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85:要断十二因缘,男人从淫欲看淡;女人从名牌看淡泊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1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2755sxdc&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么选举结束了,选举结束了,也给台湾一个民主。哲学家告诉我们说:预设立场、落入观念,那个是痛苦的开始,幸运永远眷顾最勇敢的人。那么,选举过了,其实无论是蓝的、无论是绿的,都把它放下,这个跟真理没有什么关系的,无论是蓝军、无论是绿军,都战不过一种宇宙中永远的胜利军;这个宇宙的永远的胜利军,这个军叫做无常大军,无常大军。我们一个人内心有超越的思想,他的分析一件事情就会更客观、更理性,然后能够看得透彻,也看得比较远。所以,要听二种人的话:一、要听有经验人的话;第二、一定要听有智慧人的话。我们不落入蓝绿,看事情就会比较客观;落入蓝绿的人,深蓝的人,他一直想批评绿的,他失去客观;深绿的人,他一定想抗拒这个蓝的,也不够客观。因此学佛也是这样子,上了一趟民主的课程。所以我们应当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选举,那么事情过后了,激情过后,需要冷静的时刻,这个无关于真理,他终究还是要依据佛陀的真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一切都是因缘生的东西,缘起的假相。选完以后,应当回归到冷静跟理性。那么,如果是一个学佛的人,更应该用超越的,我们关心,但是,我们不参与政治,我们是不是能够从选举里面,获得到我们真正的真理,跟解脱的真相是什么?所以师父从头到尾告诉大家:都要理性。

那么我们言归正传,请翻开《楞严经义贯》,《义贯》,1268页,第三节三十二应。【「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注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观音如来是观音菩萨因地中的本师。供养佛有两种方式:一、供养佛身:也就是随侍左右、服勤给事,照料其生活起居等。这个从佛以来,到祖师大德,身旁都有侍者。二、供养佛心:也就是依教修行,继承佛志,自修化他,行于佛行。所以,二种统统叫做供养佛。那么诸供养当中,以法供养为最,所以诸位要推广佛陀的正法,作为佛陀真正的弟子。「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如幻」,以此法门为依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之如来藏因而修,所以观了所修以及能修,有如幻化。

诸位!缘起,所以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不可得,不可得中,没有所修,也没有能修。所以,问题出在哪里?无量劫来过妄的习气,问题出在这个地方。就是你道理虽然懂了,可是你那个习气就是突破不了。就像一个人的杯子,每天泡那个茶……泡了很久了,你就是杯子虽然洗了很干净,但是,那个茶的味道还是存在。人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很想修行,只是抗拒不了那个诱惑,最困难的地方,里面的需要:哎呀!我需要钱!外面再稍微诱惑一下,就失去节操了。所以无量劫来,我们最困难的就是那个内在里面习气最难,最难。有如幻化,所修能修,其实都是空无自性,不可思议,离于有也离于无,说有修是生灭法,说无修,习气断不了,所以,不能说有修,也不能所谓的无修。这个在初学佛法来讲,这个实在是太难,讲有修也不对,讲无修还是不对,那到底是有修还是无修?所以这个初学佛法看了这个,一头雾水,非常困难!

若谓有修,即仍有能所,也不离我相、我所相。不离我,那么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简单讲:不离我,这个就是不离正报的执着;不离我所,就是不离依报的所执着的、我所拥有的。但事实上我们来到这个世间,连「我」都不存在,这个四大本来就是不可得,哪里你所拥有的东西?所以,世间人不知道,他所拥有的东西,其实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就很乐意过这种拥有的东西;存在一个拥有的东西,当他失去的时候,就会痛苦不堪。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你一定要认清楚,彻底的觉悟,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你今天所拥有的东西,它随之就会败坏,最多只能用到临命终,最多只能用到临命终。所以,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要很清楚的透视这个世间的假相,才不会被这个缘起法的东西所迷惑。

以离于我我所相故,依于不空如来藏,虽无修而具修一切善法。所以,你看!还是要修一切善,因为我们的如来藏性,因为修善,而把习气慢慢慢慢的磨掉,慢慢的磨掉,那么,心存善念、心存善法,慢慢慢慢的把我们的不空如来藏显示出来。所以,诸佛如来无善不修,就是少许的善都要修。若谓无修,就坏了因果,堕于断灭,此是恶见,菩萨于见道位已断此等恶见;且若谓无修,那么就变成无因;如果没有修因,何来修成之果?是故断断不能说「无修」;而菩萨即如是依于「空如来藏」,修而无修。次依于「空如来藏」以及「不空如来藏」,修而无修,无修而修,是故如幻(犹如幻化的)。所以这个世间其实没有真实性,哪一种法不是生灭?哪一种法不是因缘生?哪一种法有可能长久住世?没有,只有金刚的佛性。无能无所、不假功用,任运而作,名为无作妙行。诸位!这个是要大悟见性的、有证量的才能够谈到。所以,无能无所,不假功用,任运而作,名为无作妙行。

