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设计与内容高度融合,一本书就会独一无二

2015-11-07 杨林青 做書


契机


在《睡不着》出版前,我和Tango、朋友米乔就讨论过这本书的编辑和设计。尤其是如何把他的漫画呈现在纸上,而不是直接放上去,对于这一点我们基本达成了一种编辑共识。但这之后由于我们各自都很忙,Tango就把这本书直接交给了出版社,《睡不着》就这么出版了。


今年3月份,Tango要在巴黎做画展,主办方要给他出一本书。画展前他再次找到我,希望我能按照之前讨论过的编辑方式重新做一本。期间,我们还分析了《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这套书。两位作者,一位是演员、画家和作家,另一位是作家、编辑和记者。一个画,一个编,通过“都死了”这个主题来调侃这个冷漠的社会。以他们的多重职业身份来看,我相信,他们并不希望把画稿直接搬到书中,而是把开本、页数、画的顺序以及剪裁的大小,等等,统统纳入最初的创作中,使一本纸质书的视觉和物理形态完全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是的,他们像导演执导一部戏剧一样创作、编辑、设计了这套书。显然,他们有着极强的视觉写作和编辑能力才能同时考虑到这些因素。至于最后的设计,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封面&内页


相对于《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来说,Tango的漫画作品显得毫无“预谋”,他只是习惯每日用画笔来记录那些无厘头似的奇思妙想。《睡不着》沿袭的是一种作品集的编辑方式,Tango则认为谁的作品都可以用这种方式,简单地罗列不但没有与网络呈现方式区分,还失去了书与作者的某些内在联系。是的,Tango画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作品,它们更像是一堆已写作好的文学素材。Tango就像一个用视觉来写作的作家,5年下来,已用简单的纸笔创造出一个幽默、荒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所以,我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这堆素材里找到线索,编辑一本能真正表达Tango的书?


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我沿着这条思路编辑和设计了《Sleep No More》(中文名:碎梦)。这本书在Tango的巴黎画展上顺利推出,且很快就被“抢”完了。这让我有了在国内出版这本书的想法,再把内容编得更丰富一些,同时弥补一些当时因时间原因导致的遗憾。


《碎梦》(“Sleep No More”)封面

角色转换


作为书籍设计师,一般都是编辑把齐清定的稿子交到我手里,我再开始做设计。但做《别做梦了》这本书,我却担任了三个角色:选题策划、编辑和设计师。为什么要策划这本书?当然,直接的原因如:Tango的一日一画多么受读者喜爱;读图时代人们多么需要这类作品减压;《睡不着》有着多么好的销售成绩,等等。但对我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结果论。正如前面所说,Tango就像一个视觉作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文学性,他吸引我像一个出版人一样去发现他、挖掘他,而不是直接用纸印刷他。


接下来就是如何编辑和设计的事了。

视觉编辑


《别做梦了》是一本非传统编辑经验的图书,除了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外,它还需要编辑对“视觉语言”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我把这个称为“视觉编辑”。目前在国内,大部分编辑是文字思维,即使是图文书,图片大都是由作者提供,鲜少有编辑直接参与。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在中国本土很难编出《秘密花园》这样的书了。此书一火,估计类似的作者和内容就成了大家趋之若鹜的对象,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都是围绕着减压神器、涂色书风潮、销售排行等展开。其实,涂色游戏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玩意儿,除了作者提供了原始素材外,是编辑发现了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自己的“花园”。他巧妙地借用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把无色的花园留给读者自己去“种植”,一万个读者会“种植”出一万个不同的“花园”,这才是此书的意义。尤其是那些并没通过美术训练的读者,他们甚至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是有艺术潜质的。所以,我认为编辑才是这本书的最大功臣,如果他不具备视觉思维是编不出这样的书的。


Tango的漫画具有文学的隐喻性,这为视觉编辑带来了无限可能。微博上的一日一画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昨天的画和今天的画并无直接关联,所以很难从作品本身找到编辑线索。我需要从Tango身上找:他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促使他画漫画?他的生活状态如何?他平时在做什么、想什么?是什么动力让他一日一画?为什么他总是深夜在微博上发布当日的漫画?等等。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猫、咖啡、影子、办公室、卫生间、飞机、手机,这些与身处城市中的我们看的、用的事物并无二致。这是Tango真实的生活状态,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就如他写到:

人皆生而孤独,在孤独这回事上,我并不孤单。我画下我脑中的闪念,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和图形,在网络上漂流,与那些素不相识的灵魂相遇,彼此共鸣,会心一笑。每逢这个时候,我相信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承受着孤独,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属性,我们都是彼此孤独的盟友。


