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16 : 有善说法者也必须碰到善谛听者,那个才有用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1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6797iezi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1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诸位,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78)?】这句话是说,为什么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退道心,又为什么经过了鼓励以后,有时候修行又很精进,这个“生”就是进的意思,就是生起精进之心,叫做“生”,那么我们众生呢?在经典里面称,叫做毛道的众生,毛道的众生,意思是说随风飘荡,大部分都是情绪的奴隶,很少做理性的主人。换句话说,他的修行啊,会起起落落,刚刚初学佛法啊,不了本心本性,所以一下子进,一下子就退,容易受到影响,开悟见性跟不开悟不见性的差别是什么?开悟见性,生命自己作主,他不受任何影响。要不开悟了,因为是卡着一层无明,那么就是无明,进进退退,识心分别,生命做不了主,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云何修行退”,是说我们修行有时候会退道心,经不起人家讲几句话,就不修行了。云何有时候修行又很精进,最主要我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涅槃妙心,见到自己的涅槃妙心呢,那么道就自己作主。

【注释】“修行生”:“生”即是进之义。魏、唐二种翻译皆作:“修行进”。

【义贯】:为何“修行”有“退”、有进(“生”)?盖修行之进退都因为勤与堕所致:精进,则修行进;懈怠,则修行退步。在六度里面,精进波罗蜜,佛!列为六波罗蜜里面也非常重要的一个波罗蜜,换句话说,钻木才能够取火,有一个徒弟呀!就问师父,说,为什么要精进才能成佛呢?然后,他的上人很有智慧,他说:等一下你去烧两壶水,右边这一壶,每隔一分钟,就去把它翻一次,左边这个统统不要动,师父!这是要了解什么呢?他说:等一下你就知道,右边这个茶壶呢,每一分钟就去把它掀一次,结果搞了老半天,这个水怎么煮,煮了好久都不会开,那么这个茶壶呢?这个烧热水的另外一个壶呢,它这个就不掀,不掀就是盖着,很快水就滚烫了,就开了。那么上人、师父就开示了,我们常常在不到火候的时候,就一直想表现自己,就像右边的这个茶壶,每一分钟、两分钟就去把它掀一次,掀开来,每几分钟就把它掀开来,因为它还没有,不到时候,可是左边这个茶壶,就盖着,勇猛精进,火候够了,一下子就开了。喔!那个徒弟就知道说,原来如此,修行就(是)这样子,埋头苦干,火候够的话,就自然道业成就了。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79)?】这个它的衔接,应该这样子衔接,就是说,“禅师”要堪称禅师之人,意思是说,要怎么样子才够资格称为禅师,要什么条件,才够资格堪称禅师之人。那么以何法建立,或者是把它翻过来,叫做建立何法,才能够成就,所以,以何法建立这五个字,要接下来(与前面“禅师以何法”)念,义理才会清楚,说,“以何法建立”,用什么法来来建立呢?意思就是,要什么法才能够让禅师达到一定的水平,一定的悟境。意思就是,堪称禅师的人是要具备怎么样的资格,那么这个禅师是什么法来建立,然后能够成就什么人呢?“何等人”就是成就谁呢?

【注释】:“禅师”:《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这么说:“天子问文殊曰:何等比丘得名禅师?文殊曰: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者,得名禅师,什么叫做一行思量呢?什么叫做一行,一行、就是真如行,完全没有高下,一切法一行思量,怎么样,意思就是一行,就是同一个真如,所谓不生,若如是者,则名禅师。真如遍一切时间、空间者是一样的,所以叫做一行思量。【乃至无有少法可取;】为什么无有少法可取呢?因为诸法趋向于空无自性,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后世,注意那个取字,就是着,修行的关键在于不着,不着,不是说我刻意的不去执着,是体证到诸法本来就空,本来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是这个意思。叫做不取此世后世,也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不取,谓一切法悉无,悉无、就是一切法自性本空,众生如是不取,得名禅师。众生就是正在修行的人,如果能够学习一切法不取,就是一切法无所住,不取就是不住,无所住。应无所住的意思,得名禅师。【无少取,】就是一点点少许的法都不取,叫做无少取。

