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没有一份万能且有效的阅读清单?

2016-04-06 丫丫 做書

我失恋/感冒/孤独/初入职场/患有轻度抑郁症/想提高逼格,该读哪本书或哪些书?我很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却死活读不进文学名著,该怎么办?我只喜欢几首诗,有没有必要读这个诗人的所有诗集?读书是要逐字逐句读吗?是不是等一本书全部读完之后,再开始读下一本书比较好?《追忆似水年华》真的是名著中的名著吗?畅销书都是垃圾?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吗?别人觉得是垃圾的书,我觉得很好看,说出来会不会很丢脸?

 


等等,且慢,先将众多书单和阅读处方搁置一边,书友们,关于“如何读书”这件事,就已经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了吗?毛姆会说,这是普通读者的问题,不是“书虫”们的问题,因为“书虫”们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打开一本未知的书,不会出现上述诸多疑问。我却不以为然。

 

譬如我这般只要是“带字的纸”(包括药品说明书)就要抓过来读一读的“文字饥渴症”患者,也有很多书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不得不中途放弃,或者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读,而一本我还未读完的书总是对一本新打开的书虎视眈眈,家中遍布读了一半的书,我是不是因此就是个“失败的”读书者?

 

那么,在我们的“阅读处方计划”开始之前,先让我们解决这些“阅读的原罪”。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毛姆说,为了享受。“除非你真正享受阅读,否则阅读毫无用处。”毛姆在《读书笔记》一书开篇中写道。因为“阅读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故障的汽车。但它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圆满而感到快乐,如果你们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吗?怎么可能仅仅是享受?

 

毛姆说:“不。知识只能通过勤奋才能获取,那是一份艰辛且枯燥的工作。”想想那些我们几乎从头背到到尾的教科书和单词表吧。什么,你竟然去小说家那里寻找人生的答案?拜托,小说家只要是个足够好的小说家就够了,他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毋宁说,他也没有能力给你答案。“

 

是否人人都该读世界名著?

 

毛姆说:“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读。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除非是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书籍。”

 

尤其是,“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词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还有一句,“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

 

不信你去看伯纳德的那本小书《退稿信》,名声响当当的大作家们,都曾收到过言辞激烈的退稿信——

 

给简·奥斯汀收的退稿信:“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给艾米莉·狄金森的退稿信:“奇怪……这些诗的韵脚都押错了。”

 

给塞缪尔·贝克特的退稿信:“这两本书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面逗留。”

 

给纳博科夫的退稿信:“我建议不如把这本书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从出版第一本书到声名鹊起、再到火遍全球的呢?其中故事曲折离奇,可参见各种野史小传文学花边新闻等。

 

 内心十分想读文学名著,却读不下去该怎么办?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拒名著”的病理性因素:因为这是个伟大的作家 /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所以必然是相当难读的,读不下去是我水平不够,世界名著就该是这么难读,不难读的就不是世界名著。

 

因此,毛姆给出的第一点建议是:从了解大作家的八卦开始。

 

伟大的作家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上校的夫人和无论什么妓女说到底,都是血肉之躯(吉卜林)”。伟大的作品,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写出的作品而已。

 

而且,请你牢记,小说家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他们不同程度的自传。如按照最八卦的作者毛姆先生的说法,大作家司汤达毕生的愿望只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伟大的情人,二是成为一名戏剧诗人。而由于司汤达本人相貌丑陋,是个矮胖挫,所以在女人那里处处碰壁,他甚至请教一位同僚“如何才能赢得女人的芳心”,并且一本正经地记下了这位朋友的忠告。于是,他将自己梦寐以求的能力赋予《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魅力得一塌糊涂,女人一见他就神魂颠倒。

 

而对于司汤达的第二个愿望,成为一名戏剧诗人,他也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大量研读剧本,不停地去剧院看戏,并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观感。人们后来发现,司汤达在日记中反复谈到的竟是如何将看过的戏剧改编成自己的剧本!由此,八卦文学作家毛姆先生继续推断:也许司汤达从来就没有什么虚构故事的才能。小说《红与黑》也确实是源于一则引起社会轰动的刑事案例的改编。

 

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红与黑》是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最好的书并不是由最和蔼可亲的人写出来的”。

 

事实上,大多数伟大的作家,都存在某种突出的性格缺陷。除此之外,几乎每个男作家都拥有一打情史和众多情人,普遍的规律是:一段情史成就作家的一个小说人物 / 一部小说。

 

狄更斯就是如此,且因为妻子和情人的事,闹到要去《纽约时报》上解释的地步,他曾公开表示“不该那么年轻就结婚”。毛姆的建议是:“只有你很想了解他的私生活时,你才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读《大卫·科波菲尔》,因为那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自传。”

