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雨78:苏轼《水调歌头》

杨雨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 | 合集80回全

蒋勋新说红楼梦 | 合集120回全

蒋勋这一代 | 合集7集全

蒋勋为你读诗 | 合集40集全

重要声明



本素材来自于网络。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老夫广祥”—“精品资源”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到古典诗歌中表达亲情、思念的作品,我想你一定会很快想到苏轼的那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几乎每到中秋节的时候,无论是各大电视台的综艺晚会,还是满天飞的祝福微信,这两句祝福语大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了。这两句每逢中秋节必然会被大家翻出来的词,就出自我们非常熟悉的那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我们很熟悉,可是别忘了,苏轼在写这首中秋词的时候,还写了一段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几句话包含了三个信息:第一时间信息,写这首词的时间是丙辰中秋,北宋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第二事件信息,中秋节当晚,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喝了个通宵,“大醉”,那写这首词的时候当然应该是第二天了。第三心情信息,虽然他跟朋友们一起过节很开心,但酒醒之后他依然觉得这个中秋过得有些美中不足,觉得最遗憾的就是,他最挚爱的亲人不在他身边。这一年,苏轼的父母早已去世,妻子和孩子都在他身边,唯一没和他在一起的至亲就只有他的弟弟苏辙,也就是序里面说到的“子由”了,子由是苏辙的字。


我们不妨先来读词,然后再来看看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苏辙兄弟俩到底经历过什么。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从杭州通判调到了密州((今山东诸城))任上,担任密州知州,也就是密州市市长了。苏轼写下《水调歌头》的这年中秋,苏辙正在齐州(今山东济南)担任掌书记,大概也就相当于市委秘书这样的官职。从现在的眼光看来,齐州与密州相隔并不太远,可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忙于政务、身不由己的兄弟俩要见一面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事实上,他们两兄弟这一次分别之后,已经有长达六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


就在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天,苏轼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水调歌头》,南宋人胡仔甚至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还有人说,这首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清程洪、先著《词洁》)对于热衷过中秋节也热衷填词的宋朝人来说,有关中秋的诗词自然很多,可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无疑是其中最灿烂的一轮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一开篇就颇具苏东坡式的豪迈。苏轼虽然被人看做是全能型天才文人雅士,可是苏轼也谦虚地自称平生有三样事情比不上别人:下棋、唱歌和喝酒。酒兴虽然不浅,酒量却不大,可是中秋赏月岂能没有美酒助兴?何况宋代人过中秋节,最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是畅饮美酒。每年中秋节前几天,都城汴京的各大酒店就开始重新装饰门面,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到中秋当天,更是“皆卖新酒”,酒店里赏月的最佳座位早就被抢订一空,“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东京梦华录》)一直要喝到各大酒楼的酒坛子都底朝天为止。


中秋是一年中明月最美好的时光,岂可轻易辜负!苏轼劈头一问,其实还蕴含着对自然天道的质疑:明月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照耀着宇宙天地的呢?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屈原曾经问过,李白也曾经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苏轼酒量不大,可是面对着宇宙的玄妙,他也忍不住对酒当歌,把酒问月。


既然是“把酒问青天”,接下来笔锋自然一转来到了天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既然人间已经沧海桑田,那么天上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了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全词中最有“仙气”的几句。随着苏轼的情绪抒发,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高台上翩翩玉立的苏轼,宽袍长袖随着秋风轻轻扬起,好像是一位随时都能御风而行的神仙真人。


可是苏轼真的舍得离开人间,去到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世界吗?


不,他舍不得,他担心天太高了,虽然月宫豪华富丽,可是一定会寒冷得让人受不了吧?


其实,在古人的心目中,中秋本来就是一个道教氛围特别浓厚的节日。传说月亮中有嫦娥仙子,她居住的宫殿叫做“广寒宫”。有一个关于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特别流行:唐代有一个很有名的术士叶静能邀请唐玄宗一起遨游月宫,临行之前,还特意请唐玄宗穿上保暖的裘衣,但即便穿得厚厚的,到了月亮上以后因为“寒凛特异”,唐玄宗还是冷得直哆嗦,嚷嚷着受不了了。叶静能便拿出一粒火龙丹请唐玄宗服下,唐玄宗这才勉强支撑着到了广寒宫。


连唐明皇都受不了广寒宫的寒气凛冽,难怪苏轼要担心天太高,月宫太冷了。当然,苏轼也并不是真的就相信月亮上有广寒宫和嫦娥仙子,也不见得相信唐明皇真的来到广寒宫听到过美妙的仙乐,他在词中所写到“天上宫阙”其实象征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远离人间俗世,归隐田园山林的悠然。在他的词中,“天上”和“人间”实际是代表着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纠结。