【非取不取,】非就是不取,连不取之心,中间补上一个亦,亦不取着,就是我不取,连这个不取的心也不取着,连不取之心亦不取,叫做非取不取,这一般人还看不是很明了,什么叫做非取不取,就是连那个不取的心也不取着,也不执着。于一切法悉无所得,故无忆念;没有忆念,忆、就是卡在某一种观念啊!同时一直回想过去的,叫做忆念。若不忆念,彼则不修;若不修者,彼则不证,故名禅师。”最重要的统统是用本来面目,意思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是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说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所以不用忆念法,那么用真如,若不忆念,用真如,彼则不修,因为自性本来具足,若不修者,修则有坏,就是生灭,不落生灭,这不修就是无为,彼则不证,也没有能证所证,故名禅师。

简言之,所谓禅师者,即为已悟无生、无少法可取、无所得、无忆无念、无修无证之境界者,方得名为禅师。诸位,在这里仍然要有一个交代,这里统统在描写我们的真如不可得,在描写体性上,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得,也不可以忆,不可以念,也无修,也无证,它在形容原来本来的面目,是这样子的。所以体证到无生呢,当然就是无灭啦!又,《楞伽科解》云:“禅乃佛祖相授,本源自性情净妙心,以此示人,故称为师。什么是禅呢?乃是佛祖相授,以心印心,因为它都是心法,所以,本源自性清净的妙心,以此示人,故称为师。然禅乃离心意识而参,出就是超出凡圣路学……。”意思就是,超出凡圣之路所能学到的。也就是禅心,它是毕竟无学的,唯证相应的,你学不来,除非你开悟见性,若得大悟见性,才有办法去领悟。就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要离心意识参呢?离心意识什么意思?离开了执着,离开了分别,离开了微细的妄动,统统离,那么回复到本来面目而参,但是困难在哪里呢?困难在它没有东西可以指陈,它不是颜色,也不是形状,所以唯证相应。也学不来,所以超出凡圣之路,所能学到的你学不来,除非你亲证到那一颗佛的心性,要不然讲到死去活来,仍然领悟不出来。

一般人学佛,在后面经典,有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说、善说法者,必须碰到善谛听者,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说:这个法师很会讲经说法,但是他要碰到很会听经闻法的人,那个才有用。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说,这个讲经说法的人,用真如心在讲经说法,那么底下的人,要用真如不生(不)灭的心来听经闻法,所以禅师,还有后面《楞伽经》讲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说,善说法者,必须遇到善谛听者。这样才会相应,善说法者讲的头头是道,用真如不生灭的涅槃妙心一直讲经,底下的人,用意识生灭心,那这个就是不相应了。有善说法(者)却没有善谛听(的人),就是没有用,就是浪费时间。所以,今天你来听经闻法,你必须用真如的心,来听经闻法。了一切如幻不可得。

【义贯】:禅乃诸佛祖师代代亲授者,何等人方配称为“禅师”?及禅师以何等法“建立”成就“何等人”?那么在中国来讲禅,那就是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这个涅槃的妙心,除了印证以外,没有人能够领悟,除非你亲证真如。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80)?】“众生生诸趣”,众生受生来往六道,诸趣就是六道中,因为这六个地方,是众生生死往来之处,就像一条路你走熟了,你每天走这条路,走这条路,一下课,你就知道循原来的路,你就回到家了。所以这个道路,每天行人不休息的走着、走着,当然大家统统叫做道。所以六道的意思就是说,轮回的众生走熟了,死了以后继续转世投胎,这转世投胎的这条路已经变成习惯了,所以叫做“诸趣”(也就是)六道。

