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321:不只以文字言说知解为已足,要看你的内心里面是不是经得起考验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1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504x8f7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0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751页,《楞严经义贯》第四章,请问大乘修正阶位。第一节阿难问修正阶位次第。【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那么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那一本,讲得特别的慢、详细,那么为什么还要再讲楞严经义贯呢?因为听经闻法的,有上中下的根器都不一样,我们希望这个《楞严经》务必能够利益上中下的根器,使这个法能够传遍世界各地,无论是上根器的,无论是中根器的,无论是下根器的,统统对《楞严经》有所收获和获益。所以我们才不厌其烦的把《讲义》讲一遍,又把《义贯》浏览一遍。
[注释]: [于诸漏心]:诸漏就是三种漏,欲界之欲漏,色界之有漏,无色界之无明漏,总称为三漏。漏就是烦恼之异名,只要你内心有烦恼,你所修的善,或者是你怎么样的修行观照都不究竟,夹杂着烦恼而修行的统统叫做有漏心,包括你念佛。如果你念佛,没有了解这一念取代了所有的烦恼,为一心念佛,那么对佛法也不是怎么很真实的了解心性的道理,这个就是用有漏心在念佛,还是不究竟。所以我们要用无漏心来念佛。[身心快然]:快就是畅快。[佛三摩提]:三摩提就是三摩地,正定的意思。首楞严三昧本来是佛及十地菩萨所成就之定,所以称为佛定。因此,如果不仰仗大佛顶咒的威力,十地以下诸人实于此定无份。以首楞严三昧为十地以上菩萨之定,所以又称为金刚三昧,以十地菩萨已达密教所谓的成金刚身,不动不坏。
[乾慧之地]:乾就是枯干,有二种义:一、指至此之位,欲爱干枯,故智慧显露,所以称乾慧。二、此位之智慧,尚无一切智水的润泽,所以叫做慧乾涩,就是智慧还很干涩,尚不能起大用,所以叫做乾慧。前面指欲水干,后面指智水缺。一个是欲的水干枯了,后面指智慧的水还很少,称为乾慧地。那么又这个乾慧地为在三渐次位后面所达到的地位。详如下文,佛所解说者。[四十四心]:是在地前,就是初地以前的菩萨四十四位:十信、十位、十行、十回向、四加行,那么这个不困难。十信就是五根跟五力,五根跟五力就是十信。十住就是无所住,十行就是十波罗密,十回向就是愿。回向就是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一般人都是这样讲,那么这个十回向,都是发菩萨的心。那么十地就更清楚了,完全是用一个真如的智在修行,十地就是完全用真如智在修行,就接近成佛了。所以信、住、行、向、地,有一个比较标准的一些讲法,就是越来越接近真如,越来越接近真如。那四加行,就是讲到即心即佛的问题。那么这四十四位圆满后,方进入初地。为什么要加入四加行呢?就是表示要进入十地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成佛更不简单。
[至何渐次]:渐次就是次第,也就是地位、阶位。 [得修行目]:就是眼目。方能得到修行办道之眼目,也就是大开圆解心目开通。有很多人碰到了佛法就说,我要念佛,我要了生死,我要念佛,我要了生死。这样对一半,念佛是对的,这个是绝对对,念佛是非常好的。但是问题来了,解如目、行如足。解,经教方面它就像我们人的眼睛,解如目,行如足,你要修行,行,可以!但是要懂得解理,没有大开圆解,没有心目开通,你怎么修呢?就像一个人,眼睛看不到,那你怎么走路呢?所以重视修行的人,一定要重视解理,解行是不二的道理,这个观念一定要弄清楚,看到我们台湾很多人,一些老菩萨就说,我要念佛了,我不听经我不闻法了,这个观念稍微要修正一下,解跟行是一体两面的,偏一是不可以的。[旨何方所名入地中]:旨就是到达,方所就是地位,地就是菩萨十地。谓,要到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样的修行境界,才可以称为入于菩萨之地,为入地菩萨?
