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R】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研究 ——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2017-08-29 王敏 彭英 规划师杂志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彭英在《规划师》2017年第6期撰文,文章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框架,即首先对城市公园游憩机会清单进行梳理,其次从物理环境、游憩活动和管理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对环境因子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建立公园体系目标游憩机会谱及编制发展导则,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宁国市公园体系的建设中,为提升城市公园体系的综合效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建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游憩机会谱;城市公园体系;安徽省宁国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6-0100-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王敏,彭英.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研究 — 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J].规划师,2017(6):100-105.

一    

城市公园体系发展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城市公园体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城市公园体系对于保持城市水土及改善区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承担着城市外围绿色屏障、城区绿肺空间及社区邻里绿点三大生态涵养功能。另一方面,城市公园体系是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追求多样化游憩体验、感受城市文化氛围的重要场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规模的城镇建设蚕食了城市绿色空间、高密度的公园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质量、低效的公园管理维护方式影响了公园效能的发挥,使得区域整体环境逐渐恶化。此外,大多数的公园建设还面临着游憩体验雷同、游憩场地闲置和资金投入低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到“理想地讲,大城市地区最好有两种系统,一个是按照自然的演进过程保护的开放空间系统,另一个是城市发展的系统。要是这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话,就可以为全体居民提供满意的开放空间。”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其实质性内容主要包括对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建立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和拟定城市绿化特色三个方面面临着郊野绿色空间统筹、市民多样性游憩引导、城市文化特色指引和公园管理体系发展等重要议题,目前尚缺乏具有针对性和普适性的规划设计技术支持。

基于此,本文尝试结合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简称“ROS”)理论,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对象,探索兼顾城市生态保护、多 37 41126 37 15231 0 0 2311 0 0:00:17 0:00:06 0:00:11 3233化游憩体验与可持续公园管理的城市公园体系发展路径。

二      

 游憩机会谱理论

美国林务局 (USFS) 和土地管理局(BLM)带头开发的游憩机会谱是一个涵盖资源普查、规划和管理游憩经历及环境的多目标框架,可在制定资源等级的同时关注资源环境和娱乐者的体验游憩机会是指在环境条件合适的前提下,游客拥有一个公平的选择机会,选择在其偏好的环境中参与期望的活动,以获得满意的游憩体验。其中,机会的形成主要源于环境特征(植被、景观、地形和风景),与之相关的游憩使用(使用水平和类型 ),以及管理的基本条件( 开发、道路和规章 )。实践表明,在游憩机会谱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游憩机会清单可以增加公众游憩体验的多样性,减少游憩设施的盲目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理论已成为国外最有效的资源和游憩管理方法之一,逐渐被应用到森林游憩、河流游憩、公园游憩和旅游公路构建等方面,并在分配和规划游憩资源、提供适宜的游憩机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   

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发展策略研究框架

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发展策略研究框架是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为基础构建的,包括资料收集和对研究区域的实地调查等。首先,研究通过梳理城市公园游憩机会清单,划分出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和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4种游憩机会类型。其次,研究从物理环境、游憩活动和管理环境三方面构建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对环境因子进行重要性描述性分析与偏好程度描述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色提升策略,构建了公园体系目标游憩机会谱,并编制了特色发展导则(图1)。

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清单梳理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杭州市,西靠黄山市,连接皖浙两省 7 个县市,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宁国市的森林覆盖率达75.33%,绿色植物覆盖率达 85%,拥有“中国元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美誉,市民崇尚翠竹精神。宁国市还拥有著名的历史八景 — 儒峰叠翠、双溪垂虹、岩窦清泉、紫岩暮烟、碧潭秋月、西山春晓、海峰雪松和沙堤烟柳(图2)。此外,宁国市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秦朝时属于鄣郡,具有丰富的人文生态底蕴,江浙文化、皖南文化、红楼文化、畲族文化、古代佛教文化及新型的移民文化在此相融交汇,使宁国市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

研究主要对《宁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中可供市民公共游憩使用的主要绿地和广场用地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部分公园绿地(G1)、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图3)。考虑到绿地规模对游憩容量、生态效益等的影响,研究主要选取面积大于2hm²的绿地进行研究,包括港口湿地公园、牛头山风景区、宁阳公园、曹家冲公园和水阳江滨河景观带等 40 个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约为2709hm²(图4)。

研究基于游憩机会谱的游憩环境分区方法,以综合反映体验与环境质量的游憩密度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公园机会谱。同时,研究结合宁国市公园体系自身环境特点及对市民使用行为的调研,将公园游憩环境依次分为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和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 4 种类型 ( 这 4 种公园游憩环境的平均使用密度依次降低,自然资源依次增多 )( 表 1)。

