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觉经10:你如果学佛学到跟大家都不合,那你就要自我检讨了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10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51na0ii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10

慧律法师主讲

就像我们晚上睡觉,意识不动的话,晚上不做梦;意识在动,动,它就有能所,知道吗?我们现在就是动,就是有能所。依于动心,则能见,能见就是要转相,转相,有精神的作用,转相就是精神作用。[能现(现相)、]也就是开始有物质的作用,能现,现一切现象,也就是精神变成不空了,物质也不空了,那么,精神跟物质又开始分开来。住相无明,依于心动、动心,动心就是心动,依于动念,则能见、能现,能所。能见就是三细的第二相;能现就是三细的第三相。所以,三细:业相、转相、现相,又名业相、能见相、能现相,这个都是一样的,三细。六粗的初相是[能取境界(智相),]注意这个“智相”,这个“智相”不是智慧之相,是分别心相,完全不同。

《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智相,完全不是智慧,这不是智慧之相,是指分别心的相,分别心,因为分别心,所以,能取境界,六粗的初、初相。三细,前面的:业相、转相、现相,三细;六粗是能取境界相(智相)。[起念相续不断(相续相);]这是六粗的第二相:相续相。因为你有分别心,然后连续的分别不断,相续性。所以,[三细后二,]三细后面二个,就是转相跟现相。[六粗前二、]六粗的前面二个就是智相、相续相。[皆住相摄。]统统叫做住相。也就是说:三细里面的转相、现相,就是所谓的能见相跟能现相;六粗里面的智相跟相续相,这四个相叫做住相,生、住、异、灭的住相,前面一个是生相,这四个是住相。

底下再来看,[异相无明,于所缘境,]异相无明,对我们所攀缘的境界,[取著转深(执取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众生都是一迷再迷,不肯回转。我们众生一旦迷了,譬如说你贪钱,他就一直迷了;你贪色、贪男女,就一直迷了,他不能自拔,他不能化一切顺逆的境界,为我们的经验,或者是我们的警惕,或我们的觉性,他没办法如此。圣人无境,唯智,圣人无心,唯智。圣人无心,他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无心就无境,圣人没有一切境界,只有本性的东西,一切境界都是方便度众生而已。简单讲:大彻大悟的人,就是游戏人间,等于在演戏给你看一样,他早就知道这不是真实性的东西,在你看来,也许他是恶的;但是,在圣者的角度来讲,你并不了解他的心境是什么?像以前济公示现吃狗肉等等,他是圣者,你怎么知道他的心境是什么呢?所以,我说:要将每个人当作是菩萨。

凡夫不同,凡夫取着转深,一旦陷下去,就很难爬起来了!凡夫要如何才能从迷中走出来呢?要经过磨练,告诉她:哎呀!菩萨,不要结婚!想当初年轻的时候,非君不嫁,宁愿去上吊自杀,父母亲讲的话都不听!后来怎么样?私奔,二个人就离家出走,结婚之后,生了三、四个,就开始动粗、拳打脚踢了,以前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现在是:有你,我每天胆战心惊的!开始被揍得鼻青脸肿,变成熊猫的时候,她才开始有点觉悟了!凡夫就必需藉着这种境界,取着转深,这样她才不会执着,她才不会执着,才会知道:唉!结婚真的很痛苦!咦?有一种女人很奇怪,就算被揍得鼻青脸肿了,还是要嫁给他,很奇怪!被揍觉得很甜蜜,很奇怪,怎么揍都不开悟,就是有那种女人,真的!打死不变,怎么揍她、打她,就是要嫁给那个人,你有办法吗?你拿她没有办法,你拿她没有办法!所以,这种人没办法救!我们人在执着的时候,你劝他,他还毁谤你,我不骗你!所以,莎士比亚说:恋爱中的男女,你就当他是疯子!真的!很厉害,很厉害,因为我就是过来人,这是事实啊(法师笑);但是,我现在清醒了,醒了,醒了,很清醒了,很清醒了,知道这是在欺骗众生。

