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大意55:能在一切诸法人事环境里面没有界限、对立,你这一生不遭灾难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前面跟诸位说明过,本经是以三位菩萨表身口意三业,三业的造作是依他起性。三业的造作,给诸位说没有善恶,迷的时候,这个三业造作迷了就变成三障,就是惑业苦;悟了就是三德,可见得这个问题是在迷悟。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一下不能够体会过来,诸位要细细的去读《华严》,你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就能够找到答案。也正是蕅益大师给我们开示的「境缘无好丑」,因为它是依他起性;「好丑起於心」,起什么心?起在迷心里面。迷了之后才有善恶、才有好丑;悟的时候没有,悟的时候依他起就是圆成实。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无量劫修到今天还是生死凡夫,而且罪业愈造愈重,怎么样去唤他都唤不醒,这就是迷执太深。真正是古人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就是迷人。一切事情的发生就是身口意这些事的造作,正是大经里面所讲的「随心应量」。我们看不出这个事实的真相,为什么看不出?就是我们所用的都是生灭心,所用的都是妄心,对於真实的境界无法体会、无法觉察。这就是佛常讲的「可怜悯者」,这众生真正可怜,哪里晓得天下太平,本来无事?所以佛的境界里面是清净寂灭相。《金刚经》里面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圆极了。为什么?初学的听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都是空的,这个意思也没错。到了等觉菩萨,到了如来地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妄原本不二。所以十地以后所现的相,还不就是我们眼前这些相吗?没有一个是例外,他见的什么相?清净寂灭相。
所以我们今天讲修行,在境界里面就是身口意,身口意一切造作,刚才说那是正常的,就好像眼睛有了毛病,看到虚空当中那个花,那正常的,已经病了他当然就看见有花。你说我眼睛病了,这个虚空也没有花,那你眼睛是好的,没有病。所以这个相是正常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有为法,种种这些造作、活动是正常的。与真性妨不妨碍?不妨碍,正是虚空不碍万象发挥,不妨碍。妄不碍真,真也不碍妄,一切的妄相就是真如的作用,真如的作用你要是看清楚,就是《法华经》里面讲的「诸法住法位」,诸法是讲一切法,各住在各的位次上,「世间相不坏」。你能够看到这个境界,在一般讲你是七地菩萨,七地、八地、九地这是什么境界?无生法忍。我们天天在念「花开见佛悟无生」,就希望自己能够悟得无生法忍。可是无生法忍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为什么说非常遥远?因为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我们用的是生灭心,生灭心见外面的境界是生灭相。所以善心见外面的境界善相,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事都是好事;恶心见外面的相,一切人都是坏人,一切事都是坏事。外头的境界哪有什么好坏?如果要有好坏的话怎么会随你的心变?好事就是好事,你坏心去看它还是好事,这样才对;好人就是好人,恶心看那个人也是好人那才对。
譬如说一个人,为什么有的人说某人很好,有的人说某人很坏?这人就那么一个人怎么他那里说好,他说坏,到底这个人是好是坏?这个人没有好坏。你以善心所去相感是善的,你以恶心所去感是恶的,你从这个地方去觉悟境界没有好坏。所以身口意里头没有好坏,一切造作里头没有好坏,佛是以清净心看一切境界,所以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菩萨是用不生灭心、无分别智来看这一切现象,所以一切万象是不生不灭,证无生法忍。由此可知,修行修什么?就是修心,也就是说修正我们的观念,我们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我们人生的观念、宇宙的观念都错误,错在哪里?错在用八识五十一心所,错在这里。所以你离心意识就是佛菩萨,用心意识就是凡夫,离心意识就是三德,三业的造作就是三德,用心意识三业的造作就是三障,就这么回事情。千经万论都是说这个道理,八万四千法门离不开这个原则,几个人觉悟?几个人回头?回头是岸。这一回头就是觉,从哪里回头?从迷那里回头,回头就觉,回头之后三业就是三德;不肯回头,你这佛法怎么样通达、怎么样修行,你还是造的三障,你出不了轮回。功夫在什么地方考验?知道自己有没有上轨道?晓得自己有没有进步?就是你对人对事。