「闻熏闻修」:「闻熏」,返闻熏转八识。「闻修」,返闻修证圆通。「金刚三昧」,又称金刚喻定、或者叫做金刚喻三摩地。诸位!没有三摩地就不能成就佛道,要成佛,先决条件是什么?就是三摩地,就是定。以此定坚固、不可破坏,而能破坏一切,所以称为金刚。又,此定为……等觉菩萨于等觉后心,欲断最后一分无明时所起之定;若起此定,即可断最后一分无明。这个是最难断的,叫做生相无明,非常非常微细的念头。若菩萨断尽最后一分无明,即可断分段以及变易两种生死,而证如来清净法身,究竟不动犹如金刚,是故此定称为「金刚喻定」。就像金刚一样的定。又,此金刚三昧,在此处也特别指首楞严三昧,以首楞严三昧就是佛的定。为什么佛的定叫做首楞严三昧呢?就是二六时中都是本性的定。所以,以首楞严三昧就是佛定,究竟坚固,不可破坏,犹如金刚,所以,以金刚三昧称之。而此金刚三昧之修证,在此为依如幻之返闻熏修。这个如幻,它最主要的是诠释什么?就是诠释空无自性。如幻,它最主要在诠释空无自性,诸法空无自性,就是诸法没有一个实体性,没有一个永恒性,没有一个常住性,那么,方便众生叫做缘生法,因缘所生法。但是,如果是证悟的证量,那么就叫做金刚佛性,就不能讲缘生法了,诸法本来就是妙,本来就是如,本来就是清净,这个就跟次第讲的不一样。

那么,讲缘起,我们讲缘生,是让众生好体会;我们讲无常、讲刹那生灭、讲无常、讲缘起,那是对众生比较好体悟;对于见性大悟的圣者,诸法完全都是实相,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没有一法它不是实相,没有一法不是如来藏性,所以要看站在哪一个角度来讲。在此依如幻之返闻熏修,以熏转前七识以及第八识成为四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叫做成所作智。四智其实是归于如来藏本心。所以说「如幻闻熏闻修」所成之「金刚三昧」。附及,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当中,观世音菩萨说他本所修习者为如幻三昧。这个如幻是什么?就是你体悟到诸法缘生,都是生灭,当体它就是空、不可得,即证入佛的三昧。既然当体即空,那么就像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直下就是无心。本来无一物,意思就是:诸法体性本空,本来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有什么东西可以惹尘埃的,因为没有能所了。

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每天都是预设立场,追逐这个因缘生的假相,所以我们把自己弄得很疲惫、很疲劳,我们认为这个世间好像有快乐可得,他不知道是如幻的,他就没有学佛,那这一辈子就惨了!就像我们没有学佛以前,朋友,几个朋友聊聊天,聊聊天以后,再来,下午到了,我们去看一场电影。看一场电影,在附近的时候,我们去喝一杯咖啡。再来要做什么呢?去公园走一走,到最后回到家了,十点、十一、二点了,很累了,再看一下电视。你第二天,一样,再期盼着今天有没有什么奇迹、有什么比较刺激的事情要发生,然后就去追逐,看你兴趣什么。今天有棒球比赛,王建民。有高尔夫球比赛,有妮妮。有什么、哪里有什么兰花展;那么,对政治热中的,今天哪里有政见发表,他每天都是一直转……依附在一种相,为相所累。所以为相所累就是说负担的意思,我们的心把这个相执为实在的东西,会变成我们心里的负担,叫做为相所累。我们活得不快乐,是因为不能排除这个假相,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痛苦,是那种观念设定以后,又一直追逐这种观念,其实是在追求你的心。所以,你玩遍了全世界,其实是玩你的心;你玩弄了一切政治,玩到最后,其实是在玩你的观念,玩你自己的观念,万法唯心所造的东西

所以,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如果一个人随这个种种的因缘,能够了解自己的本不生灭的本性,无喜亦无忧,你不会随着这个假相而起舞的,不会的,你会过得更有理性,更有理性。可以资本经之旁证。「与佛如来同慈力故」:由金刚三昧之力破最后一分无明,彻达如来藏本心,而证圆通,因此得与诸如来一样,具有济拔众生的慈悲力用。「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应」、就是应化、感应、回应。这个是指为了回应众生称念菩萨圣号,能于自身作三十二种变化身,以成就众生所求之善愿。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说:观世音菩萨能有三十二种变化身,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我们做的一种工作,叫做恒顺众生,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你没有办法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变化身;但是你可以随顺每一个众生的观念,不要跟他起争执。一个人跟世间人的争吵的音声愈来愈少的时候,他的内心里面,他就会慢慢的一直升华……可以站在更理性的角度看一件事情。众生很感性,你不可以,学佛的人要很有理性、很有智慧的。所以,以成就众生所求之善业。

