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心不老”:我们到底要不要“服老”? | 民俗健康新解
有句老话,跟“老”有关:“人老心不老。”对于这句话,支持者认为,那是当然的!心年轻,才能人年轻。而反对者表示,何不坦然面对老去,为啥要如此纠结?那么,从健康角度来说,我们到底要不要“服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从心态上,我们应当“不服老”。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年轻人可以做的事,比如工作、旅游、运动等,老年人同样可以做,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多尝试新事物、多吸收新知识,不让头脑僵化、不让心灵束缚,这是“夕阳无限好”的最重要前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从身体上,我们应当“服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各种功能出现衰退,这是不可避免的,老年人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老了”就故意逃避或掩饰。例如,不少老人明明听力衰退严重,却就是不肯戴上助听器,其实助听器就像眼镜一样,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辅助工具;还有很多老人,哪怕腿脚不便,甚至走路跌跌撞撞、摇摇摆摆,但就是不愿意拄着拐杖出门,其实拐杖可以很好地起到借力与支撑的作用,有助于预防老年人摔倒摔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觉得,助听器、拐杖等都是衰老的象征,而他们不愿意向别人暴露出自己老去的现实,这是“鸵鸟之术”,对我们老年人快乐、健康生活一点帮助也没有,反而害处多多。当听不清别人讲话、走路摇摇晃晃,在别人的眼里,你已经是十足的老人,再怎样掩饰也是没有用的。掩饰只会增加老年人的生活风险,影响人际交往、限制日常行动,甚至导致意外事件发生,会使老年人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健康老年的认知是欠缺的,这才导致了诸多对于衰老的偏见与误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老年人也别“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青年人吃过的米还多,经验足而见识高、年纪大而有特权,譬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强行别人让座等。
因此,老年人既要认识到自己的年龄,做同年龄相一致的事,又要“老而弥坚”,正视自身衰老、学习健康之道,这样才能让生命的活力始终源源不绝,真正活出“人老心不老”的精彩人生!
科普支持:
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院长
顾沈兵 博士
更多阅读☞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蛔虫抗议:不做“背锅侠”!| 民俗健康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