[等觉菩萨]:十地满心后,就是十地菩萨。满心就是完全功德行满,既可登等觉菩萨位。等觉后心,以金刚三昧力断最后一品无明,那么就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叫做妄,生相动念那一刹那。记得,每一世都有四分,那么四分简单讲,就是业相、转相、还有真相。业相、转相、真相就是我们所讲的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每一世都有四力,每一世把它浓缩起来,就是有业相、转相、现相,有的是业相、转相、真相,真相就是真如,业相就是无明业相,转相就是能所,见分跟相分。那么这样子的话,你就很清楚的。所以最后一品无明、生相无明就是讲最细微的业识,不是六合夜市了,业是造业的业,意识心的识,业识,而成妙觉菩萨。经典说:妙觉如佛,与佛无二,为最后身,居于补处菩萨位,次补佛位。如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都是妙觉菩萨。[瞪瞢]:瞪就是直视。瞢就是晦,视不明。合言,有如现代人所说的楞楞的直视看着。
[义贯]:此时,[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痴暗[钝],只[好为] 广知 [多学],而[于诸] 有[漏]之[心],[未]能勤[求]断除,而得[出离]三漏之转轮。今[蒙佛慈悲]教[诲],悟[得正熏]正[修]之大法门,[身心快然]通畅,[获]得极[大]丰[饶]助[益],然而[世尊],若于[如是修正佛]所自行之[三摩提],尚未到达[涅槃]之前,[云何]得[名为干慧之地?] 又菩萨阶位当中[四十四心]指的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位,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须[至]于[何渐次]次第,方能[得修行]证道之眼[目。]且须[诣何方所]就是到何境界,方得[名]为[入]于菩萨[地中?]又十地后[云何]尽断生相无明,而得[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皆[一心伫佛]之[慈音]开示,双目[瞪瞢瞻仰]待教。
[诠论]:这一段中,阿难问: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盖阿难之意,为恐有人仍以涅槃为全然一法不生,好象是枯木死灰,所以唯有涅槃堪称乾慧,这辈人所认知的涅槃,仍是小乘的有余依涅槃境界,有余依就是还有这个色身,还有这个色身、身心有余依涅槃,故有此问,用以对显大乘境界。又旧注有说的,《楞严》十信与他经不同,因开初住为十信这种说法相当奇怪,后面也有说,所以每一个祖师或者是注解《楞严经》的,多少会有一些看法不一样。因为《楞严经》经文中并未作如是说,而且下面经文佛所示的四十四心中,十信是十信,十住是十住,并无相滥。意思就是每一个阶位都分得很清楚,尤有进者,此说与经文不合,故说不通,若一切依照经文而释,庶几无误。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注释]: [从于凡夫,终大涅槃]:从凡夫位的三渐次起修,三渐次就是断五辛,断四种根本重戒等等,后面会讲到。经乾慧地以上为四位,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上为四十位,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以上为十六位,共六十位,而终于如来之无上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悬就是高悬,以涅槃高远,所以发菩提心者犹如远大的志向。示就是宣示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也就是如上的六十位修正之路,所谓无上菩提道即是此六十位,是无上菩提必经之正路,所以称为正修行路。若不由此路,而由岔道、小径,即非正路,非正修行。又此正修行路上,其间或有值到遇殊胜因缘,而得超越或顿超某些阶位,然其要者为须一直坚住于正道之上。
在座诸位!要坚住在正道,有三个条件:师父要正、道场要正,自己的心要正。这三种因缘,缺一个你摸不到门。师父不正,知见邪了,你怎么走上正道呢?你的法要由上人来传授,经典那么深,你也看不来,师父没有正,那你这辈子那会很惨。跟错师父比找错对象更糟糕,你结婚了,嫁错老公了,有一天醒过来还有救,你找错老婆了,没关系,再娶就好。啊!听起来也是怪怪的。这个跟错上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他这个整个知见偏了,而且享受那种错误,而且有攻击性,跟这个思想领域不一样的,完全把别人判为魔。所以常常听到在教界里面,常常说那个人是魔,这个人是魔,自己是魔自己不知道。所以,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第一个上人一定要正,他的知见不能偏,要用佛的正见来引导一切众生。第二个要有正法的道场,那个道场要正,那个道场如果没有正,他每天来这个道场熏习熏习,熏习坏的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久而久之,他没什么感觉,就掉进……诶,那个道场,我觉得这个道场没什么错啊!上人要正,道场要正,重要的自己的心要正。你是为什么而来的?我是为名来的,是为利来的,或者是为面子而来的,大家学佛,我不搞一点,我不学佛也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而来的?我为无上大菩提而来的,那么你的心就正了,我是为成佛而来的,就像六祖去见五祖,对不对?五祖问:你为何而来?六祖答:我就是为成就佛道而来的。(五祖)说:你说你这个獦獠,怎么能够成佛?(六祖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哪有南北之别,是不是?所以六祖发的就是成佛的心。三种条件要是具足,这个人这辈子没有大解脱,也会得到一些小悟,至少不会堕落三恶道,至少修行不会走错路。所以这个正道,尤其在这个末法时期,还真是难,还真是难!无所偏离,故知此六十位正修行路,乃一切诸佛菩萨,自修教他之所共由,只是迟速、顿渐有别,如是而已。