义贯:「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教「授我」有「如幻」化之返「闻熏」转八识、返「闻修」证圆通之耳根圆通「金刚三昧」,乃得「与」诸「佛如来同」具「慈」悲济拔众生之「力」用,「故令我身」能「成三十二应」化身,以「入」于十方「诸」佛「国土」,广度众生。

求三乘应。【「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中间这个:进修无漏,就是你有三摩地的功夫,你才有办法进修无漏。要没有三摩地,没有如来藏性本来的定,没有三摩地,那就不可能进修无漏。所以,无论是小乘、无论是大乘,最可贵就是定。那么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佛菩萨的那种定,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就是不要有太大的情绪的起伏,要在哪里下功夫?要在离相下功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今天之所以情绪高亢,是因为不能离相,离了相就没有能缘的心,相不可得,你哪有能缘的心?所以,修行要抓到重点了,一念就是别人修百千万劫,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所以,修行有一个诀窍,它一个诀窍,喔!原来重点在离相。

 注释:「入三摩地,进修无漏」:指菩萨已得三摩地,欲依三昧力而进修无漏道,也就是以三昧力而净除心垢,转有漏为无漏,所以成为无漏法身。这个漏就像这个水,你盛载的那个水,水底下,这个盛器有一个小小的洞,你把那个水一装进去,它就一直漏……所以说:有漏,虽然你行善了,你将来会有好的果报;但是,因为你着相的行善,不是用无漏的智慧,那么虽然你得善,可是这个善享受完了,你又堕落,所以,这个不究竟的善,叫做有漏善。要无漏善就不一样了,佛,他是无漏的,他是离一切相而修一切善的,不一样的。我们众生是着一切相,然后修一切善。有修善,有的人、世间的善人很肯布施,一拿出来都是几亿的,扶贫、济弱都在做;但是,问题他需要这个名,他需要这个生灭法的假名,所以因此他叫做有漏善。所以,有漏跟无漏重点在哪里?重点在有没有离相在行善。

「胜解现圆」:「胜解」,殊胜之解,这个是依唯识学而言,则是特别是指修证成就的证境,其证境已能成真实力用,如转换四大,转土为金,身入石壁等,称为已得胜解。这个一般人没办法的,一般人哪有这个?怎么有办法转土成金呢?身入石壁呢?那没办法的。「现圆」,将现圆满,此最后阶段最难突破,是最紧要关头,所以观音菩萨现身教授、加持。正如等觉菩萨于金刚座上将成佛的时候,虽自身入金刚喻定,但仍须十方如来同时授手加持灌顶,方得成就。「我现佛身」:因为菩萨修行是为了求无上菩提,所以观音菩萨便须现佛身,方能与彼心相应,令其信受。「令其解脱」;而且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的,只是示现的,现佛身更没有问题。

「令其解脱」:这里是指解脱变易生死,所谓变易生死就是微细的生灭心境,你要牢牢记住,分段生死才叫做六道轮回;境界的转变,完全在心境的转变,这个叫做变易生死。因为菩萨已离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苦了,分段生死就苦了,分段生死就是我们所讲的六道轮回,这一辈子做人,活了一岁到八十岁,一个段;再来下一辈子做狗,狗最多大概十二岁,狗的年龄要乘以人的年龄……乘以五等于人的年龄,这个狗要活到十七岁,这一条狗就是不错的狗,就是寿命很长的。所以,狗的年龄,到目前为止,很少听到说这个狗是活二十岁的,因为它们的一岁等于我们人类的五岁。所以这一条狗如果说活了十八岁,那乘以五就是人类的九十岁了,九十岁。那么,这一段,狗死了以后,再变,又另外一个段落,所以这个分段生死是很苦很苦的。

义贯:(1)「世尊,若诸菩萨」已「入三摩地」,正以三摩地力「进修无漏」道,于其所修之「胜解」即将「现圆」满之际,「我」即「现佛身而为」之「说法,令其解脱」变易生死,而证得不生不灭之法身。