众生受生于六道轮回当中,“何相何像类”,何相就是何形相,是什么形相呢?又“何像类”像类就是类别啦,其形相以及类别各如何。那么,这个六道只是佛陀方便说,归纳起来,大部份是这样子,如果要把它细分,那分不完,单单蚂蚁就有五千种蚂蚁,单单海中的水母,就有几千种。诸位,我们现在整个地球,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常常看到水母,诸位,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两个水缸,左边一个水缸它带氧的溶解度,像大气层一样的溶解度,溶氧量O2,放一只水母,还有一只小鱼,右边这个水族箱呢?把溶氧量降低到很少,剩下一点点,然后也放一只水母,然后也放一只小鱼,左边这个水族箱呢,一般大气,氧的溶解度呢?这个水母跟这只小鱼活得非常好,因为是正常,右边这个水族箱呢,科学家、生物学家,用这个溶氧量,把它减低到剩下百分之十,结果那个水母还活得非常好,那只鱼,因为带氧量不够,那只鱼就翻白肚死亡。没有氧气就翻白肚,浮起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大海中(的)环境如果越来越糟糕,我们把大海当作是垃圾(场),重金属啊、还有排放CO2,大海是吸收CO2,二氧化碳最大的一个场所包括森林的树木(也吸收二氧化碳)。大海是吸收二氧化碳最大的地方,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好呢?因为它会改变PH值, CO2如果溶解量太多的时候,PH值就会改变,海水变成酸性的,海水变成酸性的时候,这些珊瑚就没有办法成长,那么珊瑚是小型鱼类的家,那么小型鱼类又是大型鱼类的食物,这个食物链就会崩盘,那么就会崩盘。所以我们这个六道轮回当中,其实哪一道都很辛苦,那么地球现在就是发生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整个地球到处都看到水母,那就知道这个地球真的变了。

还有这个圣婴现象跟反圣婴现象,什么叫做圣婴现象呢?圣婴现象,就是在圣诞节的时候发生了干旱,跟圣诞节的日子接近,所以叫做圣婴现象。那么另外一种,如果是下大雨,下大雨变成反圣婴现象,就是水灾啦,因为这个时间出现了干旱,那么刚好是圣诞日左右,所以称为圣婴现象。也就是气候跟这个圣诞节接近,所以称为圣婴现象。那么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所以圣婴现象、反圣婴现象,简单讲,叫做气候极端的异常,我们现在人类就是这样子的。一下雨统统淹大水,菲律宾现在几个台风,也是死了非常多的人,所以看起来,这个六道好像也没有哪一道叫做快乐的。我们整个地球,看来真的剧变啊!变得非常的不适合住人,第一个、人口太多了,地球的资源有限,现在搞到七十亿人口,地球所能容纳的人,是十亿到十五亿,是最佳的环境,结果我们现在高到七十亿人口,那么地球的能源有限,那么能源有限的话,我们土地也有限,就一直开发,用这个开发能源,发电厂就一直盖呀,核能发电厂就开始一直污染,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现在主张用太阳能发电厂,说实在话,人类要存活下来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何况大家坐在这里听经闻法,还存活着,这个善根种下去可不得了。

【注释】“诸趣”:即六趣,亦称六道。“趣”是趣向、或往之义。因众生以所造善恶业,即由此善恶业力之牵引、趣向、往生于某道之中,故名趣。六道即: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称为“道”者,以此六者为众生生死往来之处,有如道路,行人不休,故称为道。所以不休息,有的人说,要不然死掉反而痛快,不会快活,反而糟糕,你那个业,诸位,业尽情才会空,业尽情空才能够超出三界,那个业没有尽,不是欠命债,就是欠钱债,要不然就是欠感情债,什么叫做众生,他就是哭不怕、死不怕,叫做众生。哭不怕就是生生世世跟爱人要别离,就一直哭哭哭,眼汩哭了已经累积成四大海,死不怕,死了以后又投胎转世,这个骨头堆积起来,有无量无边的尸骨,就像须弥山那么高,所以什么叫做众生,就是哭不怕又死不怕,重复的演这出戏,下辈子来又碰到所爱的人,又执着了,离开的时候,汩潸潸啊,是不是?有哭得死去活来,要不然就跳楼自杀。生跟死,它就是一个观念而已,那个念头,谁认我们痛苦,就是我们无明给自己压力,给自己痛苦,其实我们把空性的东西,看成真实的东西,当然会很痛苦,因为佛陀说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实在的,那么你把它看成真实的,那当然失去它,或者拥有它你都会烦恼。所以我们六道轮回,是没有办法停止的,就是没办法休息。

