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 | 亲社会动机对社会创业双重导向的影响机理研究 ——市场化程度与工作经验隶属性的调节作用模型
作者简介
刘振,男,管理学博士,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创业、社会价值导向的创新转化。
肖应钊,男,哲学博士,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讲师,研究方向:组织理论、创业管理。
张玉利,男,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研究缘起
理论渊源
现有研究表明,相比组织层面,个体层面社会创业者概念及类型共识性更高(刘振等,2015),以社会创业者为对象更易于考察其动机和决策,挖掘社会创业以经济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过程的独特属性(Smith等,2012),从而避免情境差别对共识性结论的影响(Choi和Majumdar,2014)。因此,基于社会创业者个体层面的研究,相比以组织层面的社会企业等为对象的研究,或许更加有助于提炼共识性研究发现。
与此同时,组织层面的社会企业研究表明,社会企业及成长与商业企业并无本质不同(刘振等,2017),因而有研究指出社会创业可能并不需要构建新理论(Dacin等,2010)。然而,在个体层面上,针对组织成立前社会创业者的动机、决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研究却并未得到充分关注,特别是在理论驱动的实证检验研究方面更是匮乏(Choi和Majumdar,2014;刘振等,2015)。
进一步回顾既有研究不难发现,有关组织成立前社会创业者基于怎样的动机开启实践,动机与特质间是否有差异,利他的核心使命如何平衡双重导向的同步实现,过程中存在哪些内外部因素会产生影响等问题,仍体现在概念提出和理论演绎层面。尽管有研究基于混合组织(Hybrid Organization)视角对诸如社会企业使命漂移(Mission Drift)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然受困于组织层面社会创业概念及类型的情境差别而使得研究发现的共识与普适性有待检验,同时并未对资源更加稀缺的组织创办阶段给予足够关注,而并未挖掘出利他使命在平衡由经济与社会双重身份决定的竞争与公益双重导向张力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由此出发,本文通过理论演绎发现,亲社会动机不受社会创业者先前经验有无及特质的影响,能够包容逐利、利他和混合等三类社会创业动机,是适合探究社会创业动机的关键概念。进一步地,在在创业研究由侧重过程向创业者认知和决策深化的理论背景下(杨俊等,2015),探究社会创业过程前端的“动机—决策”关系作用机理,从而挖掘亲社会动机作用于竞争与公益导向的程度,在理论上有利于挖掘社会创业者“动机—决策”背后的理性规律,检验社会创业双重身份间兼容与协调的内在机制,解释社会创业如何发生这一前端过程内在机理,同时基于与组织层面研究发现的对比,有助于突破特质论对社会创业理论建构的制约,从而构建起“动机—行为—结果”的社会创业理论建构研究思路。
主要发现
综上,本文在关注社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前提下,以我国社会创业者为对象,利用215份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与社会创业竞争与公益双重导向间的作用关系,探究并检验了社会创业过程前端“动机—决策”的作用机理问题。研究发现:
首先,亲社会动机这一“包容性”社会创业动机,对竞争和公益双重导向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基于实证检验验证了双重导向间的兼容与协调。本文检验了亲社会动机对双重导向的作用机理,发现两者间是显著的正向促进关系,表明双重导向在亲社会动机作用下实现包容性共同发展,从而验证Dees(1998)社会创业连续光谱的理论演绎发现,并进一步挖掘出内在机理。然而本文关注的是组织创办前的过程,当组织成立后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与资源形势时,是否有新的影响因素产生作用等仍需探究和比较。
其次,社会创业动机与竞争与公益双重导向间并非是简单直接的线性关系,而要受市场化程度与先前经验隶属性影响。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亲社会动机与竞争导向间关系,负向调节亲社会动机与公益导向间关系;体制内经验正向调节亲社会动机与双重导向间的关系。这表明,组织成立前的准备阶段并非完全取决于亲社会动机引发的“自然行动”,而是需要考察市场化程度与先前经验隶属性是否有助于将亲社会动机落地到双重导向,从而基于实证检验解释了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社会创业者,在启动过程中的成效差别。
第三,社会创业者自身因素(先前工作经验隶属性)相对外部因素(市场化程度),更加有利于双重导向实现。在调节作用上,先前经验隶属性(体制内经验)正向调节亲社会动机与双重导向间关系,促进双重导向实现;市场化程度削弱了亲社会动机对公益导向的影响。此外,从交互项系数显著程度看,亲社会动机与市场化程度交互项标准化系数在0.1水平显著,表明其中可能隐藏其他影响因素,既可解释社会创业为何具有情境差别,又能将市场化程度这一情境因素提炼出来供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
理论贡献
首先,探究社会创业者共性特征及普遍规律,突破特质论对社会创业理论建构的制约。亲社会动机不受先前经验影响使社会创业动机更具一般性与普遍意义,更加全面反映社会创业利他使命,从而补充既有研究仅将利他性作为动机因素的不足,将动机从特质提升到一般化水平。同时,亲社会动机在市场化程度与先前经验隶属性影响下对双重导向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验证了亲社会动机对双重导向的促进作用,印证理论演绎发现并挖掘出社会创业者共性特征与普遍规律。这既突破了特质对理论建构的限制,又拓展了亲社会动机理论边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社会创业理论建构及实证检验提供启示。
其次,基于实证检验挖掘亲社会动机协调竞争与公益导向中利己与利他冲突逻辑的内在机理,突破以往现象驱动研究对社会创业组织创办前过程的关注不足,同时针对制度逻辑研究对不同逻辑间兼容与互补的关注不足,提供新研究情境与样本。一方面,实证检验揭示社会创业如何发生的基础问题,对挖掘社会创业者行为背后的理性规律具有启示。另一方面,双重导向隐含冲突的商业化逻辑与社会福祉逻辑在社会创业情境下实现兼容,这对挖掘创业的社会属性,探究创业与社会价值互动具有理论价值。
第三,基于社会创业者个体层面的实证结果,与既有社会企业研究发现有所冲突,有助于产生新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本文发现组织创办前亲社会动机促进双重导向兼容与实现,然而社会企业研究发现,公益导向在社会企业成长中阻碍经济绩效提升与经济手段实现(刘振等,2016),这说明双重导向由组织创办前的兼容变为组织成立后的冲突。这一反差表明,组织创办前后某些时期社会创业过程可能发生使命漂移,这是社会创业理论深化的机会。比如可通过资源、制度、机会等不同视角探究组织创办前后的使命漂移过程中,社会创业者及社会企业的行为规律间,在作用路径、关键要素、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异同。
jjjjjj
主编寄语 | 白长虹——开展幸福产业交叉研究
研究分享 | 消费者世界主义、外族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对品牌态度影响机制的比较研究——面子正负效应的调节作用
研究分享 | 资源获取互动及其双缓冲机制——基于CMNEs应对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事件路径分析
研究分享 | 本地任职与独立董事异议行为:监督效应vs.关系效应
研究分享 | 包容型领导与情绪劳动策略选择——来自银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实证研究
研究分享 | 竞争环境下研发企业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绩效:双路径模型检验
研究分享 | 数字化发展与服务化转型 ——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