻人都能够懂,年轻人看不懂的就会觉得没意思,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文物是让它被看到,把它合理地俗化。

意大利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是真心想弘扬自己的文化,它的目的是你“懂”,而不是光觉得“有趣”。我们的文创或者文化遗产活化可以借鉴别人的发展经验,看看如何引入商人、商业去充当好这个转译的媒介,让大家都能懂,也为人所用。

付萍:唤醒大家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自豪感。

魏翔:所以对于文化遗产,我认为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文化的挖掘和解读,或者叫转译的过程。文化转译之后,交给商业来做,谁能够把我的文化精准的表达出来,就选择谁来做,而这个产品落地的过程就是品牌打造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旅融合的过程。

3

旅游扶贫的“第二动力”


付萍: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的话题经久不衰,这其中的旅游扶贫您怎么看?

魏翔: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最好的运营工具之一。不过现在旅游扶贫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富民不强县”。

就我接触和了解过的乡村扶贫案例来说,脱贫是一个问题,然而脱贫之后遇到的返贫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做旅游扶贫的人需要把美丽乡村转换成美丽经济,把乡村旅游转换成乡村经济。比如,把老百姓的观念改变了,积极性带动起来了,但是再往下一步走,没有模式上的改变的话,发展就非常暗淡。

用乡村旅游扶贫,扶贫效果快,政府帮持的管道清晰,但它有个重大的问题,它返贫也非常快。很多贫困户在接到政府或组织的扶助之后,短时间内把旅游业态运营起来了,可是周期一过,很快又跌落到最初的水平。

乡村旅游提供的第一动力,本是非常好的引擎业态,但是如果把政府或企业提供的第一动力当做永续动力,那就完了,它的后边一定要有一个接续动力,就是接下来的对旅游产业提供什么后续产业。

这就是寻求发展的“第二动力”,这是一个“自己认识自己”的事情。乡村旅游本质上是“能人经济”,进入门槛低,不需要高科技,其中的核心是运营的模式和理念问题,比起本地的农民,那些退伍军人、返乡的打工者更容易把旅游做起来。

付萍:是否是乡村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改造的问题,刘守英在《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中谈到,顺应乡村经济机会出现和经济活动变化,吸引年轻人回乡从事新业态,引领乡村产业发展;顺应城乡互动格局,打开乡村封闭性,创新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通过示范、学习、引领、合作、参与、互惠,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和经营能力。

乡村振兴,“活业”、“活人”之后才能真正“活村”,除政府的第一棒扶助,第二棒的接力发展看来尤为重要。

魏翔:对,人是降低返贫率的关键,要发挥自己的特色拓宽经营思维,发挥“第二动力”。通过城乡交流,交换观念,以及看世界的方式;还有带来的审美的变化,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乡村的原生态。

拿民宿来说,部分地方政府或投资企业很容易忽略一点,他们重视怎么去做营销,了解游客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去迎合游客,但这只是表层的商业观。

好的民宿是要与乡村的人、地和环境自成生态,就像日本的民宿就是当地人自己的家一样,如果民宿项目落地,当地百姓都不想住或住不起,那就不叫民宿,那是乡村酒店。关于这点,可以仔细对比下日本、欧洲的民宿,再想想中国的民宿。

4

共享服务附加值的品牌升维


付萍:说到民宿,听说您对Airbnb也有一些合作和了解,您怎么看他们的共享住宿的?

魏翔:我们最近这一年来跟Airbnb有合作,它的共享住宿在发展模式上有一点很成功——房屋的附加值服务,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共享房屋资源的层面。

我个人认为,Airbnb相比途家确实模式上要高一个层级,Airbnb在大陆地区有一个项目产品叫Experience,体验。它认为民宿不是住,而是像我们刚才说的文旅融合,它认为民宿是要帮助一个人读懂城市,就是“读城”。

它在入驻房源的管控上有两个硬性要求,第一,房子里边要有房东,就是住客进去时必须得有个活人在那。途家的模式不同。更像是一栋公寓,这样住在里面我读不了城。

他们要求房东在里边,不论是一手房东还是二手,都要在本地住几年。

第二个,他们有“超级管家”的反馈激励机制,如果你作为房东是超级管家或超级房东,就会给你推高附加值的住宿信息出去,以你的服务,与住客交流,给他们推荐附近游玩体验的活动信息。

超级房东得到的回报是房子的价格越来越贵,为什么贵?

付萍:附加值服务。

魏翔:为什么说Airbnb是有后劲的,因为它了解了我们,了解了住客。

付萍:那您认为共享经济的内涵或者未来趋势是什么。

魏翔:你提到的“共享”,我认为更多的是它在资讯层面上的事,是信息资讯层面上的共享。共享平台结合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实现了一个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互助互利。

Airbnb的模式就是这样,把住房资源聚合到平台上,他们本身不拥有住房资源,让供给者提高住房利用效率,来获取利润。未来趋势的话,我认为还是体现在大数据、信息、资讯上的同成本共享,体现在单个旅游信息资讯的获取成本上的差别。

企业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数据做到极致了,未来旅游共享激烈竞争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单个数据获取成本上的激烈竞争了。

商业在驱逐效率的同时还是有无形的品牌的属性起着作用,为什么大家都在你这个平台上获取信息,出去旅游都使你这个平台,而不看别的平台,还是存在着一个服务的问题,服务就是无形的价值属性,让别人都去认可你。


采访手记



初春的午后,阳光倾泻的咖啡厅明朗又宁静。采访魏老师时,话题跳跃间,他始终全神贯注、沉稳叙述,以自身最熟悉的事例引入,案例和观点分析时娓娓道来,却又不乏深入的洞察和思考。

文旅融合,高处立意,低处着手;文化遗产,政府转译,商人落地;旅游扶贫,“第二动力”是关键;共享住宿,贵在附加值服务:共享经济,未来数据、信息洪流创造便捷旅游生活——事物的发展必有其底层逻辑,虽有缺陷和困难,但思考探索后总有路径和方法可循。

从他的分析和视角中,我们发现有时根植于理念的改善或是底层的细节转化上,往往能找到困难破局的方法。文旅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推波助澜,无数业态衍生,未来的航道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更着实际的思考和声音,在思想碰撞中聚溪成河,波涛涌动中助推产业奔涌向前。

— End —



“小荣说”往期三说人物专访系列:

王琪延:高品质休闲需求促使休假制度改革| 创智者说9

王功权:让人文度假回归心灵关照 | 创业者说11

吴必虎:只有苛刻的消费者才能催生出优质的旅游产品| 创智者说8

王道华:国奥乡居,以奥运品质打造理想生活方式| 创业者说10

顾桃:内强素质,外强形象,普洱旅游优势绽放| 创新者说4


付 萍

孙小荣工作室

文旅产业研究员

更多作者原创文章回顾:

非遗会客厅:古老手工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演绎 | 说非遗3

激活大运河:以符号化和场景活化,重塑运河居民的文化认同 | 大运河研究系列4

大运河文化传播:以文学记忆串联起的时空叙事 | 大运河系列研究3

文化新零售:为什么投资上百亿的文旅景区,做不过一家书店?

唤醒”城市精神“,重构人与城的温情 | 读书记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若需更多平台及个人原创文章详情,请关注“小荣说”微信公众号。

“小荣说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中国旅游的变革力量》、《中国旅游“515战略”系列访谈录》和《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价值时代》,聚焦中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变革,以媒体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解读,新观点讲述中国旅游转型故事,新视角研究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新笔法批判中国旅游困境与出路。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有售。


小荣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