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 16-人生无常/思惟人生无常(1人必定会死)

行愿人间 2023-05-16

三士道”有声杂志,点击下方"绿色图标"↑听闻本章节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一章  下士道

第一节  人生无常


得到了暇满人身,也不能懈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是因缘和合,不断变化的。我们要认识人生无常,理解人生无常,经常思惟人生无常。成就了人生无常的观念后,就入下士道了,人生无常观对修行还有很多好处。

人生无常观会使人产生紧迫感,利于精进修法。

没认识到人生无常之前,有时可能会想:“虽然佛法珍贵难得,但是人生还很长,可以慢慢修,今天没修法,那就明天修,年老了有时间再修。”可能会有这样的心态。其实,人能不能有明天真的很难说,如果还没修佛法,今天就死掉了怎么办?有些人晚上躺下,第二天早上没醒过来,睡梦中就死掉了。明白了人生无常以后,就会想到:能不能活到明天是不一定的。如果没来得及修佛法,就两手空空地走了,万一堕了恶道怎么办啊?就会开始精进修行。

没有意识到人生无常时,修行的境界很容易退转。

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们修行了几年后,向尊者报告他们各自的成就。有人说得到了神通,尊者说不算成就;有人说念了六字真言一亿遍,尊者还是说不算成就;有人说生起了人生无常观,尊者听到后立刻高兴地说:“你入道了,很好”。

即使念一亿遍阿弥陀佛圣号,也不能保证肯定不退转,还是有产生退心的可能。但是,如果意识到了人生无常,并且生起了人生无常观,就不会退心了,修行会更加精进。

得到了人生无常观,有利于消除贪、嗔、痴,减少造业。

有了人生无常的观念后,会认识到,身体就像一个旅馆,自己的灵魂只不过是暂时住在这个旅馆里。所以,如果旅馆有些地方破烂了,也不会在乎它,也就不会增长我执。再进一步地想,因为人生无常,在世多久都不一定,这样,对外界人、事、物的执着,就会淡化很多。不那么执着,就不会产生更多的烦恼,也就不会造更多的恶业,结更多的恶缘。既有利于修行,也容易得到世间安乐。



一、如何思惟人生无常

那么,要如何思惟人生无常呢?首先,要明白人生无常的三个根本、九个理由、三个决定。

人生无常的三个根本是:人必定会死;不但会死且死无定期;死时除佛法外,任何办法都帮不上。

(一)人必定会死

人生无常的第一个根本是:人必定会死。

人必定会死有三个理由、一个决定。三个理由是:死亡必定来临,任何办法都改变不了;寿命时刻在减少,没有丝毫增加;有生之年没有多少时间修法。一个决定是:必须修学佛法。

1. 死亡必定来临,任何办法都改变不了

死亡必定来临的四个原因。

(1)生在任何地方都避免不了死亡

人一定会死。受生为人的地方有四大洲:南瞻部洲、东圣身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其中,北俱卢洲的人寿命会长一点儿,能活一千岁,其他八个小洲上也有人存在。人受生在哪个洲都一定会死,生在任何地方都避免不了死亡。

所以,《集法句经》中说:

没有任何一地方,可以避免死亡来,

天上也无海中无,森林之中也无有。

生在大海里也一定会死,生在天上也一定会死,生在哪里都没办法避免死亡,根本没有能不死的地方。

(2)生在任何时代都避免不了死亡

生在任何时代都会死。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妄语,称为四根本戒。四根本戒没被违犯的时代,叫圆满时代。从远古时期开始,圆满时代持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随着人类贪、嗔、痴的增长,有人开始贪饮食,出现了偷盗的现象,触犯了“不偷盗”的戒条,人类就进入了三分时代;人类继续发展,又出现了邪淫,破了“不邪淫”戒,就进入了二分时代;然后又出现了杀人的现象,犯了“不杀生”的戒条。现在,四根本戒已经全部破掉,佛法中称为斗诤时代。

人生在圆满时代会死,只是寿命会长一点儿。生在三分时代、二分时代也会死。

现在是斗诤时代,在斗诤时代,人不但会死,死亡来得还特别快。我们都看得到,现在,一个人能活八十岁就很难得了,大部分人都活不到八十岁,六七十岁就去世了,三四十岁死掉的也有很多。虽然每个人都很想活到八十岁,但是这个想法真的不一定能实现。


(3)任何生命都避免不了死亡

任何生命都会死。

人会死,畜生也会死;普通人会死,有权势的人也会死;娑婆世界的人会死,天人也会死。

任何生命都会死,这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

(4)没有不死的任何办法

除了解脱,没有任何办法能让人不死。

一般情况下,我们念咒、念经,是改变不了死亡的。但是,如果依靠三士道修行,真正地解脱了,是可以突破生老病死的障碍的,不过还是要舍弃现在的肉身。

所以,不能执著于自己的肉身。当我们修行到可以解脱的程度时,在肉身中,灵魂会形成一个七八岁孩子一样大小的意识光体,五根俱全,非常庄严。得到阿罗汉果位后,如果意识光体离开身体,阿罗汉就圆寂了。大乘的佛菩萨与此不同,八地以上菩萨的意识光体可以在肉体中来去自由。如果不想抛弃肉体,也可以住世很久。比如修大威德的一些瑜伽士,有位瑜伽士叫扎雅万智达,活了一千岁;还有一位叫哲贝觉姆,活了五百岁。龙树菩萨活了六百岁,也是来去自由的,六百年后,碰到了另外的因缘,决定舍弃肉身时,就示现入灭了。