 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环境因子描述性分析

(一)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美国林务局《ROS使用者指南》(1982年)、《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文献,结合宁国市自然社会和公园体系特征,研究构建了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物理环境质量、游憩活动质量和管理环境质量为一级分支;自然资源特征、人文资源特征、服务设施质量、公园使用状况、活动项目水准、管理建设内容和维护管理水平为二级分支;公园规模、空气清洁度、山水资源面积、视觉美景度和公园文化主题等24项环境因子为三级分支(表2)。

(二)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描述性分析

首先,研究分别对宁国市处于4种游憩机会类型区域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小组共发放问卷样本200份,最终回收且符合要求的问卷共192份,合格率为96%。其中,在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 50 份问卷,在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 50 份问卷,在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48份问卷,在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 44 份问卷。同时,市民根据给定的环境因子对其游憩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分数的高低代表该环境因子对市民游憩体验影响的大小。调查小组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2软件对24项环境因子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表3)。

其次,研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市民认为 24项环境因子均是选择公园游憩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环境因子的得分为 3.65 ~ 4.78),且各环境因子的标准差均低于1.00,说明指标体系因子选择较为稳定,对于不同游憩机会类型的公园均具有普适性。空气清洁度(4.78)、环境卫生维护水平(4.59)、环卫设施(4.55)、视觉美景度(4.45)、公园文化主题 (4.12)、游憩设施 (4.12) 和老年活动项目 (4.10) 等 14 项环境因子的平均值均在4.00(重要)以上,表明它们对市民游憩体验的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空气清洁度与环境卫生维护水平对市民游憩体验的影响最大,较低的污染程度虽然对市民游憩体验的影响较小,但是较高的污染程度却会对市民游憩体验造成较大影响;公园文化主题、游憩设施和老年活动项目集中代表了特色化、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对市民游憩体验的重要程度,这也与公园体系构建依赖于规划设计的现实相符合。

(三)环境因子偏好程度描述性分析

首先,研究对环境因子偏好程度进行调研,并采用Likert-5分制,以了解市民在特定游憩机会类型下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偏好程度,为游憩机会谱的构建提供合理依据。其中,自然资源特征质量、人文资源特征、管理建设内容和维护管理水平的得分越高,表明市民对它们的偏好程度越高;服务设施质量、公园使用状况和活动项目水准的得分越低,表明市民对它们的偏好程度越高(表4)。

其次,研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游憩机会条件下,市民在空气清洁度、植被覆盖率和视觉美景度方面一致呈现出偏好程度较高的特征,对于其他环境因子的偏好则有所差异。

(1) 对于山水资源面积,市民在城区中密度使用型游憩机会中对其的偏好程度一般,在其他游憩机会类型中对其的偏好程度较高。同时,由于宁国市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市民在高密度使用型游憩机会中期望有更多的山水景观以丰富游憩活动、调节小气候。

(2) 对于人文资源特征,市民在城区高密度使用型游憩机会中对其的偏好程度较低,而在其他游憩机会中对其的偏好程度较高。这与市民更倾向于在城区高密度使用型游憩机会中获得健身、锻炼等功能性体验有关。

(3) 对于服务设施质量,市民在不同的游憩机会中对环卫设施、游憩设施和休息设施一致呈现出偏好程度较高的特征。这是因为市民游憩体验与游憩设施质量密切相关。

(4) 对于公园使用状况,市民在不同的游憩机会中对于游人密度、活动全时性呈现出偏好程度逐渐降低的特征。这与市民渴望在不同的游憩机会中获得不同的游憩体验有关。例如,对于公园消费水平与交通便捷度,市民更偏好较低的消费水平和便捷的交通。

(5) 对于活动项目水准,市民期望在城区高密度使用型游憩机会中减少活动类别。这是由于在高密度使用的空间中,活动类别过多会相互冲突,影响游憩体验。另外,市民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游憩机会中应注重设置老年活动项目,在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游憩机会中还应加强对青年活动项目的设置。

(6)对于管理建设内容和维护管理水平,市民一致认为其非常重要,并且期望相关部门在日常管理保障制度、安全与智能化系统、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水平及环境卫生维护水平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管理。

