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67:根器真的不能勉强,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二) 2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733tqm77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20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为什么在家居士最多只能证三果阿罗汉,为什么?就是男女这一关没办法断,为什么这一关最难断,因为男的要修行,女的不要,女的要修行,男的不要,所以两个要讲好,要协调好,坐下来,好好冷静谈一谈,那有的人他就说,好,有的人就说:嗯,很难,我再考虑考虑。那么,还有一个人受八关斋戒,她说:师父,我们家空间很小,她受八关斋戒,夫妻不能同一个房间,那我睡上铺,老公睡下铺,那这样有犯戒吗?我说:喔,那你没有其他的房间吗?客厅啊,她说客厅没办法啊,只能出出入入,怎么睡啊,那打地铺呢,她说:我家就是很少,就上下铺,打地铺空间也很小,我这样受八关斋戒,我说:两个床,上下床铺的,这样子,我睡上床,老公睡下床,这样可以吗?喔,这个很难回答,依照律学是不可以,那我就问她嘛,那会不会发生车祸咧,她说:不会,我们睡在楼上,车子怎么会开到这里来,喔,你实在是笨死了,我这个~应该怎么问呢?很难启口呢,不会发生车祸,车祸就是撞在一起啊,她说:喔,我懂意思了,不会,不会,说:哎呀,那不会啊,那就勉强,因为你家没有空间了嘛,勉为其难了,啊那就没办法啰,所以在家居士,这一关要很小心地去处理喔。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然后受五蕴身,「后有」就是未来的果报啦。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觉」就是妄觉,他只证阿罗汉果,不是佛的真觉,非正等正觉,非究竟觉,非佛之觉,这样这个涅槃觉,前面加一个,补上一个字,就是「妄」觉,妄觉。

我再把它贯串起来:所以,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呢?因为听闻了佛或菩萨说的五阴,说缘起自性本空,十八界、十二入自相共相,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我不再贪爱,因此就断了三界的因,同时也断了三界的苦果。这个时候,正是这个时候,知时,正是这个时候,听到这个法,唉呀,太好了,举身,法相应,举身毛孔熙怡欣悦,法一下子就相应,所以有的人啊,听到了师父的法,也是一样,熙怡欣悦,有的人莫名~他说:师父,我看你的法,哎呀,感动莫名,我们都哭成一团,他就是相应这个最上乘的法,如来乘的无间种性,看到师父的法,非常地感动,相应就会这样子,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就是四谛之总相智与别相智,那么不修十二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乘无间种性,然后对第八地的辟支佛地来讲,他现行的烦恼,见思惑能断,但是,无明的习气烦恼还是不断,简单讲,第八意识的流注生灭,还是没办法断,他无法超越不思议变异生死,但是已经超度了,超过、度过了分段生死。于是因为得少为足,便师子吼,便正师子吼无畏说,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我不再受这个五蕴身的果报了,没有未来的果报了,没有三界的苦果了,果报了。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的妄觉,妄觉就是非真觉,也不是正等正觉,非究竟觉,也不是佛的证第一义谛大空的大般涅槃的觉。

【注释】“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闻说”,为闻佛或大菩萨为之说。“得”,得以。“自共相”,总别相。谓若闻佛或大菩萨开示说,可以四谛法而令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总相与别相等惑业苦果断。又,“阴界入自共相”,即是苦,亦即(也就是)三界之苦果;“阴界入自共相断”,亦即(也就)是断苦。修学佛道就是断这个苦,因为我们没有佛的基础,没有佛的思想,因此我们身心茫然,每天都在期盼,因此就一直追求,一直往外一直追求,不懂得「歇即是菩提」,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保持那一颗如如不动寂灭的心,就是佛。众生的苦断不了,是因为拼了老命也要追求,你学佛以后,可以好好地观察,你的四周围的人,那一个人过得~有钱人苦恼无量,怕被别人知道,怕别人绑票,台湾有很多的有钱人,出去就穿得很朴素,你也不晓得他是有钱人。

报纸登的,说:有一个阿伯,土财主,穿了一件什么,穿了一件以前人家那个五十公斤的面粉裤,然后穿了一件汗衫,衬衫啊,人家是测什么,有那个建商,建商有那个房子推出来,就是一个样品屋,他就要去看,要买房子啦,说去的时候,没有人理他,因为他穿一件内衣汗衫,穿一件内衣汗衫喔,没有人理他,按照道理,看那个房子,是说要有个礼貌,他没有,他那个是土财主,你这个伯伯啊,嗯,很有钱,可是没有人知道有很有钱,去看那个房子的时候,大家都不理他,也没有请他泡茶,后来他很生气,跟他讲,说:我买这一间、这一间,我要把整排房子全部买起来,他,什么,整排全买,就被人家赶出来,说:你是疯子,神经病,这个老伯伯实在气得半死,我这么有钱,没有让你知道一下,回去换一套西装来,支票马上就开出来,整排房子统统买,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知道那个老伯这么有钱,欸,所以101,以后若有人穿内衣汗衫来,你就有特别注意一点,你要很注意的,这有的人他有钱,他不会让你知道,他做得很平实、平淡,有的人就很吹嘘啦,身上没有几块钱,讲起来,我跟哪一个领导认识,我是公关系有多好,我是怎么样子的,事业搞得多大,都是画一个很大的饼给你看,没有实力的,佛法也是很怕这样的吹嘘,佛法最怕这个。