底下二种颠倒因,先明凡夫境界的差别之因。【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注释]:[妙性圆明,离诸名相]:真如之妙性本自圆满、明彻十方,而且是离一切名相,如六道、十法界、凡与圣、染与净,皆是名相。此等名相,皆是假名,假名者非有真体,为什么叫非有真体?因为他是缘起性的,因为他不是真心来自于一颗妄。非有真体,意思是妄动的识心分别,并没有真实的真心之体。由于因缘而起,暂时显现,如天上之霓虹,只是水气积聚一处折射阳光所现之色,而水气本身并无众色,阳光一反射出来的,然而如果没有此等折射的光色,那么霓虹这个名字便无从立,水气本体是真,但霓虹之光色及其名相,皆是因缘的所现之假相。此水气即代表真如,真如之体是真,但从真如体上依因缘所现的六道四生十法界之名跟相,皆是因缘如幻之假象,本无如是事,其相虽无体而仍以因缘而现,故言:三界及六道四生等十法界以及十二类生,十二类生就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若有色、若无色、有想、无想、若有想、若无想,此十二类生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离诸名相,非依名相而有,非依名相而无,全体一真所现故。
在座诸位!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谈到究竟义,要你成佛,就是回归到一心都是真如,记住师父的话,统统回归无所住、无所得、毕竟空,都是回归到一个真如的心性。简单讲,开采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就可以成佛,这个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终极成就。所以,你下手处一定要对,下手处就是不生不灭的心性,所以你看到任何的缘起的相都告诉自己,这个是幻的不要被他所骗走,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你不要跟着走,被他托得死死的,不要搞得情绪很不好,高、低、痛哭流涕,一下子很快乐,一下子又掉进坑道里面。所以在座诸位,修行人不同于婚前跟婚后,婚前是连续剧,甜言蜜语,每天都期盼老公老婆,老公期盼老婆,老婆期盼老公,喜欢讲甜言蜜语,婚前象连续剧,婚后象短剧,讲了二句话就吵起来,就干起来,没什么好讲的。婚前象连续剧,婚后象短剧,讲不下去,二个人脾气也是很犟。所以这个就是情绪的高低潮,要拥有真正真理的人,是没有这种情形的,心境永远是如此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简单讲,完全没有情绪变化的,那个人就是真如的,进入真如的一个开始,一个开始。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以一念妄想而令一切法晃若有生。有生必有灭,所以说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你了解缘起就是生灭法,生灭法就是缘起法。诸位,这个灭,要注意这个灭,这个灭不是灭掉,这个灭妄,灭妄,注意!如果把妄灭掉,这个又变成还是妄。佛讲的灭妄是指妄无体可得,当体即空,这样叫做灭妄。不是用一种动作把妄把它灭掉。所以这个经典,因为他这样要让你了解,生灭叫做妄,那么让你直接了解说灭妄名真,佛让你了解说,把这个妄灭掉,就叫做真心。但是真正的灭是了解妄性本空,体不可得,直下无心,这个叫做真心,不是把妄灭掉,千万记住这点。一切生灭之相皆是虚妄,如水结成冰或化为气,然水之本质并无改易,仍然是水,只是因温度化成的因缘,令其凝结为冰,或化为气体或又凝结为水等,而现有液体、气体、固体等表象上的差别,其体则仍是二氢一氧,就是H2O。这个比如真如本性本来是真,然遇染净不同之缘,则能化为凡圣、十法界等各种差异之相,而其本体实从未有异,所以知道表象之变异的生灭都不是真实的。
简单讲你今天看到所有的相都是不是真实的,那个都是变化、生灭、缘起的,都是虚妄的,故言生灭名妄。若此等生灭等表象皆去掉,灭妄之后,则其真体本来面目变得显现,故名灭妄名真。诸位,这个灭妄,简单讲就是离相,这样讲比较贴切,如果把妄灭掉,那哪还有真?虽然是说幻相,把这个水,幻相灭掉,把幻相灭掉,你的水也不存在,真也不存在。所以灭妄是指灭掉名词、名相、名字,名字跟名相灭掉,语言进入无言,灭掉相就是离相进入无相,这个叫做真。不是真的把妄灭掉,所以佛讲的灭掉妄并不是一个动作,是观空的意思,观妄无体性,叫做灭妄。这一点要特别的交代清楚!以妄灭而真显,以无始来,真体被妄相所覆盖故不得显,恶性循环,众生更进而迷真认妄,所以这个妄是指妄相,不是指体。执妄为真,是故真性万劫难复矣。