[分别种种假名言相]六粗的第四,第四相,叫做[(计名字相);]分别种种的名字,分别心。[六粗中]的[二,属异相摄。]就是执取相、计名字相,是属于异相无明,执取相、计名字相,是属于异相无明。最后一个:[灭相无明,]就是起业相、业系苦相。[第五粗起业相,]第五粗就是第五,三细六粗的第五粗:起业相,[依惑起业;无明之功用,到此而止,故为灭相。]最后一个是业系苦相,六粗的最后一个粗:业系苦,业;“系”就是捆绑着;苦,业把我们绑着,使我们一直痛苦,业系苦,你造什么因,得到什么苦,你造什么因,得到什么苦,所以,第五粗:起业相,就是依惑起业,无明之功用,到此为止,这叫做灭相。[欲破四种无明,]生相无明、住相无明、异相无明、灭相无明。

[但用智慧觉照,照破无明无性,则四相顿破矣。一真因曰有力竟。]在座诸位!哪一种人可以说他学佛有进步呢?很简单!在团体当中,能够把自己的我放下,融合整个僧团,无论在家、出家。我们在团体生活,或是在家庭生活,能够融合每个人的意见,不会斗争,以无我的精神,那么,这个人,第一个,做人成功;第二,烦恼就会少。如果说:一个人学佛,学到后来,变成奇奇怪怪的,奇奇怪怪,跟别人都不同,那这不是学佛,这要注意了,这要注意了!你学佛学到跟大家都不合,稀奇古怪,个性不一样,跟这个合不来,跟那个合不来;跟这个也不合,跟那个也不合,那你就要自我检讨了!你注意听!常常攻击别人的人,不能算是在学佛,永远要记住师父这句话。动不动就攻击、伤害别人的人,这是仇恨心,这个离佛道太远了,离佛道太远了,佛道,就是不干涉别人,宽恕别人,不攻击、不恶意地伤害别人,不丑化他人,不干涉别人的决定,这才是愈来愈接近佛道,愈来愈接近佛道。

 [辛二明无明本空。【“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知彼,这个“彼”就是无明;这个“知”不是分别心的知,是能够觉照的本性。我们能够用本性去照破无明,就像空中花。我们今天的无明从哪里来?从知见立知;但是,知见立知,用一句比较实在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有取舍。所以,禅宗说:不取不舍,即是本来的面目。这句话的重点就是四个字:不取不舍;但是,它包括了所有的修行,一切都包括在这四个字当中。我们如果取,就是着;我们如果舍,就是逃避,不取不舍,就是不执着,也不去逃避这个责任。那么我们今天不取,在一切境界不取不舍,不取你就能够空一切法,对一切法自在无碍,当处就寂灭。不是像外道,心外求法,或者像佛门的外道,乱乱闯菩萨,一直要找答案;但是,你不取就是答案啊!不舍就是不逃避我们的责任,不舍,没有一个可以舍的东西,因为当处就是寂灭、空性的东西。你如果不舍,就能面对现实;你如果不取,就能超越现实,也就是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能够面对这个现实,这是佛法根本的精神。

你如果无法做到不取不舍,想要断无明,可说是不可能!众生对好的东西就取,不好的东西就要逃避,就赶快要把它排除掉,“舍”就是要赶快把它除掉。不!你要这样想:不舍就是说:你面对一切顺境、逆境,都不要动到念头,任它来,如如不动,逆境、恶境,你都欢喜心接受,有这种不舍的功夫,心才能达到定。所以说:无明从哪里来?从取舍之间来,你有取有舍,当然就是对立的东西。修行只有几个字就可以解决:不取不舍,就是我们本性本来的面目。所以说:知彼知空华,你如果了解、觉悟到,无明就像窜的花,那样不实在,那是自己眼睛有毛病,所以,产生了空华;我们的无明也是无自性,不实在。如果了解这一层,你就能够免流转,你就不会随着这人错误的心、错误的境界,而团团转。我们人就是把持不住自己,才变成六道轮回的众生。所以,我们现在要学把持得住自己,把持得住自己,很简单,你不要控制它,你要离一切相,要常常告诉自己:这些境界不是实在的,不值得我们这样执着,不是实在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你的念头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你就没有生灭法,对你就没有作用,生灭法它就停止,停止。我们人起心动念贪嗔痴,就制造生死的因缘;如果说:我们的心保持不取不舍,清净妙用自然现前,清净妙用。