“及乐修相智”:“相智”,为四谛之总相智与别相智。声闻人,依四谛而修四谛之总、别相观之八缘三十二行。此谓声闻人一闻四谛法,即全身毛孔都欢悦舒适,并显现乐修四谛之总别相观之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缘起”,即(就是)十二因缘,谓声闻之人不乐修由观十二因缘,而得发悟无生之相。“声闻无间”:“无间”,就是为无间道。无间道为方断惑的时候,不为惑所间隔之无漏智。「漏」就是烦恼的别名,简单讲有烦恼不能产生智慧,有烦恼就没有办法产生无漏智,要没有烦恼,所以,学佛以后,诸位,要用下定决心,这一辈子要选择智慧的生命,千万不要继续过愚痴的生活,这个无漏智,「漏」就是烦恼的别名。入无间道后,即于一念顷,便证得解脱道。一念顷,为什么在一念顷,就是善根成熟,最后全在一念间,一念顷,说:一念顷顿悟,其实就是由渐渐地累积善根成熟而来的,最后那一念顷契入叫做顿悟,其实都是累积无量劫来的善根,渐渐地累积来的,便证得解脱道。

“见第八地,起烦恼断”:“第八地”,唐译作“五六地”,魏译作“初地中乃至五地、六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宗泐、这个念作泐(lè),「泐」是水中石头的纹路,「泐」就是水中石头的纹路,那个石头有一个纹路,水中石头的纹路。如玘注)解作:“见第八辟支佛地”。此为将第八地解作三乘共十地之第八地。诸位,这个「地」解释作阶位,三乘共分为十种阶位,跟十地菩萨完全没有关系,之第八地。诸位,由小乘、中乘通往大乘,所以这里在旁边注解,以通教十地十阶段来论断,这一段就是以通教,「通」就是通小乘跟通大乘,小乘通到大乘,以通教十地来解。(三乘共十地为:一、乾慧地,二、性地,三、八人地,八人地就是八忍地,这个「人」就通忍耐的「忍」,那么这个我们以前讲藏、通、别、圆,这个通教十地都讲了,而且还发了讲义,所以师父就讲过一句话了,如果看到陌生的名相,每一个都拿来重复地讲,那要讲十年,讲到八十岁,我都讲到往生了,都还没办法讲完,这些名相,你可以去查查佛学大辞典,因为以前都讲过,如果在这里要做碰到名相,就一直重复解释,那么,我们一天只能讲一页,也讲不完啊,所以我们有一定的进度,所以听了《楞伽经》,需要有相当的基础性。四、见地(初果:入流),五、薄地(二果:一往来),六、离欲地(三果:不还果),七、已办地(四果:阿罗汉),八、辟支佛地,九、菩萨地,十、佛地。)“起”,为现行之义。此句谓声闻人于无间道中,证无间道智,不为惑所间隔,成无漏智,更求胜进,于一念顷,入解脱道,望见第八辟支佛地,此时现行之见思烦恼已修断。

“习烦恼不断”:“习”,即(就)是无明习气,谓现行之见思惑虽断,但是无始劫来之无明熏习之烦恼仍未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尚不能度不可思议之变异生死。变异生死,十法界之(当)中,唯佛永度。变异生死,为以无漏定之力,转变粗身为细质,转变短寿为长寿,此非凡夫之思议所及,故(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度分段死”:“分段死”,即(就是)分段生死,三界之中有情,皆随业受报,受生死,以其生死皆为一段一段,依其所造之业大小、强弱,分段而受,分期受生,一期业报尽了,更于他道或同一道中受生,受另一期,或另一段之生死,因此便称三界六道之生死为分段生死。