【义贯】“众生”于六道中受“生”,其形“相”及“类”别各如何?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81)?】这个大家最喜欢的啦,是不是?“云何”就是如何为真正的有财富呢?“云何”才是真正的拥有财富,而世间人,世间人“何因”,就是何因缘,什么因缘才能致富,致富,就是获得“财富”,当然要认真赚钱,哎呀,这一点就……台湾的精神,实在是没话讲,这台湾人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世界第一,这差没有钱赚,只要有钱赚,赚到死都没有关系啦。开二十四小的都没关系,怎么赚都没关系,我们到国外去,到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去就好了,才几点而已,门,差不多都关门了,统统都休息了。有一次我到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去买个面包来吃,这才知道,纽西兰(NewZealand,新西兰),女人那个身材为什么这么胖,现在我才……买那个面包,我就有感悟,那个面包甜到你吃不下。哇!那个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那种面包甜点,实在是太甜了,你咬不下口,那实在是太甜了。那个一吃下去,糖分太多了,我到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看的时候,你知道吗?有一个人开了一辆车子,小车,那个女人有多胖,我在旁边看了实在吓一跳,她差不多我的四倍重,结果那车子,开门挤不进去,我实在是想帮她推一下,门开了还挤不进去,得慢慢挪移,那个实在是胖到,而且那个脸看起来又很年轻,是一种病吗,还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哇!那个很严重,所以就讲到这个财富的问题,你到国外去没有人要赚钱的,那有像台湾这样子的,拼二十四个小时的。到欧洲去看,有的国家,几点统统关门了,你买东西买不到啊,台湾人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值得骄傲。

【义贯】如何才能称“为”真有“财富”?世间人以“何因”缘方能获得“财富”?

◎【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82)?无上尊愿说。】“云何”就是为何,为什么称为释迦种,“释种”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种。为什么称为叫做释迦的种族,“何因”就是何因缘,而有释迦种族(的产生),后面补两字才看得懂,何因缘而有释迦种产生,这样才看得懂,何因缘而有释迦种之产生,这样才看得懂。“何因”就是何因缘,而有释迦种的产生呢?就问释迦牟尼佛他们的祖先。

“云何甘蔗种”,那么释迦牟尼佛的远祖,他们的祖先是甘蔗氏,甘蔗氏种,像我们姓林就林氏囉,像你,有的是陈氏囉,所以说,以前要骂人的时候,藐视别人的话,这是举例子啦,当然不是故意的啦,说,陈林满天下,姓王的被狗咬,都会骂人家,这是随便举个例子,不是说姓王的,如果你的姓氏,我们要骂你,就是这样子,有时候批评一个人要有艺术,我们同学就骂人家说哎呀!你这个畜生不如,我就跟他讲,你这样子骂,造口业,我说你要这样骂,要像我这样子,你跟他讲说,骂你是狗,侮辱了那条狗,骂你是猪,侮辱了那条猪,这样就比较没有骂人的感觉,这样子不是更糟糕,但是没有骂人啊,以前我碰到一个居士,女居士,这个女居士,是很久以前,很不讲道理,跟任何一个人都合不来,反正一讲,她就是自己对,我碰到她也没辙,那么我就念一个咒,我就念一个,因为也不能骂她,番、番、番番番(台语意为不可理喻)她说:师父!你这个咒语什么意思,这个咒语很严重的,番、就一个字番,第二个字也是番,三个字,番番番,五个番字念在一起,番、番、番番番(台语意为不可理喻)就是番到……没有办法讲道理啦,那就没办法啦。旁边的人说,师父!您这个咒语意思,这个咒语的意思,就是很番(不可理喻)的意思。都说不来,讲不听。云何远祖的甘蔗氏种,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远祖,以及他的宗族是怎么来的。“无上尊愿说”。