 经文:【「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注释:「寂静妙明」:这个是独觉乘人,处在无佛世的时候。有的人根器非常利,能够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自己也能证悟,有的人就是那种功夫。处无佛之世,独自处于寂静,自观世间生灭的现象,而悟得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在《阿含经》又称为十二钩锁,十二钩锁。因此而证辟支佛道,所以证得妙慧明彻。辟支佛当然就是一个独觉,独就是生活在没有佛出世、没有人开导的时候,自己也能够体悟;这个是了不起的根性,我们哪有办法?就像人家牛顿,一颗苹果掉下来,就发明了地心引力;我们整棵树倒下来,都还嫌不够吃,哪会想到地心引力呢?这根器就是差太多了,根器差太多了。人家这个独觉人,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就知道生命是无常的,这个世间没有一种东西是我们的,我们所烦恼的东西,其实是多余的。

「断十二缘」:这个是指缘觉乘人,依佛所教,观十二因缘,逆生死门。诸位!逆生死门,这个就是渐渐的朝圣人的角度来说;那么如果顺着生死门,那就麻烦了,这个世间,哪一个人不会贪呢?没有瞋呢?没有痴呢?没有的。逆生死门,修还灭门,而断十二缘起之钩鏁。这个钩锁就是连环,像我们讲的:命运的锁链,钩锁。入不生灭,得辟支佛果。把这个钩锁断了,统统叫做缘觉。那么十二缘起的钩锁就是连环的,譬如说无明,诸位!就像钟一样的,钟一样,十二点是无明,行、识、名色,到三点的时候名色;六入、触、受,到六点的是受;爱、取、有,到九点是有;生、老死,再回复,啵!又回来十二点,无明又开始了;死了以后,无明,死了以后,又依着无明的业力,无明的业力又显现,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啪!又回归到十二点。用这个时钟就是一直轮转……从来没有断过。

那要断十二因缘,你从哪一个断呢?男人要从女色断,男人这一关最难,它是宇宙中最难的,它是一种本能。所以说:从这个biology scientist  生物学来讲,上苍给你的任务,就是传这个后代,所以它是本能,它很难。所以,男人从淫欲看淡。那女人呢?从名牌看淡泊。如果一个女众到百货公司去,眼睛这样看,从头到尾都能如如不动;不是身上没钱喔,是有钱;但是她看,这是生灭法,这生灭法,看一切的名牌都淡然无味,心在道上,这个女人成道的日子就到了,成道的日子就到了。所以有因缘去百货公司逛一逛,看看你们那种定力怎么样?我很可怜,我来到高雄文殊讲堂,二十年,连隔壁的最近的,以前叫大乐,现在叫做家乐福,我一步都没有进去过。到了高雄,这些什么大立百货公司,或者是什么汉神,还有什么SOGO、新光三越;人家跟我讲说:哎呀!SOGO跟新光三越不一样。我说:怎么都念在一起?我以为这个是同一个公司,你看!到现在住高雄二十年,没去过SOGO、新光三越。等我《楞严经》讲完,还有《楞伽经》讲完,我就要来试试功夫,试试看,看看自己的定力。好可怜,都没去过。「得四谛空」:这是指声闻人在见道位,断四谛底下的见惑,所以称证得四谛之见惑空。

义贯:(2)「若诸」二乘「有学」位中之人,志求独觉者,身心独处「寂静」已证得「妙」慧「明」彻,进而更殊「胜」之「妙」慧即将「现圆」满之际,「我」即「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之「说法,令其」证得「解脱」见思二惑,入无学道,证得辟支佛果。(3)「若诸」缘觉「有学」,志求缘觉道,已逆于生死门而修「断十二缘」起之钩鏁。钩锁,这个钩锁就是:第一个,无明钩住,无明、行,行钩住名色,名色钩住六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是一样,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就是一个钩锁,就像时钟一样,刚刚师父的比喻,就像时钟一样。因证十二「缘断」而令殊「胜」之无生「性」显现,正当其所修证的缘生性空之殊「胜妙」智即将「现圆」满之际,「我」就是「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之「说法,令其解脱」分段生死,证辟支佛道。(4)「若诸」声闻「有学」在见道位中,已证「得」见所断之「四谛」下见惑「空」,进而「修道入」择「灭」无为,正当其修道位中之「胜性」即将「现圆」满之际,「我」即「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之「说法,令其解脱」三界之见思二惑,得有余依涅槃,而证阿罗汉道。