在这里,要举一个例子,确实有六道轮回因果,英国有一个女孩子出生,她说:我是三千年前法老王在世的时候的祭司,有没有听过祭司,我是三千年前,埃及,知道吗?埃及法老王的那个祭司,在英国大家都说她神经有问题,这个妇人,她就说:那我来告诉你真相,说:三千年前,怎么样,怎么样...大家也半信半疑,后来她就专程去嫁到~嫁给埃及人,嫁给埃及人,这个多不可思议的发生,她说:我要修学古埃及文,古埃及文啊,中文有古文啊,现在的中文有变化很大了,她说:我要去修学,一个小姐的身份,修学古埃及文,那个古埃及文多难啊,全埃及人没有几个人能够了解三千年前古埃及的文,她说她要去修埃及文,修学这个埃及文,结果一打开以后,那个教授还没有教她,她就知道那个什么字,他就吓一跳,这个古埃及文,在我们埃及,三千年前的古文字,是没有几个人可以理解的,她一打开,她古埃及文就念给他听,就大家吓一跳,这个更玄的,还没有~不是这个地方,大家就是,本来是说她神经病的,现在说半信半疑,她就~好,那就把她带到这个古埃及的那个金字塔,她讲的那个金字塔,说:来,你证明给我看,金字塔从哪里有进入口,入口啊,这个埋在底下是没有人知道入口的啊,然后,她就告诉他入口在那边,结果就从那个地方打开进去,就真的,那个地方就是入口,这个太不可思议了,好,这个更玄的在后面,就说:那里面是什么东西,她说:以前是我祭拜的啊,所以我知道那里面什么东西,她就把里面的东西统统念出来,这打开一看,一模一样,大家吓坏了,这个英国的妇人现在还在,相片出来,那个实在是~小姐的时候很漂亮,老到实在没有去韩国一趟,那个相片出来说,喔,这个太不可思议,她就告诉他,我是三千年前法老王旁边的祭司,三千年,一晃,竟然投胎出生成英国的小女孩,没有人相信,现在不得不相信,这个就是佛讲的六道轮回确实是有,确实是有啊。

有时候,人也是不可思议,像有一天我休息的时候,梦到~嗯,我穿清华大学的,这不是在~不像在睡觉,这个不像在睡觉,很清楚地看到,可是这个因为清华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我有去教过,我知道清华大学,可是这个清华大学不是台湾这个地方,这个到底是什么,可以一看就是清华大学,奇怪我为什么穿这个衣服,很明显的,就想到说会不会是前世中国大陆来的,就不知道了,啊,就不知道了,所以这个也很难讲啦,改天到北京的时候,去看看清大的到底是长什么样子,啊,在就是我梦中看到的那里,不过,清大成立到现在来讲,因为它是战败以后,由美国,然后外资来建的,来这样的来建的,所以清大,北京的清华大学,总是有一个说:国之耻辱啊,国家的耻辱啊,大概现在来讲就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啦。阿罗汉已出三界,故为已度分段生死。

“正师子吼”:“师子”,即(就是)狮子。师子吼,即(就)是无畏说。“我生已尽”:“生”,即(就是)生死。我之生死已尽,因为已断苦与集。“梵行已立”:“梵行”,即(就是)净行,不受欲染。此谓已修道。“不受后有”:此为已证灭,灭即(就是)涅槃,谓已证涅槃,故(所以)不再于三界中受后世之有。“有”者,就是五蕴身也。“后有”,即(就是)未来之果报,后世之身心。“如实知”:谓于如是等境界,如实了知,无有虚谬。“修习人无我”:谓因修习而证得人空智。“无我”即(就是)空义。“乃至得般涅槃觉”:“觉”为妄觉,非真觉、正觉。谓小乘人修道证灭,证人空,未达法空智,而因此以为自己证得般涅槃之妄觉,此实为未证说证,故佛于他经斥为增上慢。

【义贯】“云何知”为“声闻乘无间种性”之人?由于有声闻种性,厌苦心切,急于取证,故“若”一“闻”佛或菩萨开示“说得”用四谛法,而令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自”相与“共相”(总相与别相)等三界苦果,都能尽“断”无余,如是“知时,举身”上下“毛孔”,和“熙怡”然,欢“欣悦”豫,“及”显现“乐修”四谛总别“相”之观“智”,而“不”乐“修”由观十二“缘起”而得“发悟”无生智“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又,“声闻”行人于“无间”道中,念念不为惑所间隔,证无漏之无间道智,更希求胜进,而于一念顷,入解脱道,至已办地,望“见”三乘共十地之“第八”辟支佛“地”,此时,现行而“起”之见思“烦恼”已“断”,而无明熏“习”之“烦恼”仍“不”能“断”;犹“不”能“度不”可“思议”之“变易”生“死”,已“度”三界之“分段”生“死”。即于是时作“正师子吼”之无畏说:我已离苦断集故“我”之“生”死“已尽”:我已修道故清净无欲、无染之“梵行已”确“立”;我已证灭,得涅槃道,故“不”再更于三界“受后”世之五蕴身(“有”)。如是“如实”了“知”,而无错谬。以“修习人无我”观而得人空智,人空智就是照见的智慧,叫做人空智。“乃至”有自以为已证“得般涅槃”之妄“觉”,以未得法空智故。

