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暨《规划师》 2016成都国际论坛成功召开
点击上方“规划师杂志”可订阅哦!
□ 本刊记者 李木子,梁志霞
2016年10月22~24日,由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和《规划师》杂志社联合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和中国营造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协办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暨《规划师》·2016成都国际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此次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乌克兰的城市规划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城乡规划管理单位、设计单位、高校、《规划师》杂志理事单位的代表,共计 200 余人出席。
论坛开幕式由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院长赵兵主持,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永正、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先杰、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邹妮妮、《规划师》杂志社副社长熊元鑫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国际研讨会主题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主题论坛,二是分论坛。
( 一 ) 主题论坛
在主题论坛上,国内外6位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研讨。
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世界建筑学会学术研究院院士、国际建筑设计学自然有机学派领袖、加拿大本土美洲原住民设计师道格拉斯博士(Dr. Douglas Joseph Cardinal) 作了题为《印第安传统村落的重建》的报告。道格拉斯博士分享了加拿大国家文明博物馆、美国印第安博物馆等一系列建筑设计案例,他认为在建筑设计中,应融入对自然、母系社会文化的理解,以自然理念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探求用建筑空间表达对传统文化、部落、生活和自然的热情,将人对生活的期待转变为现实。
世界交通研究会会长、日本中部大学教授林良嗣(Yoshitsugu Hayashi)作了题为《基于人类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生活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报告。林良嗣教授提出其对“可持续”内涵的理解,认为“可持续”应该是环境的可持续、对地球社会的低危害、对资源的低掠夺以及低污染和低碳;同时,指出生活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可达性指数和区域幸福指数,并重点以伦敦和曼谷等地的案例说明了交通可达性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作了题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村落防灾》的报告。柳肃教授首先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古人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社会政治和国家治乱的高度来认识;其次提出了森林保护与防灾的关系,认为“绿化”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森林,而非种植野草灌木,因为野草灌木的根系无法深入地下,不能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人们对河流生态认识的误区,认为以构筑堤坝来防水灾的方式是不明智的,高大的河堤破坏了生态和自然景观风貌,也严重破坏了历史传统村落所具有的地域特色文化景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祁嘉华作了题为《传统村落的升级版—从传统村落到特色小镇》的报告。首先,祁嘉华教授认为传统村落评选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工程,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评选出2 555 个传统村落,其中有1 000余个村落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其次,他指出当前我国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村落的空心化、仅是将村落提升至镇的规模等。最后,他指出可借鉴特色小镇的经验来塑造传统村落。例如,在村落中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利用村落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发掘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打造具有文化魅力的产品。
意大利建筑师、Atheis建筑工作室创始人达米亚诺·泽曼(Damiano Zerman)作了题为《意大利的乡村环境遗产与建筑保护》的报告。达米亚诺·泽曼以意大利Garda湖附近的某农场改造项目为例,从建筑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其关于乡村整合的理念。他认为,在开展项目之前,首先应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景观环境,尊重场地、了解整体地形;其次应对项目进行地形研究和物理研究(对建筑破败情况的研究),在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既尊重科学又尊重当地的传统特色,修复建筑并恢复其原貌;最后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应尊重地域性,选当地的材料,如该项目就利用了当地花岗岩作为特制涂料,在细节处使传统地域特色相协调。
乌克兰环境设计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师Valery Myronenko作了题为《在现代通信框架下的基于社会需求的村庄环境适应性》的报告。Valery Myronenko 博士以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村落的建筑空间格局、建筑空间特质和风貌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传统的东西应与当代的需求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建筑空间功能应进行适时地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二)分论坛
此次国际研讨会共设有两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传统村落规划编制与规划实践”及“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
在“传统村落规划编制与规划实践”分论坛中,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陈渝作了题为《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困境与出路—以石骨山“公社新村”为例》的报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林融代作了题为《传统村落综合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三个传统村落综合规划为例》的报告,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余侃华作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的报告,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杨飞作了题为《基于资源脆弱性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探索—以云南腾冲市银杏村为例》的报告,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的刘塨作了题为《基于功能湿地理论的生态校园规划—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模式》的报告,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闵忠荣作了题为《民宿开发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对策研究—以婺源县西冲传统村落为例》的报告,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朴金姬作了题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朝鲜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江西村为例》的报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受到城镇化的冲击,其特色日渐式微,留住乡愁,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分论坛从村庄规划编制、不同类型的村庄保护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如“互联网+”和民宿开发的引入,其思路、方法和路径各不相同。诚如分论坛主持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分院常务副院长何兵所言,此次讨论具有“以情怀为先、学科融合为要、时代背景与村落演进为底、村民主体为主、内容总结为策、改善人居环境为优”的特点,可为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在“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分论坛中,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许五军作了题为《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思路、策略与实施—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例》的报告,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朱涛作了题为《广西传统村落的价值与利用探微》的报告,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的王长柳作了题为《板夹溪十三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研究》的报告,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陈栋作了题为《江苏淮盐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盐城市草堰村为例》的报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李建学作了题为《路在何方?—中心城区边缘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规划策略探索》的报告。传统村落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但曾经熠熠生辉,凝结着历史记忆与反映着文明进步的聚落空间,当前正在加速地分异和消失。在此次分论坛中,与会代表结合各地案例,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及策略,为规划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合此次国际研讨会主题,与会代表们还对映秀镇、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和毕棚沟等川西北美丽乡村传统村落进行了实地考察。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规划师论坛2】“海绵城市”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规划策略
【规划师论坛3】预控与协调:城市水系保护区的划定路径 及管制措施
【PM】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行政组织冲突解析 —以重庆湖广会馆历史街区拆除事件为例
【PD】海洋生态文明视角下海湾区域规划布局探索 —以宁波市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划为例
【PD】城市型岛屿生态旅游规划探索 ——以襄阳市鱼梁洲总体规划为例
【PA】健康生态的国际食品城规划设计探析 —以中国食品谷为例
【PA】全域视角下的最美乐居小镇规划 —以《海口市演丰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3—2030)》为例
转载须知
由规划师杂志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
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购买《规划师》或图书
请拨打电话:0771-243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