求诸天应。【「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注释:「欲心明悟」:「欲」,就是指淫欲。「明悟」,是指明白了知淫欲为欲界受生、生死之苦本。此句是倒装句。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现在的淫欲不断,你不要就是说我要去跳出三界,你连这个色界都没办法。这个无色界就离欲了,色界、无色界都是离欲的,这还没办法了生死、没办法出三界呢!所以这一种东西,你就把它看淡了,那就是:我就结婚了,这个就是一种责任。然后一心在佛,一心在道,那么这个临命终就绝对有希望了。「不犯欲尘」:这个是指持戒清净,不犯淫欲。「欲身清净」:「欲身」,是欲界之身。这个是指因持戒而令欲界之身清净离欲。诸位!一个人没有欲,那就如释重担,欲是重担,欲所衍生的当然就是后代了,这个后代,将来就建立家庭;建立家庭,那么一个人他建立了家庭以后,他就必需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很辛苦的过日子。所以,这个欲所衍生的问题,是所有生命的问题都会存在,食衣住行、教育、养育,都是这样子。所以一切众生,都把它看成这是很正常的,人嘛,他就是一定:生育、养育,再来就是教育,就是这样子。有一个人直接了当就说:你们叫人家持戒清净,你这个出家人,到最后不是希望人家到你这个讲堂来出家吗?这个没有欲,怎么会有后代呢?怎么会继续有接踵而来的出家众呢?我说:喔!是是!你说的也是,你有你的立场。那有一个人就说:师父!像这样讲的话,全世界怎么会有人口?你看,全世界的人,都像释迦牟尼佛讲的这样出家,那怎么办?那谁来繁衍后代呢?怎么会有人口?佛教怎么兴盛呢?他有他自己的看法。我说:这个你就担心了,担心得过量。从有佛出世以来,出家众只有少数,不但人口没有减少,而且人口还会增加,增加,你放心吧!

「欲为天主」:「欲」,就是希望。「天主」,是指三十三天(忉利天)之天王、天主。「帝释」:就是忉利天天主,名释提桓因。「欲身自在」:「欲」,就是希望。「身自在」,有神足通,所以其身于十方界来去自在。「游行十方」:「十方」,指在六欲天以及其下面的四大洲中。「自在天」:为欲界最高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天王,依《大智度论》……跳过去,此天主也是欲界之魔王。但若依《起世经》(就是《起世因本经》),则言魔波旬诸天是居于他化自在天以及梵天之间,另有一天,称为魔天。「飞行虚空」:「飞行」,比前面的游行更殊胜。「虚空」,就是指色界天所摄的大千世界的范畴。「大自在天」:这是色界的最高天,又称摩醯首罗天。所以,魔变成有二种天,一个是欲界的顶,一个是色界的顶。也就是色界天之魔王。所以知魔王有二,一叫做欲界天,他化自在天;再来就是摩醯首罗天,就是在色界的天。

义贯:(5)「若诸」欲界之「众生」,对于淫「欲」其「心」已「明」白「悟」知为生死的苦本,因此希望持戒「不犯欲尘」,令此「欲」界之「身」得以离欲「清净,我」即「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四无量心及出欲之「法,令其解脱」欲界生死,得生上界。(6)「若诸」人道或欲界天之「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即「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上品十善、生天之论之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7)「若诸」人道、欲天「众生,欲」得此「身」来去自由「自在,游行」六欲天及四大洲之「十方」无有障碍,「我」即「于彼前现」欲界之第六天主「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上品十善之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8)「若诸」欲界天「众生,欲身」得「自在,飞行」于色界大千世界之「虚空」无有障碍,「我」即「于彼前现」色界最高天之天主「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上上品十善、四禅及四无量心等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注释:「天大将军」:就是欲界天的大将军,也就是天将。「四天王」:为欲界最低天之天王,在须弥山腰之四方: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为帝释天之臣属,皆归敬佛法,为佛法之护法,巡视四大洲,保护下界的众生。「四天王国太子」: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王,这个我们在皈依的时候、五戒的时候,皈依、五戒的时候就有护世四王。各有太子多名,皆是容貌端正,有大势力。接下来,布袋戏里都看得到,如那吒,就是哪吒三太子,这个布袋戏,或者是我们现在的现实的神明都看得到,哪吒三太子。有哪吒三太子,但是,没有那个八家将,在这个佛经里面没听说有八家将,没有!如哪吒太子即其中之一;那吒为北方毘沙门天(多闻天)之五太子之一。

义贯:(9)「若诸」人道或八部「众生」,其心「爱统」领「鬼神」众,巡视世间,「救护国土」,赏善罚恶,「我」即「于彼前现」欲界「天」之「大将军身,而为」之「说」五戒十善、秘咒、召请鬼神之「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10)「若诸」人道或四天王天之「众生」,天王天之众生,其心「爱统」领「世界」四大部洲,「保护众生,我」即「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上品十善及护国安民之「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11)「若诸」人道或四天王天之「众生」,其心「爱生」四天王之「天宫」中,能「驱使鬼神,我」即「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皈依、斋戒、十善、神咒等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