【诠论】二乘之人,虽证人空,未得法空,故执实有涅槃可证,不解佛所说义。是故六祖惠能大师说:“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无上大涅槃也就是我们的真如妙性,这一颗真如妙性能体能用,圆明就是能大用,常寂照,常寂,寂,常寂就是体,「照」就是用,这样不但又圆、又明,而且常寂照,「常寂」就是体,「照」就是妙用。凡愚谓之死,凡愚,凡夫认为入涅槃好像的死人一样的,不懂,外道执为断,好像什么都空无所有。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像虚空一样无所作用,失去了作用,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这个我们在《六祖坛经》都已经讲过了。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过量人就是不着一个数量,通达万法本空,所以无取无舍。”万法本空,取也没有用,在这里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这个世间,执着也没有用,看你个人的福报,该你的,逃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得,所以,取没有用,诸位,舍~你的业障如果现前的话,舍不掉。譬如说:唉呀,这个小姐长得很漂亮,全村都在选她,然后选来选去,怎么样?说:唉呀,这个男人长得这么丑,谁嫁给他,谁倒楣,倒了八辈子的楣,后来,就真的嫁给他,她长得很漂亮,但是没办法了,是不是啊,人家这个命,就是这样子了,无取无舍,就是,你该拥有的业,那你就逃不掉了,说:嫁鸡跟鸡飞,嫁狗跟狗跑啊,我们现在比较搞不清楚了,嫁给鸡啊,跟狗乱乱跑,嫁给狗的,跟鸡乱乱飞,我们现在有点乱了,欸,很糟糕,欸,很糟糕了。

 344页,【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说:大慧,各别无间种性,就是种种外道的邪见、邪说。我、上面要补一个「执着」,因为执着我,就是我相、补一个「相」,我相,执着人「相」、执着众生「相」、也执着寿命「相」、寿命,就是寿者相啦,寿者相就是一期的生命啦,希望活更长一点啦,也是叫做寿者相,我相则着五蕴空为缘起的假相而执着,人相则一切外在的人、别人,那么一切众生,众生相,那么寿者相,就是期盼~把那寿者相,有的人把它当作是涅槃,误认为是涅槃,那么,长养也有执,有这个长养,「长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上帝能够长养天地万物,就是能生万物的意思,「长养」就是能生万物,能生、能长养万物的意思,那么,士夫就是神我。彼诸众生作如是,「觉」就是妄想之觉,而于其中呢,求般涅槃,因为是妄觉,不是真实的涅槃。还有一种外道,复有异外道说,都是由大梵天作者,或者是时、或者是方、或者是胜性、或者是微尘,见一切法性已,便说这个作者就是涅槃,见一切法性生生灭灭,灭灭生生,那么,万法都是生灭,那么,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这个上帝、大梵天应当就是涅槃,永远存在,常不思议涅槃,作如是妄觉,这个「觉」是妄觉。那么,法无我,如来所说的法无我,真知实见,非分,实非其分,那么他没有分,没有因缘,他根本不是有这个正等正觉,所以法无我,就是如来所证悟的法无我,「见」就是如来的真知实见,非分,实在是没有分,没有他的分,实非其分,彼无解脱,外道根本就没有如来究竟的大般若智慧,所以,他们也没解脱。

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这个声闻乘无间以及外道各别的无间种性,不出、「不出」就是他们还没有~尚未出离三界,出离我、法二执,「出觉」作出离想,不出、出觉,就是因为那文字太少了,「不出」就是尚未出离烦恼无明三界,而作出离想,而作出离,就是我已经得涅槃了。菩萨为转化彼等恶见,「恶见」就是邪执,恶见、邪执,应当修学。意思就是:应当了解声闻乘,声闻人是小乘法所缚,被小法所缚,而外道的人被邪法所缚。所以,小乘不究竟,但是外道是大可怜的众生。因此,你在外面,看到了一切宗教的信仰,都是心外求法的。

我们把它贯串起来啊:说:大慧,种种外道的邪见,这个各别无间的种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他们执着我相、执着人相、众生相、还有把寿命相误为涅槃,也有的外道,执着能够长养天地万物,就像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长养,还有一种把士夫、神我当作是灵魂,当作是常不思议的觉性。彼诸众生作如是觉,其实是妄想,作如是的妄想觉,而来求般涅槃,「般」就是大,而求佛的大涅槃,当然不可得。还有一些外~复有异外道,还有一些种~「异」就是种种,复有种种的外道说这万法都是由作者,就是大梵天,这个作者、能造作者所产生的,有的执方位、有的执胜性、有的执微尘,见一切法性已,便说这个~见一切法性生生灭灭,就说这些统统是作者,此言都是,这些大梵天所创造出来的,而大梵天本身就是涅槃,作如是的妄觉。如来所证得的法无我,这种真知、真见、实见,非分,实非其分,彼无解脱故。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以及外道各各的种性,不出、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尚未出离,而作出离想,菩萨为转化彼等恶见的邪执故,彼等这恶见、还有邪执,所以,示现教化他,应当修学。

【注释】“各别无间”:即(也就是)各别无间种性,亦即也就是种种外道。以其所执邪见各别,故(所以)称各别,以其为长劫以来熏习不断,故(所以)称为无间。“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此谓外道有种种的执着,有的人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四相为涅槃,亦(也)有的执长养、士夫为涅槃者。“长养”,为能生长养育一切万物者。“士夫”即(就是)神我。“长养、士夫”魏译作:“作者,受者。”唐译作:“养者、取者。”“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谓还有些外道说一切法皆(都是)由而有。上帝所造的,大梵天而有(所造的)。作者即时间、时间就像中国人看生辰、年月日,生辰八字。方位、就像中国的地理师。胜性、就是我们中国所讲的类似玄妙,胜性,殊胜之性,胜性,玄妙,从一个最玄妙的那个性来的,叫做胜性。微尘等。