所以,困难就是在这个地方。没有明心见性的凡夫,你告诉他:不取不舍,他同样是取是舍,他会认为不取不舍是一种东西,他也将本性当作是一种东西看待,以为那是有个实在的东西,他不了解,妙用是无相的妙用,不是有相的妙用。我们的心当下清净心,六根、六尘、六识,本性一样没有离开我们的六根;但是,凡夫今天六根攀缘六尘,会起贪嗔痴;但是,我们今天如果用无分别心,无执着心,同样也是六根攀缘六尘,所以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只是他用的心跟凡夫的心不同,凡夫是用分别心跟执着心;而佛陀一样眼见色,六根也是要攀缘六尘,但是,六根、六尘对他没有作用,他一切运用都是清净。所以,这里的困难就是说: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听到不取不舍,以为不取不舍就是一种东西;若是明心见性的人,听到不取不舍,也不取不舍;听到取舍,也不取不舍;听到不取不舍,连不取不舍的观念都没有,就是这样,困难就是在悟跟不悟,是天壤之别,是天壤之别!你现在如果说:我不取不舍!一般人遇到境界时说:我不执着、不取!那也不是见性的人。见性的人,连告诉自己“我不要执着”的念头都没有,他用毕竟空性的心,所散发出来任运自如的清净性,那个叫做保任,保持任运,一切自在,根本就不要告诉自己说:我现在不要取;境界现前,我不舍,我面对这个现实!本性不需要告诉你这个:告诉你这个叫做无明。所以,同学愈听愈是一一头雾水;那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凡夫变成由相似,然后进入证悟,简单讲:没有勉强,就没有真正的功夫,禅宗也是这样讲,刚开始一定要勉强自己不取不舍,久了才变成自然,熏习久了,熏习久了。譬如说眼睛不好,要慢慢治疗,现在看到两个影像,看到两个影像还不错,慢慢慢慢调整视线,就变成看到真实的人。所以,我们现在无法看到本性,要慢慢调整,慢慢调整那个焦距,慢慢去体悟,不取不舍的真正的道理是什么。大家都会讲不取不舍这句话,其实没有一个做得到!为什么?告诉你自己说:我不取不舍!那就是有经过警惕作用;经过警惕作用,不是任运自如,那不是保任的功夫;不是保任的功夫,就不是随缘的东西,不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样又不是严严的面目了。所以,动一个念头说:我要修行!那已经不是本性,脱离本性太远了,那变成凡夫的念头。本性就是说:他空一切相,但是,无量的妙有,都是惊天动地,大智慧二十四个小时随时都在你面前,你如果很累,晚上睡觉时,暂时休息,醒来眼睛一睁开,完全是本性的作用,完全是本性的作用。所以,空一切相,证悟本性的人,就算外表再生气,他一样不会难过,因为他已经没有压力了,他也不曾经执着过因缘的东西,他只是自然的反射,反射。禅师有时候对徒弟用打的、呵叱他:你这个愚痴的人!禅师啊!为什么?他已经清净心了,怎么还会去骂人呢?这个只是告诉众生:我在反应,让你要觉悟。所以,透过空性,它无所不在,一切流转都停止,停止就妙用现前了。取舍若尽,等于不取不舍,取舍若尽,就是不取不舍。因此,知彼如空华,即即能免流转,就像晚上做梦的人,醒的时候是了不可得。