讲到这个天宫,我小时候,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那时候很小很小,去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七仙女」,「七仙女」。这个「七仙女」,我看,那个时候很小的时候,哇!这个天上不错,这个七仙女爱上一个人间的男人,这个男人有了一些纺织上的困扰,就是要纺织,结果这个七仙女有一个爱上人间的这个男人,她就下凡了,下凡了。我还记得很清楚,她说:妹妹!如果你下凡人间,如果你有困难,就烧了一炷香。结果就碰到困难,碰到困难,那个妹妹就烧了一炷香,这个烧还不用……转了三圈,香就自己点燃,这个烟就直冲天庭;电影啦,电影,不是真的,电影。这个七仙女统统下凡人间,来帮她这个妹妹把这个布织得很好。从小的时候看,哇!很欣赏,很欣赏。

但是,长大了以后学佛:这个也是不究竟啊,天堂也没什么好啊!天堂那么好,为什么还嫁人间的这个男人呢?可见天堂也是很无聊,天堂很无聊啊!是不是?每天都是这样看着天宫,也没什么好看的。所以我觉得说还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它还有法可以听,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行树,七重栏楯,哇!统统在说法,这个多好啊!你生长在天宫也没有人在说法,也不会解脱,那个七仙女就是整天妆扮得漂漂亮亮的,整天妆扮得漂漂亮亮的。等到仙女一死的时候,耳朵、这个腋下,就会流汗、冒汗出来,这个头所戴上去的花立刻就会枯萎,就会枯萎。人类,还是人类,人类如果老的时候,这可以去拉皮,拉皮;那么天界的老人没办法拉皮,因为他不是物质的世界,他是属于微细的四大,所以,拉皮没有用,拉皮没有用。所以人间可以拉皮,不错。像韩国这个,组织一团的到……韩国的这些歌星、影星,每一个人都动过刀的。所以歌星、影星,在韩国的影星,相片摆起来,你还认不出来那个是哪一个,因为开刀、动刀以后,大部分都是相同,动刀。那么动刀以后,改变不了命运的,为什么?生辰八字,一出生,他就有命,定数的,改变一下容貌,但是改变不了……要改变命运只有做善事、只有听经闻法、做功课,好好的念佛,好好的改变自己的个性,欲明心见性,先改自己的个性,把这个外缘,你受到委屈,对每一个人都是很好,你有东西你也懂得分享,快乐从懂得分享开始,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的命就慢慢慢慢的改变。说命很难改变的,是不知道方法;如果你懂得方法,那么命就会改变。懂得方法,譬如说我们来护持三宝,命它就会改变;我们来听经闻法,今天坐了二、三个钟头,不要听多,听一句就好: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听这一句就好,回去就好好的改变自己,命是可以改变的,不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有一次去参访广钦老和尚的时候,我跟那个***,就跟他讲说:喔!下山的时候,你骑脚踏车很危险,很危险!他说:要不然我顺便载你一程。我说:行不行啊?会不会很危险啊?他说:你这一次来参访广钦老和尚;因为忏公召集那些大学生来参访广钦老和尚,它左边有路,右边这个是比较陡,我说:这样行得通吗?哎呀!没问题啦!我就坐在他后面了,就下去了。下去以后,“注死不死”,就是好死不死,叫做“注死不死”。他那个煞车断掉,断掉,我只听到一声,卡!来不及了,一直下去……因为太陡了,冲下去了!冲下去,他就叫一声:益谦啊!他叫我的名字,我是叫:观世音菩萨啊!结果就:砰!去撞到那个树木,去撞到那个树木。撞到了树木的时候,他那个手肘直接就贯进去,他这个胸部贯进去。那时候我撞到的时候,人撞到的时候,(师父用手比划着,咻~)飞出去,醒过来已经在台大医学院了,醒过来。人家那个大学的同学还赶快去通知,赶快通知,慢慢的找……找到我妈妈,我妈妈到医院的时候,哇!在旁边就一直哭,怎么办喔?怎么办喔?那时候,我已经有开始在大学里面有一些讲课,还有放生,举办放生,做了一些功德。后来忏公很慈悲,已经发生事情了,经过了二、三天,因为还是在台大,在急诊,还没有醒过来,我妈妈就在那边,然后忏公在她旁边;这后来他们讲的,师妈告诉我的。忏公跟她安慰说:欧巴桑!不要紧啦!忏公的台语也不是很标准,欧巴桑!不要紧啦,你儿子做了很多功德,他说法给人家听,不会有事啦!后来就慢慢慢慢的醒过来。当我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问他说:我们的***呢?他们怕刺激我,大家都不敢讲,怕连我也死掉。我说:叫你讲你就讲!他说:往生了。这***是每天都诵《地藏经》……诵《地藏经》的、拜地藏王菩萨,很精进,非常精进的。后来他们家属有时候不能够谅解,后来广钦老和尚开示了,广钦老和尚说:他这个宿世的业力是很严重的,本来会下地狱的;可是因为这个孩子,跟益谦去打佛七、精进佛七,然后他每天诵《地藏经》,他说:他这个灵魂已经超度起来,所以没有什么事情,不要挂碍。如果没有这个大学佛学社学佛的因缘,他每天都诵《地藏经》、拜地藏王菩萨,他这个就会下去的!人家问:另外那个怎么没死?他说:这个留着以后很有用。还真的用上了!

