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首次开大会,怎么样?
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开幕式音乐会北京爱乐合唱团声合唱团演唱 (葛运溥/摄)
文 | 陈茴茴
十月江南,桂花飘香。10月13日至17日,2018中国合唱协会年会暨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在浙江宁波举行。
“白天听讲座,晚上听音乐会,短时间内能集中欣赏到这么多专家讲座和演出,机会很难得。”一位宁波合唱教师说。本届大会共举办5场音乐会、7场会议、1场峰会、13场讲座;邀请国内外讲座专家15名,邀请参演团队26支,参演人数近1300人,参会的全国合唱指挥和音乐教师达到1400余人。“入而听天籁,出而闻桂花”成为参会者5天时间里印象最为深刻的美好记忆,“过瘾”则是许多人在每天活动结束时最多的评价。
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开幕式北京爱乐合唱团演唱《牧歌》,指挥杨鸿年。(张国锋/摄)
从“何为合唱”到“合唱何为”
10月13日晚,在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杨鸿年宣布下,中国合唱协会年会暨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在宁波江北区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中国合唱协会向宁波市江北区颁发“中国合唱协会合唱基地”牌匾。“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在江北的成功举办,将成为中国合唱发展近百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纪元。”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说。
10月14日上午,中国合唱协会2018工作会议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省市合唱协会领导及合唱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在协会工作报告中对两年来中国合唱活动的开展做了全面总结。他表示,随着群众品位与要求的提高,社会对于合唱的需求已经不同,这对协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年会”这种形式可以作为新时期合唱工作的新抓手。本届年会的主要内容包括:邀请杨鸿年、吴灵芬等合唱专家所带的高水平合唱团进行展示;聘请国内外指挥家、作曲家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培育国内青年合唱指挥家,帮助国内广大合唱指挥建立正确的合唱印象概念;进行合唱公益活动的信息交流;合唱协会的大学合唱、童声合唱、指挥、理论创作、群众合唱5个委员会分别举行工作会议,并分别于合唱发展峰会上作各委员会的工作会议公告,让参会者知道各个委员会“正在做什么、即将做什么”;推进合唱版权意识,探索合唱与新科技的结合等。李培智说,前几年,协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众多合唱节和合唱活动,并建立合唱基地,筹建中国第一个合唱学院,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让大家知道“何为合唱”,让合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接下来合唱工作要往更深的纵向发展,改变过去比赛多、展演少的态势,平衡两者关系,在合唱普及后更多探索“合唱何为”。
演“真料” 讲“干货”
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开幕式Harmonia和谐之声合唱团演唱《茉莉花与今夜无人入眠》,指挥邓卓锐。(张国锋/摄)
“本次年会和指挥大会,汇集了国内顶尖的合唱团、极具代表性的专家、全面的专业讲座内容,展开合唱领域的艺术碰撞。”中国合唱指挥大会执行总监王超说。开幕式音乐会上,Harmonia和谐之声合唱团和北京爱乐合唱团带来精彩作品。其中,Harmonia和谐之声合唱团演唱了西方合唱各阶段的多首经典作品,从风格到语言都极具难度。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杨鸿年与杨力指挥下,展现了严谨训练下的高超合唱水平,深受观众喜爱,多次返场。场下一位合唱指挥竖起大拇指说:“孩子们虽小,合唱技能却是惊人娴熟!”10月17日晚闭幕音乐会上,来自苏州、无锡和浙江音乐学院的3支合唱团同样带来一场高水平音乐会。其中,浙江音乐学院“八秒”合唱团带来《游子吟》、康定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京剧选段《卖水》等8首歌曲,演唱与表演无缝结合,令人赞叹。此外,上海黄埔区春天少年合唱团、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等国内20多支优质合唱团也首次聚首江北区宁波音乐港,举办涵盖混声、女声、男声、童声等类型的高水平音乐会。大会期间,每晚的宁波大剧院都飘荡着秋日动听的歌声。
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闭幕式音乐会(张国锋/摄)
