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称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②| 行为习惯篇

2017-08-16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文/刘称莲

孩子常会看到父母的言行和情感不一致的表达,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混乱,随即就学会了这样的行为方式。


有的家长内心很难过,孩子也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可当孩子关切地问家长的时候,家长却跟孩子说自己很好。这在小孩看来是很混乱的,因为他的表里非常一致,就好比他饿了,就用哭来表达他的需求,这是孩子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质。经历得多了,孩子就开始拼命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概念,他得出结论“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把这样的做法应用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于是,大人便发现了孩子撒谎的行为,慢慢地大人便不能读懂孩子内心想法了。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失去了表达内心需求的自由,开始变得“虚假。”孩子原本纯净的心灵就是这样被大人“玷污”的,而家长并不自知。




再从模仿的角度来看,童年时期养育者应对人和事的方式,也深深影响着一个人。如果一个家里的父亲常常会用指责的方式和太太讲话,或者有的父亲还会对太太有暴力行为,那么家庭里的孩子就很可能会学到父亲和伴侣相处的方式。日后在他的亲密关系里,他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伴侣,因为这对他来说是熟悉的。或者有些女性找的伴侣就和自己的父亲特别像,而她自己则用自己母亲和父亲相处的方式和丈夫相处。这种神奇的复制常会代代相传,直到有人愿意作出改变才会终结。


另外,原生家庭中有形无形的规则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每个家庭里都会有很多的规则,有的规则会对人有积极正向的影响,有的则产生了束缚或者负面的影响。


以我家来举例,我从小就看到父母早睡早起的习惯,虽然我的父母从来也没有这么强调过,但却这习惯却一直影响我,直到今天我都有这样的习惯。我就觉得这规则起到了非常好的生活引领的作用。而有的规则,比如我妈就不允许我们女孩子大声笑,她的话就是“不要那么张扬!”于是,我总感觉不能喜形于色,好像直到现在我内心非常开心,也不能狂笑。我其实觉得这便是一种限制。


也有很多家庭的规则甚至变成了规条限制着家人的行为,比如常说的“永远要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否则会挨揍的”,所以很多人就变得在家长和老师面前乖乖的,就算长大了,明明直到不会挨揍,也很难反驳师长。看起来好像是尊重,实际上就是一种从小压制的表现。

很多人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可能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在小的时候家长会告诫:“我该给你的时候,我都会给你的,你要也没有用。”于是,小孩子会等待,长大后也不轻易开口要自己所要,内心还想:“如果你爱我,就该直到我要什么!”恰巧对方心思没有那么细腻考虑不到的话,冲突便会发生。


其实成年人仔细去体悟,就会发现我们惯常的行为都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正为自己负责的人,就该解锁原生家庭套在我们身上的那些套子,真正做回自己。



了解更多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被新浪教育评为2013年度中国榜样家长,其家庭荣获中国首届“书香家庭”称号。重点关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等研究,常年奔走全国各地的学校及社区,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和谐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的理念,并用于自己的育儿实践中。出版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构筑爱的边界》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福》。



阅读更多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刘称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 自尊篇

刘称莲:幼年养育有缺失 修复很重要

刘称莲:我家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

刘称莲:只消等一等,惊喜便会来

刘称莲:“亲密接触”的神奇力量

刘称莲:不吼不叫做温和父母

刘称莲:不要被所谓成绩掩盖了孩子的优秀

刘称莲:书店是我家的“第二书房”

刘称莲:课外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刘称莲:孩子是否守规矩 关键在家长

刘称莲: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才是问题

刘称莲:孩子闹情绪时,家长该咋做?

刘称莲:只要想 我们一定会找到亲子沟通的好方法

刘称莲:女人要想在亲密关系里自由行走 需要先修炼个人

刘称莲:如何呵护并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

刘称莲:不成眷属真情亦可在——《爱乐之城》观后

刘称莲:四步完成亲子之间的欣赏与被欣赏 彼此帮助提高自信

刘称莲:为学的第二境界

刘称莲:怎样鼓励暂时落后的孩子

↓ 听说只有1%的有心人会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