【注释】“释种”:即释迦种,盖佛为释迦种所生。“甘蔗种”:即古代甘蔗王之种,释迦种,甘蔗王之后裔。甘蔗王之事,语出《本行经》:今略述其事:诸位,每一个国度,每一个种族都有一些神话,你就把它当作是神话,来看一看就可以了。像中国很多的神话,像盘古开天,后面这个你也就把它当作是神话来看。古时有一转轮王,名大自在,其子孙相传,共有八万四千王,最后一王名为大茅草,老而无子,便将政权交与其大臣,自剃发出家,人皆号之为王仙。王仙极老时不能行走,其弟子辈欲去行乞时,便用草编成笼子,将王仙装在笼中,然后把笼子吊在树上,因怕虎狼来害他。后来有一猎人看到了,以为是白鸟,便一箭把他射死,本来是孝顺,把他吊在树上,后来你看,死得够免枉了,爱他适足以害他,为什么要把他吊在树上呢?因为大家没时间去照顾他,大家有事,后来一个猎人看到树上,欸!怎么样,以为是白鸟,就用一箭把他射下来,射死,这个血就滴在地上。后其弟子回来见师被害,便把他埋葬。后来他血滴之处,突然生出两根甘蔗,此二甘蔗由于日晒而裂开,其中出生一童男、一童女。大臣闻说,便迎取此童男童女回宫,养育成长,因为他们是王种,于是立之为王,以甘蔗为姓氏,这是甘蔗氏及甘蔗种之来源。这看一看就好。

【义贯】此问:为何称为“释”迦“种”?释迦种以“何因”缘而来?及释迦种之远祖“甘蔗”氏,及其宗族是怎么来的?请世尊解说。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83)?】“云何长”这个长跟常常那个常是一样的,云何长,就是长时间修苦行,一般,仙是外道修行人,称为仙。中国的仙,专门在炼丹的,那么在印度,他们把修人称为仙。“彼云何”云何,就是如何,他们如何来教授,教授就是教授弟子,彼如何来教授弟子。整句的意思是说,什么是常修苦行的外道修行人,他们是如何来教授他们的弟子。

【注释】“长苦仙”:“仙”,为修道人之义。“长”即常之义。“长苦仙”即是常修苦行之外道修行人。外道之苦行有多种,如诸位,你现在到印度去看,某些还有保留的苦行,如果你到印度去看,森林里面去看,有的人还在修这些,也叫做赤身、就是裸形外道啦,那么如果你在台湾的话,在高雄的话,你(如果)这样走出去的话,哎呀!那就很快在二圣路的凯旋医院(里)你就一定会找得到(你),一下子就被送去精神病院(了),在高雄的话,这个地区哪有可以认你光着身体,不可能的。涂灰,就是把全身涂上这个灰,这个灰就是泥土的意思。涂上那些灰,很肮脏的灰,浸水,或者是整天浸泡在水中,倒吊,是倒吊在树上,就是脚在上头在下,不怕脑充血,拔发,就是拔这个头发,刺身,诸位这个刺身,不是今天的纹身,非今日的纹身等等,谓以此苦行,来世可生梵天,外道的思想就是说,我这一辈子吃苦,吃得越苦,来世就越快乐。他们用这种极端的苦行,期盼来世可以生清净的梵天,这个是邪因邪见,这个行十善才是,持戒清净,行十善业,才是生梵天之因,无益的苦行怎么能够生梵天。此为外道邪见,盖生梵天,实与苦行不相干,故(所以)佛再一次的屡斥之。无益苦行当远离,佛一再的告诉我们,没有意义的苦行当远离。

【义贯】为何会有“长”(常)修“苦”行之外道修行人(“仙”)?他们如何“教授”弟子,亦即教何法门?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84)?】