 [知,是能照觉智;彼,是无明。以真智照真理,惟一清净本然之体,本无无明。以无明本空,但如空华,病眼妄见,如以净眼观空,惟一晴空,迥无所有,空华即灭。无明既灭,则不见身心之相,那有生死?故云: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二句,喻无明无体。犹如做梦之人,正在梦时,非无做梦之人,及至醒时,梦人了不可得,惟是醒人;喻无明无体,体即圆觉,迷之,则成无明,悟之,无明即灭。迷悟只是一心。二无明本空竟。

辛三明妄尽还觉。【“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者,乃能觉之真智,即自性之光明。自性广大周遍,犹如虚空;此智称体而周,故如虚空。]如同虚空。我们人要做到如虚空,没那么简单!我们人遇到事情,往往不能包容,产生抱怨,他不能体悟缘生缘灭的东西,他放不下![泯智合觉,平等一相,]智跟觉是同一体的,泯智不是说除掉智慧,不是这个意思,智就是觉,觉就是智的意思,平等一相。[体既不动,智亦不动。]所以,不要受人影响,就是这样。[三际不能迁,诸法不能移,]我们的心若动,就待不住;我们的心若动,就安住不下来。[故曰:平等不动转。]所以说:一个人要达到信心具足,不受动摇,佛《大智度论》讲:要修很多劫、无量劫,他才会对一个善知识不动摇,没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因此,今天你如果是一个世间人,或是一个修行人,你内心要记住,不要对任何一个人,包括你最好的先生、老婆、朋友、亲戚,不要有所求,否则你会很辛苦,不取不舍,重点就是在这里。包括你最好的人,你一样要保持这个不取不舍,你才能大大的解脱!因此不取不舍,修我自己的,人家讲我们有修没修,是别人的看法,他有权力替我们批评,对不对?但是,我们没有权力批评别人,因为佛性没有批判的东西,佛性是大慈大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谁真正为了佛教;谁真正在贡献佛教;谁真正为了众生,需要时间来证明。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觉,即能觉之智,与所觉之理,能所不二,理智一如。]觉就是能觉的智慧、所觉的道理,能所不二,理智一如。[理随事遍,]理体随着事相遍十方。[事得理融,]事相因理而得以圆融,[证极圆满觉性,故能遍满十方,即成佛道。]所以说: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觉遍十方界,其实十方就是你当下这一念的心,你不取不舍,你就遍十方,你起到美国,在美国有定,你不取不舍;走到台湾尾、走到基隆也定;你走到欧洲也定,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我们的觉就是不能遍,为什么?我们有障碍,有障碍。所以,佛在《大智度论》讲:如果不是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退转的不计其数!所以,在《大智度论》说:发菩提心的人,一直到成佛道;发菩提心的人,多如鱼子、如树上的花;成道者、不退转者,凤毛麟角。说:发心鱼子,菴摩罗花,成道如凤毛麟角,《大智度论》就讲得很清楚!鱼子,鱼的子,鱼一次产卵的数量非常多,有千千万万的众生,鱼子。菴摩罗花就是树,一种树木,它在开花的时候,花朵很多;可是,结果子的时候,只有一颗、两颗。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发菩提心的人很多,可是,退道的人不计其数,不计其数!为什么?每天都在看别人的过失,怎么有办法进步呢?他如何能成道呢?因此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讲经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有感应、有瑞相,火化之后有舍利子、闻到异香、见到佛光,真的有往生瑞相的,七个,三十年当中有七个,有瑞相啊种种:但是,其他没有瑞相的,不是代表没有往生极乐世界。那是跟着老师三十年,打死不退的,才能够有那种成绩!现在的人经不起别人讲两句话,明天就不来了,很轻易就动摇了!