“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如是见一切法性已,便言此作者即是般涅槃。“作如是觉”:作如是想。“法无我见非分”:“法无我”,即(就是)法空。而彼外道实于法无我之真知实见,毫无所知。“彼无解脱”:由于执著邪法,而不知法空之理,故彼外道实无涅槃之解脱。“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此皆是诸声闻乘无间种性与外道各别无间种性。唐译作:“此是声闻乘及外道种性”。“不出、出觉”:声闻与外道皆犯同一个过失,就是还未达到究竟,尚未出离(即于未出离处,)而作出离之想。“出”,就是出离,即(就是)出离三界也。“觉”,(就是)想。

【义贯】“大慧”,种种外道之“各别无间”种性“者”,如有执“我、人、众生、寿命”四相为涅槃者,或执能生“长养”育一切万物者,或执神我(“士夫”)为涅槃。“彼诸众生,作如是”妄“觉”,而于中“求般涅槃。复有异”于以上所言之“外道说”一切法“悉由作者”而有。如是妄“见一切”法“性已”,便“言”如是见一切法性就是见到生灭的意思,见到诸法生生灭灭,不是见到那个空性的法性,这不能搞错的,外道见一切法性,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这个当作无常,转,反过来,转计上帝是常,是这个意思。“此”作者即“是般涅槃”。这个作者就是造作者是常不思议的涅槃,而且“作如是”之虚妄“觉”想。而彼外道于“法无我”之真知实“见”,实“非”其“分”,是故“彼”外道实“无”涅槃“解脱”之道。“大慧”,“此”皆是“诸声闻乘无间”种性,及“外道”各别无间“种性”,两者皆是于“不”能“出”离解脱处,作“出”离解脱之妄“觉”。菩萨“为转”化“彼”之“恶见”邪执“故”,“应当修学”通达。

【诠论】此段论外道之各别种性。之所以将其次第提前,而在此说者,因其与声闻乘有所共同处,也就是于未出离处,作出离想同样犯一大的过错,(“未出出觉”),亦即(也就是)所谓未得说得是也。声闻与外道人之所以不得如来无上涅槃,因而不得究竟解脱者,是由于他们都不懂得法无我智,法无我智就是佛所说的法,乃至于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其性本来就空,不只是人无我,其法还是无我,着不得。不见法空,执法实有。以执法实有,反被法缚。所以有一句话,要记住,执着真理者,真理就会变成他心中的魔鬼,执着真理,有修学佛道的人,认为我在学习真理,执着真理,就是执着法的人,执着真理的人,真理,不是让你来执着的,真理,是让你来体悟,内心打开深处的妄想、颠倒,真理不是让你执着的,真理是打开你心扉的无明的,所以执着真理的人,真理就是你心中的魔鬼。以执法实有,反被法缚。所不同的是:声闻人为小法所转,外道人为邪法所缚。然其不得究竟则一,则一就是同一,不了解都是唯心所现,「则一」就是同一,然其不得究竟同一,因为都不了解万法唯心所现。是故于此邪小并言。邪见、还有小乘人同时来说。

看经文【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说:大慧,缘觉修十二因缘法,称为缘觉乘无间种性,因为生生世世以十二因缘为修法而证得无生,在《十四讲表》里面有讲,三世十二因缘。若闻说各别,「各别」就是三世,因缘就是因果循环,那么「缘」呢?就是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过去、现在、未来串连起来,若闻说三世各别的十二因缘,那个缘就是十二因缘,「无间」就是因果循环,无有间断的意思,过去、现在接着未来,未来又接着三世的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这样一直接、一直循环,若闻说三世各别的十二因缘,各别缘,各别就是三世,「缘」就是十二因缘,「无间」就是因果循环,无有间断。听到这个三世十二因缘,哇!举身毛竖,悲泣流泪,悲泣流泪这个太相应了。

所以,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还有,这个徒弟跟这个师父特别有缘,我告诉你,他就是在几万里的远处,他都会写信来,有一个人住在哪里呢?住在接近俄罗斯,俄罗斯,他常常去俄罗斯做生意,跑来跑去,连接近那个俄罗斯最北边的,都写信来给师父,最近的,跟我最近,就在对面,门当户对的这个对面,他就是不会来,所以,这个缘,它就是很不可思议的,就没有办法勉强得来,这个缘就是非常不可思议,那么有的人不适合某一些法师的因缘,他就是坐在那边,或者看他的光盘,怎么看,怎么打盹儿,一听了以后,他就,欸,奇怪了,我看这个法师的,不会举身这种悲泣流泪,举身毛竖,他不会这样子,怎么听,怎么睡着,欸,这个缘就是不可思议,都不能勉强,真的不能勉强。举身毛竖,悲泣流泪啊,不相近缘,就是不亲近、不相近,「近」就是不会亲近一切外缘,近外缘,不相近缘,就是不亲近,也不近一切外缘。凡所有不著,凡所有外相,都悉能洞悉看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