[二转依号]:转有转舍及转得二义,依就是所依。其用为:一、转舍所依之劣法,转得所依之胜法;二、转舍所依之染法,转得所依之净法;三、转舍所依之生死,转得所依之涅槃;四、转舍所依之烦恼,转得所依之菩提。第一个是转劣法为胜法,第二个是转染法为净法,简单说就是转染依净,转劣依胜,转生死依涅槃,转烦恼依菩提。在座诸位,这个是《楞严经》这里注解的,二转依就是二转依果,让众生了解我们有希望成佛,但是在《楞伽经》的角度来讲,进入第一义谛大空的话就没有这个,没有劣法,没有胜法,没有染法,没有净法,没有生死法,没有涅槃法,没有所谓烦恼,没有所谓的菩提。都是第一义谛大空。劣法不可得是第一谛大空,胜法不可得是第一谛大空,染法不可得是第一谛大空,净法也不可得叫做第一谛大空,生死法不可得也叫做第一谛大空,涅槃不可得叫第一义谛大空,烦恼不可得叫作第一谛大空,菩提也不可得叫做第一义谛大空。若纯进入真如第一义谛大空,无有劣法、胜法、无有染法、净法、无有生死法、无有涅槃法、无有烦恼法、也没有菩提法。这个对衬法是告诉你要转众生的心,可是心体并没有增加,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二转依又称二转依果,就是指菩提与涅槃二圣果。号者假名也,以菩提涅槃但转其名相,而不转其体也。诸位,那个体,亙古以来,无量劫以来,统统没有增减。所以我们就了解,法界体性并没有增减,佛界的体性并没有增减,众生界的体性也没有增减。因此我们就了解法界就是佛界,佛界就是法界,众生界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众生界,究竟平等,法界、佛界、众生界究竟平等,并没有增减,增减是妄,不增不减是我们的体性。
[义贯]:[佛言:阿难当知]真如[妙性圆]遍十方,[明]照无二,本来[离诸]因缘所起之[名]与[相],真如体中[本来无有世界]与[众生]等依正之相,如镜中相,并无实体可得,虽然其体清净不变,然[因]一念[妄]想之因缘,而令一切晃如[有生]之相,于是[因]有[生]故必[有灭],然此诸[生灭]皆[名]虚[妄],以本不生故。本不生的意思就是当体即空,任何一法本来就不生,但是悟到无生不作无生解,因为无生是对生讲的,究竟无生是放下生与不生,如此的不生,才是正真的真如不生。其生即非真生,其灭即非真灭,故其生与灭具妄。若[灭]此等生灭之[妄],即[名]为[真],以妄灭则真显,妄不覆真故,生灭即灭,寂灭现前。[是]则[称]为[如来]之[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之[二转依]果之[号]。
在座诸位!生灭即灭,寂灭现前。诸位!如果你想要进入寂灭的真如道场,就不能放弃生灭,就不能执着这个生灭,也就不能远离生灭,知道生灭其体性本空就是不生不灭。因此,不可以厌生灭之法,只要你观空,只要你透视他,他的不实在性,生灭法就是真如法,才有办法寂灭现前。诸位!放弃生灭法的人永远找不到真如,永远找不到寂灭。放弃生灭,那么你要找不生不灭,又多了一个生灭,记住师父的话!生灭体性本空,就是不生不灭,不需要寻找。所以,禅宗里面讲,直下无心便是道,这是因为相有生灭,体没有生灭,所以叫做直下无心便是道。为什么?生灭体空就是道。所以你不可能远离生灭法的这个假相,说我要去求其体。离开水没有波,离开波也没有水,如实观照,如实理解,如实体悟实相真如之道理。
[诠论]:如来以此,为了有系统地宣示六十位修证,所以再一次显现如来密因,如来藏真如体性,为一切法之源,作为修真得二转依之本。以若不依此密因,则一切修证必定迷失而入偏锋,妄费辛勤,所以再一次提出。所以,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以一日走错路。希望大家来弘扬楞严大法,救度无量无边众生。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注释]: [汝今欲修真三摩地]:这意涵阿难已决心改悔过去只求多闻之偏,而确实欲蹑解起行,蹑就是依,依解起行,不只以文字言说知解为已足,这是颇不容易的。当然,须知这也是阿难的大权示现而已,令末世以解作证者有所警惕。所以在座诸位!你不要听了一点佛法,就以为你证悟了,就以为你大悟了,千万不要犯大妄语戒,你的内心里面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在一切的境界里面,是不是真的能够财色名食睡如如不动?这个就不是只有解悟了,六根攀缘六尘,没有起心动念,那这个就不是只有了解,这个就是真的有一点功夫了,是不是?那么这样子考试自己,才不会犯大妄语戒。 [直诣如来大涅槃]:这又表示阿难等亦知而舍小乘有余依涅槃,而欲求如来无余依涅槃,当然亦舍凡外之虚妄涅槃,非涅槃而作涅槃解。
[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众生、世界就是正报跟依报,二颠倒因,二种颠倒生起之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无倒即正,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那个歇字很重要,那个歇,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完全放下,而没有放下的观念,这个歇是很重要的功夫。作功夫,这个歇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再一次无所住,更微细的无所住,一切法真的无所住,这个就是歇,放下再放下,又彻底放下。歇就是菩提,放下的人,懂得放下的人,才懂得菩提啊!心不颠倒即得正念、正定、乃至正觉,因此是如来真三摩地之本源。是故欲超凡入圣,须先远离颠倒心。颠倒者就是妄心,离一切妄想颠倒,乃得成就如来真三摩地。
[义贯]:[阿难,汝今]即发心,[欲]蹑解起行,[修]证、[真三摩地],以[直诣如来]无上[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及[世界]正报、依报[二]种[颠倒]生起之[因],如果你的心[颠倒不生],离于凡(即)凡夫、外(即)外道、邪(即)邪见、小(即)小乘之一切妄想,凡外邪小之一切妄想,[斯则如来真三摩地]之本,以狂心若歇,歇就是菩提。底下是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这一段,师父在《楞严经讲义》就叫你一直做笔记,一直做笔记,我们讲过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如果上一堂课有做过笔记的人,在这里,自然知道这一段在讲什么,那么没有的话,没关系再给一次机会!