所以说:你要相信谁呢?因此我们不必去相信谁。所以说:你要遍十方,其实就是当处寂灭,这一念就是。我们没办法,要达到成佛道……,我告诉你:成佛道不困难,问题是发心到成佛道,这个不退转,这才是难!要保持那个体力、耐力、智慧力之力,深信不疑,都不动摇,打死不退转!对不对?凡夫不要讲大话,做了再说……,因此有的人这样讲,来到我这个地方,他就说:师父啊!您出家至今,有人批评您,也有很多人赞叹您!我说:我告诉你一句话,今天要像我这样出家十几年,这件袈裟还穿得住的,而且不眠不休地弘法利生,晚上看书看到凌晨四、五点,依我认为,我自己讲一句比较欢喜的话:这样佛陀应该很安慰了,不要嫌这个佛子了,不要再嫌了,讲真的啊!我这件袈裟还穿得住啊!对不对?因此,我告诉诸位:成佛道不困难,问题就是你那个不退的念头,你有没有时时提醒?

要不退,一定要有两种条件:第一、要善知识;第二个,要环境;第三才是你的发心。我们人都有惰性,发的心很大;但是,他要继续这样支持下去,非常困难,非常困难!我在二十年前受三坛大戒;所以,如悟法师说:二十年前受三坛大戒的男众,到他现在所知道,没有还俗的,剩下十几个,剩下十几个喔!简单讲就是:二、三十年前出家的,到今天还俗率是百分之八十,八、九十喔!这样我还算不错了,不错了;我不会那么傻去走那条路。有的人说:师父,很难讲喔!我说:对啦!你留着戴个眼镜看啊!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众幻者:]幻就是[幻身、幻心、幻惑。惑,即无明。]灭无处就是无所谓的不的地方,“灭无处“,前面如果加:无所谓的灭。无所谓的灭,为什么?生本来就没有,哪里有灭呢?当处即空的东西,哪里有什么灭?无所谓的灭,你说:无无明灭。本来就没有无明,因为[无明本空,故亦如幻。]清净的智慧现前,无明本来本空。[圆照之真智现前,无明之幻惑即灭。长行云:“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为什么说:不可说言,有定灭处呢?因为根本[无生处故。]连生都没有。[”众幻元无,并非灭于真如;佛道本成,到此亦无所得。]所以说:成道亦无得,为什么呢?[末句证释:谓本来佛性,圆满具足故。一答初请竟。

庚二酬答次请。【“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此中,]菩萨于中[即圆觉性中。菩萨能于圆觉性中,发大菩提心,]圆觉性,整个答案:什么叫做圆觉性?简单讲:离一切相就是圆觉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离一切相,当处不取不舍,就是圆觉性。发大菩提心,[圆照清净觉相,真智一照,]真实的智慧一照,[妄惑顿空,]刹那之间马上就空。[诸病自离。]所以,在座诸位!你会有碍,表示你的功夫不够。所以,我常跟他们说:来!我要讲是非,来!你讲约我听听看,看我会不会受你影响?来!你讲给我听嘛!你来我面前讲给我听,你讲给我听听看!我老是想不通,哪有那么简单就受人影响?不然!来!你看哪个人的口才好,你来我面前讲给我听,看你怎么毁谤,你有多厉害?来,你讲给我听听看,那个人怎么好、那个人怎么坏,那跟你的生死有什么关系?神经病!有一个人说:法师!法师!外面很多人赞叹您喔!我说:很好啊!赞叹我,会增加我的生死吗?没用啊!师父!外面对您的看法不同!看法不同,我也不会增加生死,我如果做错了,我负因果就好,也不用你担心啊,你担心什么?你有没有问题啊?我做违背因果的事情,我来下地狱,又干你什么事情?我讲的法都是正法,这一本不是正法是什么?这一本《圆觉经讲义》是圆瑛法师作的,这不是我写的,你头脑有问题吗?还是你认为我解释错误?如果偶尔会念错几个音而已,不然你说,我哪个地方解释错误?对不对?我依法讲,至于我有没有修行,你怎么知道我有修没修?至少我有修胡子!头脑有问题,怎么那么容易听信别人几句话?多少人的心血栽培他……,两三句话就动摇了!