前面这十个字要贯串起来看,“云何”就是如何,“于”就是能于,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还有这个刹要补,再加一切,这样才看得懂,现上面补三个字,同时化现,这意思是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这十个字贯穿起来就很有意思,就表示如来的神通广大啦。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还同时呢,就表示佛分身千百亿,“种种名色类”,名,就是不同的名,如果譬如说,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可以看得很清楚,譬如说我们在这里叫做苦集灭道,那么在别的国度里面,如果示现成佛了,苦,有时候翻译成烦恼,或者是不悦,在《华严经》里面这样讲,所以我们在讲苦集灭道是适用于这个地球的,认大家能够体会的,那么佛讲的这个四谛法呢?如果在别的星球,他就会用不同的名相,譬如说,我们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示现叫做释迦牟尼佛,能仁,那么寂灭、寂静,但是如果在别的星球,他就不叫做释迦牟尼佛,他就改用另外的佛号了,所以说,种种不同之名,与“色类”,色类就是色相,“类”就是各别类,种种的类别。种种的名色类,就是种种不同之名与种种的色相,与种种的类别,统统不一样,看你示现的是哪一种,哪一类的众生,“最胜子围绕”最胜子,这个示现以后呢?如果你示现佛,那么他就是还有诸菩萨,而且还有“最胜子”菩萨共围绕,围绕什么?围绕于佛啊。整句贯串起来就是说,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种种不同之名与色相,还有种种的类别,而且还有最胜子的诸菩萨,共围绕于佛。

【义贯】“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土,同时化“现”,具有“种种”不同之“名”字,“色”相各别,且有诸菩萨(“最胜子”)眷属“围绕”?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85)?】 “云何”就是为何,佛制戒弟子不食肉,当然这在大乘经典,尤其在《楞严经》、《楞伽经》有讲到,如果到小乘去的话,就没有这个,小乘,他们叫做随缘,佛制的戒律里面,他们去托钵不能有分别心,经过了七家托钵,没有,那么就要回来,那么人家给什么你就吃什么,也不能有选择。不是像大乘的,说我吃素。为何佛弟子,为何佛制弟子皆应断肉食,云何佛陀制断肉,食肉之人,诸种类有多少,何因就是何因缘,故好食众生肉。

【义贯】为何佛弟子“不食肉”?为何如来“制”佛子皆应“断肉”食?“食肉”之人有多少“种类”?他们以“何因”缘而好“食”众生之“肉”?(盖众生长劫以来,于六道中生死流转,常改头换面,互为父母兄弟姊妹六亲;以改头换面故,故不相知,若因不相知而杀食,安知你所杀食者不是你前世之父母兄弟六亲呢?若如是因不知而相杀者,则至为惨酷,因此如来大慈,教令断肉,俾不互杀互食。此以慈悲、止杀故断肉。)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86)?】

这一段是讲佛的证量境界,能看到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而不必用天文望远境,这个现代,如果以现在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来看到佛形容这个世界,这个天文学家会吓一跳,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没有用任何天文望远镜,所以佛有肉眼、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跟众生不一样,众生有散光眼、近视眼、斜视眼,就差很多了,众生没有什么眼,就是只有近视眼、散光眼,底下是讲佛的证量境界,佛不必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什么世界呢?“云何日月形”,这大慧菩萨境界跟佛是接近啊,因为是十地菩萨了,所以也能够看到,怎么样?有些世界,它的形状像日,有的世界形状像月亮,日跟月,有的世界形状像须弥山,“须弥”就是补上一个山,以及像莲花,当然是指华藏世界啦,有的世界像莲花,当然是指华藏世界啦,那么“师子”是指师子世界,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当中,“胜”就是最殊胜之相的佛刹,经典里面讲的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中最殊胜之相,也是最殊胜的佛刹。

“侧住覆世界”,说,有的世界像这个器皿侧立,譬如说,诸位,你都洗个盘子,有的世界是这样子的,盘子的侧面,我们盘子正面看是这样子的嘛,但是侧面看是这样子,像一条线,真的,用天文望远镜看就是这样,有的世界像器皿侧立,侧住就是侧立,正面看、侧面看,盘子的侧面,或者是器皿的侧面,有的是覆,可以看整过像器皿,“覆”就是覆盖,就像器皿圆圆的盖住,意思是说,有的世界像器皿的覆盖,所以前面侧住是看到侧面,那么覆盖世界,这个覆就是盖,那么就是看到全面的类似器皿的形状,其实这个都是无量无边的星球。