对人对事心清净,不见是非善恶,心平静,心定了,跟诸位说,不见是非善恶才能够见到真正的是非善恶,智慧现前,真智慧现前。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非善恶靠不住,我们往往把善的当作恶的,把恶的当作善的,颠倒是非。为什么?完全凭我们自己意识、凭我们自己观念,来判断一切事情的善恶。佛给我们讲,不到阿罗汉的地步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靠不住,为什么?你是迷而不觉。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这佛在「遗教三经」里就说得很清楚,经文里头就有,阿罗汉是正觉,佛说这个时候你可以相信你自己意思,也就是说相信你自己判断的能力。没有到阿罗汉我执没有破,烦恼障没有破;换句话说,一切见解都带著感情,感情用事,他怎么不造罪业?特别是在今天,今天这个时代修正法的人要遭毁谤,如果正法有人赞叹,不毁谤,正法兴;邪法接受赞叹,所以一切外道真是发展迅速。你所看它的一片兴盛的气象,为什么?赞叹的人太多了。正法简直是不能够相容,这是正法毁灭,正法毁灭邪法兴,众生苦就来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特别提高警觉。核子战争一打起来,地球上专家估计最低限度死一半人,可能到三分之二。谁制造的?给诸位说,不是美苏他们制造的,是人心制造的,你能够看出这点你才会觉悟。你说他们那些制造的,那些杀人魔王那错了,那你是怨天尤人,你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人心在变!所以你心清净,身就清净,境界就清净。三次大战核子战争爆发,菩萨眼睛看到是不生不灭,佛的眼睛看到是清净寂灭,我们凡夫眼睛看到天下大乱。
同样是一个境界,为什么各人感受不一样?境随心转。主宰你自己的就是你自己的心,除了你自己心之外,什么也不能主宰你。所以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而不是在境界上去修,境界上修没用处的。为什么?你心随境转,那有什么用处?你在心上修,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这叫真修行。去年年底石居士往生,这是台中莲社我们很多人都认识他的,我早年跟他在一起听经,在一块学佛,预知时至这是我们的榜样。人家为什么能往生?他就是心得清净,初步的清净心是功夫成片。如果我们三业扭转不过来,功夫成片做不到,如何叫我们自己达到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桩大事。你要功夫成片了大的灾难来,你就不害怕,你心清净,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往哪里去自己明白,看到那些众生到哪里去,你也看得很清楚、也很明白,自己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清楚楚。可是决定没有分别,镜子照外面的境界它有分别吗?没有分别。一切的现象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现象,没有不合理的,没有不如法的。所以诸位入这个境界之后,就像智者大师所谓的「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寂灭相。那个寂灭相不是说一切都不动,一切都静止,不是的。万物都在运行,众生一切活动都正常、都照常,没有任何改变。而佛眼睛里看到是清净寂灭相,这就是所谓的心净则土净。
接著这说明药王是表智;妙音是表行,权行;观音是表悲,特别是修观音的法门,观音是大慈大悲。前一点钟给诸位说过,我们有没有慈悲?没有慈悲。你怎么样流露的慈悲,叫爱缘慈悲,不是真正慈悲,为什么说没有真正的慈悲?我们的心不清净。真正的慈悲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这个心用的是妄心,哪有慈悲?妄心里头只有好恶,我们所谓叫喜欢、讨厌,千万不要把喜欢当作慈悲那错了。喜欢就是慈悲,那佛就用喜欢就好了,何必用慈悲两个字?可见得喜欢不是慈悲。为什么?慈悲这个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喜欢这个心不清净、不平等,不一样!所以慈悲心是清净心、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排列也是观音排在药王、妙音之后,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智行哪来慈悲?慈悲是智行里面显现流露出来的,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今天学佛,多少人把佛法里面误会、曲解,自以为是,这是不能成就的因素。