所以,我那一天,前天我跟罗汉讲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罗汉说:的确如此!我们两个人见解相同,见解、看法一样,罗汉说:我今天,包括连孩子我都无所求!我说:对(法师伸出大拇指)!今天包括我,我连徒弟都无所求,正确,正确!用多少心血栽培人才……,一直栽培,两三句话就……,不了解师父的心血、花了多久的时间,被人家两、三句话一转就离开,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所以,不要对众生抱任何希望,不取也不舍,众生要来听法,我们也打开胸襟欢迎他;他们要走,也不要去执着他,我已经没有时间在这个取舍之间,注意自己本性的发展,长养圣胎的功夫,就是要回光返照。要长养圣胎,第一个要有定力,要有定力。怎么样有定力?离一切相,自然有定力;不取不舍,自然有定力。所以,真智一照,妄惑顿空,我才不会痛苦;我才不会去替这个人或怎么样子,我会注意我的生死,一切病症自然就无。

[末世诸众生,如有修习大乘之者,亦应依此进修,可免邪见。若不依此,总是旁蹊曲径,]“蹊”就是小路。[而非真菩提路矣。]如果不按照这样修,离一切相、离取舍、离得失的念头,空一切法,住于无所住,不能发圆照的觉性,那么,你走的不是正路。旁蹊曲径,“曲”就是弯,曲径弯路意思就是说:你白白地浪费你的生命,你浪费你三十年、四十年的修行,可惜你的理念不正,你的理念不正,你就是白白浪费你的生命,又不能成就道业,这就是我们最可惜的地方!厉害的人、有眼光、有智慧的人,一旦抓到入手处,你怎么攻击都没用,不可能的事!学佛就是要这样,就是一定要保持。你今天来听法,你注意!这个法师讲的法正吗?正!正就没有话讲,依法不依人嘛!要讲几千遍呢?我坏、我好,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傻瓜!foolish,整天只关心我的生死,笑死人!是我要担心你,还是你要担心我?这不是真正的菩提之路,要烦恼自己嘛![此章最为紧要,文虽不满四百言,而如来一代]的[时教,所有性相二宗之旨,摄尽无余。]这虽然不到四百字,如来一代时教,性相二宗,摄尽无余。

[若约性宗,据《起信论》:“依一心法,开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心真如门,这是出自《大乘起信论》。我们的心,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觉悟,心真如,真如,不动的意思。[二者、心生灭门。]就是轮回不停,动念不停,不能安住在无念当中,心生灭。[生灭门中,复有觉、不觉二义。]就是觉跟不觉和合。真如门,站在绝对的空性里面讨论,它没有和合,《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就是这样,站在空一切相的角度,如如不动,是心真如门。第二、心生灭门,生灭门中,还有觉与不觉。[”此章圆觉,是一心法,大总持门。清净觉相,是真如门,真如界内,不立一尘故清净。]不立一尘,所以清净。所以,是站在空,真如门是站在真谛的角度里面讲,真谛的角度里面讲。所以,一尘不染,不立一尘,空一切相。[无明颠倒,妄认妄执,是不觉义。]不觉悟。[知是空华,]了解这是空中的花。[此知即是觉义。]这个“知”不能解释作分别心,要讲了悟,如果你了悟,无明就是如同空华,当体就是觉。[因本觉,]因为有一个本觉,[而有不觉]而立一个不觉。这是《大乘起信论》讲的,因本觉,而有不觉。因为有一个本觉,所以,我们一定要立出一个不觉。为什么?因为你要讨论它,要借重语言嘛!其实本来的觉悟不取不舍;本来的觉悟清净光明,根本不必去讨论它,任运自如;但是,为了讲、为了去讨论,那你必需不能离开语言,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就不成真实相,实相不坏语言,语言不坏实相。