李培智说,这次演出既有从西方合唱发展史的沿革和艺术探索角度出发的经典曲目,也有各民族各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所邀请团队代表着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领域,这次主要是考虑合唱品种,涵盖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和少年合唱等。协会还计划在以后活动中,尽量把时间和档期调整得更加恰当,让各种类型的团队都有机会展示,让青年指挥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专业性极强的讲座密集举办也是此次大会最为吸引参会指挥的地方。国内外合唱领域的专家,如合唱指挥及教育家杨鸿年、吴灵芬、任宝平、阎宝林,俄罗斯指挥家亚历山大·索洛耶夫(Alexander Solovyev)、南非指挥家安德烈·范·德·马尔韦(Andre Van der Merwe)、国王歌手前主唱保罗·菲尼斯(Paul Phoenix),以及青年指挥家邓卓锐、青年作曲家温雨川等举办了专业讲座,内容涉及人声配器、音色调整、如何读总谱、作品分析以及合唱作品创作感受等,堪称“干货满满”,对于合唱指挥日常工作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南非指挥家安德烈•范•德•马尔韦在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上做讲座。(葛运溥/摄)
通渠道 做实事
“我们想得到新的、好的合唱作品,怎么和作曲家联系呢?”“在哪里可以看到指挥大会这样的活动信息?”10月14日下午讨论内部议题后,进行“开门会议”的童声合唱委员会的会场涌进来多位旁听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向童声委员会的各位专家。现场的好几位老师表示,自己都是在此次大会截止报名最后一天才机缘巧合看到信息,搭上参会的“末班车”。大家呼吁,应当为全国带童声合唱团的青年指挥,尤其是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教师建立一个公共平台,成为大家及时获知有关合唱培训、合唱赛事或展演信息以及合理合法获取合唱新作品的渠道。童声委员会主任孟大鹏代表委员会一一回答了现场老师们的问题。他说,广大教师关注“渠道”,委员会也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有了“渠道”,更要有“产品”。目前国内童声合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歌”,这也是童声委员为什么将“如何在保护合唱创作者权益基础上为基层中小学及校外合唱团提供更多更好的合唱新作”作为“开门会议”重要议题的原因。孟大鹏说:“组织谁来写、怎么推广,这是童声委员会的责任。”童声委员会希望组织更多青年作曲家,创作出有水准又易于传唱的好作品,同时用团队“唱出来”的方式去推广新作品。
群众合唱委员会副主任张德美代表委员会从团队特点、活动发展、指挥及作品四个方面总结目前国内群众合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群众合唱引导、辅导、指导的“三导”工作方针——引导大众树立正确合唱认知,从“广场式”引导为“剧院式和音乐厅式”;建立各级别、各层次基础团队辅导队伍;指导基层单位科学合理举办合唱活动、制定科学赛制等。
余音袅袅 思索悠悠
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杨鸿年在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上做讲座。(葛运溥/摄)
时间在5天安排满满的音乐会、讲座、会议、峰会等内容中飞逝,参会的指挥和中小学教师在闭幕音乐会结束后仍觉袅袅余音在耳,对于中国合唱的各种思索也在大家心中萦绕不断。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魅力校园合唱创始人郭海霞感慨:“成功没有捷径,对合唱的执着和敬畏才能成为行业翘楚。杨鸿年老师的出场无疑让所有观者感动,从坐在椅子上指挥,到站立起来指挥,到三次返场向观众鞠躬致谢,这是用生命在演绎合唱。吴灵芬老师讲,好的合唱团指挥除了拥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努力:读谱时要了解作品传递的内容和情感,并且与作曲家进行沟通,努力探究音符之间的密码。刘晓耕老师为了创作《纹身》,千万遍的默念经文,直到创作时脑海里有画面感……高水平源于精进的态度,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平面到立体,这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成功的过程。”
一位合唱指挥在大会高水平密集活动中受益良深之余,也表达了自己一丝担忧:目前国内合唱飞速发展,高水平的指挥、合唱队员们似乎像登上了一艘星际旅行的飞船,高速运转享受合唱旅途带来美好感受的同时,如何避免自娱自乐式快感?如何感知未来方向?
的确,中国合唱在向西方学习同时如何解决“水土不服”,如何更好融合传统?合唱大国如何成为合唱强国?学术合唱与群众合唱如何相互促进?合唱如何与市场化运作、新科技、公益活动更好结合?这些都是需要思索的问题。而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是为这些问题的集合、寻求解决之道开启了一个新平台和新方向。正如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小祥总结,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的特点在于学术性、导向性和权威性,与会者达成共识,在技法上要努力向西方合唱发达国家学习,音乐语境则要坚持中华美学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将“母文化”植入到合唱教育中。
- THE END -
推荐阅读
小渔村里成立的交响乐团,如今跻身国内乐团第一方阵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文革”后胡坤在国际知名小提琴比赛获奖惊了世界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纪录片中的音乐神童都成“家”了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1979年小泽征尔携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发生了什么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直接发送“订阅报纸”到后台。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