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殓之后为什么要跨火盆?| 民俗健康新解

顾沈兵 健康上海12320 2020-02-01


我们对民俗进行“健康新解”的时候,常常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健康智慧,在经济与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他们遭遇疾病时如何利用当时的条件进行抵抗,那些探索和实践总能令我们感到惊喜。今天,我想说的一个习俗就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殡葬,上海人习惯说“大殓”,参加完大殓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跨火盆,意为“去晦气”:火盆似乎代表阴阳交界,跨了过去,就跟冥界隔绝。不同于现在的我们被慢性病所困扰,以前的人们最惧怕瘟疫(传染病),特别是参加完葬礼后,总有人生病甚至死亡。人们思考:如何才能不被其身上的疾病所传染?古人很有智慧,发现参加完葬礼后,跨一跨火盆,就可以防止疾病传染。现在大家都明白,以前传染病死亡大概就是两类——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尸体不仅自身传播病菌,死者生前生活过的地方也到处被污染,所以到过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会沾上一些病菌。跨火盆的确可以杀灭病菌,古代人不知道缘由,反正觉得跨火盆后减少了疾病发生,去了“晦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10年东北发生肺鼠疫大流行,其时,东北已沦为半殖民地,俄国、日本都有强大的势力,但面对如此凶险的疫情,一筹莫展。中国传染病防治第一人伍连德,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认为死人尸体是重要的传染源,采取了交通检疫、隔离疫区等措施,特别是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很好地控制了疫情,成为世界上第一有效控制鼠疫的壮举。尽快很多人都反对焚化尸体,但在消毒药品出现之前,用火与开水是最好的杀菌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上海人参加完大殓之后还有个习惯,就是不能马上回家,而必须要到较远的地方逛一圈,这也类同于跨火盆,为了把病菌、病毒等“晦气之物”带离得远远的,希望别传染给家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跨火盆和绕远路,表面看属于“迷信活动”,实际上是当时的人们在科学认知和经济条件受限下躲避疾病的“自保之法”。当然,这些方法并不值得提倡,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是殡葬在殡仪馆、经过合格处理,二是殡仪馆并非死者生活的场所。但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高温杀菌”、“隔离传染”的意识与雏形:对疾病的恐惧,推动人们不断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而这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良的过程,本身也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科普支持:

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院长 

顾沈兵 博士




多阅读☞

“人老心不老”:我们到底要不要“服老”?| 民俗健康新解

“有钱难买六月泻”,你“中奖”了吗?| 民俗健康新解

“暑汗贵如金”,还不“动”起来?| 民俗健康新解

入伏吃羊肉,你准备好了吗?| 民俗健康新解

我们为什么期待晒霉?拥抱阳光就是拥抱健康!| 民俗健康新解

“一醉解千愁”?小心愁上愁!| 民俗健康新解

梅雨时节点柱香,健康还是不健康?| 民俗健康新解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蛔虫抗议:不做“背锅侠”!| 民俗健康新解

端午的那杯雄黄酒,能不能喝?| 民俗健康新解

“千金难买老来瘦”?老人应该吃点肉!| 民俗健康新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