生命充满了这样的悖论,总是睡不着,总是梦不醒。在梦境的残片里,不可能化为了可能,无意义成就了意义。

“总是睡不着,总是梦不醒”,我们总是游离在现实与梦之间。现实让我们要有梦想,但梦多了又使人脱离真实,醒醒吧!别做梦了!⋯⋯是的, 别做梦了!编辑思路就围绕着这个无厘头的主题产生了。从2010年开始至今,Tango不间断地创作了1500多幅漫画。我们从中选出了124幅作品作为素材,其实这些视觉素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所以我们决定去掉原作旁白,并打破创作时间的顺序。然后,把它们分成六条线索:无聊、幻想、励志、成真、现实、上帝。 最后编入一个虚构的梦境之中。这样一来,它们既能保持独立趣味,又能相互衔接,共同讲述一个主题。


《别做梦了》编辑过程

媒介转换

在北京字里行间书店的作者签售会上,一个读者说看《别做梦了》很像看一部小电影,很有镜头感。网上也有读者说看《别做梦了》有一种连贯看故事的感觉,像一篇小说。谢谢他们!这正是我们想区别于网络阅读的目的。


Tango的漫画是通过微博发布的,一日一画的节奏让网友可以定时欣赏到一幅漫画,我们也可以用手机打开微博相册,任意浏览所有作品。但我们如果把这些漫画直接排在书籍的页面上,这不但没有区别于网络,更没体现纸质书特有的阅读方式和物理特性。网络与纸质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微博是带有交互性的碎片式阅读,书籍是一种让人专注的渐进式阅读。不同的阅读方式决定了我们在编辑和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来建构和传递内容。

Tango发在微博上的一日一画


虽然内容已经到位,但视觉编辑的工作还未完成。书籍的一切视觉元素都可以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它们与内容的高度融合才能使这本书独一无二,无法复制。所以,书籍的开本、页面、页边、页缝、翻阅方式、厚度、纸张、印刷方式、装订方式,等等,都可以补充甚至提升内容的观感。


我们利用“页面”把124幅漫画剪辑成333个“镜头”,有些漫画独处在镜头的某一角落,有些则被分解成几个镜头,再靠“翻阅”把所有镜头串连起来。《别做梦了》的开本大小介于《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和《睡不着》之间,内文特地采用了松厚度较高的瑞典轻型极致纸,装订起来厚度饱满,拿在手上重量轻盈,翻阅时手感亲切。如果视觉编辑到这一步,那最后的版式设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别做梦了》编辑手稿

《别做梦了》翻阅效果图


《别做梦了》是一本实验性较强的的无字漫画纸质书,除了前后有一句“Wake up“,书中没有其它文字,没有目录,更没有页码。至于书的英文名为什么是“I have a dream”?那就只能留给每位读者作为一个“悬念”吧。


采访丨杨默 9527(刘伟)

整理丨彭慧芝

编辑丨林晓璇


相关图书


《别做梦了》

副标题: I have a dream

作者: Tango

策划、设计: 杨林青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8

页数: 344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2493495


从2010年开始至今的5年间,Tango不间断地创作了1500多幅画作。我们从中提炼了124幅与“梦”相关的作品,并打破创作时间的顺序,无需旁白,因为这些图像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这种带有启发性的视觉语言,为在纸上进行再次“视觉编辑”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利用画面与页面之间的空间关系,对它们进行了重新“剪辑”,构筑起一个个连续、幽默、荒诞而又真实的梦境。(杨林青,本书策划人、设计师)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本文为做書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点击下方 蓝字 阅读文章

关于做書入行指南投稿指南约稿范文编辑手记范文

沈昌文谈编辑张立宪谈编辑刘瑞琳谈编辑黄明雨谈编辑王思迅谈编辑汪家明谈编辑刘景琳谈编辑董秀玉谈编辑李昕谈编辑

聂永真谈设计原研哉谈设计杨林青谈设计朱赢椿谈设计王志弘谈设计佐藤可士和谈设计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收藏(新)台湾设计师推荐的11个网站

做書者说001:当我们谈论 kindle 时,我们谈些什么?做書者002:知乎的出版实验做書者003:豆瓣阅读,一个平台的诞生做書者说004:《离线》,打造慢科技杂志做書者说005:独立出版是否有未来?做書者说006:关于电子书,你们都上当了做書者说007:刘瑞琳谈“做编辑”

書肆纪001:理想的书店,书店的理想(之一)書肆纪002:理想的书店,书店的理想(之二)書肆纪003:理想的书店,书店的理想(之三)書肆纪004:理想的书店,书店的理想(之四)

刘苏里&钟芳玲&杨照:未来独立书店的可能性方所:一家书店如何做到年客流250万吴清友:我与诚品书店的25年钱晓华:我就是我的书店


点击购买《别做梦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