 宁国市公园体系游憩机会谱构建与发展导则编制

(一)宁国市城市公园体系游憩机会谱构建

结合现有游憩机会类型与内容,研究对宁国市公园体系进行提升,构建了“三脉六节,八景十二园”的公园体系结构,贯通九山围城的山脉、三江汇流的水脉,复兴皖赣线铁路的城脉;进一步完善绿道网络,增加交通便捷度(图5,图6)。由于市民崇敬翠竹精神,研究结合“坚、进、和、雅、逸、谦”的翠竹精神,恢复重建“宁国八景”,并建设12个园区;研究根据市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偏好程度,结合对游憩活动与游憩体验的分析,初步确定了每个环境类型中适宜进行的游憩活动。

(二)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宁国市公园体系发展导则

1.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

宁国市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需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①在活动项目设置方面,应力求贴近生活,关注儿童、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提升活动项目的品质。②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应完善无障碍设施、游憩设施、休息设施与环卫设施的配置。③在景观设计方面,合理配置趣味型山水小景,并点缀种植疗养型、芳香型植物。④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以原生自然型铺装材料为主。⑤在活动项目设置方面,应注重对全时性活动项目的建设,提高公园在早、中、晚、阴、晴、雨、雪等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效率,同时建议设置较少的活动类别,鼓励发展自发性游憩活动并为其预留充足的空间。⑥在公园管理制度建设与环境维护方面,应加强对日常管理保障制度、安全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升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水平、环境卫生维护水平。例如,位于宁国市政府前面积为4hm²的世纪广场,其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特征,以大面积特色铺装为主,点缀喷泉水景与景观树池,同时设置一定的健身设施,满足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

2.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

宁国市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①在公园建设方面,应注重对公园特色文化主题的打造,同时避免大面积的挖湖堆山。②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配置足够的游憩设施、休息设施与环卫设施。③在活动项目设置方面,应注重对全时性活动项目的建设,重点设置儿童活动项目、家庭活动项目、老年活动项目与残障人士活动项目。④在公园管理制度建设与环境维护方面,应加强对日常管理保障制度、安全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升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水平、环境卫生维护水平。例如,位于老城核心区面积为47.94hm²的宁阳公园,其建设主要依托自然山地环境,恢复重建了“宁国八景”之一的海峰雪松,以传达宁国市坚韧的城市精神。

3.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

宁国市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①在资源保护方面,应加强对优质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注重对园区历史古迹的保护。②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配置足够的游憩设施、休息设施与环卫设施。③在活动项目设置方面,应丰富活动项目的类别,注重对家庭活动项目、老年活动项目和青年活动项目的建设。④在公园管理制度建设与环境维护方面,应加强对日常管理保障制度、安全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升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水平、环境卫生维护水平。例如,位于中津河与东津河交汇处面积为 69.39hm²的中津湿地生态园,在建设时将“谦”作为公园的文化主题,并以雨洪管理理念为指导,优化其涵养调蓄的生态功能。此外,在植物配置方面,主要采用乡土植物,力求保持朴野、自然和原生的状态。

4.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

宁国市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公园游憩机会的内容建设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①在资源保护方面,应以优质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为主,并强化对园区历史古迹的保护。②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需配置足够的游憩设施、休息设施与环卫设施。③在活动项目设置方面,重点进行特色青年活动项目与老年活动项目的建设。④在公园管理制度建设与环境维护方面,既要完善日常管理保障制度、安全与智能化系统,又要提升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水平、环境卫生维护水平。例如,位于港口镇东部面积为 155.20hm²的包家山山地生态园,其恢复重建了“宁国八景”之一的儒峰叠翠,通过建设旅游度假设施,打造避暑休闲胜地;加强对公园内野生动物的保护,构建野生动物迁徙廊道;设置跳伞、山地骑行等郊野型游憩项目,以及寻幽访古、森林漫游等疗养型游憩项目。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6期

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

【规划师论坛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城乡规划转型

【规划师论坛2】厦门“降成本”规划供给体系改革策略

【规划师论坛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沈阳旧城存量土地规划实践

【规划师论坛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师论坛5】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乡镇总体规划变革响应

【规划师论坛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思路与对策

【PM】直辖市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技术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PM】《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实施综述与制订建议

【PM】我国乡村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研究与展望——来自《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实践反馈与思考

【PM】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政策探索与规划实践

【PD】“旅游 +”理念下的巴马县总体规划实践

【PD】基于可持续性的宁波慈城私营工业城更新规划方法

【PD】大都市生态区社区综合规划思路探讨——以深圳市西丽水库牛成村综合发展规划为例

【PD】城市旧机场地区土地再开发规划策略——以湛江机场片区概念性规划为例

“《规划师》•咸阳论坛(2017)”征稿函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