在座诸位,有时候,我看到这一章,我很惊讶,为什么很惊讶呢?因为像我以前念那个台中佛学院的时候,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有的比丘,他就发大心,可是有一些比丘呢,他听了法以后呢,他说:我还没有成就,我就是要躲起来,嗯,当然也不错啦,他就是自己一个人,他就是很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不攀缘,有时候,有的人要跟他讲话,就说:你不要吵我,然后有另外一个法师,来跟他讨论,讨论到一半,他就说:嗯,你话很多,人家要跟他讨论,他说:你话很多耶,他就不喜欢讲话,这个他的无量劫来,他就是修这个,不善于公关表达,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后来毕业以后,他也很喜欢搬到荒郊野外,他就很奇怪,跟师父不一样,他搬到荒郊野外,我搬来大都会,两个人的~哇!还不一样,因为大都会才度得了众生嘛,荒郊野外,那你开车开了几个钟头,那哪里有办法,没办法的,所以两个人,你看,同样是念佛学院的,可是哪个宿世的培养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看了这一段,我很惊讶,好像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瞒得了佛陀,每一个细节,都无法跳过佛陀的智慧,他这个就讲得很~完全正确,这生生世世所培养的,就是这样子。有的人不了解这个,有的法师就说:嗯,有够大块(骄傲),我说:大块怎么写,大块啊,大块,叫做大块啊(骄傲),我说:不可以这样子讲,因为人家法师生生世世所薰习的,他就是这种根器。真的就是,我就是见过这样子的。看了佛的这一段,喔,根器真的不能勉强,一切必须在喜悦当中来完成,大法对小乘不一定喜悦,小乘法也不一定给大乘根器的人喜悦,万法实在是不能勉强啊,各人有各人的法,所以我们尊重。

接下来,所有不着,就是凡所有外相,皆悉不执著,然后呢,种种自身,缘觉乘人,能以种种变化的自身,现种种的神通,现种种的神通啊,修到缘觉乘,他通达三世,有了空性无生的思想以后,他就有种种的神通。若离若合,离于一身为多身,合多身为一身,「离」就是离一身为多身,就是一个身体,可以变做很多身体,若合,合了很多身体,变成一个身体。种种的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哎呀,这个太好了,可以离一身为多身,可以合多身为一身,离一身为多身,对菩萨来讲,是为了方便度众生,可是对众生来讲,他如果有这样离一身为多身,那个~他就刷卡就刷爆了,离一身为多身,哪有一个,另外一个身跑汉神(百货),另外一个跑大立(百货),另外一个跑到大统(百货),这卡就刷爆了,所以这个还好,都没有这种功夫,要不然离一身为多身,凡夫来讲,就麻烦了,可是菩萨离一身为多身,是为了度众生,那么,若合,合多身为一身,种种的变化,十八神变啊。闻说是时,其心随入,哎呀,太好了,有这种神通,信受不违啊,就是合缘觉乘,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注释】“各别缘无间”:“缘”,为十二因缘。“各别”为三世各别。“无间”,为因果循环无有间断。此谓:三世各别之十二因缘,因果循环,无有间断。“不相近缘”:亦即(也就是)不近一切外缘。即(也就)是缘觉乘所修之远离行。唐译作:“离愦闹缘”。“相”字为语助词,无义。“所有不著”:即(就是)凡所有外相,皆悉不著。唐译作:“无所染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此谓缘觉乘种性之人,有时闻说修行人因身通,而能现种种身,显种种神通,或离一身为多身,或者是合多身为一身,(“若”,或也),如是等种种十八神通之变化,若闻此等事时,其心即随顺而入,信受不违。很乐于修这个缘觉乘,很相应。

【义贯】“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佛“说”三世“各别”之十二“缘”,因果循环“无”有“间”歇,即觉世事无常,悟缘本空悟到无生,因而“举身”上下“毛”发“竖”立,“悲泣流泪”,因即远离愦闹,“不相近”一切外“缘”,乐独善寂,诸位,这个也是很古怪的个性喔,很古怪的,喜欢单独一个人,但是我们还是称赞他,他也是世间的圣人。凡“所有”外相皆悉“不著”不染。有时闻说修行人因身通,就是大修行人,因为证悟以后,就有身体的显神通,所以而能现“种种”变化之“自身”:显“种种神通,若离”一身为多身,“若合”多身为一身,如是等“种种”十八神通之“变化”,缘觉种性之人“闻说是”事“时,其心”即“随”顺而“入”,信受不违。当知此即缘觉种性之人。菩萨“若知彼”为“缘觉乘无间种性已”,应“随顺”其性而“为”之“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之行“相”。在这里,还是重复强调,什么根性就是合什么法,就一点都没办法勉强,诸位,不是圆顿根器的人坐在这里,如坐针毡,就坐不住啊,目前听到的,很多人都说,哎呀,听了《楞伽经》充满着法喜,我就是属于法喜那组的啦,这样很好,这样很好啊,他也不会说,听了《楞伽经》如坐针毡,听不懂,也坐不下来,所以能够坐得下来的,也很不容易,现在你在薰习的,是圆顿大教,就是成佛了,如来乘,如来的无间种性啊。