接下来,有的像帝释天中,像玉皇大帝上面的因陀囉网上的怎么样,宝珠,这经典记载的,因陀囉网就是……观想一下,如果你纵横的,看到这个鱼的网,鱼的网纵线横线交错着,然后每一个交叉(点)衔上一颗(宝)珠,而那个(宝)珠可以反映种种的光,那么吊起来,你看这个有多壮观,每一个珠,可以含摄几万颗珠的光,几万颗珠的光不离这一颗珠,这光光相摄,所以常常用来,叫做帝释天中的因陀囉网上的宝珠。

接下来,有的世界,悉就是全部,悉诸种种的珍宝,那么我们现在,最近美国好奇号已经登陆了火星,那么以前在科幻的小说里面,想到说火星,有没有什么火星人,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是没有,那么火星的含氧量很少,那么目前科学家认为,它以前有冰河,四十亿年前火星一定有冰河,所以水是藏在地底下,那么人类由这个好奇号打先锋,希望能够到2030年可以住人,变成发射太空人住在火星,经过三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努力,希望能够住在火星,那么目前来讲,火星最大的问题是沙尘暴,也就是它的转动的速度三百公里以上,就是速度非常的快,同时卷起滚滚的沙,然后一降落以后,美国的太空科学家,讲了一句话,哇!火星的环境很像地球的沙漠,第一句话讲的,当然目前没办法住人,温度也不宜,没办法。所以有的世界悉诸珍宝,那么像阿凡达那部片子,就是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找地球上没有的矿物,就引起了战争。

接下来,“箜篌”有的世界就像箜篌这种乐器,再来,“细腰鼓”有的世界像细腰鼓,细腰鼓就是两边粗,腰比较细。叫做细腰鼓的世界,这句的意思是,有的世界的形状,像箜篌的乐器,有的世界两边粗,中间腰细。接下来,“状种种诸华”,有的世界它的形状像种种的花,“或离日月光”,在外太空有的不需要日、有的不需要月,为什么?自己会发光,有的星球自己会发光,“或离”离、就是无,或者离日月光,但是自己会发光,或者是离,就是无,或者是无日月光,但是自己会发光,如是种种等世界之差别,形状究竟从何而来,“如是等无量”,就是如是种种世界等无量的差别形状,究竟从何而来。

那么我把整句贯串起来,云何,为什么有些世界形状像日,有些世界形状像月,有些像须弥山,又有些像莲花,就是华藏世界,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中最殊胜之相的佛刹,有的世界像器皿侧立住,有的世界像覆盖的器皿的世界,有的世界像帝释天中因陀罗网上的宝珠,一颗一颗晶蓉剔透,有的世界全部都是珍贵的宝,有的世界像箜篌这种乐器,有的世界两边粗、中间细、像细腰鼓,有的世界形状像种种的花,有的世界已经离开日光跟月光,自己会发光,如是种种世界等,无量的差别形状,究竟是从何而来,请世尊告诉我。