看看 [注释]:[由性明心,性明圆故]:性就是觉性。明就是妙明的真心。那么明圆就是明彻圆照。此谓,由觉性妙明的真心,其性自明彻、圆照法界。 [因明发性]:明在本明之上,还妄欲加明,求明,就是头上按头。性就是业识之性。此谓一念欲求于明,所以起无明业相,于是转真如为阿赖耶,无明业相就是生相无明,而成真妄和合的业识之性,这个就是能见分。[性妄见生]:性妄,业识之性成妄。那么见生,也就是见有相生。此谓业识之性复由无明之力,转本有之智光而妄见有生,这个就是所谓的所见的相分了。前面是能见分,那么这里是所见相分。这个为转相。诸位!这里要特别了解,特别注意一下。《大乘起信论》讲的业相、转相、现相,跟《楞伽经》讲的业相、转相、现相,不一样。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那么《楞伽经》诸位还没有看过,还不知道,那么楞伽,楞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斯里兰卡,兰卡,兰卡,斯里兰卡。兰卡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楞伽经》,那么斯里兰卡是在……就是我们现在称的锡兰,他在印度的东南、东南角,单独的一个岛,马达加斯加是在整个非洲的东南端,锡兰(斯里兰卡)是在印度的东南角。
以前有一个居士要带师父去斯里兰卡,因为那边是专门修四念处的,小乘的,说那边风景很漂亮,空气非常的好,完全没有污染。那我跟他讲说,那边有内战啊!斯里兰卡打内战打了25年,还在打,斯里兰卡。我说危邦不入,我们儒家讲的,古圣贤讲的,危邦不入。就是说在战争的地方,我们比丘并不适合,并不适合,不要说危邦不入,不适合的场所也不适合去看。看秀还是要注意,以前,佛还没有制比丘不能随便出去看表演,还没有制的时候,有的比丘就去看什么?看人家射箭,看人家比赛射箭,比赛射箭,那比丘也站在观台上在加油,人家在射箭,结果那个射箭,弓一拉的时候,射得太远了,刚好射到比丘,“嗖……”,射中比丘。所以从此以后有危险的军事怎么样(的表演),佛叫这些比丘,只要是军事的,跟这个危险(有关)的表演,这比丘是不能参观的。用今天来讲,就是说一个比丘是不可以去参观射击场的,枪炮、射击场、机关抢、战车,实弹射击的,是不可以的。这个用今天的戒律来讲就是这样子,也怕打到比丘,对不对?经典不看去看射箭?
[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无就是本来无生无灭之无相境界。有就是有生有灭之有相境界,此谓由于妄见故,所以转不生灭本自涅槃之境界,成有生有灭之生死境界,此为现相。至此业相、转相、现相已具足,于是三细成就。我们讲三细六粗,三细六粗嘛,哦,这个常常在讲的。[此有所有]:有就是能有,就指无明。谓无明妄觉,以自己为能拥有他法,一切法从无明而生。所有指三细之诸相,整个句就这么说,阿赖耶以颠倒故,计自己为能拥有,而业相、转相、现相三细之相则为其所拥有。简单讲,都是阿赖耶识一念妄动,所产生的无明相,变成了业相、转相、现相。[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因就是依,即能依,就是指无明。非因就是非真能依,非真能依,因为无明空无自性,因为无明非真能依,以无明无自体性故。诸位!真心才是有体的,如来藏性才是真有体的,无明他是幻化妄动而来的。且以无明但是一念之迷,全体是妄。所因就是所依,谓无明即非真能依,亦非真所依。住就是能住之心,指八识。
所住,所住之法,指无明。此谓能住之心与所住之无明等。所住者乃至十二因缘、四大、五蕴、六尘、十八界等相,亦皆虚妄无体,所以了无根本。在座诸位!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十二因缘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四大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五蕴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六尘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十八界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就显。虽是妄,但是离妄即真,诸位!就在当下。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本就是动词,义为以什么什么为本。谓以此无住之本心本性而得建立成就身心世界,依报正报、有情无情,二种世间。所以说以无住为本,成一切法。在座,无住就是整个佛教修行启动到终点,统统要用这二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三藏十二部经典,叫你怎么修行?就是叫你无所住。《传心法要》里面讲,但行无所住,其他法不用行,自然成就佛道。以无住为本,成一切法,何以故?以若有所住则一切形成不动不异,如果法不动不异,则一切皆不得生起,是故法性如是以无住故,故得成就一切法,此为一切法真如之不变随缘义。
[义贯]:[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觉妙[明]之真[心],其[性]本自[明]彻[圆]照法界[故],[因]妄加一个[明]字,于本明之觉体上,遂[发]起业识之[性],业识之[性]由无明力,转本自有智光,而[妄见]有[生],则见分与相分成就,于是[从毕竟无]生灭、本自寂灭中,由妄见故而转[成究竟有],生住异灭之有相。[此]能[有]之无明与[所有]之业相、转相、现相三细之相,实[非]真能[因],亦非真[所因],无明非真能因,以无明无自体性故,能因之无明心即妄,所因之三细就更非真。是故能[住]之心(八识)与[所住]法之[相](十八界)二皆虚妄,[了无根本]之体,但是一真所现之幻象,是故[本]于[此无住]无起无灭之性,而得[建立世界]山河大地依报之体、[及诸]十二类[众生]正报之体。这个起无住、无明之性,就是六祖讲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简单讲妙真如性可以展现在万法,因为他没有起灭,任何缘起的法,他都没有起灭,缘起当体即空,所以无住就建立了真正的一切世界缘起,统统在无住的心性里面,所以持无住、无起、无明之性,而建立了世界与山河大地,所以山河大地在无住的心体里面,依报之体以及诸十二类生,十二类生的众生之正报之体,都是依据无住、无起、无明之性。