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丁•斯科塞斯在《禁闭岛》的剧本中设下的陷阱

hypesphere 编剧圈 2020-02-13


《禁闭岛》(Shutter Island)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2010年推出的作品,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同名小说,电影从莱昂纳多饰演的FBI探员泰迪,与马克·鲁弗洛饰演的查克一起搭船到禁闭岛开始,故事发展过程中观众一步步被带入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当中,最受到大家讨论的是这团迷雾的最终结局,究竟泰迪真的是一名追查67号病患下落,却被陷害成精神病患的可怜虫,还是一切都是为了不让泰迪将岛上的非法实验公诸于世?

 

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导演马丁埋下了非常多的伏笔,包括似乎与泰迪认识的老人向他比手势,精神病患在泰迪的笔记本上面写下「快跑」的字样,甚至泰迪在问医护人员话的当下,医护人员犹豫的表现也都让人不解。然而,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被这一股浓浓的悬疑感推挤,想法比较单纯的观众便跟着故事的剧情一步步往前,而心思比较细密的观众就会开始用自己的逻辑理解这之间的关联,不论你在天秤的哪一端,你都落入了马丁•斯科塞斯精心安排的陷阱。

 


开放式结局并不真的如字面上所写如此开放,一个好的创作者在设计任何细节时,自己脑中一定会有一个确切的目标,真正混淆观众的只是导演引领观众前往的过程。不过《禁闭岛》的故事有一个解开谜团的关键因素,也就是他在山洞里所遇见的雷切尔医生,如果他遇见的雷切尔医生真实存在,那么故事的逻辑便是这间医院害怕泰迪将秘密公诸于世,便试图陷害泰迪。如果雷切尔医生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那么他所调查的一切线索也都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表示泰迪正是精神病患。


 

然而,第67号病患的身分成为了电影的麦高芬(指在电影中可以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例如一个众角色争夺的东西,而关于这个物件、人物、或目标的详细说明不一定重要,有些作品会有交代,有些作品则不会,只要是对电影中众角色很重要,可以让剧情发展即可算是麦高芬。),因为从头到尾见过雷切尔医师的就只有泰迪一个人,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完成这个公式,让我们得出这个故事的「正确解答」。


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透视《禁闭岛》,我们常说电影的构造就如同梦境一般,我们只知道故事从泰迪与查克在开往「禁闭岛」的船上开始,没有任何的线索、任何的可能性可以推论出故事的前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电影也在泰迪留下最经典的台词「你要活着成为一个怪物,还是要当一个死去的好人?」结束,电影结束了故事也就跟着结束,这一场导演透过演员带领观众做的梦,也就到此结束了。

 

如同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经典作品《盗梦空间》,同样也在最后做了一个令人疯狂的收尾,究竟是任务真的成功,或是一切只是一场梦,也让观众们在电影结束后议论纷纷。根据诺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演讲中所说,结局究竟为何根本就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观众跟着故事一起走到了最后,获得任何事物都只会留存在观看者的心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往前走,透过不停的思考与体验甚至是付出,最终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电影散场后盘绕在你脑中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一部作品的好坏会在电影结束后开始发酵,它会引导你开始思考这个故事映照在自身经验中的共鸣,或许是同意或许是排斥,这个时候它所能感染的才是真正会留存在你心中的能量。掉进马丁设计的陷阱里并不是坏事,观赏电影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以及出发点开始,我认为马丁之所以要把剧情设计的如此复杂,原因就是希望观众能够以自己的角度思考一部作品,似是而非的发展让人们开始质疑事物的真假,而这不就是人生吗?也就如同马克·吐温所说:「现实总是比虚构来的怪异。」

 


文/ Sebox


 - FIN - 


推荐阅读


一个故事有几种讲述方式?向金马奖最佳剪辑学习如何讲故事10个小建议助你写出有创意的故事无论如何都要写到最后,只要放弃一次就完了丨黑泽明谈创作这部自编自演的神剧,每集都堪称编剧教科书如何打造令人难忘的广告人物(附人物检查表)剧作课丨你应该学会的两种时间设定手法比起天赋,创作的欲望更加重要编剧自习室丨看完不写还等什么呢?编剧思路堵塞10大自救指南!一切没有被落实的剧本创意都是“耍流氓”!奥斯卡金像奖编剧教你塑造人物的7个小秘诀《妖猫传》这样改,票房能卖15亿编剧自习室丨五个方法帮你确定剧本是否已经完成“打扰了,我是李安。再不拍电影我就要死了。”一次改变人生的相遇好剧本都善于激发观众的情绪被时代碾压的青春——《芳华》剧作探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