【注释】“须弥”:即须弥山,义为妙高山,统一四天下,为一日一月之所围绕。在这里还附带的,因为佛不在世了,所以须弥山变成一个争议性的名相,到目前为止,须弥山有争议。因为佛不在世,要不然就要问一下,有的人讲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子翻译的音,有的认为不是,所以这个变成一个争论的地方,但是从它这个名相,统一四天下,就像我们地球东南西北,很接近,为一日一月之所围绕,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佛在世的时候,他们是以地球为中心,到哥白尼才提出说,这个宇宙大概才三四百年,西元十六世纪才提出来说,我们不是以地球为主要、为主的,在佛在世的时候,一般对天文的观念地日月,日跟月绕着地球而转动,抬头也可以看到日,抬头也可以看到月亮,所以他们是用这种观念,中国也是用这种观念,地方、地方,认为地是方,结果不是,地是圆的,最主要是太空物理学不够发达,现在的人,当然连小学生都知道,十一个星球,行星绕着太阳转动,为什么这里讲,一日一月之所围绕,一定要注意那个时空的背景,这个时空的背景就是,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因为那个天文学不是很发达,所以抬头仰望就看到月,抬头仰望,第二天白天又看到日,所以一直以来根深柢固的,日月绕着须弥山而转。从这个统一四天下,为一日一月绕着喜马拉雅山而转动,那么就确定是喜马拉雅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确定是喜马拉雅山,那么有的人非常不认同,所以在教界里面,目前来讲,这个有争议性。有争论。

“莲华”:即就是华藏世界。“师子胜相刹”:此世界之名为师子世界,是为一切世界中最殊胜者,故说为“胜相”之“刹”土。“侧住覆世界”:谓世界之形如器皿,或侧立,或覆盖。“因陀罗网”:“因陀罗”为帝释之名,因陀罗网为帝释天宫殿上一宝网之名,其网由宝珠贯串而成,每一宝珠皆可发光,各宝珠之光互照互摄,不相为碍,比喻世界重重无尽,且互摄互入不相为碍也。诸位,最后这个比喻,世界重重无尽,且互摄互入不相为碍,这个是出自《华严经》,华严的思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箜篌”:一种形状像瑟的弦乐器,出自西域,二十三弦,抱于怀中,因为我对这个乐器,实在是白痴,我对这个乐器实在是不懂,所以这一支会不会是王昭君抱的那一支咧,抱着的乐器,我们也不知道啊,我们只看到拉二胡,那个还看得懂,这个二十三弦,像西洋人,吉它,那一支吉它才五个弦,有的像新疆的吉它,跟西洋的吉它,就完全不一样了,新疆的那个吉他,印度的吉他又跟美国西洋的猫王在拿的那一支,猫王那一支又不一样,所以这个二十三弦可有的弹了,二十三条不知道从何弹起,会来不及弹,我对这个乐器是外行的。所以我也讲不出所以然来。看看你们这里有没有学音乐系的,看看是不是有二十三弦的。抱于怀中两手齐奏之,或用木拨弹奏。

【义贯】为何有些世界的“形”状像“日、像月”?有的像“须弥”山?为何华藏世界之形像一朵“莲花”?为何“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中,形“相”最殊“胜”的“刹”土?为何有的“世界”有如器皿“侧”立、或“覆”盖着的?又为何有的世界“如”帝释天宫中的“因陀罗”宝“网”上之宝珠,相辉相映、互摄互入、重重无尽呢?又有的世界全部是由“珍宝”构成,有的状如“箜篌”或者“细腰鼓”,有的像“种种”花(“华”),有的虽无(“离”)“日月光”亦可自己发光,“如是等无量”差别究竟因何而有?诸位,离开了日月的光,不必讲很远,我们地球的深海,你就可以看到这些深海的,远古的这些生物,海中的生物,它就自己会放光,自己有光线,那么师父有空都在上这个课程,因为深海我们没办法去,深海我们都没办法去,只有靠科学家的那个影片,一直深入、一直深入,到几千公尺,或者是几万公尺底下,那个海平面,水的压力是很大的,(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

楞伽经07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识性是依他起的不可得

楞伽经08: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

楞伽经09 :肯牺牲这个色身的,法身慧命就会活过来

楞伽经10 :经是指佛的心,讲经说法就是显示佛陀的证量境界让你契入

楞伽经11 :见缘起即见道,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条件所构成的就是无相

楞伽经12 :行善得五十分,包容恶的五十分,这样加起来才叫做一百分

楞伽经13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楞伽经14 :个性会害惨一个人,佛性会救一个人,要放弃个性开发佛性

楞伽经15 :习气如同婴儿,你满足他一次他就长一寸,到最后就完全没办法降伏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