 

另外,毛姆给出的第二点建议是:学会跳读。

 

在照相机发明之前,或照相机不那么普遍的年代,风景描写或许还有意义,即使这一点,毛姆也存在质疑:不管多么逼真、形象、诗意的景色描写,除非它们有助于推动故事发展或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情况,否则就是多余的废话。那么,在遇到这种无意义的冗长和多余的废话时,可以选择跳读。

 

还有一些关于文学名著的花边新闻,是有必要了解的,因为它有利于我们跳读。比如,你真的认为普鲁斯特想要把《追忆似水年华》写那么长吗?难道伟大的作家不都是“批阅几载、删改五次”的吗?并不尽然。

 

普鲁斯特原本只打算出三卷本,每卷400页。第二三卷还没来及得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版事务搁置,他在战争期间无事可做,于是在原本已经写完的小说基础上增加许多内容。毛姆是普鲁斯特的脑残粉,“我对普鲁斯特的颂扬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到厌烦,也不愿拿其他书解闷。”但是,毛姆同时也客观地说,“某些重复、冗长、琐碎,实在令最有耐心的读者也不免生厌,尽管如此,他的缺点还是大于优点。”所以,你还不赶紧学会跳读?

 

而另有一些小说家,则是迫于债务或为了金钱写作。

 

如塞万提斯,穷得叮当响,靠写作赚钱,因此不得不在《堂吉坷德》的前半部插入了一篇又一篇的短篇小说,使得小说前半段比后半段冗长许多。了解这点之后,不会跳读的你是不是傻?

 

巴尔扎克十分高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喜好奢华生活、挥霍成性、债台高筑,喜好购买瓷器、家具、绘画、雕像和珠宝,尤其喜欢收藏手杖,最终由母亲帮他还清债务,结果她的母亲却不得不写信向儿子求助:“给我面包,我的儿子。”巴尔扎克对此的回复是:“我想,您最好来一次巴黎,让我们谈上个把小时。”

 

甚至备受推崇的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并不受朋友待见。自从《穷人》使他一夜成名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突然从一个特别羞怯和敏感的年轻人变成一个话痨。“他似乎忘乎所以地标榜自己的作家身份,傲慢而自负地自我炫耀”,并且则开始任意挥霍预支稿费,沉溺于赌博无法自拔,所以不得不快速写作:

 

“钱对于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而我下的注不仅仅是我输掉的钱,我也输掉了我最后的一点理智,我简直激怒到了顶点。我输了,我当掉了自己的衣服,安娜·格里高利耶芙娜也当掉了她所有的东西,甚至她的最后一件小首饰,我们不得不栖息在铁匠铺上面的两间陋室里。最后,什么都都输光了。”

 

将伟大的作家拉下神坛,并不是不敬,反而是企图与他们亲近,与他们产生联结,希望能够和他们亲密无间。毛姆说:“如果要真的对他们表示敬意,最好的方法,把他们当作我们的同时代人,和他们亲密无间,认为他们依然活在我们中间,而不是顶礼膜拜。”

 

 至于是不是必须读完一本书再继续看下一本,毛姆则表示自己的习惯是同时阅读五六本书。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保有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至于我,当然选取最适合我自己的计划。清晨,在开始工作之前,我总要读一会儿书,书的内容不是科学就是哲学,因为这类书需要清新而且注意力集中的头脑,这样我的一天开始了。当一天的工作完毕,心情轻松,又不想再从事激烈的心智活动时,我就读历史、散文、评论与传记;晚间我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预备在有读诗的心情时读之,在床头,我放一本可以随时取看,也能在任何段落停止,心情一点不受影响的书。

 

那么,只喜欢某诗人的某一首诗,是否要读他的诗集?

 

毛姆对此的回答是:“很多诗人一生中写过许多诗集,可是往往只留下两三首真正的好诗,我认为这已足够评价他们。我更喜欢诗选而不是诗集:我不愿意读那么多,收获却如此之少。”

 …….

 

摘录了文学花边新闻作家毛姆如此之多的句子,希望能帮你厘清阅读之前的一些障碍——在开始阅读之前,不要有任何的隐形的阅读压力或定式,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的任何建议,“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

 

因此,尽管上文给出了一条又一条的阅读建议,如果你有适合自己的、更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权当以上都是废话,你才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书单:




《毛姆读书随笔》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刘文荣 




《退稿信》

作者: 安德烈•伯纳德(André Bernard)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译者: 陈荣彬 


做書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如何制定读书计划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书店范文电子书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再谈编辑再谈电子书再谈读书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2015中国最美的书书单Goodreads2015书单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