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徐佳倩:从麦肯锡到bilibili,一个非典型理科生的文娱业之路

职业发展中心 清华职业辅导
2024-10-17

编者按

清华求学数年间,在考试周期间的坚强求生,在学生节与DDL之间的痛并快乐,在毕业论文与工作申请间多线作战,当离开清华的时候,这些毕业生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他们走上职场后获得了怎样有趣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学长学姐们讲述最真实的生涯故事,分享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非典型理科生的感性道路

我是个非典型的理科生,从小数理化学得比文史哲好,但对探究人类社会和艺术感性表达又颇为擅长。生长在中国的娱乐之都湖南长沙,从高中开始我就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往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方向发展的机会。


清华同样重视文艺工作,大一大二两年,我依旧投入了不少时间在学校的电视台和各项文艺活动上,组织学生节的班级节目、参与电视台的采访拍摄、主持各种活动,享受每次通过自己的作品去传递和表达、去影响观众的成就感。


徐佳倩主持毕业声音乐节


大二下学期对我在职业选择的思考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我很幸运地借助学校的平台走出校园,让自己的主持特长往职业化发展了一步,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内心强烈的不安。


站在现在回看,是有两个观念在影响我,一个是我很在乎从自己投身的事情中寻找自我成长和意义,但主持、包括内容制作这件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工具”,我已经很难从这件事上再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反而是不断地在空耗和重复;另一个是清华一直强调的“行胜于言”的踏实校风,让我在面对名利诱惑的时候给自己踩了个刹车、重新审视自己的积累和真正能创造的价值。于是在互联网文娱行业爆发的前夜,我决定转往商业领域,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角度寻找关于价值的答案。



半路“转行”,深入商业理性

半路“转行”其实是个令人兴奋又很有挑战的决定。我从小到大都不是对“赚钱”很有概念的人,对于思想品德课本上中国经济的描绘也都是一知半解,所以一开始对于商业领域的很多概念和逻辑学起来颇为困难。可能我真的还是个比较适合实践的人,于是也在创业项目、VC和商赛里逐渐积累对商业的了解。


毕业的时候,因为我并不是很确定自己希望长期从事的行业,于是选择了管理咨询顾问这个“万金油”职业,希望通过顾问身份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观察和研究,继续深化自己对商业社会的理解。


由于加入咨询公司的目的就是更多探索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我在咨询公司不到2年的时间里基本没有做过重样的项目,其中有两个比较小众的项目对我的改变颇大。


一个项目是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制定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这个项目属于公司的公益项目,不向客户收费、也没有太多预算可以投入在专家访谈等信息获取手段上。顶着压力上了这个项目,我通过清华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帮助联系到了诸多行业大拿为我们提供专家访谈,也顺利地推进了项目的交付、甚至帮助客户促成了募资。


另一个项目是为一家上市地产公司推动组织架构变革,这个项目需要每一天与客户面对面工作和处理极其复杂的企业内部关系(团队成员甚至每人都有客户公司的OA账号),团队的工作最终实实在在地帮助客户梳理和落地了新的组织架构。


通过这样几个非典型咨询项目,我开始深刻意识到我最在意的价值创造是把业务落地而不是仅仅交付报告,在做大量信息分析的同时,我也擅长协调和处理复杂关系,这些认知也推动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日后往甲方企业(而非金融投资)的发展道路。


理性与感性的最终汇合

考虑到自己仍旧最热爱和了解传媒文娱行业,我将过往内容制作的经历和咨询公司的商业向经历做了结合,并在离开咨询后先后服务了行业里成熟期和成长期的两家头部互联网文化内容公司。


虽然仍旧是战略岗位,但在甲方企业里接触的任务可谓是五花八门,上到协调公司最高层做战略规划探讨、对接合作伙伴,下到和编剧磨付款需要开什么类型的发票、协调业务推进中的摩擦(我喜欢简称“劝架”),我参与到了业务执行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深度了解了一个企业是如何组织和运行的,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对一个领域的深挖反而让我见微知著、对商业和经济都有了更深刻的宏观认知。


任何一个非服务性行业,本质都是由产品和渠道两个方面组成的,对于内容行业来讲,产品就是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剧等作品,渠道就是我们用来看它们的电视台、电影院和视频app。这两个环节创造价值的模式非常不同,产品讲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失败率高,而一旦成功就是超额回报,渠道讲唯快不破、跟时间赛跑,利润率薄、但贵在稳定。而身处不同阶段的公司、面对不同时期的市场宏观环境和竞争格局,企业有什么牌、要出什么牌、怎么出牌,每一个决策都对结果都至关重要。


和企业类似,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境遇和成就也会随着行业环境和职业策略而发生波动,我自己的经历就让我感触颇深。


选择互联网文化行业时,我仅凭自己的满腔热爱,但回到我决心转向商业领域的2015年,爱奇艺推出《盗墓笔记》、吹响了互联网视频迈向专业化的号角,资本的加持推动了内容行业产能从体制内向市场化迁移,才在后续几年间创造了大量需要内容+商业背景人才的岗位。


刚离开咨询时进入了大厂的传统影剧制作业务,入行2个月就爆出阴阳合同事件,行业泡沫破裂坠入寒冬,宏观环境让之后两年的业务发展极为艰难,我自己也在其中颇为挣扎。


而疫情让线上文娱迎来又一春,我调转思路、凭借之前产能端的经验和积累加入高速发展的赛道和组织,跟行业继续一起快速成长。我很幸运找到了自己感性和理性的交点,并愿意持续在这里以我所长创造价值。


回看自己的青葱时光,我觉得社会和校园最大的不同在于环境的不可预测。在学校时,每个学年、每项活动、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也非常轻易地能把学生时代取得的成绩向内归因。


而世界的残酷和魅力都在于它的变幻莫测个体完全无法掌控,秉承着清华低调踏实的价值观,我更愿意认为职业的成绩是时代选择了我们,宏观大势和内心召唤终将引导我们走向最合适的位置。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个位置,创造自己认同的价值。


个人简介


徐佳倩,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后曾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腾讯,现就职于哔哩哔哩。



更多精彩

左   婉:我在盖茨基金会做公益

王晓亚:从校园学生记者到江苏卫视主持人

蔡达理:而见过了这一切之后,我还是想当一名工程师

范梓腾:在社工与科研的平衡中思索前行

石添硕:从对冲基金到哈佛读博,疫情之下坚守学术初心

马积良:从程序员到中学老师,只要你敢,路总能走出来

蔡泽州:留美两年,回到清华读博士

陈一麟:我在一线报道中成长

徐梦周:园子里普通人的考研那点事

税晓霖:离京六年后,我在魔都开了家儿童游戏治疗室

邓   诚:在在线教育行业的这八年

蔡   崴:我在纺织制造业的第十年

林三春:踏上星辰大海之征途

陆昕清:我在非洲做农业

胡维逊:从坦桑尼亚支教到联合国YPP,我将一直勇敢发声

修新羽:文艺青年成长史

姚   颂:创业的背后是我的大学

吴丹妮:记录历史瞬间 走向未知远方

李亚东:非洲三年,我采访过的那些故事

陈诗慧:高跟鞋印下的是感叹号,泥球鞋印下的是省略号

王文超:我渴望触碰云端

张佳敏:挑战学术话语权

宋云天:愿为萤火,发一点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职业辅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