入世当然是艰辛的,就拿他和苏辙来说吧。二十年前,也就是嘉祐二年(1057),两人同时进士及第。兄弟俩同时高中本就引人注目,何况这一年哥哥苏轼才二十二岁,苏辙更是未满二十的少年,他们的年少成名一时间成为盛传天下的佳话。可是之后,他们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中进士之后,他们先后经历了母亲和父亲的去世。等到他们为父亲苏洵守孝三年之后回到京师,又赶上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苏轼、苏辙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遭到了朝廷主政者的激烈排挤,兄弟俩不得不分别上书请求外任。熙宁三年(1070)春,苏辙出为陈州教授。


苏辙被排挤出朝廷,以苏轼更为张扬的个性当然更不会被变法派所容。熙宁三年八月,王安石的一个手下侍御史谢景温诬告苏轼服丧回乡的时候,曾经利用官船贩运私盐等贪污不法之事。神宗立即下令严查,当然,这番严查没有什么结果。但这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做法,让苏轼彻底心灰意冷,他甚至不愿意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只是在朝廷查无实据之后,上书请求外放。


熙宁四年(1071)七月,苏轼携夫人王闰之和儿子苏迈、苏迨离京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陈州时与苏辙一家相聚,一起度过了两个多月时光,一起度过了一个月圆人圆的中秋节,九月又一起去颍州拜访了恩师欧阳修。


苏轼与苏辙在颍州挥手告别,“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苏轼《颍州初别子由》)。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回兄弟即将面临的离别竟然是漫长的七年。


这首《水调歌头》就写在他们这一次分别的第六年。自从他们兄弟一同蟾宫折桂之后,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已经过去,可他们仍然辗转在各个地方,深感仕途之凶险无奈。可是想要出世却更难,就好比天上广寒宫,虽然出世的生活悠闲高雅,却又那么寒冷孤独,何况苏氏家族的生计仍然需要他和苏辙勉力维持,他们从小深植于心的忠君忧国之心更是无法释怀。他们无法毅然决然地抽身而退,和万丈红尘潇洒地说再见。


既然完全的出世做不到,那还是安心回到人间来吧。“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之下迎风起舞,这份美好也不逊色于天上广寒宫吧?


如果说,词的上片是借中秋夜月引发天上人间的联想与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么下片则转入了对弟弟的绵绵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从高空渐渐西移,转过朱红色的高阁,又低低地斜挂在雕花的窗棂上,静静地照耀着那个一夜无眠的人——苏轼。


此刻,酒意渐消,苏轼还深深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中:子由,你还好吗?六年未见,你受了那么多委屈,还能独自支撑吗?自我们分别,已经是几度月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每次月圆之时我们都不能团聚,而只能分隔两地,遥寄相思呢?词人先是怀疑月亮无情:人间还充满着离别的苦痛,它却自顾自地团圆完满。可是再一转念,他又否定了这一份质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其实也是有情有义的,对人间每天上演的悲欢离合也是怀着深切同情的,月亮的阴晴圆缺不正象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吗?要是月亮真的无情,那它为什么不是天天圆满的呢?可见人间有人间的孤独与思念,月亮也有月亮的缺陷与遗憾,“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宇宙间亘古不变的规律,在这一点上,月的圆缺和人的悲欢是完全相通的。


既然连月亮都不能常常圆满,那么亲人之间的离别也就不要太过伤感了吧?“此事古难全”再一次体现出苏东坡式的豁达心胸。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脱出来,在历史的时空流转中洞察人生哲理,历史有兴衰轮回,月亮有阴晴圆缺,人生当然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不沉溺于暂时的困境,而用乐观的心态来化解悲恸才是真正的超脱。就拿他和弟弟来说吧。虽然此时的他与亲爱的弟弟已分别六年,可是他们毕竟还能在不同的地方遥望同一轮圆月,能够通过明亮的月色遥寄对兄弟的关切,这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既然自古以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那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他们兄弟能够永远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能够永远生活在一轮明月之下,永远彼此给对方以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支持,这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也许月亮真的是有思想有情义的,就在苏轼写下这阕《水调歌头》之后不久,苏辙罢齐州任进京述职,苏轼改知徐州。第二年,也就是熙宁十年(1077)二月,苏轼一家人来到山东鄄城一带,苏辙专程从汴京赶来迎接他。分别七年之后,兄弟俩终于再度聚首。苏辙陪着哥哥,一直将他送到徐州任上,又在徐州逗留了一百多天。