【诠论】缘觉有二义:一种是禀佛教法而修十二因缘,悟缘无生者;另一种是独觉,于无佛之世,自观万物变易,而自悟无常、无生者,故称独觉。这里所称的缘觉,这是指第一种。听佛的开示。接下来,讲法身的功德,充满了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说:大慧,这段也告诉你要得道成佛有多难,说: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的,当然也是生生世世薰习成种的啦,有四种,诸位,不是有四种如来乘无间种性,是须具备四种条件加起来,须要具备四种条件加起来,才是如来乘无间种性,是这个意思,有四种,意思就是须具备四种条件,或者是要证知四种法,才称为如来乘无间种性,你看看,底下有多难。

一、谓自性法无间种性,要自性法,要证得清净的自性,就是法身啊,自性法就是清净法,法身的「法」,这一段就是法身德,要证知自性的清净法,法身德无间种性,无间种性要有这种性质,「种性」就是性质。二、还要证得什么?离自性,还要证得离有性、还要无性,自性包括两个,有性、还要无性,离一切法,一切法包括有、无,所以证知离有性、无性,得到大解脱,不着有无,大解脱,这个就是解脱德,这种无间种性,「种性」就是性质,第二个,就是证知离有、无二性,达到解脱的法,久久培养,变成无间种性。第三、是证得什么?自觉圣智,这个是般若德,自觉圣智,无上的大般若,也是证得到涅槃,大般涅槃所起的般若妙智,这个是般若德。说:证得了自觉圣智无上的般若智慧无间种性。第四、外刹殊胜无间种性,深信不疑,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以外的佛刹,外刹~就是说深信,深深地建立相信佛的话,说:娑婆世界以外的佛刹,有一个殊胜的报身佛,他是集一切功德,无量的庄严,这个是将来我们会成就的报身佛。

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你一定要集无量的善根,无量的福德,要集无量的因缘,集了善根、福德、因缘,将来就得报身佛,所以深信娑婆外的佛刹,有一个殊胜的报身佛,有无间种性,因为这个报身佛,具足了一切功德,福慧两足,一切功德。说: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自心」就是自心藏体所现的,「身」就是正报,「财」就是依报,建立,统统建立在阿赖耶,无论正报、依报,都是藏识体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你所执着的外境,其实就是执着你的自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种不思议的境界,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再把它解释一下:这一段是讲佛陀的三德。说: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须具备四种条件,或者是证知四种法,才能够称为他有如来乘无间种性,他有多困难呢?一、谓证知自性法身的德性,无间种性的这个性质。二、离有、无二性达到解脱法,证得无间种性。第三、证得了自觉圣智的般若德无间种性,深信娑婆世界以外的佛刹,有一个殊胜的报身,都是福慧具足的报身,一切功德都具足的无间种性,具足了这四种条件,称为,如来乘无间种性。说: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自心体,自心藏体所现的正报的身、依报的财所建立的,统统不离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具足正、依二报,这统统是由藏识心体所显现出来的,不思议的境界,心也不惊怖者,简单讲:就是通达大乘的思想啦,通达大乘的思想、究竟的思想,心不惊怖,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那你就知道,成佛有多困难。

【注释】“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有四种”,这是指须具有四种重要性质,或者是证知四种法。“自性法无间种性”:即(就是)自身证知自性法之无间种性。“自性”,即(就)是法身,亦即(也就是)三德中之法身德。魏译作:“证实法性”。“种性”在此即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性质之义。具足这四种性质才能成就如来乘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即(就)证离自性之无间种性。“离自性”即(就)是解脱义,亦即(也就是)三德中之解脱德。有的人念解jiě脱德,有的人念解xiè脱德,都可以。魏译作:“离实法证性”。唐译将前两个合成一个成为“自性无自性法”。

“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得”,就是证得。“自觉圣”,就是自觉圣智。此(这个)即(就是)无上般若之智,无上般若之智,对修学佛道是最为重要,有智慧就能照破一切,所以修学佛道,说很复杂,但是如果你有般若之智,就把它归纳,你看得开、还是看不开,有无上的般若之智,你就是什么都看得开,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不执著,所以,喜悦是生命的本质,我们的生命的本质其实是无上的清凉跟喜悦的,可是我们被无明剥夺了,沉溺在愚痴、自我的知见当中。因此,无上的般若之智,亦即(也就是)三德中之般若德。唐译作:“内身自证圣智法”。魏译作:“自身内证圣智性”。以上三种合为法身功德。“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外刹”,为指此娑婆世界外之诸佛刹土。魏译作:“外诸国土胜妙庄严证法性”。此为指报身之功德。此为信知诸佛报身功德不可思议。注意那个「报」字,「报」字就是你有什么因,它回馈给你,修大福德、大智慧,就拥有报身,这因果功不唐捐,你今天所吃的苦头,绝对功不唐捐,因此,除了懂理以外,还要事相上,还要真的去做,真的去做,才能累积无量无边的功德。