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注释]: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迷就是迷失,本圆明就是本自圆明之性。意思是说由于迷失本来是圆明的真如本性,此就是起惑,是就是于是,因此是生虚妄,于是生起种种虚妄之相,这个就是造业。合起来讲,这是以一念无明生三细之虚妄相,复由三细更生六粗之相。六粗就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等等。[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妄性就是惑业之性本妄。所依就是所依之体。此谓,一切惑业之性,并无实所依之自体,故妄性本空。诸位!如果你了妄本空,那么就对这个虚幻缘起的如梦幻泡影的世间,就不会再执着了。[将欲复真]:此谓入于虚妄境界之后,也就是久处轮回之后,心生疲惫,想要恢复本自清净而无奔驰的真性,现在大家就是这样子,你今天为什么来听经闻法,因为轮回很累,有钱的很累,没有钱的更累,官当得很大的很累,说不定明天就下台,是不是?没当官的很想当官,也很累,拼了老命,对不对?搞关系,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很大的关系,永远扯不上关系,所以官当得很大的人,后来也觉得很疲惫,没当官的也是很疲惫,所以有钱、没钱、有官、没官统统很累,这个时候,就很想要走修行的路线。怎么样?想要恢复本自清净没有奔驰的真性。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欲真想要恢复真性之念。已非真真如性,然此念已经不是真正地依于真如不生灭性所发,而是依于久处轮回的六识妄心所发,所以实非与真性相应。 [非真求复,宛成非相]:若依于非真的生灭妄心,以求于恢复真性,则其所复者,亦成非真之相,也就是生灭之相。这整句的意思是说,师父如果用第一义谛大空来讲经,在座的诸位法师和居士,你必须用第一谛大空,没有生灭心来听经闻法。诸位!用生灭心来听经闻法,听第一谛大空,第一谛大空也变成生灭,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讲的人要用第一义谛大空,没有能所的心演讲,那么听法的人,也是一样,用没有能所的第一谛大空来听法,这样子,没有能所的这个心,第一义谛大空才能够展现开来。所以佛在《圆觉经》也是这样讲的,如果你用生灭心来听经闻法,所有的不生灭法,都变成生灭法,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所以,不只是师父的问题,是台下徒弟的问题。
[义贯]:由于众生无始来[迷]于[本圆]本[明]之真性,以[是]因此而[生虚妄]之惑业苦,然其[妄性]本[无]实自[体]性,所以妄本空,[非有所依]之体。众生久处轮回,心生疲倦,诸位!轮回就是重复,你有没有感觉,你现在的生活都一直在重复,第二天起来,闹钟“铃….”,按下去,起来开始刷牙,上洗手间,刷牙刷牙,上个大小号,不净的排一排,再接下来,吃吃早餐,吃早餐以后,再来准备化个妆,对不对?把那个眉毛把它画得象老鹰的翅膀。我看现在很多人,都把它刺进去了,把它刺进去,刺进去以后,难怪现在很多的比丘尼,那个眉毛看起来就怪怪的,不nature(不自然)。因为在家已经把那个眉毛拔光了,出家以后也是要刺进去的,所以那个眉毛就没有办法。现比丘尼相,那一对眉毛又是刺秀的,很新鲜感。
所以说,化妆以后,再来就是上班,上班以后,朝九晚五,早上来上班,骑着摩托车上班,上班以后就开始坐下来,再来面对的就是领导,再来面对的就是电脑,就在你的面前,开启你的档案就输进、输出、下载,再来开始批公文,就开始一直就搞了搞了,搞到中午,期待中午吃个饭,中午吃了饭,休息一下,有时候还是很忙,是不是?吃好的,还得骑摩托车出去外面,好一点的老板就把外卖叫进来,对不对?这个老板算是好的,免费的请你。再来,下午一点多又开始干,干活,干活,是不是?到了(下午)五点期盼下班,对不对?如果银行上班,还得等到结账,虽然五点下班,还得等到七、八点,还没结账了。再来,到晚上骑着摩托车再回去就很累了,先躺下,再去洗个澡。每一天都得复,每天都重复,重复就是轮回,知道吗?生命有多么…很没意义了,不晓得在搞什么?生命真的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挣一点点钱,搞得身心疲倦,这个就是生命。在座诸位!那每个人都象师父你讲的,这个社会怎么办?我没有告诉你是这样,不是,是告诉你这样叫做不究竟,不是叫你脱离现实的社会来学佛,你学佛你面对现实的生活,是说你心生累,当你很累的时候,完全找不到幸福感,找不到依靠感,也找不到究竟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得这么的虚妄不实在,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目的,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要出家,头壳坏掉吗?是不是?这个就是众生久处轮回,心生疲倦了,现在开始要有动作了。
[将欲]离妄复[真],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得大自在的佛性。然此[欲]灭妄而复[真]之念,[已非]依于[真真如性],以妄本来就无体,妄本无生,见妄有体已是虚妄,今欲灭妄,那么就是妄上加妄。若依于此[非真]之有生灭妄心,而[求]回[复]真常之性,则其所得到的,亦[宛成非]真,无常之[相]。有因就有生灭,果也必有生灭也。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注释:“非生、非住、非心、非法”:“非生”,谓无明本非有“生相”,因为无明本空,无明无体,以无明无体,由虚妄生,犹如空中华,虚空中本来没有花,是因为眼睛出了毛病,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花,如果真的眼睛没毛病,就像佛心中没有毛病,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妄相,体性本空。因为我们本身心灵有毛病,看到的就好像是真实世界,好像有真的那么一回事,其实是没有。犹如空中的花,所以,故实非有生相。“非住”,谓业识非有住相,以诸识念念生灭,念念不住故,无有住相可得。我们念念生灭,念念执着,念念生灭。“非心”,谓见分非真心相,以见分乃依无明生故。“非法”,谓相分非真法相,以离能见之见分外,实无所见之相分,唯自心现,心外无法。所以但有能所俱是戏论。