这下面几行我念一念不必讲解:【然智行虽兼利自他。正利在自。】就是药王、妙音所表现的,虽然是自利利他,但是偏重在自利上。自利就是利他,因为你自利的时候就给别人做榜样、做模范。【慈悲亦自他兼利。】但是什么?【正利在他。】偏重在利益众生上,这个意思我们要晓得。所以利他这个意思在饶益众生,叫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这个最丰饶的利益包括的范围很大。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令众生觉悟,这是最大的利益。其余的,譬如像我们凡夫所认为的,精神、物质上的享受,生活水准的提高,这些是鸡毛蒜皮,是不是应该忽略?也不应该忽略,为什么?凡夫之所好,你要是忽略了,你接引这一类的众生就不行。因此菩萨法里面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又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见得菩萨法对於一切众生的喜爱并不疏忽,也要满足他,满足他里面提醒他觉悟,这是菩萨法。满足他这个生活需要,而不能够唤醒他的觉悟,那这不是佛法,佛法与外道法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下面说:【惟此意根。具摄六根功德。故获如来二种殊胜。】这是「普门品」里面很有名的一段经文:【一者。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就是这两句,这两句说明观世音菩萨的修法,与一切诸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都能够感应道交。
底下说的:【同慈力故。三十二应。十九说法。同悲仰故。七难。二求。十四无畏。】这是「普门品」里面重要经文,也就是观音菩萨与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无时无处不同在,无时无处不同体,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但是在这品经里面,它的旨趣就是在讲慈悲。观音有三经,我们图书馆像三经合刊成一册,便利大家。三经宗旨各别,《楞严经》的「圆通章」,是学观音菩萨自学的、自受用的这部分,偏重在「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楞严》里头教的是这个。「普门品」是说观世音菩萨的他受用,就是利益众生,自行化他!所以《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自行,自己修成观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观世音菩萨利他行,利他大慈大悲,自利返闻闻自性;《华严》里面的「观自在章」,自行化他都有。这品经里头偏重在化他,换句话说,就是要激发我们的慈悲心。
【慈则说法与乐。悲则寻声救苦。】一切众生有苦难帮助他解决,这是悲心;给予众生最殊胜的乐,这就是慈的意思。但是这品品名里面称之为普门,什么叫普门?普是广大无边际的意思,也就是平等的意思。如果你的心里面有分别,就不普了;於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以一个平等心来对待,你这个慈悲才能称得上普。佛法里面常说的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是普门的总纲领,无缘,缘是条件,没有条件一律平等的慈悲。对善人慈悲,对恶人就要差一等,这种慈悲叫爱缘慈悲,不是真正慈悲;真正的慈悲,对善人慈悲,对恶人那个慈悲是决定没有两样。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你们真修行唯一真心,待人接物就用一个真心,别人欺骗我们、侮辱我们、毁谤我们不要紧,替我们消业障。我们自己无始劫来,无量无边的业障没有地方消除,我们讲忏悔怎么能忏得尽?真正的忏悔就是别人毁谤、侮辱、讥笑、讽刺,这就是对我们消业障。我们自己听了之后,如饮甘露,我们对他感激,业障消除。如果你听了之后再怀恨於心,再要求报复那就不得了,这个业障就转盛,就更加了,所谓冤冤相报永远没完。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修行的原则,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我也特别提出来告诉大家,「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真修行;「若见他人非,自非即相左」,自己见别人过失是自己的过失。为什么?境缘无好丑哪里有过!好丑生於心,过是你自己心里头生的,这才能修观音普门法门。由此可知,我们称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这里面所含的意思对自己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对他人是上合下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就是像诸佛果地上的大慈大悲,普覆一切众生。