这次重逢,苏辙特意在徐州陪着哥哥度过了一个中秋节,分别七年之后能够在月圆之时携手赏月,这对聚少离多的兄弟俩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奢侈。苏轼特意邀请了投缘的好朋友,就在彭城山下,泛舟湖上,沐浴在清风明月之中,饮美酒,赏明月,共度良宵。


在月光的清辉下,苏辙动情地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应和前一年兄长写下的《水调歌头》中秋词: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相比起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种“天上宫阙”和人间清影的出尘与超脱,苏辙的中秋词更加凸显出人间聚散离合的浓郁悲愁:“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他们兄弟一别七年才能聚在一起再过一个中秋节。去年的中秋夜,他们还分离两地,各自思念着对方,不胜伤感悲愁。时隔一年,他们就享受到了兄弟一起泛舟清河、清乐美酒助兴的中秋佳节。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随着月亮西沉,告别的时刻也飞速到来:“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这个中秋月夜还能过与哥哥、好友相对畅饮,明天此时就要一个人漂泊天涯了,怎不让人倍感惆怅?


真的,不是只有异地的爱情才会产生离情别绪,其实对于苏轼、苏辙来说,这一辈子的手足情深可能超越了一切情感。苏辙曾经发自肺腑地感叹:我们兄弟俩从小跟着父亲一起读书,一起参加科举,一起迈入仕途,又一起经历政治的跌宕起伏,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兄弟俩都是互相陪伴、互相支撑的。如果没有哥哥的榜样和哥哥的鼓励,我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关爱我的时候是我的兄长,教诲我的时候是我的师长,“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这份手足之情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其实不仅苏轼对这个弟弟的关爱无微不至,在苏轼患难的时候,苏辙同样是哥哥最值得信赖的依靠。兄弟俩彼此扶持,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患难的时刻;兄弟之间的书信往来、诗词唱和更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连《宋史》都对这份难得的兄弟之情做出了评价:“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六十多年的兄弟之情,无论是寒窗共读,对床夜雨,还是同处富贵,同游山水,或是同受牵连、同遭患难,都从无怨尤,从无猜疑,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兄弟之情,更是一份难得的知己之情。而这份手足亲情也终于沉淀成了世间最美的文字,从此以后,每年的中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成了中国人对亲人最美好的祝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只要心有所依,亲情就会是你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眷恋。

——往期回顾——

(上下可滑动查阅)

01: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02:李清照《如梦令》
03: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04:杜甫《春夜喜雨》
05:张九龄《望月怀远》
06: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07:王维《终南别业》
08:杜甫《赠卫八处士》
09:白居易《问刘十九》
10:苏轼《定风波》
11:杜牧《赠别》
1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李白《将进酒》
14:秦观《鹊桥仙》
15:李白《长干行》
16: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7: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8: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9:王昌龄《采莲曲》
20:苏轼《浣溪沙》
21:翁森《四时读书乐》
22:杜秋娘《金缕衣》23:白居易《长相思》
24:古典诗词的中国情韵
25:屈原和他的《离骚》
26:欧阳修和他的《生查子》《朝中措》
27:白居易的四首诗28:冯延巳和他的两首《鹊踏枝》
29:蒋捷和他的词
30:贺铸和他的词
31:李白和他的词
32:李延年《李延年歌》
33:卓文君《白头吟》
34:苏轼《蝶恋花》
35:元稹《离思》
36:李白《别内赴征》
37:李煜《菩萨蛮》
38:秦观《鹊桥仙》
39:李清照《醉花阴》
40: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41: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42:李煜《菩萨蛮》
43:白居易《长恨歌》
44:李璟和他的两首词
45:范仲淹的词
46:姜夔词(上)
47:姜夔词(中)
48:姜夔词(下)
49:欧阳修的两首词
50:苏轼的两首《定风波》
51:晏几道的两首词
52:元稹《离思》(其四)
53:陶渊明《归园田居》
54:孟郊《游子吟》
5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6:杜甫《饮中八仙歌》
57:周邦彦的两首词
58:周邦彦《西河》
59:刘禹锡的词
60:韦庄两首《女冠子》
61: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62:顾贞观《金缕曲》
63: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64: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65:杜甫《赠卫八处士》
66: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67:牛希济《生查子》
68: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69:秋瑾《满江红》
70:王安石《桂枝香》
71:杜牧《赠别》
72:韦庄两首词
73:温庭筠两首词
74:韦应物《送杨氏女》
75: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76:罗庄《减字木兰花》
7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我号微信群(2月23日前有效)

点击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