“展转发生”:虽然无明与业识,皆非实有生、住之相,诸位!在这里补强一句:但在众生看起来,这个世间是完全真实的,是不可改变的世间,皆非有实生住之相,但是在众生看起来,有,实在有生,有可以安住、执着之相。在众生看起来是实体的,这个桌子就是桌子,为什么说不是桌子呢?佛陀讲的,桌子的相,体性本来就空,不是说没有这个桌子。见分非心内真有其体,相分亦非心外实有之法,然却以无明力而辗转发生三细六粗,不能自己。完全无法控制。 “生力发明”:“生力”,润生之力,此指无明,盖无明有润生之力,故此无明称为“润生无明”。(又无明之能发诸业者,称为“发业无明”或“润业无明”。)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贪爱就是滋润,滋润无明;那么发业无明,就是滋润生死。发业无明比较强大,他是掌管生死的,所以发业无明就是增加生死;那么润业无明就是贪爱一直增加,滋润生死。此句言“以无明润生之力,能显发妄明,妄明即妄惑。因为其实是惑,却自以为明,故称妄明。以认妄为明,故不能舍。“熏以成业”:承上,此妄惑复熏习八识不断,以成诸业。此为“起业相”。“同业相感”:父母子女以同业而相感相召、相吸相系,此为“业系苦相”。
在座诸位!有一句台语讲得很好:来到世间,一切没怨叹,拢总是自己的业力。因为今天有大陆团的,用国语再讲一遍:来到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可以怨恨的,父母也不一定要生你,但是大家的业力,所共同感召的,你也不见得要选择这样的父母,但是你也莫可奈何,随业而来的,所以,父母生儿女,是因为业,感召的业,那么儿女被父母所生,也是感召的业,三个都做不了主。所以,来到世间,一出生,就有一定的定业,一定的业力。
所以在座诸位,无论你今天的出生,有什么遗憾或者不满足的家庭,诸位!这个不是怪罪你爸爸,也不是怪罪你的儿女说:我为什么生了一个这么不肖的儿女呢?怎么讲他就是叛逆!诸位!那个是讨债鬼来的,也不用怨恨,这个就是业力。当然,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改变的,譬如说把孩子教育好,譬如说孟母三迁,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迁…第一次迁,第二次迁,第三次迁。所以,后来的,出生以后的这个,现在所造的业,有时候也可以改变夙命。因此,告诉大家同业相感,这个有一点好处,就是这个没有什么好怨恨的,这个就是你夙世来的。爸爸妈妈也不一定要生你,而你也不一定要跟着爸爸妈妈来,但是,就是无奈,他就是来,而来有什么理由?没理由,就是业,共业所感,所以,不必怨叹,不用怨恨。所以,研读佛法就是有这个好处,以前很恨他的爸爸、妈妈,怎么把我长得这么丑呢?可是呢也不能怨恨,这个是自己的业力。 “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相灭相生”之“相”,指“中阴身相”及“后阴身相”,由于有能召感之业,所以于七七四十九日中阴身相灭后,接着便有后阴身相生起。入胎,入胎叫做后阴身相起,后阴就是入胎相。
义贯:无明[非]真有[生]相,(以无明无体,其体本不生故),业识亦[非]有[住]相(以八识念念不住故),见分[非]真[心]之相(以见分从妄而生故),相分[非]实[法]相,(以相分唯心所现,心外无法故),本皆虚妄,然以无明力故[展转发生]三细六粗,不能自己;以无明润[生]之[力]而显[发]妄[明](以依于妄惑,而妄欲加明),此妄惑复[熏]习八识[以成]诸[业](是为起业相);从而父母子女以[同业]而互[相感]召、相系相执,不能得脱(是为业系苦相)。又[因有]此能[感]之[业],故此身报尽,于中阴身[相灭]之后,后阴身[相]随而[生]起,无有间歇,[由是故有]种种[众生颠倒]之相,生灭循环不已。世间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三世四方就是相成,三世涉入四方,四方进入三世。
注释:“世界颠倒”:这是指有情世界之颠倒。那个世界不是器世界,你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器世界跟有情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的世界是讲有情世界的颠倒,包括十二类的众生叫做世界,全包叫做世界。“是有所有,分段妄生”:“是有”指无明。“所有”指众生之根身。“分段”,即分段生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那我们现在做人,不错了,这一段生死算不错,还知道有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懂得要孝顺父母,懂得要尽忠报国,懂得要和谐社会,我们做人就有这个本分事。可是做畜生就不一样了,做畜生很幸苦的,你看国家地理频道,或者动物频道,每天只有为了吃,为了繁衍后代,为了吃。你看那个北美的灰熊、棕熊,准备要去吃鲑鱼,它不吃鲑鱼撑不了冬天,冬天全部下雪,零下四、五十度,鲑鱼它就会回流。你说熊来吃这个鲑鱼,你说,它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这个就是业报了,很难论断,是不是?它不吃,它撑不下去,冬天零下四、五十度。其实,棕熊百分之八十都是吃草的,等到鲑鱼回流的时候,大概十四天、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它就拼命吃、拼命吃,让它的体重增加了二、三倍。所以,只要你变畜生,你这个业就被安排定了,对不对?就被安排固定了,没办法转。此谓,由于无明力,揽根结尘,故令虚妄能有之无明,执其根身以为所有,因而有分段生死之根身妄生妄灭。
所以在座诸位!劝大家,要珍惜这一辈子获得到人身,又得闻正法,这个比你中第一特奖,台湾的几亿彩券,来得更有意义,几亿花得完,法身慧命是永恒的。所以诸位!得到人身又听闻到正法,何其幸运啊!