所以如果你平常要想改变命运的话,其实也不是很困难,你要真的想改变命运,真的就是:第一个一定要持戒,杀盗淫妄酒;再来,要行善,印经、放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把佛陀所讲的这个正法广为流通,广为流通,这个是很重要的,那么命运就慢慢慢慢的改。命运不是不能改变的,但看我们自己。尤其那个口德很重要,我这一辈子做了二个很重要的:第一、除了这些讲经说法、印经典,这个其次,一、我的口业守得非常的紧,也就是说:我绝对不会去讲一句伤人的话。或者是说这个人有缺点,我看都不想去看他,因为他的因果,他的立场,他有自己的立场,我很守住我这个口德,这第一点。第二点,我心中没有恨,我这一辈子没有恨过任何人,哪一个得罪我了,哪一个怎么样子,第二天我睡醒的时候,又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那个恨让人沮丧,那个恨,那个心中的压力、痛苦,我觉得决定不恨任何一个众生。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养自己的德行,那么,第一个,我们口业要守得非常非常的紧,一句都不能讲。第二个,我们的心中拔除了……恨就像钉子一样,一个人心中,这心脏被钉一根钉子,喘不过气来,我们的恨就会像钉子一样钉住了。所以说我们如果能够坚持佛的戒律,没有贪瞋痴,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会慢慢慢慢的改变。

底下,求人趣应。【「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注释:「乐为人王」:「人王」,就是人道之王,即人间之国王。「爱主族姓」:「主」。就是主领。喜欢成为大族高姓之大家长。「世间推让」:因为是望族之长,所以世间人皆推重、谦让于彼。「爱谈名言」:世俗名人之嘉言,如儒家之《论语》、《四书》之属。「清净自居」:「清净」,不染尘欲。「自居」,就是自守。「爱治国土」:「治」,就是治理。「剖断邦邑」:「剖断」,即剖析判断种种讼案。「邦邑」,于大邦或者小邑。大的地方叫做邦,我们说:安邦定国。「宰官」:这个「宰」,就是臣宰、县宰、州宰、府宰。以前的官跟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县长、市长、乡长,跟我们现在不一样了,「宰」是主导的意思、领导的意思。「宰官」者,一地之主官,或者是一机构之主管官吏,或者是国之宰相。「爱诸数术」:「数」,就是天文地理、阴阳历算。阴阳历算。「术」,就是医、卜,或者命相、咒水、书符等等。也就是婆罗门五明之医方明以及内明。「摄卫自居」:「摄」,就是调摄身心。「卫」,就是保卫生命、行固精养气等养生之道。「自居」,自处。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身体如果顾好;大部分的人身体不懂得顾,前几天有一篇报纸,这个给你参考,给你参考。有一篇报纸,有一个师姊她吃长素,吃长素,她都简单吃、随便吃,经过了三十几年,结果现在犯了什么病?完全健忘,她才几岁而已喔,还不到五十岁,她拿这个东西拿着,立刻……放了,等一下来,忘记了。我不是说吃素不好,而是说:她这个吃素吃得太简单了、太省钱了,完全没有照顾这个营养。这个报纸登的,医生讲说她缺少B12,乳制品不吃,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都没有吃,就简单的每天配一下饭、菜,就随便吃,结果还不到几年的功夫,那脑筋里面忘记了,她做什么事情,甚至她老公,她记不起来,完全记不起来。

