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文详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判读!
一文详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判读!
01
心脏解剖与心电图基础
心 脏 解 剖 位 置
心脏位于胸腔的纵隔内。其所在位置相当于第2-6肋软骨或第5-8胸椎之间的范围。整个心脏2/3偏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一尖一底:心尖、心底
三缘:左缘、右缘、下缘
两面:前(胸肋)面
下(膈)面
额面心脏解剖与心电轴
心脏激动与ECG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与血供
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右冠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源于左冠状动脉 右束支来源于第一间隔支供血
02
AMI的心电图表现
AMI中T波的改变
(2)T波的演变过程为:①T波增高后与抬高的ST段融合为单向曲线;②数日内,T波由高尖向低平、平坦、倒置,呈“冠状T波”;③数周至数月后,倒置的T波逐渐变浅、直立。
AMI中ST段的改变
(2)ST段短时间内回降2 h内回降≥50%,提示罪犯冠脉再通,心肌有效再灌注。ST段回降越早,降幅越大,再灌注越充分。多见于早期成功再灌注(溶栓或PCI),部分为血栓自溶或侧支循环及时建立。
ST段变化
(4)ST段抬高与回降交替出现多见于冠脉内血栓形成后或溶栓后24 h内,继发性体内纤溶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的功能亢进。二者交替时分别使冠脉血管闭塞、开通交替发生,患者容易发生再梗死。当24 h后出现ST段的再抬高,应考虑发生了再梗死
AMI中Q波的改变
AMI发生后6~14 h,多数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是确定AMI诊断的依据之一 病理性Q波有两种成因: ①组织学上的心肌坏死,一般表现为不可逆性Q波; ②顿抑心肌一过性的电功能丧失,表现为可逆性Q波。
Q波的演变:
➤ Q波部分消失或变小:如见于AMI早期,提示顿抑心肌获得挽救,获得再灌注;如见于AMI晚期,病灶小、疤痕退缩及邻近心肌肥厚
再灌注后获益的心电图变化
(2)病理性Q波有效再灌注能使病理性Q波不出现或幅度减低、出现的导联数目减少、消失的比例升高(心肌组织水平的微循环得到有效再灌注后2~6个月消失)。上述指标出现的时间段明显不同,早期(再灌注后90 min)观察ST段改变,12~24 h观察T波变化。
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指心律规整时,心电图T波的振幅、形态和极向出现逐搏交替的变化。当变化幅度较低,肉眼不能分辨(微伏级电压)时,称微伏级T波电交替。AMI出现T波电交替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急性早期检测出的T波电交替可能预测急性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肌梗死后4~6周检测的T波电交替对更远期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
J波
03
心肌梗死与心电图定位
“6+2现象”
ST段抬高:aVR↑,且抬高程度aVR↑> V1↑ ST段压低:V2-V6 (以V4-V6最明显),及 Ⅱ、Ⅲ、aVF (Ⅱ导联最明显) , aVL压低不明显或无压低 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见于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或有侧支循环代偿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特点
前降支梗死部位鉴别
心电图定位心肌梗死部位流程图
04
心肌梗死特殊心电图判读
心肌梗死与LBBB
此外,T波应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电图还显示III、aVF导联T波双向和倒置(箭头),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提示缺血。这些表现是特异性的,但对缺血或梗死的敏感性不是特别高。
AMI并LBBB诊断
心肌梗死与LBBB
心肌梗死与RBBB
de Winter综合征
心电图特点 1.V1-6导联J点压低1-3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 2.QRS波通常不宽或轻度增宽 3.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上升不良
临床特征 与ST段抬高型前壁AMI患者相比,该类患者更年轻、多为男性及患有高胆固醇血症,提高认识可减少诊治延误
de Winter综合征处理
de Winter综合征的ST段是压低为主 造影结果多提示为左前降支完全闭塞或者次全闭塞,必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存活心肌
心电图特点
T波特征性改变主要出现在胸前导联,以V2-3导联为主,有时可以扩展到V4-6导联,少数病例Ⅱ、Ⅲ、aVF导联也有特征性改变
无异常Q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
无ST段移位或轻度抬高(<0.1mV)
心绞痛缓解后出现T波对称性深倒置或双向,以后逐渐转为直立的动态演变过程,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等
上述T波特征性改变当心绞痛再次发作之后,可以重复
End-
「有用就扩散」
大家都在看
血钾高达 10.22 mmol/L !看看心电图全程演变与识别处理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