[因此界立]:“界”,内外界。此谓以根身即成,即有内外,故内外界亦跟着成立,即内外有隔。 [非因所因]:无明虽是虚妄,非是真因,却成为虚妄世界之所因。[无住所住]:世界虽然亦空,本来无住,无法可以执着、也无可得,然亦成宛若有所住之相。所以在座诸位,你去外面告诉人家说,这个世界是假的,人家说你是神经病,是不是?男女朋友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你抱着,那个是骷髅,那个是白骨,虽有所抱,其实那个是空性啊!对不对?那你看看,男女拥抱的时候热情如火,跟他讲:你抱的东西不是真的啊!他会说:“你疯了!”感觉那么真实,为什么不是真实的?所以说,要让人家来信佛、修学佛道,还得有一点善根,他才听得进去。所以,佛弟子要拥抱究竟的真理,拥抱佛陀的究竟真理,只有这个能够让你渡过生死,拥抱般若真理,就像带了一个浮囊,要渡过生死的水流,抱住佛陀的真理,就像抱住浮囊,渡过生死的逆流、业流,所以,要抱住佛陀的真理。
[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世”,指过、现、未三世。谓虽若有所住,然此住实乃暂住,刹那迁谢,故如川流不息,因此三世成就。[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若以三世涉入四方,则四方各有三世,如东方有过、现、未,西方有过、现、未,南方、北方亦然,有过、现、未,故三四一十二,三乘以四,即成十二类。若以四方涉入三世,则三世各有四方,东、南、西、北,如过去世有东、南、西、北;现在与未来亦如是,东、南、西、北,故亦有十二类。
义贯: [阿难,云何名为]有情[世界颠倒]?是]能[有]之无明,及其执为[所有]之众生,由无明力揽根结尘,故有[分段]受生之[妄]身[生],[因此]内外之[界]相成[立];因为我们执着这个色身为内,那么其他就叫做外,无明本空,[非]是真[因],却成虚妄世界之[所因];世界也是空,本来无生[无住],却成若有[所住]之相;此等妄相不得常住,刹那变灭,念念[迁流不住,因此]虚妄之三[世成]就。如是[三世]与[四方]更[和合相涉],相涉就是相成,三世乘以四方,或者四方乘以三世,就是十二,而[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故知十二类生颠倒之相,皆由一念无明妄心之所熏变。)
经文:【“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注释: [因动有声]:[动],无明风动。我们常讲:无明像一阵风。以无明无相,而其动如气、如风,虽无形相,而其力甚大,所以说无明风动,又,风虽不可见、不可执,但风动时则有声。无明也是这样子,无明风动的时候,则有微细之声(动尘)生。[因声有色]:我们这个无形之声相,再黏湛于精明之体,就是把精明之体黏住了,因此结暗为色,所以因声有色。所以每一种色都可以发出声音。 [因色有香]:此色境再返熏妄心,令生颠倒,而有香尘生。 [因香有触]:香尘又更返熏,因此而有触尘生。(未完)
楞严经讲解300:为了这个很长远的菩提之路,在家饮食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
楞严经讲解301:在如来像前承佛威神力,舍少部分之身以偿宿债之微因求取忏悔灭罪
楞严经讲解302:八识田的种子在梦中会幻化出来,梦中遇到恶境界会念佛念咒就是真的功夫
楞严经讲解303:出家众每天忙于法会说是在度众生,其实跟了生死,跟道都没有关系
楞严经讲解305:楞严神咒详释:第一会有如调兵遣将布置部队,第二会一声号令下开始突袭
楞严经讲解306:会招感鬼神大部份是身口意不净,所以要全力的护净,一心持净戒
楞严经讲解307:生病的时候拿那个药和一杯水念楞严咒七遍后,水跟药给病人喝
楞严经讲解308:在阴间里面最胜、最尊重的是佛教,很尊敬学佛的人
楞严经讲解309: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都给这个持楞严咒的人、佩带楞严咒轮的人
楞严经讲解310:持咒并不能令你于犯戒有豁免权,持咒灭罪是指灭发心持咒之前的旧业
楞严经讲解311:我们今生今世有因缘来听闻到这个佛法,希望大家不要缺席
楞严经讲解312:修习一除恶因要断五辛,二要断婬杀盗妄,三破坏六根不去攀缘六尘
楞严经讲解313:修行人不了解真如自性最痛苦,用功也不对,不用功更不对
楞严经讲解314:要很小心,有这反覆无常的个性、情绪的人很容易堕落化生
楞严经讲解315:凡夫有凡夫的生活方式,圣人有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
楞严经讲解316:犯了重戒的人一般来讲是没有救,但是看到楞严经就会充满希望
楞严经讲解317:当你于一件小事情耿耿于怀,这时的你就已经失去正念了
楞严经讲解318:所有的相都是你的心,对相不满就是对你的心性不满意
楞严经讲解319:觉得修行很行,但为了某件事情又起烦恼,就是你的修行还是不行
楞严经讲解320:证得三昧力的人有这个定,所有的委屈、痛苦、烦恼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