我看到这一篇报导,我吓一跳,她长时间的吃素,也不重视这个健康,后来才几年的功夫,统统忘记。医生跟她建议,医生有跟她建议:你要摄取一些B12、蛋白怎么样子。可是,她有自己的看法,结果得到……不是健忘,是严重,完全严重的健忘。譬如说早餐起来,她吃了一颗馒头,等一下又忘记了,又忘记了。那么她的老公都不敢药交给她,她的老公都不敢药交给她,他早上给她吃一包药的时候,吃了一包药,等一下她就说:我这个药,这一包药没有吃喔!她一直想不起来,就再吃一包。到九点多的时候:我早上可能没有吃药!又拿一包,她一天吃了七、八包药,她忘记了。我看到这一篇报导,我有一点惊吓到,那这个……我们这个吃素的,我不是说吃素不好。所以,这个吃素的人,这个身体还是真的要照顾好。对不对?要照顾好,营养一定要均衡,要不然老的时候……对不对?看到那个报纸这样报导,年岁大,你看怎么办?所以这个就是这些吃素的男众,或者是法师,或者是工作人员,或者是女众,一定要很小心营养这个问题,要不然你很快的马上就没有记忆了。所以,人最怕的就是:年岁大了该怎么办?所以讲到这个固精养气等养生之道,在座诸位!还是要用一点心,用一点心。那么,记得!超过七、八十岁的人,最好你能够……麻烦你能够挂一个牌子,放在这里,真的!当你掉的时候,警察才会带到你的家里来。我将来也会,我可能会用刺的,刺的,「请帮我带回高雄文殊讲堂」,0800-092-000;不对!那是治疗椎间盘移位的广告。听到这个记忆消失,这个就会很惨!所以,讲到这个的话,就提醒大家一下:你一定要注意你的营养。记得!

义贯:(12)「若诸」人道「众生,乐为人」道之「王,我」即「于彼前现人王」之「身,而为说」五戒、十善生福之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13)「若诸」人道「众生,爱主」领一「族姓」之人,「世间」之人皆「推」重之,「让」其居于上首,听其吩咐,「我」即「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之「说」博施济众、仁民爱物之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14)「若诸众生爱谈」世间「名」人之嘉「言」,身处居家而「清净自居」,不染世欲,「我」即「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之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15)「若诸」人道「众生,爱治」理「国土,剖」析判「断」讼案于大「邦」小「邑,我」即「于彼前现」臣「宰官」吏之「身而为」之「说」修齐治平、护国爱民之妙「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善愿。(16)「若诸」人道「众生,爱诸数术」、调「摄」保「卫」养生以「自居,我」即「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之「说」世智养卫之妙「法,令其」依行而「成就」所愿。

 经文:【「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注释:「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优婆塞」:中文翻译成近事男,也就是可以亲近承事三宝的男子。又译为男居士,居家学佛之士。像我们讲堂福报大,讲堂的男居士很多,也算是一个很安慰的,就是稍微年岁有一点成熟了一点,年轻的少,年轻的少,男众年轻的少。所以说你们家里有儿子怎么样,可以劝劝他来学佛,来作为讲堂的义工。「优婆夷」:义为近事女。又称为女居士。

 义贯:(17)「若有男子」心厌尘劳,「好学」佛法而「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之「说」戒定慧三无漏学之「法,令其」依修而得「成就」比丘法。(18)「若有女人」心厌尘劳,「好学」佛法而「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之「说」三学离染清净之「法,令其」依修,而得「成就」比丘尼法。(19)「若有男子」,崇慕佛法,「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之说法,「而为」之「说」持戒布施之「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居士之法。(20)「若有女子」,以「五戒」而「自居」(自处),「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之「说」持戒布施之「法,令其」依修而「成就」女居士之法。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注释:「内政立身」:「内政」,就是内主家政。「立身」,就是勤俭贞娴以立身。那是古时候的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大致上也是这样;但是,现在都是职业妇女,朝九晚五,大家都要上班,为了这个家庭打拼。所以目前整个家庭的这个结构性、主导性,还是有所转变的,并不是说按照古人这样,男主内、女主外。有的女人比较强,男人不行,男人不行,报纸登的,说有一个卖猪肉的女强人,她一天卖了很多很多的猪肉,赚了很多的钱,她嫁一个老公,她就叫她老公好好的在家就好,好好的在家就好,好好的在家服务她,服务她就好了。家里都是这个男人在整理。所以现在男跟女已经分不清楚了,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谁主内、谁主外。对不对?「以修家国」:以修身而利益家国。「女主身」:就是大国的帝后。就是我们所讲的皇后,皇后。「国夫人」:诸侯国之君主之夫人。(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43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70: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清净在音闻--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

楞严经讲解271:法爱是佛门的毒瘤,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

楞严经讲解272: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记得要离欲

楞严经讲解273:言语尖酸刻薄的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福报的人

楞严经讲解274: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

楞严经讲解275: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

楞严经讲解276: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

楞严经讲解277: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

楞严经讲解278:虽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佛,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楞严经讲解279:佛教的法会统统是超度活人,不是超度死人的

楞严经讲解280:存有多少钱是假相;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才是你的

楞严经讲解281:种种相,因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本体

楞严经讲解282:世间人追求的东西愈多愈好,修行人刚好相反是愈少愈好

楞严经讲解283:一切法都要定,没有定就不是佛法;一切修行者皆不能离于禅定

楞严经讲解284: 若起味定,便于禅定境界无法再往上提升,此是钝根人修行的通病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