所以,因为你要解释,因为本觉,所以,安排立一个不觉,为什么呢?[(从真起妄),因不觉,]凡夫有一个不觉,[而有始觉]开始修行的觉悟,始觉要[(返染还净),]这是就凡夫,就凡夫来讲,要立一个本觉、立一个不觉、立一个始觉;对究竟的本体来讲,根本连这些都没有。所以,[此二是生灭门。]生灭门就是觉跟不觉和合,变成生灭。我们今天就是这样,觉跟不觉和合,如水跟波的关系,波浪波涛汹涌,就是生灭轮回;如果有一天发现水的静止,恢复本性,波不离水,恢复到真如,所以,恢复到觉性。[今欲令行人,顿悟真如为因地心,]所以,现在要令修行的人,顿悟真如,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欲令修行的人顿悟到真如为因地心,顿悟到真如为因地心。所以,我们的初发心要跟果地觉一样,你要如何顿悟真如?要记住!怎么样是真如?真如就是定,就是如如不动。你要怎么样如如不动?一定要不取于相,讲来讲去,都不离《金刚经》的思想,真如就是不取于相,包括你内心的起心动念,放下!舍掉无可舍,妙用自然现前,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若约相宗,]如果根据相宗来讨论,[不出五法(名、]就是名;“名”不是名字,是指名相。[相、]是指一切可以指陈的外在,统统叫做相。[妄想、]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我们经过修行以后,修行以后有[正智、]正知正见的智慧。修行到最后就是[如如),]所以,前面三个是众生,后面二个是圣者。[三性]五法、三性。“三性”不是“三信”,国际商工的隔壁,二间高雄最高的学府都排在一起,三信、国际商工,不简单!international,国际。三性就是[(遍计执性、]遍计所执性就是执着,执着,偏了、执着。[依他起性、]就是缘起。[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不是虚伪的,圆满成就。这在唯识学里面也有讲;五法、三性,《楞伽经》里面也有讲,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楞伽经》里面有讲。[此章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缘影之心,但有其名,而无实体,名也。]不然你想想看,哪一样东西能着于我们的心呢?嗯?我们的眼睛看,看外境,哪一样东西着于我们的心?根本就没有实体嘛!哪里有什么实体?你自过去到现在,你所有的记忆、所有眼睛看的,你生活二十几年的经验,来!拿出来给我看看,没有实体嘛!它只是心的作用;可是,要用就有,经验要用就有,拿出来,要用就有。所以,我们的心不得了,体大、相大、用大;坏脾气叫做火大,没有三大,只有火大。你看!但是,我们有将体相用发挥出来吗?没有人用到,没有人拿出来,我们所用的都是分别心。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四大身相,相也。妄认妄执,不当认而认,不当执而执,妄想也。]了解我们的身、我们的心,都是如梦幻泡影,[知身心如幻,无明]是[本空;知,是正智。觉心不动,是如如。此章五法皆具。若约三性:身、心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三性来讲:我们的身心都是缘起法,因缘生因缘灭。[妄认妄执,是遍计执性;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能断无明,能成佛道,是圆成实性。此章三性亦复皆具。此章既具一心、二门、五法、三性,我佛谆谆善诱,欲令众生,但依圆照之功,照破生灭门,复归真如一心,又依圆照之功,照见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复归圆成真实耳。一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竟。(未完)

圆觉经01:无论你到哪个诸佛国土,从因地修行到佛果,都要研究这部经

圆觉经02:你如果想成佛作祖,就是一定要听这部《圆觉经》

圆觉经03: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就是看你是什么心

圆觉经04:真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要以平等心才可以通达本来的面目

圆觉经05:修二乘的偏空,业报就是落入涅槃坑道里面

圆觉经06:了解这个圆觉经,你因地修行才不会偏差

圆觉经07:放得下的人,他不必用功就是用功

圆觉经08:如果不从事相上好好地去磨练,你那个习气要断难如登天

圆觉经09:有得到点法喜却派不上用场,就是内心计较心还放不下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