“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其实这可以说是如来乘无间种性的第五个性质(要件)了。此为闻说以上四种,不论是法身功德,或报身功德,皆为(统统是)自心藏体所现,而成依正之建立。“身”为正报,“财”为依报。此为阿赖耶不可思议之境界。所以,佛为什么鼓励人家布施,说:三宝门中好修福啰,一粒种子万粒收,佛在所有的经典都告诉你,用金银财宝来供养,不如法供养,以诸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因为佛陀的正法,是道场的灵魂,一个道场没有正法,这个道场等同没有灵魂,只有冰冷的、庄严的大殿而已啊。所以因此,佛一再地交代,说:你要供养我,那么就是要推广正法,所以一切佛弟子,出家、在家都要共同努力啊,来报佛恩啊,在《楞严经》我们讲了要怎么报佛恩呢?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中国的思想上说:一个人,不懂报恩的,如同畜牲连生我们的父母的恩德,我们都要报,何况开启我们法身慧命的佛的恩,你不报,那怎么报佛的恩呢?诸位,佛一辈子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模范,你看看,佛一辈子,就很简单,看到宫廷的生活,知道是不究竟,出家,释迦自己证悟,接下来,佛说法四十九年,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宫廷生活以后,离开宫廷,怎么样?在深山里面自我修行,证悟以后,四十九年说法,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做的是什么工作,他做的工作就是弘法利生,转大法论,我当然不能跟佛陀比,不过我们尽量步上他的后面的步履,佛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指标,那我们要报佛恩,所以师父也是秉着这个,喔,这么深的经典,这个没有人讲出来,哇!这个太可惜了,这么好的经典,究竟义,总会有缘,有缘来~根器能够相应的众生来听,这么好、这么圆融的法,不讲,很可惜,所以师父也是本着这个,因为二楞,诸经最难解嘛!《楞严经》跟《楞伽经》,这个一切经典是最艰涩、最难的了,那我现在就在完成那个,Mission impossible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在教界,法师也很少讲这个,那师父来完成它,我相信总会有相应的嘛。

所以我们今天必须勉励大家,所有出家或者是在家,要共同努力,共报佛恩,我们就是这个理念,一定相同的,父母恩,要报,佛的恩,更要报,没有佛来开启我们,他百千万劫的修行,了生脱死,究竟的圆满,把他的真理讲出来,集合成三藏,我们这个法不弘传,行吗?我们要作为佛陀的孝子啊,不可以作为佛陀的败家子啊,败家子就是到这一代,法不传,统统败光了,我们要作为佛陀的好弟子,真正的推广正法的好弟子。诸位,法推广出去,佛就一直活着,每一个人众生心中有法,他心中就有佛,推广法,让每一个人心中有法,佛就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佛就活过来,所以,你就知道,那么,推广正法有多么地重要,因此,我们互相勉励,共报佛恩。

【义贯】“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须“有四种”重要性质,(或证知四种法)。一、“谓”证知自身“自性”清净之“法”之“无间种性”质(法身德),二、证“离”一切“自性法”(解脱德)之“无间种性”,三、证“得”自身内证“自觉圣”智(般若德)之“无间种性”,四、知见此娑婆世界“外”之佛“刹殊胜”之“无间种性。大慧”,此外,修行人“若闻此四”种功德“事”中之“一一”项开阐述“说”之“时,及说”凡此一切但为“自心”藏体所“现”依正“身、财”阿赖耶所“建立”成就之“不”可“思议境界时,心不惊”不“怖者,是名”为“如来乘无间种性”之行“相”。

接下来,看经文【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底下这一种叫做「不定种性」。(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01-47目录链接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8:到大悟见性那一天,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

楞伽经55:要离于群聚,离于习俗,离于睡眠,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

楞伽经56: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要依靠念佛、持咒或诵经来薰习

楞伽经57: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

楞伽经58: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宇宙,统统是妄想的产物

楞伽经59: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遇染则显现染相,遇净缘则显现净相

楞伽经60: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

楞伽经61: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问题是习气还在,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

楞伽经62: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

楞伽经63: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人,很明显的就是另外一种奴隶

楞伽经64: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

楞伽经65: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的影像,是一种生生灭灭观念的取代,人是死在观念里

楞伽经66:什么相都是你心所引起的,要重视你的动念,要动善的智慧的念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妙法天籁音 地藏经(01-06全)目录

妙法天籁音  妙法莲华经01-25全 妙印法师念诵

妙法天籁音 药师经01-04全 妙印法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