佛经中说:

全知佛与缘觉佛, 以及佛子诸声闻,

也要抛弃肉体身, 何况其他凡俗众,

现在,我们想想,已经获得不死金刚身的佛陀,也要随因缘舍弃肉身,示现涅槃相。印度、藏地曾经有那么多获得生死自在的大成就者,还有龙树菩萨、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也已经入灭,只剩下他们的教法存在。我们大家更是如此,一百年后都会死亡,估计一个也不会剩下,不会例外。

无常来临时,任何力量也挽救不了。以前,佛陀所在的迦毗罗城遭到琉璃王的入侵,佛陀知道,这是释迦族过去世共业的果报。佛以大悲心劝阻了三次,琉璃王都是去而复返,这次已经无法阻挡。琉璃王攻城时,目犍连想以神变力将琉璃王的军队带到铁围山之外,但佛陀说没有用。于是,目犍连将一些释迦族的青年男女藏在佛的钵内,可是,屠杀结束后,释迦族人死去的同时,这批人也一样死去。说明佛力也阻止不了业力。


所以,《抛置岩石山经》中说:“诸佛的无比智慧神通力量也比不上无常的力量强大,对于规律性无常死亡,一切佛菩萨的力量合在一起也无能为力。”

那么,得到神通力能不能救自己呢,《无常集》中说:

具足五通之仙人,虽能行空飞万里,

所经之处未有死,如是之地终难抵。

就是说,那些有神变力、获得五神通的仙人,无论如何变化,用神通跑得多快,也跑不到不死之地,也跑不过死亡。

权势、财富也没有用。转轮王福报用尽也要下堕恶道,这些世间神的权势和财富都没有阻挡死亡的能力,我们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

医生也没办法让人不死,也没有让人不死的灵丹妙药,这是大家都知道、看到的。

一句话,没有任何办法能让人不死。

2. 寿命时刻在减少,没有丝毫增加

我们的寿命天天都在减少,连呼吸都是在减少,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减少。

《入菩萨行论》中说:

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

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从母胎里出来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在减少,每过一分钟、一秒钟都是在减少生命。如果能活到八十岁,满一岁时寿命就减少了一年,只剩下七十九岁。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减,不会有可能增加,最后一定会死。

3. 有生之年没有多少时间修法

一个人如果能活八十岁,二十岁以前,要按世间习俗学习和成长,不会想到修学佛法,只剩下了六十年。六十年中,每天睡眠和吃三餐饭的时间怎么也不会少于十二小时,所以,去掉一半吃饭和睡眠的时间,三十年就没有了。剩下的三十年里,工作就要十五年。在剩下的十五年里,如果不努力,比较贪玩儿,把时间浪费在享乐上,真正修行的时间有没有五年都很难说,能有五年已经非常不错了。

所以,有些人说自己学佛学了二十年,但是有没有真正学过二十年呢?可能只是二十年前开始学而已,其中有十年在吃饭睡觉,至少有七八年在工作,修行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两年。还说自己修行了二十年都没什么成就,这样怎么可能有成就呢。

佛经中说:

残酷无情死亡神,在它尚未来临前,

备好一切善资粮,莫要事后自后悔,

第一个决定:必须修学佛法

由思惟人生无常的第一个根本:人必定要死,以及人必定要死的三个理由,我们要做出一个决定:必须修学佛法。

大家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想一想:我们的一生,生在任何地方都一定会死;生在任何时代都一定会死;今生不管命运如何都一定会死;寿命每天都会减少,没有增加。如果有生之年没怎么修法,后世去到哪里也没有把握,真是可怕!所以,必须要修学佛法,一定要修佛法!


三士道连载:

三士道 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 2-道次第的殊胜-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 3-道次第的殊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 4-闻法弟子应具六种想

三士道 5-上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传戒上师,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5-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6-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 7-如何亲近上师 供养侍奉的功德

三士道 7-虔诚信敬、塑上师像、思念祈请、当佛礼敬的功德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上)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下)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 10-前行1-3(净扫道场/摆设佛像/端然安坐 皈依发心)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1礼敬/2供养支)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3忏悔/4随喜/5请转法轮/6请住世/7回向支)

三士道 12-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 13-暇满人身的可贵性

三士道 14-暇满人身的难得性

三士道 15-三士道目标/分类/修行次第



菩提道次第略论连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1-归敬颂、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

菩提道次第略论 2-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

菩提道次第略论 3-本论之殊胜

菩提道次第略论 4-说听轨则

菩提道次第略论 5-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所依善知识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6-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能依弟子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7-依止之法、依止的胜利

菩提道次第略论 8-不依止的过患

菩提道次第略论 9-总明其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0-加行修法(洒扫/陈设/威仪/资粮田/七支供)

菩提道次第略论 11-正行修法/结行修法/未修中间/破斥二种妄见

菩提道次第略论 12-何为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略论 13-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4-思惟人身难得

菩提道次第略论 15-三士道建立/引导之相/建立原理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著《法海宝藏三》、《法海宝藏四》(即三士道(上)、三士道(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