这就是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这个一句观世音菩萨就没有白念,你念这一句「观世音菩萨」,你自己就能成无上道。一天到晚口里念的「南无观世音菩萨」,意思一点都不懂,还是迷惑颠倒,对人一点慈悲都没有,这个观世音菩萨不是白念了,心口不相应,心行不相应。这章里面说这些许多事,这些事我们一定要明了其理,事确实是有。譬如说经上告诉我们,如果你要是遇到火灾,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火就不能烧,有没有这个事情?有。你现在跳到大火当中,你念念观世音菩萨,看火能不能把你烧死?一样把你烧死。为什么就不灵?你们想想,这个道理在哪里?你的心不能转境,你没有用处。
你心要能转境,火是境界,我能转境,就能把火转为莲花一样;落在大水里头,我能转境,我就能把大水转成像琉璃地一样,这不假,这真的。不能说我们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你就不相信,譬如说你掉到水里面去,水不会淹死的,你信不信?会游泳的相信,他掉到水里他不会淹死;那个不会游泳的人说不信,我掉到水里就沉到底下去,就淹死了。那个能转境的人就好比会游水,不能转境的人就好像不会游水的人。转境是要清净心,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转境!我告诉大家,你念到功夫成片虽然你不能转境,境对你不障碍,没有障碍。所以你对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坚定的信心,你有把握决定去得了。你没有到这个境界,境界还能影响你,你没有把握,这是讲带业往生。如果到了事一心可以转一部分,到理一心就可以全转,与佛跟大菩萨没有两样。正是《楞严经》里面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话是对谁说的?对圆教初住以上菩萨讲的,就是我们一般讲得理一心不乱的人,对他讲的,他能转境界,不为境界所转。我们要学从哪里学?自己当然也就明了。
这个地方对於『七难、二求』也说得很清楚,此地给我们的解释:【见觉属火。火属心。心缘外境。则能所成敌。故被所烧。】『敌』就是对立,对立就有障碍,所以你才遭难,不对立就不遭难。七难,诸位从这条明白,你就全都明白,闻一知十,一闻千悟。所有的苦难都是从对立发生的,都是从界限上发生的。你心里面在一切诸法、一切人事、一切环境里面,没有界限、没有对立你这一生不遭难;你要有对立、有彼此,这个灾难就不能避免。所以这里说:【一念反观。心空境寂。故不为烧。】这就是转境界,这个相是什么相?清净寂灭相现前,无能烧者亦无所烧者。
底下这个公案诸位自己去看,到你能转境界事上也是如此,不是说理上,事也是如此。【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者。闻听属水。水属爱。一念反闻。则声尘脱落。爱心微薄。故曰即得浅处。】理是一个,可以运用在一切事相上。所以善学的人就是要学根本的原理原则,掌握到根本的原理原则,无法不通,无事不利。
净空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解(非法华经大意)mp3音源下载网址: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
法华经大意33:平等心就是法身,清净心就是报身,慈悲心就是化身
法华经大意35:世间人的造作都是善恶混杂,哪个造得多比例重,就哪一种先受报
法华经大意36:法门从八万四千烦恼而来,没有烦恼要对治法门也没有
法华经大意37: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就抵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
法华经大意40:劝人往听的功德跟讲经的人功德一样大,没有两样
法华经大意42:佛法修学重要的是在心地和修学的态度,方法实在是其次
法华经大意43:纵然是学佛每个人的见解也不相同,这就是没入一乘,没得一心
法华经大意44:阿赖耶识不落印象这个业叫净业,落了印象就有善业、恶业
法华经大意46:不能拿戒律尺码去量别人,量自己是对的,量别人就要造罪业
法华经大意48:选择要以理智选择,不能用感情的选择。魔王外道感情就丰富
法华经大意49:你还要断不了贪爱、见解这两种障碍,两种执著永远不能够突破
法华经大意51:许多人都有『离染求净』这个想法,都是有这个心,这就叫小乘心
法华经大意52:法华经就是自己的妙心,因为一切法是自心变现出来的
法华经大意53: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离不开总纲领,就是一定要求内心的清净
法华经大意54:天魔要不藉烦恼、五阴、生死做内应,他一点力量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